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安貧,達人知命”,這句話出自唐朝王勃《滕王閣序》,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能安然于貧困,通達事理的人,能夠看清自己的命運。實際上,現(xiàn)今流傳更廣的版本是“君子見機,達人知命”,亦有版本作安貧,按原作上下文理解,見機是洞察事物,知命是通達事理,語義上更相符。 君子安貧君子很好理解,就是道德品質高尚的人,一直以來被讀書人是為做人的標準,誰都想做君子,哪怕是小人,也會把自己包裝成君子。無他,只因為君子會得到人的尊重,得到更多的好處(當然這是針對偽君子而言,真君子是不在乎在這的)。 安字也很好理解,就是安然,安穩(wěn)之意。 這句話重點落在一個“貧”字上,所謂貧,并非專指貧窮,它同時也有逆境、不如意等意思,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價值觀里,能夠安貧是一件值得歌頌的事情。 我們細數(shù)一下歷史上那些因“貧”而受到歌頌的君子們,如諸葛亮,掌一國之權,鞠躬盡瘁一生,臨死不過幾畝薄田的財產罷了;如陶淵明,他再窮,所處的境遇再糟糕,他也能安然于當下的處境,種豆賞菊喝酒,不為五斗米折腰;在如劉禹錫,在朝廷上被排擠,到地方上還被穿小鞋,住著破房子,他卻寫出《陋室銘》這樣的名作言志。 你看,不論陶淵明,還是諸葛亮、劉禹錫,他們都貧,但后人歌頌他們,認他們是君子,真是因為貧窮嗎?并非如此,我們歌頌的是他們身上那種生活貧窮、身處逆境,卻不忘初心、奉行道德準則的高尚品質。 安貧值得歌頌嗎?安貧是儒家很重要的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來的讀書人,但貧窮和逆境真的值得歌頌嗎? 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竭@樣一群人,他們生活窮困,卻不知努力,不求上進,當旁人給予勸誡的時候,他們總是搪塞推脫,甚至因此忌恨,更可笑的是有些人,他們并不是安于貧窮,而是安于“我窮我有理”,我是天生的弱者,你們這些有錢人天生應該施舍于我,否則就是為富不仁。 這些人的貧窮啊,不值得同情,更不值得歌頌,生活的窮,可以通過努力改變,但思想上的窮,是無藥可救的。
堅持心中的道,不為外界的困境所干擾,這才是我們對安貧歌頌的本質,安貧是要高尚的道德準則加持的,不是不求上進的保護傘。 富貴與貧窮我們都聽過守財奴的故事,覺得很可笑,但比守財奴更可笑的,我們姑且稱之為“守窮奴”。 這種人就是不知變通的書呆子,圣人說君子安貧,他們就認為只有安于貧困才能成為君子,為了達成內心對君子的追求,一個勁地求窮,父母妻兒都餓死了還堅守著內心的所謂“道”,會錯了圣賢的意,苦了一家子。 實際上,是否君子,跟富貴或貧窮有什么關系呢?《聊齋志異·黃英》有句話說得好:
人不可以為了富貴而做茍且之事,但也不必去追求貧窮。 無論貧窮和富有,秉持內心的善念,堅守做人的道德標準,但求問心無愧,就可以稱為君子了。 |
|
來自: 昵稱32901809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