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說:《論語》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錄結(jié)集,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戰(zhàn)國前期成書。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既然是孔圣人與學生的對話集,里面的記錄指定有我們可以學習與挖掘的地方。尤其對于教學,更是有指導價值。 當下,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反對灌輸式教育。都認為教育應該改革,強調(diào)不要給學生填鴨式的教育。因為當下的老師都是受過此類教育的那批人。他們認為啟發(fā)教育和因材施教是更好的教育方式。按照設想,可以幫助學生找到知識的源頭,并通過源頭的活水把知識的各節(jié)點都鏈接在一起。使得學生不斷有新的能源從而不斷成長。老師那一代人是被他們的老師捏一個坯子,用一個尺度來衡量,用同一個箱子來裝人。老師們反思制式教育最大的錯誤就是在捏一個坯子。 論語記載,孔子的教育是 因材施教,孔子注意到,每一個學生有賢有智,有愚有不肖,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長處,也有他的短處。我們從《論語》能看到,孔夫子對他的學生都有批評,那句“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 杇也;于予與何誅?”罵的是能言善辯的宰予。《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說季文子做事想太多,想兩次也就夠了。思考多了,讓自己的格局變小了。 除了不幸短命的顏回,論語只有贊美,沒有批評外,其他弟子,這個笨,那個粗心,孔子都不滿意??鬃咏虒W是沒有一點也沒偏心,基本上是有問必答。統(tǒng)計《論語》中,學生往往問同樣的問題很多次,出人意料的是每次孔子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例如:問“仁”問了許多遍,有長的答案,有短的答案; 問“學”有許多次,沒兩次是一樣的,問“政”也有很多次,答案也全不一樣??鬃邮前凑仗釂栒呃斫獾纳疃龋凑仗釂栒叩哪芰?,按照提問者當時發(fā)問的情景,與問題疑惑的所在,在不同的地方做不同的教育。 思考周密的,孔子讓他放開手腳;性子急的,孔子叫他慢一點;言語乖巧的,孔子讓他多反思,多對比。 《論語》的教學智慧,其實為我們的實際解惑很多問題。我們當下的教學是不是也應當這樣,對智力笨的人,可以多花些時間,讓他弄懂,對智力聰明的人,要多花時間要他不要自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