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相關常見問題大多數能在歷次文章里找到答案 美國國家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與國家癌癥研究所在一篇研究報告中指出:
癌癥發(fā)病率的上升,使得患者群體不斷擴大,但癌癥治療的手段也是日新月異,很多患者經過合理規(guī)范的抗癌治療都可以實現“臨床治愈”,成為了“癌癥幸存者”。 不過很多患者在身體及心理層面上都會受到癌癥本身及其相關治療帶來的遲發(fā)和/或長期影響,這些副作用有時是永久性的,有些比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此外,就目前國內“排隊3小時,問診2分鐘”“就醫(yī)難”的現狀,也有的患者可能會因為得不到或缺乏醫(yī)生的建議及關懷而感覺孤單與恐懼,并且很多非腫瘤??漆t(yī)生往往也并不知道應該如何妥善處理患者所關心的問題并了解其所需。 (癌癥幸存者:是指被治愈的癌癥患者,其治愈后的主要目標是樹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存質量、防止癌癥復發(fā)。) 本文總結了大部分患者所關心的“吃”的問題,結合本人多年臨床工作經驗,希望能給廣大病友一些幫助。 關于吃的問題,俗話說治病“三分靠治,七分靠養(yǎng)”,加之中國人向來信奉的“民以食為天”、“藥補不如食補”,很多患者及其家屬都非常關注吃的問題。 該不該吃?該如何吃?該吃什么?腫瘤科醫(yī)生每天會被問到絕不少于20遍,那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ESPEN指南中對于癌癥患者的營養(yǎng)需求量的推薦意見。 推薦意見
目前尚無證據表明足夠的營養(yǎng)攝入會加速癌細胞生長。因此,癌癥患者的能量需求應類似于健康人群,介于25~30 kCal/(kg·d)( 1kCal=4.185 kJ)。 ESPEN 2009 年發(fā)布的《外科手術患者腸外營養(yǎng)指南》推薦,對于臥床患者可按20 ~ 25 kCal/(kg·d)估算能量需求;對于能夠下床活動者按25 ~30 kCal/ (kg·d)估算能量需求。 癌癥患者蛋白質的合成、分解均增加,但分解速度高于合成速度,故機體蛋白減少,血漿蛋白水平降低。 蛋白質攝入不足會使體內蛋白質消耗增加,導致骨骼肌消耗。故癌癥患者應及時補充蛋白質和氨基酸,以糾正體內負氮平衡。 蛋白質的攝入量應不少于1 g/ (kg·d)當患者無活動能力或伴有系統(tǒng)性炎癥時,蛋白質的攝入甚至可以達到1.5g/ (kg·d)。 因為無活動能力和系統(tǒng)性炎癥會抵抗體內蛋白合成,故此類患者需增加蛋白質的攝入。 另外,對于腎功能正常的癌癥患者,蛋白質的攝入量應達到1. 2 ~1. 5 g/ (kg·d);而對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患者,蛋白質攝入量則應控制在1 ~ 1.2 g/ (kg·d)。 癌癥患者異常的脂質代謝具有脂肪動員增加、脂類合成減少、脂肪酸合成增加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等特點。 因此,對于正在接受化療并存在體重下降或營養(yǎng)不良風險的癌癥晚期患者,可以補充ω-3長鏈脂肪酸或魚油,以穩(wěn)定或改善食欲、進食量和體重。 在腫瘤患者飲食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最佳供能比目前尚未有定論。但對于合并胰島素抵抗、體重下降的癌癥患者,增加脂肪供能比可以提高營養(yǎng)物質的能量密度(每克食物所含的能量)并降低血糖負荷。 胰島素抵抗者雖然會導致肌肉細胞吸收和氧化葡萄糖的能力受損,但對脂肪的利用卻是正常甚至亢進。因此,對于伴有胰島素抵抗的患者,應提高其飲食中脂肪供能比。 美國癌癥協(xié)會2012 年公布的數據說明,癌癥患者每日所需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接近正常人的生理需要量,因此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應按正常人每日推薦攝入量(recommended daily allowance,RDA)供給。 有研究通過系統(tǒng)評價68 項隨機試驗(多達23 萬受試者)發(fā)現,在減少死亡率方面,長期服用β-胡蘿卜素、維生素A 和維生素C 等抗氧化劑的受試者并沒有比服用安慰劑的受試者更有優(yōu)勢。 而且一項對前列腺癌的前瞻性研究(n =290 000)提示,長期服用復合維生素補充劑反而會增加患者死亡率。因此,在無特定缺乏的情況下,不鼓勵患者常規(guī)補充高劑量微量營養(yǎng)素。 免疫營養(yǎng)制劑是富含特定營養(yǎng)成分(如精氨酸、ω-3 脂肪酸、核苷酸)的液體營養(yǎng)補充劑。 一般對于需行手術治療的癌癥患者,尤其對于伴有嚴重營養(yǎng)風險的上消化道癌癥手術患者,圍術期給予口服或腸內補充免疫營養(yǎng)制劑,可明顯減少術后感染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并縮短住院時間。 因此,對進行手術治療的上消化道癌癥患者,在接受傳統(tǒng)的圍手術期治療方案同時,還應口服或腸內途徑補充免疫營養(yǎng)制劑。 對于嚴重營養(yǎng)不良的晚期癌癥患者,還需常規(guī)使用藥物治療,其主要作用包括刺激食欲和胃腸蠕動、增加肌肉質量和改善合成代謝。 如糖皮質激素和孕激素可以用來增加晚期癌癥厭食患者的食欲,但使用時要注意其潛在的副不良反應,如血栓栓塞(糖皮質激素所致);肌肉萎縮、胰島素抵抗、感染等(孕激素所致)。 具體問題 1.吃素是不是能夠降低患者癌癥復發(fā)的風險? 目前,沒有研究顯示素食比富含蔬菜、水果和全谷類以及少量紅肉的雜食在防止癌癥復發(fā)上更有效。 然而,大部分研究表明多吃素食更有利于健康,因為素食的飽和脂肪含量低,纖維、維生素和植物化學物質含量高,并且符合美國癌癥學會關于癌癥預防的營養(yǎng)與身體活動指南。 2.多吃食用纖維是不是可以防止癌癥復發(fā)? 食用纖維是“植物性復合物通常無法為人體消化酶所分解”。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纖維不被人體所吸收而排出體外。 纖維的特定分類分為“可溶纖維”(例如燕麥麩)或“不可溶纖維”(例如麥麩和纖維素)??扇芾w維通過降低血膽固醇水平降低冠心病的風險。纖維較好的來源是:豆類、蔬菜、全谷類、堅果和水果。 目前尚無研究證實食用纖維可以防止或改善癌癥存活,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食用纖維對我們的身體是非常有益的。 比如由于纖維素有比重小,體積大的特點,進食高纖維素飲食,其在胃腸中占據空間較大,使人有飽食感,有利于減肥。 并且纖維還能吸附大量水分,增加糞便量,促進腸蠕動,加快糞便的排泄,使有害物質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縮短,對腸道的不良刺激減少,還可防治便秘、痔瘡等疾病。 如果是糖尿病人,進食高纖維飲食,可幫助改善高血糖,減少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物的應用劑量。 3.食用蔬菜和水果可以降低癌癥復發(fā)的風險嗎? 多數流行病學研究顯示大量食用蔬菜水果與肺癌、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和結腸癌風險降低相關。 然而,目前幾乎沒有關于富含水果蔬菜的飲食是否可以降低癌癥復發(fā)的風險或改善癌癥患者存活率的研究。 盡管如此,最近一些研究顯示增加蔬菜攝入可能對乳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復發(fā)或存活率有益。 根據2010年美國膳食指南,應提倡癌癥患者為了健康每天食用至少2-3 cups的蔬菜和1.5-2 cups的水果(1cup=8盎司,1盎司=28.3495231 g)。 蔬菜和水果中的眾多成分中,哪個最具保護作用還不得而知,因此,建議患者最好每天食用大量、多色果蔬。 4.蔬果一定要吃新鮮的嗎? 新鮮、冷凍和罐裝蔬果的營養(yǎng)價值有所不同,但根據實用性、經濟性和可食性不同,這些其實都是好的選擇。 新鮮食物通常被認為是最有營養(yǎng)價值的。然而,冷凍食物常常比新鮮食物更有營養(yǎng),因為冷凍食物通常是成熟的并經過快速冷凍; 新鮮食物在收獲后到食用前的這段時間內營養(yǎng)會丟失。因為罐裝過程中產生高溫,罐裝食物更容易丟失對熱敏感或水溶性營養(yǎng)物質。 請注意,一些罐裝水果含大量果漿、一些罐裝蔬菜鈉含量高,部分還有可能含有食品添加劑。而且以前受地域條件限制,在某些季節(jié),食用冷凍和罐裝食物比較便宜實惠。 而現在由于大棚種植技術的進步,新鮮的蔬菜瓜果在各個季節(jié)都是可以購買得到的。綜上所述,新鮮的果蔬是營養(yǎng)價值最高的,在采買時盡量選擇當季的各種新鮮果蔬來食用。 5.大家都說蔬果汁很好,我能不能每天多喝一些蔬果汁來代替吃蔬菜和水果? 果蔬汁還能促進身體吸收某些營養(yǎng)物質。然而,在新鮮的果蔬被加工成汁的過程中,纖維結構被破壞了,營養(yǎng)并不如直接吃水果和蔬菜。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水果汁,適度飲用是可以的,但如果把果汁當水喝,就會大大增加痛風的風險。 美國波士頓研究人員曾在22年的時間里調查了8萬婦女,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參試者的飲食情況。他們得出了如下結論: 每天喝一杯橙汁的婦女,其痛風危險增加41%; 每天喝兩杯橙汁的婦女,痛風風險增加2.4倍。 很多人認為果汁是很健康的,怎么還會喝出痛風的毛病呢? 其原因在于果汁里邊含有大量的果糖。果糖強大的地方在于它的甜度。我們可以把常見的糖類甜度進行一個評分,如果蔗糖算100分,那么葡萄糖為74分,乳糖為16分,而果糖則為173分。 果糖在體內的分解過程會直接產生尿酸,等于增加了內源性尿酸的來源;同時果糖還會減少腎尿酸排泄,進一步造成體內尿酸升高。 在這雙重影響下,人體的尿酸水平就會居高不下。在一項調查中,我們發(fā)現,果糖降低體內尿酸清除率達98%。 因此,果蔬汁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6.烹飪的方式是否會對蔬菜的營養(yǎng)價值造成影響? 比如,蛋白質受熱后會凝固,部分的蛋白質會分解變成肽以及各種氨基酸,更有利于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但是,一些不正確的烹飪方式反而會將食物中原有的營養(yǎng)成分破壞掉,形成一些可能對人體會產生危害的成分。 比如常說的燒烤,就位于十大致癌食物之一。所以,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就不僅僅是單純的取決于食材的本身,烹飪的方法也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烹飪方法直接影響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最常使用的方法比如說煮、炒、熘、與炸。下面分別闡述不同方法對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產生的影響。 煮 水煮之后會使得食物中的一些水溶性營養(yǎng)成分,如維生素、無機鹽等溶于水中,在這種的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將湯汁一起食用,這樣做可避免食物中的營養(yǎng)元素大量的流失。 炒 操作要領是急火快炒,這樣的方法會使營養(yǎng)素最大程度地得到保留,但其中的維生素C 還是會損失很多。 大部分食物中含有的營養(yǎng)成分會遭到破壞,例如黃豆炒過之后,其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等營養(yǎng)素都會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壞。 熘 這種烹飪方式與炒的方法具有大致相同的火力和時間,區(qū)別僅是在于熘增加了勾芡環(huán)節(jié),勾芡使得食物被淀粉包裹,起到了一定的保護,所以維生素的流失就會減少。 炸 是將食物放在高溫的油中直至食物達到理想熟度。炸的方法深得人們的喜愛,但它也被認為是“最不健康”的烹飪方法之一。 該方法做出來的食物雖然美味,但本身所含有的營養(yǎng)基本在制作的過程中遭到了不同程度破壞,加上油的重復利用,也給健康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威脅。 蒸 蒸制的食品,盡限度的保證了食品自身的營養(yǎng),而且制作的流程中,氣溫相當柔,阻止了油炸等高溫造出的元素帶入的病毒侵襲。并且,在蒸制食品時,倘若食品原料中富含油脂(如肉食等),還會跟隨蒸汽的溫潤漸漸把過剩的油脂輕松出來,減少油膩度。 因此采用蒸、煮的烹飪法子要遠遠好過煎、炸。雖能后者色、香、味都要更勝一籌,但它對食品營養(yǎng)的傷害也不容小視。 7.你說吃素好,那我是不是最好就不要吃肉啦? 一些研究表明:煎炸、燒烤肉類,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肉和帶皮家禽肉,在高溫下產生名為雜環(huán)胺的化學物質,這種物質具有致癌性。 因此,美國癌癥學會關于癌癥預防的營養(yǎng)與身體活動指南建議限制攝入加工肉類和紅肉,不鼓勵高溫烹制這些肉類和其他脂肪含量高的蛋白。 這個建議可能也適用于癌癥患者提高總體健康水平。然而,目前沒有明確證據證明加工肉類、高溫烹制肉類或所有肉類對癌癥復發(fā)或進展有影響。 8.少食脂肪是不是可以降低癌癥復發(fā)風險并且改善生存質量? 針對早期乳腺癌患者開展的大型臨床試驗的初步結果顯示,低脂飲食可以降低癌癥復發(fā)的風險,尤其是ER受體陰性的患者。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沒有確鑿證據證明脂肪攝入量會對癌癥結局產生影響,但是脂肪含量高的飲食熱量較高,可能會造成肥胖。 并且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的改變,肥胖人群的比例越來越多,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肥胖跟很多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比如結腸癌,肥胖人群的發(fā)病率顯著高于正常人群。 但是,對于肥胖是否影響CRC的預后,研究結果各不相同。目前臨床上對這一問題存在正反兩種觀點,多數研究結果顯示肥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CRC的預后; 對肥胖影響CRC預后的可能作用機制進行分析,包括肥胖的胰島素抵抗/高胰島素血癥、肥胖引起慢性炎癥及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ase,FASN)表達過度。 總之,肥胖作為CRC的主要危險因素及不良預后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CRC復發(fā)。 9.我應該多喝水嗎? 一般而言,對于普通的非體力勞動者,每天需要補充的水量約為2500-3500ml,這里所說的是“水”而非飲料,一般飲料內含有很多的糖還有很多視頻添加劑,大量喝飲料不僅不能代替水的作用,還會對身體產生危害。 對于癌癥患者而言,更是如此,由于化療等藥物的影響,患者可能出現嘔吐和腹瀉等癥狀,會丟失大量的水分,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脫水,還可能引起虛弱、頭暈、味覺不好等癥狀。因此,癌癥患者更應該努力攝入充足的水分。 需要注意的是,如何正確喝水。正常情況下,當我們的身體缺水時,身體的干渴機制會逐漸起作用,但是當我們真正感到口渴時,身體的細胞內部水分已經流失,酶的活性大幅度降低,身體的某些器官功能減弱,甚至已經停止工作了。 因此呢,一定不要等到感覺到口渴時才開始喝水,而應隨時補水,想起來就喝一兩大口水是最好的。 另外,人體攝入的大約80%的水分來自食物,如果癌癥患者由于進食困難而很難獲得充足的水分,這種情況下就應該及時告知醫(yī)生,幫助病人進行靜脈補液。 10.患了癌癥就一定要戒酒嗎?我聽說適量飲酒有利于心腦血管健康呢 研究發(fā)現,目前有喝酒的人患有酒精相關癌癥的風險也高了51%,比如口腔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直腸癌、肝癌、乳腺癌、卵巢癌以及頭頸癌;而且研究發(fā)現,受傷的風險增加29%。 然而,研究人員指出,綜合死亡、心臟病、腦卒中、癌癥或死亡的風險,在高收入與中上收入的國家中,有喝酒的人風險降低16%;但中低收入與低收入國家的喝酒者,上述風險增加了38%。 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在2015-09-16 出版的《柳葉刀》(The Lancet)中認為,需要有政策阻止酒精濫用問題,尤其是在低收入的國家。 很多研究發(fā)現了酒精攝入和一些原發(fā)癌之間的聯系,這些癌癥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肝臟、乳腺,或者結腸癌癥。對于癌癥患者來說,酒精攝入也會增加癌癥部位出現新原發(fā)癌的風險。 另外,酒精攝入會加強雌激素循環(huán),理論上講,會增加ER(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復發(fā)的風險;然而,目前針對乳腺癌患者使用酒精的研究很少,大約一半的患者顯示出不良影響,另一半顯示出獲益或無害。一項研究表明酒精的不良反應可能在超重或肥胖女性中更加嚴重。 并且很多化療藥物可以通過肝臟代謝,酒精造成的肝臟炎癥,尤其是在治療期間,可能會影響化療藥物的代謝,從而加劇毒性作用。一般情況下建議患者避免酒精攝入或將酒精攝入減少到最低,從而防止酒精與化療藥物相互作用,避免在放射治療過程中使治療區(qū)域進一步加重。 但是部分研究證實適量的酒精有保護心臟的作用,所以關于酒精使用建議,應該考慮到癌癥類型、疾病的發(fā)展階段以及治療情況,是否使用酒精基本取決于遺傳因素以及對復發(fā)風險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權衡。 11.癌癥患者多食用豆類可以預防癌癥復發(fā)嗎? 豆類雖然屬于谷物,但它有35%-40%的成分都是優(yōu)質的蛋白質。豆類的代表性營養(yǎng)物質有植物蛋白、豆類纖維、異黃酮等。 在食品中,唯有豆類含有如此之多的異黃酮。部分研究表明,異黃酮中的代表性成分金雀異黃素可以一直癌細胞的生長和癌癥轉移。 因此,異黃酮對乳腺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大腸癌、子宮內膜癌均有一定的預防效果。以乳腺癌為例,根據2003年的日本保健研究中心的隊列研究結果,以最大量攝取異黃酮的群體與最低量攝取異黃酮的群體相比,患者患乳腺癌的危險度低0.49。 尤其是對于閉經后的女性,癌癥的預防效果更為明顯。同樣,在中國進行的病例對照研究中也顯示,攝取異黃酮較多的人群與攝取較少的人群相比,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低0.53。 當然這些研究并不能證明多吃豆類一定可以預防得癌或是預防復發(fā),但是,豆類和豆制品是優(yōu)良蛋白質來源,豆類中還含有很多優(yōu)質的氨基酸及鈣、鐵、B族維生素等成分,因此,經常食用豆類還是有益于患者的身體健康的。 12.多吃糖,癌癥復發(fā)幾率高? 而肥胖,有可能會對癌癥產生不良影響。此外,肥胖還有可能帶來身體其他器官的病變,并且大多數含糖高的食物和飲料并不會提供很多營養(yǎng),但是它們有很強的飽腹感,常常會使得人們更少的食用更加有營養(yǎng)的一些食物,對健康不利。因此,建議患者減少含糖高的食物和飲料攝入。 13.多食用亞麻仁及其制品對癌癥患者有益? ω-3脂肪酸的研究始于愛斯基摩人很少得心血管類疾病,ω-3類脂肪酸(EPA/DHA)還能減少血液脂質并增強細胞功能。ω-3脂肪酸有很多種,其中有兩種最重要的——EPA和DHA——最早在一些魚類中發(fā)現。 在植物如亞麻中含有ALA,它是一種在人體內可部分轉化為DHA和EPA的ω-3脂肪酸。同時, 細胞培養(yǎng)和動物研究表明亞麻仁或其分離化合物可減緩腫瘤生長、增強三苯氧胺等治療的效果。 針對癌癥患者的兩個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其中一項的參與者是32名乳腺癌患者,另一項是161名前列腺癌患者,結果顯示:癌癥手術前使用亞麻仁補充劑飲食組患者癌癥增殖速率明顯低于其他飲食組患者。然而,這還需要開展更多的研究來進一步證實。 14.癌癥患者是不是都需要多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 營養(yǎng)素補充劑絕對不能代替健康合理的平衡膳食,這是毫無疑問的。一般情況下,小劑量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補充劑可能有益于飲食攝入不足者,而對進食平衡膳食的人來說,可能作用甚微。 在人的一生中,隨著生命周期的變化,不同年齡階人體對維生素、礦物質的需求量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隨著人體生長發(fā)育和生理代謝狀況的不同而變化,年齡、性別、生活方式和環(huán)境因素等等,都有可能對其產生影響。 強烈建議癌癥患者通過食物攝取需要的營養(yǎng),而不是使用補充劑。但是,如果患者由于進食困難,導致攝取營養(yǎng)不均衡的情況下,比如說從通過實驗室檢測中發(fā)現或具有臨床的一些疾病表征,靠飲食無法補足的情況下,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酌情使用食物補充劑。 攝入過量營養(yǎng)物質的副作用的相關文章越來越多,缺乏專業(yè)人士的指導,亂補一氣,那么補充劑的使用就可能是弊大于利。 15.食物補充劑是否可以降低癌癥發(fā)生率或復發(fā)風險? 食物補充劑通過濃縮、代謝、組合、提取,來增加總營養(yǎng)攝入,從而補充飲食。補充劑有多種形式,片劑、膠囊、液體、膠狀、粉末狀等?!妒称费a充健康與教育法案》將食品補充劑歸為非藥品的特殊一類,并要求每種食品補充劑有嚴格標示。 目前還沒有證據可以確定食物補充劑可以降低復發(fā)風險或改善癌癥患者存活率。 16.抗氧化劑對癌癥的治療有積極作用嗎?癌癥治療期間攝入抗氧化劑補充劑是否安全? 有研究表明,氧化性損傷可能是癌癥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們猜測從食物或營養(yǎng)品中攝入更多的抗氧化劑或許可以幫助防止癌癥發(fā)生。因此,抗氧化劑對癌癥的發(fā)生及發(fā)展的影響這一課題激起了研究人員濃厚的興趣。 抗氧化劑預防癌癥的發(fā)生和發(fā)展是通過抑制細胞的增殖及血管生成,促進癌細胞的凋亡來實現的,其具體的作用機制考慮與以下幾點有關 ①作為預防因子抑制自由基的形成; ②誘導體內抗氧化酶的活性,調節(jié)Ⅰ、Ⅱ相解毒酶,抑制致癌物的代謝活化; ③抑制鏈引發(fā)和或鏈增長; ④減少DNA多聚物的形成,抑制癌基因的激活,減少癌基因的復制; ⑤減輕氧自由基對DNA的損傷,并能修復受損的DNA ⑥ 糾正氧化損傷引發(fā)的細胞因子的錯誤信息傳遞,抑制癌細胞的異常增殖。 很多膳食補充劑含有的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C和E)大大超出達到最佳健康水平需要的膳食參考攝入量。 目前,雖然證據有限,但是在化療或放療過程中攝入高劑量的抗氧化活性補充物可能并不明智,因為抗氧化劑可能會修復癌癥細胞的氧化損傷,從而影響治療效果。 然而,也有人提出抗氧化劑可能帶來的傷害只是假設,而且抗氧化劑可以保護正常細胞免于治療的間接損傷。 觀察性研究及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大都提示,攝取富含抗氧化劑的蔬菜、水果能降低各種腫瘤的發(fā)病率。 然而,相比上述的研究而言,針對營養(yǎng)素為主的RCT研究結果令人沮喪,考慮原因可能是與RCT研究的單個營養(yǎng)素或3-4個復合營養(yǎng)素相比蔬菜、水果中含有我們已知及未知的不同種類的抗氧化物、礦物質以及植物化學物,上述物質相互間是否起到疊加、增強的作用不得而知,所以其結論不一,也是意料之中。 而不同人群的對照試驗也表現出相互矛盾的結果,原因也有很多,比如試驗設計的不統(tǒng)一性、選擇受試對象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選擇抗氧化劑的種類、使用方法、具體劑型、劑量,持續(xù)時間, 研究人員在操作和統(tǒng)計上的誤差等。這些都反映出我們仍未完全了解抗氧化劑的作用機制,還需要繼續(xù)深人的探索。 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科學證據表明化療或放療中使用抗氧化劑或者任何其他膳食補充劑是有益還是有害。 針對這種不確定性,除非有更多證據證明利大于弊,否則,對于接受化療或放療的癌癥患者,如果發(fā)現有營養(yǎng)缺陷,應謹慎地限制營養(yǎng)的補充。 此外,除非在特殊情況下,醫(yī)生有專門建議,否則這些患者要避免攝入的膳食補充劑超過抗氧化劑維生素的每日需求量。 17.什么是植物化學物質,它們是否可以降低癌癥風險? 植物化學物質主要包括多酚類、類胡蘿卜素、維生素、生物堿、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等,含量雖少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現代研究表明,人體內許多生理活動和生物化學過程會產生活性氧(ROS) 和活性氮(RNS) 自由基,過多的自由基會對生物分子產生氧化性損傷,最終導致慢性疾病的產生,如心血管疾病( CVD) 、癌癥、糖尿病、衰老和其它退化性疾病等。 植物化學物質由于具有較強的抗氧化能力和可能大于目前所了解的健康效益而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目前,針對植物化學物質或蔬菜水果類植物性食品對癌癥復發(fā)或進展的影響的研究十分有限,現有的極少量證據前后不一或來自少量研究。 沒有證據證明膳食補充劑這樣的植物化學物質和這些化學物質的來源——蔬菜、水果、豆類和谷類,對人體有相同的好處。 18.有沒有專門針對正在接受治療的癌癥患者的食品安全保護措施? 癌癥患者要特別注意感染,尤其是治療某種癌癥產生的免疫抑制和白血球減少時期。在免疫抑制癌癥治療期間,癌癥患者尤其應注意避免食用含有不安全致病微生物的食物。 應提倡大眾食品安全措施,例如飯前洗手、徹底清洗蔬菜和水果以及在適宜溫度下保存食物,而癌癥患者應接受食品安全專門指導。 總體原則 溫馨提示 |
|
來自: 昵稱7262766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