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精品-日韩经典一区二区三区-五月激情综合丁香婷婷-欧美精品中文字幕专区

分享

延遲滿足能力強就會成功?撥開史上最著名兒童心理學實驗的迷霧

 長沙7喜 2019-12-01

 看點    作為上世紀最知名的兒童心理學實驗之一,“棉花糖實驗”算得上家喻戶曉。大眾普遍認為:孩子延遲滿足能力強就會成功。這讓家長們仿佛看到了捷徑,紛紛對孩子展開了各種訓練。然而,缺乏專業(yè)視角的訓練可能得不償失。這項實驗究竟是不是大眾所理解的那樣?其中又可能存在哪些誤區(qū)?在下文中,外灘君將解構延遲滿足能力,并提供一些切實有效的建議。


文丨張凌鋒    編丨Travis

“能夠等待、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孩子將來就會走向成功!”

20世界60年代,一項由美國心理學家進行的測驗——“棉花糖實驗”,在經(jīng)年的傳播過程中,成了大眾眼中最著名的經(jīng)典心理學實驗,其結論也成為諸多家長的育兒圣經(jīng)。

似乎,家長們已然找到了幫助孩子邁向成功的捷徑。

畢竟,這項能力適用廣泛。從不愿意練琴,只想趕緊看電視的小小孩;到不想工作,只想享受生活的成年人,很多行為的背后都可以用延遲滿足能力解釋。

不過,這一心理學實驗雖然名聲在外,卻遠非大眾所熟知的那樣簡單。無論是實驗過程,結論,還有大量復制“棉花糖實驗”的嘗試,都揭示了一點:人們對這個實驗的認識,存在著許多誤區(qū)。

在下文中,外灘君將與大家聊一聊這朵“棉花糖’的前世今生,并結合資深心理咨詢師嚴藝家的解讀,為家長們撥開延遲滿足能力培養(yǎng)的迷霧。


什么是“棉花糖實驗”?

著名的“棉花糖實驗”,是由美國心理學家沃爾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于1968年在斯坦福大學旗下的Bing幼兒園舉行的,有關于幼兒如何抉擇“即時與延遲獎勵”的實驗。

沃爾特與他的團隊共選擇了32位孩子參與這一實驗,最小的孩子3歲半,最大的為5歲又8個月。

所有的孩子都會被單獨安排在一個房間里,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和一個放著棉花糖(也可為軟糖或曲奇餅等孩子愛吃的零食)的盤子,是這個空間里僅有的物品。

接著研究人員會告訴孩子們:

你可以馬上吃掉這個零食,但這就是全部了;

又或者你可以再等一會(15-20分鐘左右),因為我要去辦點事,如果你可以忍耐到我回來,作為對你忍耐和等待的獎勵,我將會再額外給予你一份零食。


之后,研究人員會離開這個房間,讓孩子一個人與零食呆一會。

年幼的孩子們對美食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

有些孩子毫不猶豫,連大人的話都還沒說完,就享受起了盤子里的美味;

另一些孩子為了雙倍獎勵,選擇堅持,

但棉花糖實在令人難以抗拒,在經(jīng)歷了捂眼、背對、兜圈、唱歌和踢凳子等轉(zhuǎn)移注意力的行為后,多數(shù)孩子還是在15分鐘內(nèi)選擇‘投降’;

只有約20%的孩子成功渡過難關,最終得到雙倍獎勵。


這一實驗前前后后共招募了數(shù)百名孩子參與其中。

棉花糖實驗

經(jīng)年后,沃爾特團隊對這些參與者的發(fā)展狀況進行了跟蹤調(diào)查,他們發(fā)現(xiàn):

以那些能為更多獎勵進行等待的孩子作為對照組,

他們在今后的人生中普遍呈現(xiàn)出更高的學術成就、更健康的身體狀況、更完備的社會責任與社會關系,

認知與抗壓性也較不愿等待的孩子對照組更勝一籌。


由于這些重大的發(fā)現(xiàn),“棉花糖實驗”成為史上最著名的心理實驗之一。

同時,實驗中那些等到最后的孩子身上所具有的特點被命名為“延遲滿足能力”。

隨著時間更迭,這項能力逐漸成為家喻戶曉的能預測幼兒前途的“水晶球”。

不再“甜美”的棉花糖?

由于棉花糖實驗似乎揭示了孩子和未來成功之間的關系,于是越來越多的父母加入了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能力的大軍。仿佛只要通過這一考驗,孩子光明而美好的未來指日可待。

不過,實驗的發(fā)起者沃爾特,指出了這一實驗存在的缺陷:

· 驗樣本少。數(shù)百名的參與者無法有效代表大眾群體。同時也缺少了族群的多樣性。

· 實驗變量多。最初的那批實驗對象,他們的父母大多是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或?qū)W生,家庭支持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他們的一生。還有各種其他因素可能造成影響。

· 數(shù)據(jù)不全面。在成績與相關數(shù)據(jù)的采集中,團隊并未收集到全部的信息。對于那些拒絕提供個人資料的學生來說,很難評判他們是活的優(yōu)質(zhì)還是不如意。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棉花糖實驗的細節(jié)已經(jīng)不足為普通人所知。

對大眾而言,知道實驗的結論似乎就夠了——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就是幫助孩子創(chuàng)造成功的未來。

然而,“棉花糖實驗”一直在學界充滿爭議。很多心理學專業(yè)人士,對該實驗結論的嚴謹性提出了質(zhì)疑,更對普通人對延遲滿足能力的認識感到擔憂。


研究人員泰勒·瓦茨(Tyler Watts),格雷格·鄧肯(Greg Duncan)與權浩南(Haonan Quan)在2018年5月的《心理科學》期刊上發(fā)表文章,證實當初的棉花糖實驗確如發(fā)起者沃爾特所言,有著自身的缺陷,并在新的實驗中做出了彌補。

泰勒與同事們挑選了900多名來自社會不同層級與種族,父母受教育水平與收入存在較大差距,更能反應社會整體面貌的孩子重新進行研究。

結果表明:影響孩子延遲滿足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他們的家庭收入。

相悖的結論、貧富的差距... ...十足的話題性與能夠親手終結一個“育兒神話”的成就,讓新聞媒體競相報道,試圖揭穿這一蒙蔽眾人數(shù)年的“謊言”。

但必須指出的是,一開始的“棉花糖實驗”,并沒有認為延遲滿足能力與未來的成功是因果關系,只是認為延遲滿足能力是一項未被認識到的重要能力,與孩子取得高成就之間或存在相關性。

但在之前的大眾傳播中,結論被簡單化,實驗中的缺陷被無視。

而泰勒,也在新的研究引發(fā)輿論之后站出來,發(fā)表了與大眾傳播不同的看法:這項新研究不應該被解釋為延遲滿足能力不重要。


事實上,新的研究意味著人們或許更要關注延遲滿足的培育(減少貧富孩子間的差距),以及提升孩子的認知能力(這對延遲滿足的影響最為明顯)。

可是,究竟什么樣的孩子,才稱得上具備延遲滿足能力?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心理學教授大衛(wèi)·范德(David Funder),對116名4歲孩子的行為進行了研究,并借此總結出男/女孩有/無延遲滿足的表現(xiàn)。

男孩來來說:

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男孩,深思熟慮、專注、能夠調(diào)節(jié)自我情緒;

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男孩,情緒容易波動、爭強好勝、無法進行情緒管理。


女孩來說:

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女孩,聰明能干、足智多謀;

不具備延遲滿足能力的女孩,壓力闕值更低、情緒更容易崩潰。


可以看出,延遲滿足能力強的孩子,情緒更平穩(wěn),更容易面對挑戰(zhàn),策略性也更強。從這個角度說,這些孩子更容易取得高成就便也不難理解了。


延遲滿足能力到底是什么?

既然延遲滿足能力的確是一項對孩子積極有益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究竟應該怎么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呢?

現(xiàn)實中,許多父母并非不重視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而是在不夠了解實驗情況和結論的基礎上,采取了一些不恰當?shù)淖龇?,而這些做法可能正在傷害孩子或者親子關系。

因此,要回答如何培養(yǎng)這個問題,先要解構延遲滿足能力,看看其前提條件和內(nèi)里核心究竟是什么。

 1. 延遲滿足的前提 

為了能夠讓孩子有耐心,“再等一會兒!”成了許多家長的口頭禪。家長們寄希望于每一次的額外等待,能讓孩子擁有更強的延遲滿足能力。

不過,家長在這么做的時候,顯然忘記了延遲滿足實驗中的前提條件:更多的好處。

前文的實驗中,不論是最初的原始實驗,還是后來泰勒做的實驗,那些愿意等待的孩子,都是期盼在等待之后得到更多的好處。

也就是說,孩子們是為了一個更長遠的利益,而放棄眼前的收益或者選擇等待。

但是在生活中,許多家長已經(jīng)忘了這個前提。只是簡單地認為,只要能讓孩子等就行了。可能,“延遲滿足”這個詞本身,就容易讓人忘記它的潛在條件。


 2. 先滿足,才有延遲滿足 

資深心理咨詢師嚴藝家告訴外灘君:“我常常對來向我咨詢的家長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多少得到即時滿足的體驗?’”

一個孩子需要先有被滿足、不匱乏的體驗,才會知道自己能夠等來更好的事情。

這種富足與滿足,并非是給予孩子物質(zhì)層面的絕對滿足,想要吃十塊巧克力就給十塊巧克力是行不通的。

這種體驗主要是要給孩子一種認知:“ 我的合理需求是可以得到滿足的。如果不能被滿足,是因為條件不夠,而不是我做錯了什么?!?/section>


 3. 要延遲,需要的不是自控 

生活中,許多父母將延遲滿足能力等同于自控力。棉花糖實驗的締造者沃爾特也曾在他的書中這么認為。

不過,據(jù)嚴藝家介紹,隨著現(xiàn)代兒童心理學的發(fā)展,這個詞已經(jīng)被解構成其他能力。家長和老師認為孩子應該提高的所謂“自控力”,更主要的應該是“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

當一個孩子坐在教室里,可能因為壓力或者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出現(xiàn)看上去無法自我控制的情況時,恰恰說明:他真正需要發(fā)展的是應對當下情境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

就好像成年人往往不喜歡開會,為了能忍受會議,就會選擇刷手機等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行為。對于看上去自控力不強的孩子,實質(zhì)上他需要的是策略——該如何安撫、調(diào)節(jié)自己面對或者適應當下的策略。

有一部分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是先天的,比如小嬰兒吃手這種行為。還有一部分自我調(diào)節(jié)的能力需要家長不斷地幫助孩子發(fā)展而來。

特別是在孩子遇到了不如意的狀況時,家長如何引導他去看待眼前的困境,對孩子以后面對挑戰(zhàn)的策略選擇很有影響。


 4. 延遲滿足的關鍵是內(nèi)驅(qū)力 

在棉花糖的實驗里,有一個非常重要但未被測量的變量,是孩子愿意等待時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

表面看他們的驅(qū)動力是棉花糖本身,但可能每個孩子內(nèi)在的驅(qū)力是完全不同的。比如:有的孩子的動力是更想做個好孩子,有的則可能是不想被懲罰。

每個孩子行為背后的動力大相徑庭。研究這種內(nèi)驅(qū)力,對于理解“延遲滿足”起到關鍵作用。

嚴藝家認為,形成強大內(nèi)驅(qū)力是一種高級的心智發(fā)展狀態(tài),只有當孩子內(nèi)在外在各方面條件具足,才能形成大腦發(fā)展基本成熟后,真正屬于人格特質(zhì)部分的內(nèi)驅(qū)力。

厘清了對延遲滿足能力內(nèi)涵的一些誤區(qū)之后,不得不說這項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于孩子與父母相處的各種細節(jié)。


以下有一些研究人員給出的建議,對家長或有幫助。

1. 信任

信任,是培養(yǎng)的關鍵詞。

羅切斯特大學的塞萊斯特·基德等人,在2013年就對信任這一關鍵點進行了研究。他們給參與實驗的孩子分成了兩組——可靠承諾組不可靠承諾組。

他們用蠟筆對這兩組進行了“棉花糖實驗”,不可靠承諾組在最后并未兌現(xiàn)承諾,而是對孩子道歉,并勸他們使用最初的那套蠟筆;相反,可靠承諾組會獲得預設的禮物。

隨后,兩組人員再次進行真正的棉花糖測試。結果令人驚訝:

那些第一次受騙的孩子,平均只等了3分鐘就開始吃棉花糖,而經(jīng)歷過可靠反饋的孩子,平均等待時間達到12分鐘之長。

在不可靠的小組中,14名兒童里只有1位等待了15分鐘,而在可靠的情況下,這個數(shù)量增長到了9位。


組織者之一的阿斯林表示:“這個結果難以置信,最初我們設想承諾可靠與否只會產(chǎn)生1分鐘左右的差異?!?/section>

顯然,孩子們對未來的回報十分敏感,越是不可信的環(huán)境,他們越在意當下利益。

這就要求家長有諾必達,避免被孩子打上“不可靠”標簽,導致延遲滿足力的培養(yǎng)本末倒置。

可靠組與不可靠組對比

2. 主動與被動

米勒和蕾切爾曾就延遲滿足的“主動與被動性”進行了研究:

當孩子覺得“自己掌控延遲過程”時(他能隨時停止延遲),那么其延遲的意愿會更強;

相反,如果發(fā)現(xiàn)“他人掌控延遲”(自己處于被動狀況下),那么延遲意愿就會大幅減弱。

所以,家長們可以盡量減少主觀的命令,少用“我覺得”,多用“你選擇”。

3. 物品特性

貝格雷莎茨基于2011年,研究了物品特性對孩子延遲滿足力的影響:越是珍貴、越不常見的物品,那么孩子的延遲滿足時間就越短,即他們很難克制想要獲得的欲望。

這或許能從側面證明,為何從表面上看,家境較好的孩子延遲滿足能力更強。


當然,這并非指延遲滿足能力是被客觀經(jīng)濟水平所決定,而是指孩子是如何體驗家庭與財富之間的關系的。

舉例來說,

如果一個來自富裕家庭的孩子,體驗到家長對物質(zhì)的態(tài)度是苛刻與匱乏的,

而另一個來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體驗到家長對物質(zhì)的態(tài)度是滿足與自在的,

這兩個孩子會發(fā)展出的延遲滿足能力很可能會是不同的。


對于家境普通的家庭而言,處理好這樣的關系可以依據(jù)這三點進行:

一是幫助孩子區(qū)分欲望與需求;

二是接納孩子圍繞“不可得”的感受,比如買不了頭等艙,不代表不能向往和談論頭等艙與經(jīng)濟艙的區(qū)別,表達愿意努力掙錢買頭等艙的意愿;

第三是,幫助孩子看到物質(zhì)以外還存在許多無價但珍貴的東西,比如健康,自由,親情等等。



4. 合理等待

棉花糖實驗的發(fā)起人沃爾特,強調(diào)了合理等待的重要性,并給出了具體方向:合理的等候時間與截止點。

首先,告知孩子一個明確合理的等候時間,有利于其明確目標,權衡利弊。當孩子確認這一選擇有價值,等待有結果之后,他們堅持下去的意愿會更加強烈。

其次,截止點也要合理。小任務的等待可以設置在5-15分鐘,大任務可以割裂成小任務進行。盲目布置大任務,會讓孩子由于目標過遠,喪失等待的動力。

當然,完成大任務后的獎勵,也可以是適當增加,以資鼓勵。


 “延遲滿足”的反思

不過,在社會廣泛追求培育孩子延遲滿足力的同時,我們或許也需要停下腳步,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待延遲滿足這件事。

 1. 壓抑孩子的需求是否必要? 

沃爾特與多倫多大學的心理學教授珍妮特,用“冷與熱”的交替,來歸納心理控制的變化。

“熱統(tǒng)”,是指內(nèi)在的沖動與需求,

“冷系統(tǒng)”,是指人的理性情感。


他們認為,這兩種系統(tǒng)都是必要的,因為它們即對立又統(tǒng)一,幫助我們反思自身行為及其后果。

如果家長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而經(jīng)常性打壓孩子的需求,或許會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愿望是不被重視的,是不值得的。對于真正成熟的人格而言,需要一定的靈活度,既滿足自己,又能符合社會要求。

缺少了沖動與即時的渴望,獨留理性的孩子,真的會是家長想要的嗎?


 2. 當代少年真的經(jīng)不住誘惑?

隨著電子設備與游戲的普及,相信不少家長渴望培養(yǎng)孩子延遲滿足力的初衷,都是讓其更具定力,脫離誘惑。

但當代孩子的意志力是否真的若不經(jīng)風?美國心理協(xié)會一項對棉花糖實驗的復制實驗,或許能讓家長放下焦躁的心。

參與研究的明尼蘇達大學博士斯蒂芬妮(Stephanie M.Carlson)說:“雖然生活在一個即時滿足的時代,所有東西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互聯(lián)網(wǎng)獲得,但如今的孩子比起上世紀60年代和80年代的孩子,其延遲滿足時間更長、能力更強。

實驗結果顯示,新千年的孩子,其平均延遲時間較60年代同齡的孩子多出2分鐘(達到了10分鐘),比80年代同齡的孩子多出1分鐘。

斯蒂芬妮認為,這可能與家長們對早期教育重視度的增加,以及新科技革命產(chǎn)生的數(shù)字技術能培養(yǎng)孩子抽象思維有關。


可以明確的是,在社會發(fā)展的同時,我們的孩子也在不斷進步。

因此,如果對“延遲滿足”教育存在巨大的焦慮,使得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從未占據(jù)主導地位,家長們恐怕會覺得難以忍受孩子緩慢的發(fā)展。

年幼的孩子在他們看來,像是一臺漏洞百出的機器,不修修補補就無法運行。

與其焦慮于孩子的各項能力達不到預設,不如將視線轉(zhuǎn)向自己。當家長自身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能力,內(nèi)驅(qū)力等也都更充實飽滿的時候,孩子也將會更加受益,并學到更多。

*注:感謝資深心理咨詢師嚴藝家在文章撰寫過程中提供的幫助。

今日互動:

你贊同對孩子進行“延遲滿足”的培訓么?

歡迎在評論區(qū)留言分享你的觀點。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瀏覽)

1.Carlson, S. , Shoda, Y. , Ayduk, O. , Aber, L. , Schaefer, C. , & Sethi, A. , et al. (2017). Cohort effects in children's delay-of-gratification. Working Papers.

2. CarlsonS&Francisco.C(2018).Can the Kids Wait? Today's Youngsters May Be Able to Delay Gratification Longer Than Those of the 1960's. Targeted News Service, p. Targeted News Service, Jun 25, 2018.

3. Casey, B. J., et al. (2011). Behavioral and neural correlate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40 years later.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08(36), 14998–15003.

4. Funder, D. C. , Block, J. H. , & Block, J. . (1983). Delay of gratification: some longitudinal personality correlat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4(6), 1198-1213.

5. Kidd, C. , Palmeri, H. , & Aslin, R. N. . (2013). Rational snacking: young children’s decision-making on the marshmallow task is moderated by beliefs about 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Cognition,126(1).

6. McGuire, J. T., & Kable, J. W. (2012). Decision makers calibrate behavioral persistence on the basis of time-interval experience. Cognition, 124, 216-226.

7. Metcalfe, J., & Mischel, W. (1999). A hot/cool-sy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atification: Dynamics of willpower. Psychological Review, 106(1), 3-19. doi:10.1037/0033-295x.106.1.3

8. Mischel, W., & Ebbesen, E. B. (1970). Attention in delay of gratific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1, 204–218.

9. Mischel, W., & Metzner, R. (1962). Preference for delayed reward as a function of age, intelligence, and length of delay interval.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4(6), 425–431.

10. Mischel, W., Shoda, Y., & Rodriguez. (1989). Delay of gratification in children. Science, 244, 933–938.

11. 游戲力. (2015). “延遲滿足”,被誤讀的教育邏輯. 幼教博覽(1), 35-37.

12. 趙紅衛(wèi). (2018). 如何培養(yǎng)高專注力的孩子. 好家長(73).

13. 周璐.(2019). 我用閱讀教育孩子. 中信出版集團.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欧洲|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日韩| 国产精品免费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欧美| 日木乱偷人妻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东京热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后入美臀少妇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日韩| 欧美不雅视频午夜福利| 日韩人妻中文字幕精品| 欧美日韩国内一区二区| 国产综合欧美日韩在线精品| 日本一本在线免费福利| 亚洲男女性生活免费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一区二区| 91亚洲国产—区=区a| 高中女厕偷拍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观看日韩一级黄色大片| 国产又粗又爽又猛又黄的| 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av | 香蕉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尤物 | 日韩免费成人福利在线| 欧美日韩视频中文字幕| 最近的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91熟女大屁股偷偷对白|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国亚语| 又黄又色又爽又免费的视频| 国产男女激情在线视频| 91久久精品在这里色伊人|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日本一区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不卡高清在线观看| 粉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欧美一级日韩中文字幕|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永久| 91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福利视频这里有精品|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噜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