為人處事,既要有一定的原則,又要根據(jù)不同的情況而確定自己的方式方法,有的急,有的緩;有的剛,有的柔,沒有固定的方法。但一般說來,循序漸進的方法應該具有一定的規(guī)律性的。 劉大夏是明朝弘治年間的人,為人正直敢言,為官清正廉明,任兩廣總督期間,因治河有功,政績卓著,就任命兵部尚書。因當時政務緊急,皇帝詔他真赴京上任。但劉大夏遲遲沒有到任,孝宗就又派人幾次前去催喚,他才來到。進京之后,劉大夏并沒有立即上朝,卻托病在家休養(yǎng),并屢次上疏要辭掉尚書一職。孝宗心中略感不快,覺得他是有意和自己過不下去,又不知其中緣故,便宣召他入見。 一見到劉大夏,孝宗就責備他說:“朕授你兵部尚書一職,是出于對你的信任,你為何拖延不來上任?”劉大夏叩首道:“臣年已老邁,且疾病纏身,恐實難當此重任。”孝宗見他緊皺雙眉不說話,知道他肯定有未盡之言,就鼓勵他繼續(xù)說下去。劉大夏說:“臣以為如今天下,已是民窮財盡,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社稷危難,甚至天下大亂。何況兵部執(zhí)掌國家要權,倘有半點疏忽,就會突發(fā)難以預料之事,將堪設想。故老臣思慮再三,恐力不勝任,所以遲遲未敢赴任,只是想讓陛下再選擇合適的人選,承擔此重任?!?/SPAN> 孝宗聽后,覺得他有些言過其實,便不解地問:“自高祖皇帝開國以來,征斂有常制,賦稅有常,民生有保障,且連年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從未聞民窮財盡之事,卿今日何故出此危言?”劉大夏見皇帝詢問實情,正好趁此機會陳述自己在外地看到的實際情形,只有引起皇帝的充分重視,才能進一步革除征收稅制上的弊端,也才能推行兵制改革。 結果,孝宗不僅認真聽取了劉大夏的匯報,還高興地批準他推行自己的改革,擔當起重振軍威的重任。 劉大夏之所以能夠取得皇帝的同意,就在于他并沒有在見到皇帝時就急忙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先觀察皇帝的反應,一步步地來,等到時機成熟時才懇切地向皇帝說明自己的想法,這樣就避免了皇帝因不明實情而予以否定,贏得了他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