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條 問曰:病有太陽陽明,有正陽陽明,有少陽陽明,何謂也?答曰: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正陽陽明者,胃家實是也,少陽陽明者,發(fā)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煩實,大便難是也。太陽陽明者脾約是也,什么為脾約呢?胃消化之后,脾為胃運行津液,送到肺形成氣,要是胃中燥,沒有津液可以運輸,脾受了制約了,就是指胃中干,大便結。脾約證也是大便不通,但不是熱造成的。太陽病是以發(fā)汗為原則,由于發(fā)汗而亡失津液,大便硬叫脾約,也是里實,屬陽明病。這種陽明病由太陽轉屬陽明,但太陽病沒罷,大便不通,這就叫太陽陽明,所以說脾約是也。 正陽陽明者,沒有太陽與少陽證候存在,只是陽明病了,就是胃家實是也。胃家實的主證是,胃的部位按之滿,拒按,按之痛。 少陽陽明者,由少陽轉屬陽明的,由于少陽病誤發(fā)其汗,或者利小便等誤治后,胃中燥煩實,胃中燥,人就煩,所以煩也是陽明病的證候,同時里頭也硬,也實,大便也不通,此為少陽陽明。 第180條 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陽明病就是里陽證了,就是病邪充斥于胃的一種病,實與熱都為陽,所以叫陽明病。陽明病就是胃家實,太陽陽明也好,少陽陽明也好,都有胃家實。邪實于胃腸,而發(fā)生陽明證候者,就叫胃家實。 第181條 問曰:何緣得陽明???答曰:太陽病發(fā)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轉屬陽明,不更衣,內實,大便難者,此名陽明也。為什么發(fā)生陽病呢?答曰:太陽病階段,經過發(fā)汗,下及利小便等法治療,都是以亡失津液,水分大量亡失胃里頭干,故胃中干燥,因而轉屬陽明,不更衣,解不出大便,內實大便難。 第182條 問曰:陽明者,外證云何?答曰:身熱,汗自出,不惡寒,反惡熱也。陽明病的主證是;心下滿硬,按之痛,內實大便難。陽明病的外證是;身熱汗自出,外面用手摸滾燙,熱由里頭出來,蒸騰人的組織的水分而出汗,不惡寒,反惡熱,當然也就渴,里熱的勢力比較強,惡寒反受到抑制了。 陽明病但熱不實如白虎湯是熱結于里,但不實。陽明病有二種,只熱不實的外證和胃家實的主癥。 第183條 問曰:病得之一日,不惡熱,而惡寒者,何也?答曰:病有得之一日,惡寒將自罷,即自汗出而惡熱也。得病的第一天,不惡熱而惡寒,這是怎么回事?答曰:雖然得之一日,是不感覺惡熱,而還惡寒者,但很快惡寒就沒了,是一味惡熱。 第184條 惡寒何故自罷?答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始雖惡寒,二日自止,此為陽明病也。陽明病開始惡寒,又馬上不惡寒了呢?說是,陽明居中,主土,土為萬物所歸,寒一進到陽明,就進到陽明經了,就化熱而惡熱不惡寒。為什么歸土就不傳別的經呢,因為土能容納萬物。 第185條 本太陽初得病時,發(fā)其汗,汗先出不徹,因轉屬陽明也。傷寒發(fā)熱無汗,嘔不能食,而反汗出戢戢然然者,是轉屬陽明也。太陽病依法當發(fā)汗,發(fā)汗后病不除,因而轉屬陽明,有這個事情。第二個傷寒發(fā)熱無汗,嘔不能食,由太陽傳到少陽,由少陽而反連綿不斷出汗的,是又轉到陽明了。這是解釋太陽陽明,少陽陽明的來歷。 由太陽病雖然依法發(fā)汗,也有不好,少陽病也如此,本來是太陽傷寒,沒有汗,轉屬少陽故嘔逆,所以少陽病發(fā)熱而嘔,是柴胡證,但少陽病不出汗,而反汗出戢戢然者,是轉屬陽明病,陽明病法多汗。這里是二段,一是有太陽病轉屬陽明的,有少陽病轉屬陽明的。 第186條 傷寒三日,陽明脈大。太陽傷寒轉屬陽明到三天的時候,其脈必大,因其內熱甚。如白虎湯證脈洪大。前面講了:太陽病二三日,少陽陽明證不見者,為不傳。但如果脈大是傳陽明。 第187條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是為系在太陰。太陰者,身當發(fā)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fā)黃。至七八日大便硬者,為陽明病也。傷寒是津液充斥于體表所以脈浮緊?,F(xiàn)在脈浮緩,弱,這個是津氣不獨于外,這說明里面有留濕留飲的情況,方才不講了脾為胃行濕,濕輸送到表,脈絡就緊,如果由于胃虛不汗出的脈…… 第188條 傷寒轉系陽明者,其人戢然微汗出也。 第189條 陽明中風,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發(fā)熱惡寒,脈浮而緊;若下之,則腹?jié)M、小便難也。這里有口苦咽干,熱更甚,但是還是腠理,發(fā)熱惡寒脈浮而緊之表實證,還得先解表。雖并發(fā)陽明,里還有熱而不實,如果瀉非虛其里,虛其胃,反而要脹滿,由于胃虛水谷不別,小便難。這個就是大青龍湯證。大青龍湯證只是脈浮緊,發(fā)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燥,這個也不汗出,也得有煩燥,但是又加口苦咽干,腹?jié)M微喘,熱比那甚,證型偏于陽明。其實這個腹?jié)M還不是實,還是麻黃證,是氣不暢而自覺滿,不是有實物的那種滿。 “若下之”,這是應該用大青龍湯,如誤認為里實而下之,就腹?jié)M小便難。 第190條 陽明病,若能食,名中風;不能食,名中寒。能食是有熱,熱化食嘛,陽明病,能吃是里頭多熱,古人以風為陽邪,所以說中風,不能食,胃虛停水,故不能食,水性寒,所以名中寒, 這是以能食與否而分辨陽明病為中寒、中風區(qū)分,陽明病有二階段,一是開始能吃,說明里有熱,可是大便不通,里面實的甚也不能吃,這說明有燥屎。病在開始的時候以能食與否,而區(qū)別陽明病的這二種證是可以的。 第191條 陽明病,若中寒,不能食,小便不利,手足戢然汗出,此欲作固瘕,必大便初硬后溏。所以然者,以胃中冷,水谷不別故也。陽明病若中寒者,不能食,小便不利,水就停在上面,所以不能食,手足戢然汗出,陽明病法多汗,如果手腳也不斷出汗,那大便就硬。大便硬,又因尿不利,水谷不別,此欲作痼瘕,痼是堅固,瘕是時聚時散,也就指大便有硬塊,但前頭硬后面還是稀的,胃中冷不是畏寒,胃中有冷飲,小便不利,本來應大便干,有水在里頭,所以先硬后溏,水谷不別,水要走大便,大便雖干,加上水呢,成痼瘕之便了。 第192條 陽明病欲食,小便反不利,大便自調,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奄然發(fā)狂,戢然汗出而解者,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開始由太陽轉屬陽明,能吃,能吃說明里頭有熱,有熱者小便應該自利,而反不利,小便反倒不利,大便自調,但是大便并不稀,里頭有熱的關系,可也不硬,這也是水谷不別,造成的,其人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這說太陽傷寒表證未去,這是由太陽傷寒,初傳入里而并發(fā)陽明病的時候,但不是整個轉成陽明病,就是說明這個只是胃氣強的表現(xiàn),就是能吃,還在太陽階段,這個機體對這個疾病還是要從表解,要加強津氣,故胃功能亢奮,這種情況達到相當程度,就發(fā)生冥眩狀態(tài),就發(fā)狂,出一身汗,病也就都好了。 這個道理也解釋了,此水不勝谷氣,與汗共并,脈緊則愈。脈緊則愈,不是奄然發(fā)狂,汗出而解之后脈緊。而是其骨節(jié)疼,翕翕如有熱狀,那時候脈就是緊,根本就是脈緊,太陽傷寒,就象傳里似的,能吃,這只能說明胃在里起亢進作用,他是一胃氣強,雖然小便不利,不會變成腹瀉,水谷不別。 這段說明治病不能傷正,自愈是胃氣特別亢奮起來才能好,陽明病要用瀉法,或清法,這種情況要慎用,不要當成陽明病,否則不能去水氣。 第193條 陽明病欲解時,從申至戊上。 第194條 陽明病,不能食,攻其熱必噦。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也。以其人本虛,故攻其熱必噦。 陽明病,如果不能吃是胃虛停飲,不能再撤熱,故攻其熱必噦逆,這是因為胃中虛有冷飲的關系,胃中虛不能攻伐,有冷飲用溫中去飲的法子,吃下藥不行??嗪幰膊恍校@是由于人本虛,攻其熱必噦。這個就是告訴陽明病不能吃要注意,不要看作實證,不能吃都是胃虛多飲的病。 第195條 陽明病脈遲,食難用飽,飽則微煩,頭眩,必小便難,此欲作谷疸,雖下之,腹?jié)M如故,所以然者,脈遲故也。脈遲為有寒,胃虛有飲也有寒,脈也遲,食難用飽,胃虛有飲不能吃,勉強吃,要是飽的話,就微煩頭眩,里頭停飲,頭暈,里頭熱,人就煩,必小便難,頭眩什么道理呢?是停飲,飲是因水不下行,小便難,此種情形欲作谷疸,古人把黃疸分谷疸、酒疸、女勞疸三種,谷疸是消化不良類,有熱有濕,谷疸之為病,用茵陳蒿湯。雖下之,腹?jié)M如故。實者可攻,虛者不可攻,否則更滿。所以然者,胃中虛冷,故脈遲。故陽明病出現(xiàn)脈遲,既可有實證,應該利其虛。 第196條 陽明病,法多汗,反無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此以久虛故也。陽明病里熱蒸汗外出,依法當多汗,如果反無汗,其原因有很多的,這條說的是虛,津氣虛,也要出汗,但沒有汗,其身如蟲行皮中狀,熱也往來?但沒有津液。津液虛,胃也應當不強,津液來自于胃,胃為水谷之海。不能消化水谷,津液就虛,長期如此,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陽明病,當有汗而反無汗,這樣是不能吃承氣湯。如果也有大便硬,只能按脾約治,吃麻仁丸。 第197條 陽明病,反無汗,而小便利,二三日,嘔而咳,手足厥者,必苦頭痛;若不咳不嘔,手足不厥者,頭不痛。此段說,陽明病初病于陽明,指少陽病,嘔而咳即少陽病,還沒到陽明病大熱汗出的時候,所以無汗,而小便利說明里頭有熱,二三日嘔而咳者,二三日指這個病有二三日,就是由表傳半表半里的時候,這時里頭有熱,但沒到汗出的時候,怎么知道有熱?因小便利,嘔而咳是少陽病。手足厥不是寒厥,是熱厥,這個熱,尤其少陽病,四逆散(柴胡、芍藥、甘草、枳實),治手足熱厥。津液竭,不是不旁達,手足厥,即是熱的關系,由于有熱,而且熱往上攻,所以必苦頭痛,所以嘔而發(fā)熱,頭痛是柴胡證,假設,不咳不嘔,手足不厥,既無少陽病而熱又不甚,那頭就不痛。這就是就證來辨證的意思。這說明,熱在里頭有上行有下陷,上行則頭痛,但沒到里熱實的這種程度,不汗出,這種不是津虛。 第198條 陽明病,但頭眩,不惡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頭眩是停飲的關系,胃中停飲則頭?!型o嫞?strong>苓桂術甘湯,起則頭眩,吳茱萸湯也治頭眩,那個是水氣往上沖胸,則嘔吐。這里但頭眩不惡寒,這純粹是熱,陽明病惡熱而不惡寒,這個人的頭眩與不惡寒在一起,就是熱象,熱攻沖上頭,也頭眩。所以頭眩有時是熱亢于上頭,有時是胃有停飲而沖逆的,也有貧血,一般停水或熱壅逆的頭眩最多見,但真正熱不惡寒,故能食而咳。這與中風、中寒辨證一樣的。為中風里頭有熱。由于熱上亢的厲害,一旦波及肺則咳,又熱又咳,嗓子因咳而傷,故痛。 第199條 陽明病無汗,小便不利,心中懊惱者,身必發(fā)黃。這幾段全講發(fā)黃,陽明病無汗,熱不得外越,故無汗,小便再不利,濕也不得下瀉,心中懊惱,里頭也有熱。身必發(fā)黃,就是郁熱在里,有濕有熱,二個結合必發(fā)黃。 第200條 陽明病,被火,額上微汗出,小便不利者,必發(fā)黃。這個人只是額上微汗出,旁處無汗,所以熱也不得外越,而小便再不利,所以也必發(fā)黃。 第201條 陽明病,脈浮而緊者,必潮熱,發(fā)作有時,但浮者,必盜汗出。陽明病脈浮而緊是太陽傷寒轉屬陽明,脈還浮而緊,說明傷寒外證很明顯,即便轉屬陽明,也只能潮熱發(fā)作有時而已,雖發(fā)潮熱,但不是老那樣,也是一陣一陣的,發(fā)作有時。這里的太陽病,只是表不解,微畏寒而已。脈緊再發(fā)熱惡寒是表證,即便里頭有熱,也不到胃家實那個程度,即便發(fā)潮熱,也是發(fā)作有時,但浮者,即脈不緊了,即津液有喪失了,如果太陽病還存在……(25集)我們對自盜汗,常常用黃芪,盜汗多源于里熱,用小柴胡加石膏也治盜汗,如果不是因里熱,此方是不行的。雖然脈浮,它要是真正到陽明,脈沉實、沉大等不會浮的。但浮者津液有所喪失,必是盜汗所致。 第202條 陽明病,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者,此必衄。胃有熱,必渴,口干,只是燥而不欲飲,不渴??煽谠锏碾y受,愿漱水,這是熱不在衛(wèi)分,在血分,血分有熱,迫血妄行,常常鼻衄,故此必衄。 第203條 陽明病,本自汗出,醫(yī)更重發(fā)汗,病已差,尚微煩不了了者,此大便必硬故也。以亡津液 ,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今為小便數(shù)少,以津液當還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這幾個不是真正的陽明病,這節(jié)更是的,本自汗出,還是表證。要是陽明病重發(fā)汗,不會病已差,陽明病越發(fā)汗越壞,忌發(fā)汗。太陽中風應用桂枝湯發(fā)汗,雖然病差了,尚微煩不了了。表不解,他要煩,表解了不應該再煩,還微煩不了了,這是由于汗多亡陽,胃中干的關系,大便必硬,還是發(fā)汗造成的。這個不要當陽明病來治,這是因亡津液,發(fā)汗不合法,重發(fā)其汗,胃中干燥,所以大便硬,此時當問其小便,日幾行?若平時每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這沒關系的,逐漸津液恢復,大便還是會有的,什么道理呢?現(xiàn)在小便次數(shù)少,津液當反于胃中,故知不久將大便。 第204條 傷寒嘔多,雖有陽明證不可攻之。嘔多是少陽證,少陽病不可汗,亦不可下,少陽陽明還是常常帶嘔的。微嘔也有攻的時候,如嘔多,說明少陽病還存在,雖有陽明證,也不過是少陽陽明并病而已,應從少陽治。 第205條 陽明病,心下硬滿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這更重要了,所以心下硬滿,胃虛,人參證,胃虛邪氣水氣都往胃里去,故致胃處又硬又滿,胃家實方才不也說硬滿嗎?只是硬滿而無其他的熱,則為人參證,應用補中健胃的人參類的藥,萬不能攻。虛以實治,利不止者必死,利止者可以好。 第206條 陽明病,面合赤色,不可攻之,必發(fā)熱色黃,小便不利也。顏面紅,面頜赤色,即緣緣面赤,為陽氣怫郁在表,還是要出汗,而汗不出,故而發(fā)紅。有表證不可吃瀉藥,假攻之,必發(fā)熱色黃,小便不利。攻后,邪熱內陷,虛其內,水谷不別,小便不利,熱與水相郁要發(fā)黃。 第207條 陽明病,不吐不下,心煩者,可與調胃承氣湯。這是針對梔子豉湯說的,發(fā)汗吐下后心煩不得眠,那是虛煩,經過吐下之后,里頭沒東西了。 如果有陽明病的外觀,如外證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只惡熱,主證是胃家實,這類的陽明病,沒經吐下,這種煩燥為實煩,是胃家實之煩,可與調胃承氣湯。 調謂承氣湯在承氣湯中最輕的瀉下劑,用甘草使其瀉下作用緩緩發(fā)作,調和胃氣。 第208條 陽明病脈遲雖汗出,不惡寒者,其身必重,短氣腹?jié)M而喘。有潮熱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戢然而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氣湯主之;若汗多微發(fā)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若腹在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微和胃氣,勿令大泄下。脈遲是與數(shù)相對,數(shù)為有余之脈,遲為不及之脈,不及的脈多主寒,主虛等不足之病,陽明病而遇此脈當心其虛,此段主要講的是攻。 陽明病,脈遲,雖然汗出,不惡寒,即外證俱備,但脈遲,里頭不會邪熱太甚,其身必重,即外有濕,濕在組織里面則沉,短氣是里有飲,腹?jié)M而喘,既是停飲,里面的就不會那么實。如實的厲害也喘,而此實的不厲害而喘,是熱往上壅。既有停飲,同時熱往上壅,二者相結也能使腹?jié)M而喘。此種情況不可下。 這里所舉的全是下的證候,但是脈遲,恐怕有虛,恐怕沒實到下的程度。前面講了“系在太陰”,病傳入胃腸之里,假設此人數(shù)日里頭多食多飲的人,就是里頭有水,如果濕勝于熱,如邪熱傳入里,則發(fā)生太陰病,就腹痛下利等。 有潮熱者,這潮熱并不是日晡所發(fā)熱,只是一種來勢兇猛的這種熱,即熱之甚也,如潮水一般,言其勢重而多,蒸蒸發(fā)熱。出現(xiàn)這種熱,表明外欲解,可攻里。如果手足戢戢然汗出,當然身上早就出汗了,現(xiàn)在手足也不斷發(fā)汗,綿綿不汗,這說明大便,已硬之候。大承氣湯主之,大承氣湯瀉猛峻,要慎用,必須有潮熱,而大便也硬,大便硬有多種證候,手足戢然汗出也是大便硬的一種證候。陽明病是熱甚使津液盡量往外蒸,那么里面不斷沒有水,而且全身干,這時的陽明脈遲,如何解釋呢?人的津液大傷,脈也遲。此書中遲脈多營氣不足,血少故也,脈遲。這時的脈遲是真正的可下之脈。 若汗多微發(fā)熱惡寒者,外未解也。假若汗出不少,陽明病法多汗,發(fā)熱不是潮熱而是微發(fā)熱。還有惡寒,外未解也。也不能攻,當先解外,宜法與桂枝湯是對的。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只是微熱,不可攻。熱不潮,指沒到潮水一般的熱,不可攻。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湯,如果沒有潮熱真正大滿,腹脹滿而大便不通,也只能用小承氣湯和其胃而已,也不能大承氣湯。小承氣湯也能通便,消脹力量相當強,有厚樸、枳實。微和胃氣,勿令大瀉下。微和就是不能盡劑,原方不要全部喝完。 此條分析大承氣湯、小承氣湯。后面還有三物厚樸湯,單獨通便消脹,把厚樸枳實加重,治上滿為主的,調胃承氣湯比小承氣湯通便作用強,但消脹不及小承氣。 第209條 陽明病,潮熱,大便微硬者,可與大承氣湯,不硬者,不與之。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承氣湯,湯入腹中,轉矢氣者,此有燥屎,乃可攻之;若不轉矢氣者,此但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攻這,必脹滿不能食也。欲飲水者,與水則噦。其后發(fā)熱者,必大便復硬而少也,以小承氣湯和之。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這段相當好,陽明病要是發(fā)潮熱,可攻。但必須大便微硬,才能用大承氣湯,這里容易誤會,不是大承氣湯專攻硬便,大便硬是用大承氣湯的火候,全是熱實于里的一種病叫陽明病,大承氣湯的應用必須大便硬才能用。要是不硬不能用大承氣湯。要是把大承氣湯看成是專攻大便就錯了,他是治病的,大便硬是用的火候。不大便已經六七天了,究竟是大便硬與不硬呢?要有硬的證候,可用,如手足戢戢然汗出等。如果沒有證侯,已六七天不大便,恐怕有燥屎。欲知之法,少與小敢湯,在此過程中可以看出,如果是大承氣湯證,屎已硬了,與小承氣湯大便下不來的,但與之也無害,湯入腹只轉矢氣而已,即放屁,下面通氣,那是里頭有燥屎,小承氣湯力量不及,乃可用大承氣湯,如果不轉矢氣,大便就下來了,此但初頭硬后必溏,這用小承氣就對了。如果吃大承氣湯,必然滿不能食也,攻伐太過,虛其胃氣,就發(fā)虛脹虛滿,而不能食。欲飲水者,因大下后僵津厲害,想喝水,但與水則噦,胃太虛了,所以既是試之,也是治之。其后發(fā)熱者,吃過小承氣湯,已下初硬后溏的大便,潮熱也好了,也可是不多久又發(fā)燒了,又發(fā)潮熱,必大便變硬而少也,一定是大便又硬了,也應是初硬后溏,而且也少,因瀉過了。以小承氣湯和之。如吃小承氣湯轉矢氣,且病進展了,大便變硬了,用大承氣湯。如不轉矢氣者,慎不可攻也。 這段說大小承氣湯,要慎重,臨床上,疑似這間從輕治不要從重治,無論汗吐下皆如此。 第210條 夫實則譫語,虛則鄭聲。鄭聲,重語也。直視譫語,喘滿者死。不利者亦死。譫語是里實證經常遭遇的,在陽明病里面也是一個主要的證侯。里實要譫語,所以說實則譫語,譫語就是狂言亂語,說胡話,虛則鄭聲,鄭聲者,重也,一句話沒完沒了的重疊說??裱詠y道不要緊,是實,攻就能好。一句話,小聲小氣,默默沒完沒了,叫鄭聲,為正虛,成問題。 陽明的實都是由于津虛到了一定的程度,直視者,精氣不能榮于目,直視譫語,陽明病里實,即譫語而眼球不能動了,直視說明津液不榮于目,喘滿者死,喘滿者氣脫于上,下利者也死,虛極而脫,是津液脫于下也,必死,虛極由陽入陰,所以陽明病本來如實法,實證好治,這就是方才說該謹慎,該放膽要放膽,該用大承氣必得用,要到譫語直視發(fā)生喘滿下利,則是延誤了。遇到熱病,亂用滋陰清熱,不行,該攻得攻,要等到邪實正衰,則無所措手,補虛,越補越實,去病,則人不勝藥,非死不可。到虛脫的時候更完了。 第211條 發(fā)汗多,若重發(fā)汗者,亡其陽,譫語脈短者死;脈自和者不死。這個是治死的,發(fā)汗多就是反復發(fā)汗,若重發(fā)汗,二者都是亡其陽,陽就是津液,在此更明確了。故此書上的陽都指津液。發(fā)汗最傷人津液,由于大量津液亡失,胃中干就要譫語,這個純粹是被治的,脈短則死,看津液虛到哪個份上,脈一般上到寸口,下到尺中,現(xiàn)在脈短就剩下關上一點叫短,上不及寸,下不及尺,脈短者是血液津液虛竭之象,非死不可。 脈自和者不死,脈上下勻調,是脈沒虛到家,雖譫語,不要緊。 第212條 傷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發(fā)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fā)則不識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微者但發(fā)熱譫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利,止后服。太陽傷寒依法當發(fā)汗,若吐若下,全為誤治,一方面喪失津液,再者虛其里,外邪陷于里,就發(fā)生陽明病,不大便已五六天了,一直到十余日也不大便,日晡所發(fā)潮熱……。惕而不安,無故驚恐而不安寧。微喘直視,直視瞻語,喘滿者死呀!直視而微喘,氣欲上脫而未脫,沒到死的時候。脈弦者生,弦是有余的脈,弦與弱是相對的,脈弦說明這個身體還有抵抗力,還不是一個虛到家,還可以用大承氣湯背城一戰(zhàn)。脈澀者死,澀指虛到極了,血液虛極之下,那不能任藥了,大承氣湯下去就死。不吃大承氣湯非死不可,就是治也死不治也死,他不勝藥了。但發(fā)熱譫語者,這回頭說獨語如見鬼狀以前這一節(jié)。只是發(fā)熱譫語呀,微者,輕的話,只是像上邊說的這個日晡所發(fā)潮熱,不惡寒,如見鬼狀,這種譫語,這不要緊,那就用大承氣湯下了就可以好了。如果一服利,止后服。這個峻攻的藥沒有連續(xù)攻的。 第213條 陽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則譫語,小承氣湯主之。若一服譫語止者,更莫復服。你看這個辨證多細呀!這個人素日就多汗,他就由于多汗而津液外出,這個身體的津液往外,那么胃中他自然就燥了,大便也硬,硬了就譫語。所以說只是一個譫語就給吃大承氣湯這是不對的。他這個由于多汗,大便硬而譫語,那么這個就說陽絕液竭,就是津液根本就是虛呀。這個沒有用大承氣湯的必要。小承氣湯主之。 臨床地話呢,我們手也得勤勤。你要按按他這個肚子。真正的大承氣湯證啊,那上不得手啊,你要按這心下,他非常疼。 第214條 陽明病,譫語發(fā)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因與承氣湯一升,腹中轉矢氣者,更服一升;若不轉矢氣,勿更與之。明日不大便,脈反微澀者,里虛也,為難治,不可更與承氣湯也。陽明病,譫語發(fā)潮熱,脈滑而疾者,小承氣湯主之。這個是錯的。 第215條 陽明病,譫語有潮熱,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氣湯下之。譫語有潮熱則里結實呀!里有熱,熱能化食嘛,應當能吃才對呀,而反不能吃,這就是不但腸子里頭有燥屎,胃里頭也有燥屎了。其實胃里頭不會有屎的,就是食物燥結了,那么食物燥結有宿食呀,那個胃里頭有東西,就不能吃了,實到家了反不能吃,所以就這么一個里實。若能食者,有熱他應該能食嘛,他也能吃,但硬耳,那胃里頭沒燥屎,大便可是硬啊,大承氣湯主之。 第216條 陽明病,下血譫語者,此為熱入血室;但頭汗出者,刺期門,隨其實而瀉之,濈然汗出則愈。這就是瘀血證的。凡是出血,下血呀,衄血等等,十有八九瘀血,這個要注意,常常用祛瘀法就可以好的。 這人素日有瘀血,得了陽明病,胃里頭有熱,他身上不出汗,熱不得旁出就下入血室成瘀血了,對這個病啊,刺期門瀉心下熱邪。熱入血室呀,他不只譫語,甚至于如狂。 這種病我治過,就用的大柴胡桂枝茯苓丸加石膏,但是比這條病重。這個病用祛瘀藥比較好。刺期門也行, 第217條 汗出譫語者,以有燥屎在胃中,此為風也,須下者,過經乃可下之。下之若早,語言必亂,以表虛里實故也。下之愈,宜大承氣湯。本來是太陽中風自汗出,在太陽中風期間并發(fā)陽明病而譫語,這個病就是來的猛、爆、快,這病不可輕視,他這個傳里,馬上又譫語,大便就硬,所以這個病不可輕視地。須下之。須下之指的用大承氣湯。可是有一樣,在太陽病這個中間發(fā)生的,得太陽病解之后你才下。下之若早,外邪整個內陷,更譫語煩亂了。因為表虛里實故也。 第218條 傷寒四五日,脈沉而喘滿,沉為在里,而反發(fā)其汗,津液越出,大便為難,表虛里實,久則譫語。太陽傷寒也有在中間傳變?yōu)槔镒C,四五日的時候,肪沉而喘滿。沉主里呀,這個喘滿不是表證了,純粹是里實,他壓迫這個橫膈膜呀,那么呼吸困難而喘滿。反發(fā)其汗,這陣兒再發(fā)汗是不行了。他脈不浮了,這個表證已經沒有了,那么再奪其津液,大便為難,那就是絕對大便困難了,因汗而表虛,病再奪汗,里更實了。所以表虛里實久則沒有不發(fā)生譫語的。那么這段他沒出治法了,后頭可是要有的了。咱們今天就講到這里。 第219條 三陽合病,腹?jié)M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而面垢,譫語遺尿。發(fā)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三陽合病者,同時發(fā)病?!d語甚,因為頭前有一個譫語遺尿嘛,那么后來經過發(fā)汗,胃中更燥了,他譫語更厲害了,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 這一段,指著下面證候說的,腹?jié)M,譫語,遺尿,這是屬于陽明了,脹滿,譫語,遺尿,說胡話,這個小便失禁因熱。身重難以轉側,這是體有濕,濕熱這么一種情況這是在表嘛,是太陽病證,這是太陽證。口不仁就是口舌干燥,吃東西不知其味,面垢,不是不洗臉,他這個臉看著污垢,這個屬于少陽證。這個表里,半表半里這種證候交錯互見,所以叫三陽合病。 這個病就是溫濕病。濕家沒有下法,濕家只是利小便或者發(fā)汗。這個下他怎么沒死呀?他這個陽明病有里熱的關系。但是也不得了,也是額上生汗,他不是額上汗出,這是生汗,一個虛陽上肖的樣了,那么究竟是胃受不了了。他里頭不實,,那么胃虛,水谷不布了,所以,四肢逆冷,他沒到死候,所以在這個有表的濕,又有少陽病,所以這個只能用白虎湯清肅內外之熱。 溫病里頭濕溫之類的就屬于這個,那么這個濕溫呢,他不是外頭受濕了,存在有里熱排斥往外來。那么如果外邊出汗出的多,小便也利,逐漸地他身上就不重了,那么就結實于里了,這個時候可以宜下。 額上汗,四肢逆冷,這個就是濕。 第220條 二陽并病,太陽證罷,但發(fā)潮熱,手足縶縶汗出,大便難而譫語者,下之則愈,宜大承氣。 二陽并病就是太陽與陽明并病,那么有太陽病不罷,還是要先解表。沒有表證,那么準得發(fā)潮熱。手足之汗出,身上當然出汗了,手足也是不斷汗出。這是大便成硬的一個征候,尤其譫語,潮熱而譫語也是大便硬。那么這個大便成硬的這個證候就十分充足了,所以盡管與大承氣湯下之。 第221條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若發(fā)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若加溫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濃,舌上胎者,梔子豉湯主之。 這跟頭前陽明脈遲是一樣開始。脈浮而緊是太陽傷寒脈。咽燥口苦是少陽證。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這是陽明病。那么身重呢,說明身上還有濕,那么這也是三陽合病了。這里是講陽明篇。所以不說是三陽合病,說陽明病。因為其陽明病的這個證候特別明顯。這個階段上不能吃瀉藥,不能夠用承氣湯。所以他擱個雖字呀,雖然汗出不惡寒,這是陽明病的征候已顯了,但是這個時候:其身必重短氣腹?jié)M而喘,這言外就是不能吃瀉藥,不能夠下,所以在這里,內熱是有了,但是身還有濕,這個濕不過輕了,不像上邊這個三陽合病那個濕,三陽合病那個濕呀身重難以轉側,那個沉地厲害,這個就是身重而已,而擱到最后了,這個濕比較少,所以陽明病偏多,所以他叫陽明病,他不叫三陽合病了,但是既要身重,就不能不吃瀉藥,他說明里頭還沒成實,那么這時候發(fā)汗行不行呢?更不行了,他內熱。里熱不能夠發(fā)汗,若發(fā)汗則燥。那么一發(fā)汗啊,奪其當液,熱更盛。心憒憒,這個憒憒呀!就是悶、亂。昏憒就是這個憒,昏亂、糊涂。那么這個熱攻沖頭腦了。反譫語,這就是胃不和的一個傾向了,這個時候你們看看用什么藥。這個一譫語心憒憒這個情形有用承氣湯的機會,但是他沒說。那么開始呢,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若,腹?jié)M而喘,發(fā)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這一個呢,那么正可以用白虎湯,那是沒問題的,因為頭前這個三陽合病是一樣,雖然偏于陽明,但是并沒達到胃家實的證候。所以這個時候只能夠清肅內外之熱了,而且脈還浮,那么經過發(fā)汗藥,所以陽明病就怕津液,那么最怕發(fā)汗,一發(fā)汗再奪其津液,馬上里頭就干,所以一發(fā)汗則躁。這個躁和煩還是不一樣地,煩呢是熱,躁是亂,這個躁是不好的現(xiàn)象,躁則牢啊,亂。那么就言其胃中干,胃氣不和的這個情形較比這個不是光煩熱而已了。心憒憒,人有悶亂、糊涂,說胡話,那么這個時候有用承氣湯的機會,但是不一定給用大承氣湯,所以他沒說,調胃承氣湯啊,小承氣湯啊,或者小量用都可以的。必怵惕,煩躁不得眠,怵惕就是驚恐,那么這個時候不能用瀉藥的。所以若下之,胃不實呀。所以胃中空虛。什么都沒有呀。由于瀉藥而使之虛。胃虛了這個客邪之氣都入這塊來。所以客氣動膈,客氣動膈就指著客熱邪氣啊動這個胸膈,所以心中懊惱。舌上胎者,舌上也有,大概這類都是白苔了,梔子豉湯主之,梔子豉湯治其虛煩。 第222條 若渴欲飲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是指下之后,這個陽明病是需要下的。但是下過了。白虎湯證不那么渴,只是口舌干燥而已,由于下傷津液,才渴欲飲水,口干舌燥了,所以這時候說用白虎湯不行了,加人參,健胃滋液。這都是在下后造成的這種變證。 第223條 若脈浮發(fā)熱,渴欲飲水,小便不利者,豬苓湯主之。他本不定期太陽病,里有停水,表不解的這么一種病。可是胃氣強,谷氣盛也能蓄水的。這一段就是吃瀉藥,由于虛其胃而使小便不利,內里頭停水影響表熱、外熱,外有郁熱,所以脈浮發(fā)熱,那么有了停水了,小便不利,人煩渴,小便不利這個廢水排不出去呀,這個新水他就不吸收,不吸收這個組織上缺少水,他反映到人體呢,就覺渴。所以這種渴就是小便不利造成的。這樣呢必須用豬苓湯,以利小便。 豬苓湯與五苓散呢,五苓散詒氣上沖,頭暈、心悸,頭暈是胃有停水,胃停水多,是偏于有表證。豬苓湯是寒性利尿藥,一方面利小便,一方面解熱,他不氣上沖,所以豬苓湯是由于小便不利。這個沁尿系感染,就用這個豬苓湯加生薏仁,如果這個人大便稍干一點,就少加大黃,大黃重用通大便,少用他就走前陰。一般用豬苓湯擱生薏仁就行。生薏仁要重用,所以這個豬苓湯治這個淋病啊,泌尿系感染啊這個急性腎盂腎炎什么的都好使,可得加味薏苡,赤小豆都行薏苡仁好,他小便一利,渴也不渴了,熱也解了,豬苓這味藥止渴,利尿之中起解渴的作用?;彩呛岳蛩?。 第224條 陽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與豬苓湯,以汗多胃中燥,豬苓湯復利其小便故也。真正到這個陽明病,陽明病發(fā)多汗,汗出的相當多,內里頭馬上就燥結的時候,這個渴他由熱來的,津液傷而渴。 第225條 脈浮而遲,表熱里寒,下利清谷,四逆湯主之。假設是表熱里寒,它是沖著少陰病說的,少陰病也在表,表熱里寒,同時下利清谷,用四逆湯……,表里同時有病,下利清谷是里虛得厲害,舍表救里這也是并法了,但是不如用白通湯。脈浮還是表、遲是里寒,這個脈與這個表熱里寒的斷語都對了,如果要是表里兩解就應用白通湯,白通湯它都有哪些藥物,它是附子、干姜,擱大蔥蔥白。這個蔥白是個發(fā)汗藥,溫性發(fā)汗藥,那個少陰病下利用白通湯。這個用葛根湯治陽性太陽陽明合病的下利是一樣的。下利現(xiàn)表證,有用解表治下利這么個手段。如果現(xiàn)于陰證,你用葛根湯是不行的,需要用白通湯,這個白通湯,它既溫里也解表,也是個兩解的法則。那么這個地方它說是表熱里寒,表熱有表證的熱象,里寒就是指下利清谷了,那么這個我認為用白通湯還是恰好的。 用四逆湯也不算錯。所以咱沒法說,也不用給改了,用這個表證里證同時存在,這個里證要是虛寒可以先救里而后解表。 以下這幾節(jié)全不是陽明病,全是不可下的。不但不可下,連白虎湯都不能用。 第226條 若胃中虛冷,不能食者,飲水則噦。胃中虛冷,胃虛就要停水,停水就不能吃東西。關于胃病不愿意吃東西大概都是脾虛,有停食停水了,他這個時候胃中虛冷了,虛指的是胃氣虛,同時呢有寒他擱個冷字,而不能吃。那么飲水呢,由于胃氣虛,水也不納,他要噦逆的。當然這更不能吃瀉藥了是不是。這都應該是虛寒在里的病,不應該擱這地方。 第227條 脈浮發(fā)熱口干鼻燥,能食者衄。脈浮發(fā)熱時外有熱,屬于表熱,口干鼻燥也可以說是津液枯燥,熱傷了津液口干鼻燥,也可以說是少陽病,少陽病都是一種官竅發(fā)熱,口苦咽干,耳聾目赤都屬于少陽病。也可說是半表半里的也有熱,能食是里有熱。那么這個是表里內外俱熱啊,沒有不傷人的津液、血液,所以他容易衄血。 第228條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手足溫,不結胸,心中懊惱,饑不能食,但頭汗出者,梔子豉湯主之。陽明病,他本來是白虎湯證,內里并不實,下后不但熱不退,外還有熱手足還溫。不結胸是對梔子豉湯說的。胸中窒,心中懊惱,這都是梔子豉湯證。胸中窒不是結胸,他覺得這地方發(fā)窒窒塞,心中也懊惱,這個結胸證也心中懊惱。用意就是讓你可以將梔子豉湯證和大陷胸湯證對照、鑒別,讓你在臨床上注意這幾點。那么這個胸中窒,心中懊惱,你給用大陷胸湯給治療那可就壞了。這個不結胸就是要我們在問病的時候主要注意那個胸中窒,問問他心下的地方,要是實他會拒按。大陷胸證你不按他的心下也疼,要按它更疼而且按之實硬,這個地方就讓你去鑒別。饑不能食,它有熱饑,但這種饑是客邪之熱,這種熱不是胃氣強,不是胃本身挺亢奮,所以有熱它也能饑,但是不能食。但頭汗出,這種熱往上攻頭也出汗,這是指梔子豉湯證。所以不應該下而下,這熱不能除的。那么最容易辨證的就是梔子豉湯證,而遺留虛熱不去,這個虛熱是中醫(yī)的看法,那么就是胃中不實,那么要按照現(xiàn)在來看,總是在食道、胸膈這塊發(fā)炎。食道炎或者什么東西啊,心中懊惱等,它總是有熱象,那么古人說的反而胃里沒東西了,所以這個虛煩、虛熱,但這個方子不治虛的,這個梔子這個藥是苦寒藥,那么真正象咱們說的虛勞那個虛,用這個藥機會很少。 第229條 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脅滿不去者,與小柴胡湯。陽明病發(fā)潮熱,潮熱是熱得相當兇了,同時大便溏指的就是稀,屬于痢疾這一類。小便自可,小便正常的這個大便溏,它不是水谷不別,是由于熱造成的。水谷不別造成的小便不利,利小便下利就可以好 。這個你越利小便里頭的熱越大,利小便病給弄壞了,這樣就不能好。胸脅滿不去者,是和陽明病發(fā)潮熱,大便溏,小便自可一起發(fā)作的。 這種痢疾或腸炎大有用小柴胡湯的機會,但是必須得柴胡證,所以我們對方劑的認識得非徹底不可,不是說遇到痢疾就得用小柴胡湯的,那時錯誤的,沒有柴胡證是不行的。 第230條 陽明病,脅下硬滿,不大便而嘔,舌上白苔者,可與小柴胡湯。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氣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也。陽明病,脅下硬滿就是胸脅苦滿,不大便而嘔雖說是陽明病其實是少陽病,少陽與陽明它是有里熱,這個胸脅滿和嘔全都是柴胡湯證,舌上白苔者,是有熱而不實的一種表現(xiàn),你象這個咱們說的白虎湯證,一見黃了就是里頭有實了,就是實證,舌上白苔還是雖然熱但不實。它先是一個少陽病,柴胡湯證你就與小柴胡湯就行了。那么為什么不大便呢,柴胡證有所結,影響了上焦,津液不往下來,上焦不通了,這個柴胡就解胸脅這個地方的結。所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 第231條 陽明中風,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 陽明中風即太陽中風轉屬陽明。弦為少陽脈,浮為太陽脈,大為陽明脈。腹都滿即上下腹俱滿,為里有水氣。脅下及心痛,指脅下及心下俱痛,屬少陽證。久按之氣不通,指按其脅下和心下稍久則覺氣息窒塞,呼吸困難。鼻干屬陽明證。不得汗即不得汗出,屬太陽證。嗜臥屬少陽證。一身及面目悉黃,小便難,為黃疸病。有潮熱,時時噦,屬陽明證。耳前后腫屬少陽證。 由以上的脈和證可知,此為三陽并病而又并發(fā)黃疸者。刺之小瘥,謂用針刺治療。一般孔竅部位炎癥以少陽證居多。 第232條 脈但浮,無余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jié)M加噦者,不治。 第233條 陽明病自汗出,若發(fā)汗,小便自利者,此為津液內竭,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欲大便,宜蜜煎導而通之。若土瓜根,及大豬膽汁,皆可為導。陽明病本來自汗出,若再發(fā)其汗,這津液亡失太多了,小便又自利,這樣子造成大便干,這是由于津液喪失太多了,此為津液內竭。 這種大便硬不是由于熱邪造成的,雖硬不可攻之。當須自與大便,想法讓他大便下來,蜜煎導而通之,或者用土瓜根或者用大豬膽汁,全可以導此大便出來,后頭這幾個法子就是近乎現(xiàn)在的灌腸西醫(yī)灌腸的法治這是一樣的。 第234條 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fā)汗,宜桂枝湯。 這個脈遲是個不足的脈,也就是汗出多,津液不足,但是還微惡寒,表還未解,這個里實還不顯呢,有了陽明病的外觀了,所以他冠以陽明病仨字,所以還用桂枝湯以解外。 第235條 陽明病,脈浮,無汗而喘者,發(fā)汗則愈,宜麻黃湯。雖然冠以陽明病,這是太陽病傳陽明病,但是表很明顯,還得先解表,那么有汗,脈虛,要用桂枝湯,無汗,脈實,當然要用麻黃湯了。 第236條 陽明病,發(fā)熱汗出者,此為熱越,不能發(fā)黃也。但頭汗出,身無汗,劑頸而還,小便不利,渴引水漿者,此為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茵陳蒿湯主之。 陽明病,這是里熱的一種證侯的,發(fā)熱汗出者,那個熱越于外,這個不能發(fā)黃疸。如果只是腦袋有汗,一到頸項就沒汗了,熱即不得越于外,小便又不利,水又不得瀉于下,他又渴引水漿,又嗜飲,這個水當然有停飲了,這個熱瘀于水,叫瘀熱,熱瘀于里呢,是一定要發(fā)黃的。這個治療啊,茵陳蒿湯主之。 這個茵陳蒿湯啊,茵陳是個苦寒利尿解熱藥,梔子大黃都是苦寒的藥物,都是去熱的藥物,所以從這個藥物組成看,是去熱利濕。 第237條 陽明證,其人喜忘者,必有蓄血。所以然者,本有久瘀血,故令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其色必黑者,宜抵當湯下之。陽明證,大便干的,這個證,他沒說是陽明病,其人喜忘者,現(xiàn)在說的健忘,必有蓄血,蓄血就是久蓄的瘀血啊,所以然者,就是本來就有久瘀血,平時潛伏的那個瘀血不顯,由于得了陽明病,這個熱與瘀血結合起來就發(fā)作了。由于有久瘀血,所以他就喜忘,屎雖硬,大便反易,這個血質潤,大便本來是硬的,但是有血潤在里頭,大便的時候并不費勁,但是色必黑,這是血出來以后當時沒便出就黑,就是現(xiàn)在說的潛血了,這個可以用抵當湯下去,必須下其血, 臨床治失血證,主要看它這個,當然虛證你用這個法子是不行的,只要是實證,這個去瘀藥相當有效。 第238條 陽明病,下之,心中懊惱而煩,胃中有燥屎者,可攻。腹微滿,初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梔子豉湯。若有燥屎者,宜大承氣湯。陽明病本來是吃瀉藥,下,那么雖然下之,病人心中還懊惱而煩,懊惱而煩是承氣湯與梔子豉湯共有的一個癥狀,你得細辨出,假若能診斷他胃中有燥屎,那可以大承氣湯攻之,那么下面腹微滿,出頭硬,后必溏,不可攻之這一句話,怎么知道有燥屎呢,發(fā)高熱而譫語,這是有燥屎,發(fā)潮熱,手足縶縶汗出,也可以能知道大便硬了,現(xiàn)在他沒有這些證侯,這里又出一個,腹微滿與不微滿,在《金匱要略》有個,腹?jié)M,按之痛者為實,按之不痛者為虛,沒有其他的證侯了,就得做腹診,就得按按這個肚子,如果脹滿的利害而且拒按,他疼啊,那肯定就是有燥屎,我們還可以使大承氣湯,否則,只是微滿,出頭硬,后必溏這種大便,這不是實,這個萬不可攻之,那么言外呢這就是梔子豉湯。如果有燥屎者,以大承氣湯,所以這個心中懊惱而煩,我們不要片面看問題,心中懊惱是煩熱的一個狀態(tài),一般是梔子豉湯多,但是也有燥屎這個情形,所以要全面掌握,有燥屎,梔子豉湯就沒用??墒菞d子豉湯用成大承氣湯又壞了,那非虛死人不可。 第239條 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繞臍痛,煩躁,發(fā)作有時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有幾天不大便了,這個人繞臍痛,發(fā)作有時,這肯定他是有燥屎,是大承氣湯證。 第240條 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fā)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fā)汗,下之宜大承氣湯。發(fā)汗宜桂枝湯。 第241條 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煩不解,腹?jié)M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氣湯。大下后,六七日他又不大便,而且煩始終不解,腹?jié)M痛,這個腹?jié)M痛是實啊。既滿而且也疼,這時拿手按著特別疼,此有燥屎也。為什么大下之后還有燥屎呢,這個人總是不忌于口的,平時就是濫吃濫喝,就有宿食在內。 第242條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難乍易,時有微弱,喘冒不能臥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氣湯。這個地方非常的好,燥屎各種證候給你列在這里。病人小便不利,這個小便不利啊,它水谷不別,它要走大腸的。一般來說都應該下利,起碼大便溏啊,而反一陣難一陣容易,但是它不是稀的,這個難者就是燥屎,這就是有燥屎的一種情形。雖然時有微熱,這微熱還不是經常的,有的時候有,有的時候它也沒有,那么可見這個熱結于里,而不現(xiàn)于外,現(xiàn)于外也是隱隱的,但是喘冒不臥者,這個喘、冒都是實象的,這個熱雖然現(xiàn)于外很微,但是上攻相當兇猛。這個冒是昏冒,這個熱都往上攻,所以外邊它才不顯。它一方面結于里而往上攻,所以這個也不可輕視,大承氣湯主之。 這個喘不是在表那個喘了,所以它這個熱外上壅逆,壓迫這個橫膈膜而喘。這個昏冒也是熱,攻沖頭腦而造成的。它這幾段都是,在情形下來用大承氣湯呢,上面說的這些全是。 第243條 食谷欲嘔,屬胃也,吳茱萸湯主之。得湯反劇者,屬上焦也。應該屬胃,這是個虛寒哪,胃虛有寒。所以食而不納,嘔,這是指胃虛有寒。得湯反劇者不是胃虛有寒了,屬上焦啊。屬上焦指小柴胡湯說的,上焦不通啊,它是熱結于脅下這個地方。這一段主要是吳茱萸湯與小柴胡湯對于治嘔的一個鑒別。一個是虛寒,一個的確是熱有飲,這兩個看似相同,實質上是不同的。小柴胡湯有小柴胡湯證,很好鑒別,但就這一點上是相通的。小柴胡湯心煩喜嘔啊,吳茱萸湯也有時煩躁、嘔吐,它煩躁、嘔吐是胃折騰的,鬧得厲害,那是燥多煩少。 這個方子應用的機會很多,它胃虛有寒飲,沖逆頭腦,頭疼頭暈啊,都有機會。美尼爾綜合癥,頭一暈騰的就要吐,吐就挺兇,吃吳茱萸湯就好。再一個是偏頭疼,尤其是幼兒偏頭疼,用吳茱萸湯的很多,同時它也治胃疼。胃疼屬于虛寒有寒飲的這種情況,這頭疼,頭暈,只是嘔吐、惡心,但是它不是陽明病。 第244條 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其人發(fā)熱汗出,復惡寒,不嘔,但心下痞者,此以醫(yī)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惡寒而渴者,而轉屬陽明也。小便數(shù)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無所苦也??视嬎偕倥c之,但以法救之??收?,亦五苓散。本來是太陽病,寸緩關浮尺弱,寸緩者就是津液不足于外,尺緩就是尺弱也是一樣的,則為亡血就是血液少。這個關以候胃,就是心下部位,浮在這主熱,也主外也主熱,也主表也主熱。這個關浮呢,就是心下的痞,這個痞是熱痞了,這用瀉心湯治療了,它是指的這個說的。總而言之就是太陽中風的脈。這是醫(yī)下之作用的毛病。下之表沒解,那么外邪內陷,所以心下痞。這個治療頭前都有啊。應該先用桂枝湯以解外,然后以瀉心湯治痞,或者大黃黃連瀉心湯,或三黃瀉心湯,我就用三黃瀉心湯機會多,這是一段。 如其不下,這個病人已經不惡寒,只是心下痞而又渴,那是轉屬陽明了。這個痞呢問題不大,它不是大實大難,只是這痞稍有點內實的樣子,不大,轉屬陽明就是太陽轉屬于陽明,但是太陽病要罷,它已經不惡寒了,又渴。陽明病已顯了,這時候小便頻數(shù)的厲害,那么大便可要硬了,但大便硬也不譫語,熱并不太厲害。雖然十日不大便,不為所苦。這個言外呢,不可攻,我們只是用當于大便的法則也可以。根據(jù)治脾約的,麻子仁丸,那得看病理輕重了。如果重多少有點熱可以使麻子仁,麻子仁丸,不然的話那就得用導之之法,像蜜煎導、豬膽汁那種法治。 那么假若他渴而欲飲水,那可以少少與飲之,不要給喝的多,喝的多非喘不可,它由于小便數(shù)傷到津液,胃和者愈。這個渴者,是承上邊的兩段說的。頭一段下之,下之后,表還有熱未解心下痞,這個心下痞它由于停水的關系,五苓散證有的,它由于下氣上沖,它造成小便不利,這個絕對不是小便頻數(shù)。小便不利微熱而渴,那五苓散證,這個心下痞正是水氣逆于心下,所以它這個為什么不詳說呢這是個簡文,他通過渴者這兩字就代表了。第二段也是一樣的。要是不下也可以發(fā)生這樣的征候,那么病人微熱不惡寒而渴,這個也沒說陽明,可沒有底下這一套,它沒說陽明,但是他是小便不利,這種渴也是停水不行的,也可以用五苓散,他就在渴上發(fā)揮的,不是說轉屬陽明小便數(shù)你還給吃五苓散,這是不對的。 第245條 脈陽微而汗出少者,為自和也;汗出多者,為太過。陽脈實,因發(fā)其汗,出多者,亦為太過。太過者,為陽絕于里,亡津夜,大便因硬也。陽脈微,指脈浮而按之微,即太陽中風的脈浮弱(浮緩)。太陽中風則自汗出,若汗出少者,津液無大損傷,故謂為自和。若汗出多,致津液大量喪失,故謂之太過。太陽傷寒當發(fā)汗,但發(fā)汗取微似汗,若大發(fā)其汗而使汗出多者,亦為太過。無論自汗與發(fā)汗,汗出太過則津液亡失,必使陽絕于里,大便因而硬也。本條屎硬不該以大承氣湯攻之,自不待言。 第246條 脈浮而芤,浮為陽,芤為陰,浮芤相搏,胃氣生熱,其陽則絕。浮為太過,主表主熱,芤為不及,主津血不足。脈浮于外,芤于內,為熱亢于外而津血不足于內。浮芤相搏,即熱與津虛互相影響,必使熱者愈熱,而虛者愈虛。由津液外越,胃中干而生熱,故使陽絕于里。 榮衛(wèi)不和,當自汗出不已,以至胃中干生熱,陽絕于里,大便因硬也??膳c53條注互參。 第247條 趺陽脈浮而澀,浮則胃氣強,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大便則難,其脾為約,麻人丸主之。 趺陽脈用以候胃。脈浮主熱,胃有熱則氣盛脈浮,故謂浮則胃氣強。澀主津血虛,小便數(shù)則耗泄津液,故謂澀則小便數(shù)。浮澀相搏必使陽絕于里,大便則硬。古人謂脾為胃行其津液,今胃中干,已無津液可運,則脾的功能亦受到約束,故謂其脾為約,宜麻子仁丸主之。 第248條 太陽病三日,發(fā)汗不解,蒸蒸發(fā)熱者,屬胃也,調胃承氣湯主之。太陽病三日,雖發(fā)汗而病不解,其人反蒸蒸發(fā)熱者,此發(fā)自于里,不似太陽病的發(fā)熱翕翕然于外,故謂屬胃也,宜調胃承氣湯主之。 第249條 傷寒吐后,腹脹滿者,與調胃承氣湯。吐后,胃不和腹脹滿,不要誤為大實滿,而與大承氣湯攻之。吐后氣逆,胃常不和,少于調胃承氣湯和之則愈,乃常法。 第250條 陽病,若吐、若下、若發(fā)汗,微煩,小便數(shù),大便因硬者,與小承氣湯和之愈。 太陽病,吐、下、發(fā)汗后,由于津液亡失,胃中干而不和,故微煩。若小便數(shù),益使胃腸枯燥,大便硬結不通,可與小承氣湯,和其胃氣即愈。 【按】此太陽病誤治而轉屬陽明病者。里熱不甚,故只微煩。雖大便硬,不宜大承氣湯猛攻。雖有脾約證,但后者雖十日不大便無所苦,而此則微煩,故不用麻子仁丸而用小承氣湯。辯證必如此入細,用藥方能恰到好處。 【注】小承氣湯,以枳實、厚樸消脹去滿有余而攻下不足。調胃承氣湯以芒硝去熱,雖芒硝、大黃合用,但有甘草,下之并不峻猛。 第251條 得病二三日,脈弱,無太陽柴胡證,煩躁,心下硬,至四五日,雖能食,以小承氣湯少少與,微和之,令小安,至六日,與承氣湯一升。若不大便六七日,小便少者,雖不能食,但初頭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須小便利,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無太陽表證和少陽柴胡證。今既煩且燥,心下又硬,已四五日不大便,里實顯然可見。能食為胃熱,據(jù)理當可議下矣,但以脈虛,而且只限于心下硬,因稍稍于小承氣湯微和其胃,稍安其煩躁,再行觀察。至六日,還不大便,可增與小承氣湯一升。延至六七日仍不大便,雖不能食,有似結實已甚,但若小便少者,屎未定成硬,大便初硬而后溏,則仍不可以大承氣湯攻之。若不慎而攻之,必使溏泄不止,須待其小便利,則屎定硬,乃可攻之,宜大承氣湯。 第252條 傷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里證,大便難,身微熱者,此為實也。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釋】目中不了了,謂視物模糊不清也,睛不和,謂眼仁暗無光澤也。傷寒六七日,其人突然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發(fā)熱惡寒的表證和大實大滿的里證,雖只大便難而身微熱,此熱實于里,為候殊惡,雖外迫尚微,但上攻甚烈,病勢兇猛,是需急下,宜大承氣湯。 【按】這是急下存陰的大承氣湯證之一??磥聿幌裰夭?,但確是不得了的癥狀。 第253條 發(fā)熱,陽明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釋】陽明病,蒸蒸發(fā)熱,大汗如流為熱盛由里蒸騰于外,津液欲竭之象,應急下其熱以救津液,緩則無及,宜大承氣湯。 【按】壯熱內迫,津液外越,故發(fā)熱、汗多如流。如不急下,津液立克枯竭,惡證蜂起,必致不救。本條乃急下存陰的大承氣湯證之二。 第254條 汗不解,腹?jié)M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釋】發(fā)汗不解,指太陽病發(fā)汗后不解,竟直傳于里。腹?jié)M且痛,可見結實已甚,傳變迅急,不可等閑視之。須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按】以上三條均為病猛劇,傳變迫急,看似不重,稍有延誤,禍變立至,故須急下之,讀者宜玩而記之。 【注】①發(fā)汗不解,指太陽病發(fā)汗后而病不解。這里要特別注意是表證不解還是里證不解?是里不解,而且還向嚴重的程度發(fā)展。如果是表未解,則正邪仍戀戰(zhàn)于表,傳里必不致如此急劇也。 ②腹?jié)M痛,為大實、大滿、大痛,不但面積大而且痛重,是表證急劇傳里的表現(xiàn)。 【按】此急下存陰的大承氣湯證之三。 第255條 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民,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釋】此條承上條腹?jié)M痛而言,雖以大承氣湯急下,但腹?jié)M不減,即有所減亦微不足道。此為實,還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景础俊督鹳F》曰“腹?jié)M不減,復如故,此為寒,當與溫藥”,與本條所述正成對子,宜互參。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若屬一般的實滿,用厚樸三物湯足矣,當無需大承氣湯猛攻。本條蓋病毒重劇,結實至極,非一擊而能收功。除惡務盡,故須再下。 【注】①腹?jié)M有虛實之別。腹?jié)M不減,減不足言,為實滿,腹?jié)M時減,復如故,為虛滿。臨床見上午腹不滿而下午滿,或醒時脹滿而寐時較好者,皆屬虛滿。 ②腹?jié)M不減雖屬實,但不定必用大承氣湯攻之,臨證還當參照余證而用適方。本條用大承氣湯在于腹?jié)M不減,脹的厲害,且有增無減。 【按】讀本條,當明其兩條含義:①服大承氣湯后病去甚微,有是證在,仍可服大承氣湯。②腹?jié)M脹的虛實辯證之法。本條不用急下之,而用當下之,提示辯證要細微,當求其本質也。 第256條 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ハ嗫速\,名為負也。脈滑而數(shù)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釋】本條應讀為“下利,脈滑而數(shù)者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泵}滑而數(shù),為里實有熱,下利見此脈,為有宿食的緣故,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按】陽明病本不下利,由于木來克土,故反下利,因以陽明少陽合病冠之。此句和“其脈不負……名為負也”一段文字均為附會五行家言,不足為法,亦可能是后人所附,宜去之。 本條所述下利,即指今之腸炎、痢疾而言。中醫(yī)治病重在辯證,其以太陽病證出現(xiàn)者,即依汗法解之,以陽明病出現(xiàn)者,即依法下以解之,其以少陽證出現(xiàn)者,即依法和解之。本是活潑潑的,不存任何成見。治痢如是,治它病亦是。 【注】①陽明少陽合病,指既有陽明病的不惡寒、但熱等,又有少陽病的口苦、咽干等。 ②這段文字是以五行理念來解釋陽明少陽合病必下利;陽明屬土,脈大;少陽屬木,脈弦。若大盛于弦,即木未克土,此為順(不負)也,不致下利;若弦盛于大,即木來克土,此為負,土被木克,則必下利。 【注】陽明少陽合病句非本條的本質,在治療上亦不足為據(jù)。下利,脈滑而數(shù)者,實也,以其為宿食,故治從陽明,宜大承氣湯。若其人果有少陽證者,當選大柴胡湯矣。 第257條 病人無表里證,發(fā)熱七八日,雖脈浮數(shù)者,可下之。假令已下,脈數(shù)不解,合熱則消谷喜饑,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瘀血,宜抵當湯。 【釋】病人無明顯的表里證而延續(xù)發(fā)熱七八天不解,顯為里熱,雖脈浮數(shù)者,亦可以適方下之。假設已下而脈數(shù)不解,熱仍未除,其人消谷善肌,下后至六七日不大便者,有淤血也,宜抵擋湯。假設已下,即脈數(shù)不解,且下利不止者,此協(xié)熱利,必便膿血也。 【按】流感或重感冒,發(fā)汗解表后,仍高燒不退,脈浮數(shù)而大便偏干者,多宜下之,尤以小柴胡湯加大黃、石膏和大柴胡湯加石膏湯為宜。由本條合熱則消谷善饑,說明嗜食證有淤血所致者,亦注意。邪熱內盛,雖依法下之,亦有轉變?yōu)楸隳撗膮f(xié)熱利者,當于熱利中求之。 【注】 ①病人無表里證,主要是沒有表證,故后一句言“可下之”。 ②脈數(shù)主熱,脈浮主表,亦主熱,今有脈浮而沒有表證,可見此脈浮主熱而不主表也。以無表證,故發(fā)熱已七八日為里熱?!半m”字傳神,示人不可以脈浮有所畏縮也。臨床上高燒多日不退,雖脈浮數(shù),若不大便,黃白苔,常與大柴胡加石膏湯。若其人發(fā)燒、嘔吐、惡心、乏力,可用小柴胡湯加生石膏和大黃,供參考。 ③下之后脈數(shù)不解,至七八日不大便,并且消谷善饑,這是其人有淤血,熱與血結的緣故,宜抵擋湯下之。如不是久瘀,亦可用桃核承氣湯。 ④若下之后,脈數(shù)不解(熱不解),乃少陽陽明合熱之故。下利不止者(與下之后七八日不大便正好相反),因熱傷血分而便膿血也。黃芩湯、白頭翁湯等方加減均可。 第258條 若脈數(shù)不解,而下不止,必協(xié)熱而便膿血也。這一條應該跟上面257是一條, 第259條 傷寒,發(fā)汗已,身目為黃,所以然者,以寒濕在里,不解故也。以為不可下也,于寒濕中求之。太陽傷寒發(fā)汗之后發(fā)生黃疸了,這是什么道理呢,是由于寒濕在里而熱不退,黃疸一般是可下的,假若這個證侯不可下,是因為純粹寒濕在里,寒濕在里為不可下,這個也叫做陰黃,陰黃屬于太陰,就變成一個大便稀,甚至于溏便,那么這個時候呢你不能下了,就是用一種以寒濕中求之,他這個指的就是五苓散加茵陳,五苓散是利尿藥,加上茵陳就是治這個病。如果是濕熱這兩個問題,熱勝于濕,濕隨熱化就發(fā)陽明病,這個茵陳蒿湯就是,這叫做陽黃,陽明嘛。這個像現(xiàn)在的黃疸性肝炎,茵陳五苓也好,茵陳蒿湯也好,這些方子全是去濕去熱的。 第260條 傷寒七八日,身黃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滿者,茵陳蒿湯主之。到六七日七八天,他都棄表傳里,由表先傳半表半里的,也有由表直接傳里的,臨床上遇到的感冒,沒有幾天他身上無力,高燒不退,有脈浮細而嗜臥,懶了,這就是傳到半表半里,這個時候惡心啊,往來寒熱啊,不愿意吃東西的一系列的柴胡證都有了,所以用小柴胡湯,這是最恰當不過的。 這個說的也是這種,幾天了,從半表半里近到里了,這個時候大便也干了,舌苔也黃了,那么用小柴胡湯就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了,他既有柴胡證,也有里證,就是少陽陽明并病了,咱們就要用大柴胡湯,大柴胡湯是兩解,既解少陽,也解陽明之里實了。 那么太陽傷寒七八日里,常常是由表傳里的時候,這個時候發(fā)黃,身黃如橘子色,非常鮮艷,這個熱的表現(xiàn)啊,就表現(xiàn)鮮艷,寒的表現(xiàn)就是黑褐,所以身黃如橘子色說明濕少熱多,小便不利,腹微滿者,小便不利,水不得行于外,他就留于里了,所以這個熱和水兩個又結合了,為瘀熱在里,腹也微滿了,腹微滿,一方面是里實,他這個二便不利,小便不利他也是滿,但是只是微滿,不像大承氣湯,大實大滿,這個呢,純粹是濕熱的問題了,熱較勝,所以他用茵陳蒿湯。 第261條 傷寒身黃發(fā)熱者,梔子柏皮湯主之。這個熱是從里來的,陽明病更厲害了,蒸蒸發(fā)熱。此外,身發(fā)熱則非指一般的太陽表證的翕翕發(fā)熱。那么這類的表證如果發(fā)黃,用梔子柏皮湯主之。所以傷寒身上有黃而發(fā)熱,沒有腹微滿,即上面茵陳蒿湯的內實,也沒有前面講的寒濕在里,只是熱,人特別煩燥,如果遇到這種黃疸,病人煩燥不安,但大便不實,即大便通調,里不實,有熱而無寒,這就用一派苦寒藥就行了,所以用梔子黃柏甘草,梔子黃柏是苦寒解熱的藥。 第262條 傷寒瘀熱在里,身必發(fā)黃,麻黃連翹赤小豆湯主之就是在表證的期間,又有瘀熱在里的話,雖有表證也必發(fā)黃,不是傳里的問題。根本里頭就有瘀熱,這個應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這個方子解表除黃,也去濕去熱,瘀熱在里嘛,赤小豆去濕,生梓白皮、連翹全是解熱之品,麻黃杏仁是解表的藥。這節(jié)的意思是,在臨床上遇到發(fā)黃的病,有表證,發(fā)熱怕冷,頭項強痛等存在,這種發(fā)黃,要是無汗用此方。此方是以麻黃湯為基礎,麻黃湯去桂枝,加姜,生姜發(fā)汗與桂枝差不多。但此無氣上沖,有惡心。有表證,有些惡心,沒有氣上沖的樣子,可用麻黃湯去桂枝,換上生姜,另外給些去黃的藥,如生梓白皮、連翹、赤小豆,就是去濕熱,以祛黃。即在臨床上黃疸在表,要發(fā)汗,在里,可用茵陳蒿湯,還有梔子大黃湯,這個書沒有,在金匱黃疸篇就有。如果不在表,也不在里,而在半表半里,就是小柴胡湯。小柴胡湯配伍茵陳蒿湯或配五苓散,無一不可,不配伍也行。如果用小柴胡的話,柴胡證狀要相當?shù)木闳?,這也是金匱要略上說的,發(fā)黃而嘔,再有熱,就是小柴胡湯證,即可用小柴胡湯。當然如果兼里實,即用大柴胡配茵陳蒿湯就行了。如果再遇寒濕,就配茵陳五苓散。這里的表證是無汗的,要有汗呢?有汗就用桂枝湯加黃芪。黃芪也去黃,也是金匱里面的。總而言之,他這個書就是辨證,什么藥去黃,什么方子治療,在臨床上也要根據(jù)疾病的反應,如果在表,即我們后頭講的,當發(fā)汗的,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如果根本就是自汗,也是表證現(xiàn)桂枝湯證的,發(fā)熱汗出,惡風這類的情況,就用桂枝湯加黃芪。黃芪也去黃。如果是里證,就根據(jù)這幾個方劑,茵陳蒿湯,梔子大黃湯(即是梔子豉湯加大黃)。煩的更厲害,可合用梔子柏皮湯。要是半表半里證呢,與柴胡劑里求之,大小柴胡湯配伍相當?shù)乃幬锒伎梢缘?。這都是臨床上常見的。到此把是陽明篇講完了。 八綱分析呢,陽明之為病胃家實是也。就是腑病,即是病實于胃腸之里,心下的部位拿手按,有抵抗,甚至有壓痛。沒有胃家實怎么辨陽明病呢?外證是身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換言之,無論什么病,有胃家實或者有身熱,汗出不惡寒但惡熱之外證,則都為陽明病。所以一個是腑證胃家實,一個是外證,這二個是陽明病的特征。臨床上把此作為判斷陽明病的標準。 陽明病怎么來的,由太陽病不解而轉屬陽明病者,叫太陽陽明,如脾約是也。在太陽病,由于治療不當,本因發(fā)汗而吃瀉熱,使熱陷于里,也能轉為陽明病。即便依法發(fā)汗,如果病相當?shù)闹?,也不一定在太陽病的階段把病治好的,這在臨床上是不可忽視的,大病好的時候全在少陽的末期和陽明病初期,就在大柴胡湯、白虎湯的階段,甚至調胃承氣湯的階段可以好的。但在太陽病的階段常常不好,即使治療得當,不過是殺一殺病勢,使病勢減輕,使轉里或半表半里,不那么猛暴。一般輕病表證的時候可以好,如輕微的感冒,喝點姜湯也可好,就說弄點姜水喝一喝,出點汗,吃點茶葉出點汗都可以好的。真正的重病不是隨便吃藥就可以好的,就得按規(guī)矩,該用麻黃湯非用不可,用桂枝湯就不行,該用桂枝湯用麻黃湯更不行。所以此書辨證嚴的很,不但要辨六經、八綱,而最后要辨到方證,方證就是咱們講的這套,即一個方劑有一個適應證。不這樣則達不到療效。 陽明病也有些誤治,有些在太陽病的階段發(fā)汗太過,喪失水分太多,里頭燥結,也有重病,在太陽階段雖然依法治療,但是在此段階好不了,也是要傳里或半表半里的。如果傳里之后,陽明病已發(fā)生,太陽病還存在,這叫太陽陽明并病。即太陽陽明是也,少陽陽明也是一樣的,少陽病,也有因誤治的,使邪陷于里,而發(fā)生陽明病,也有的,你看利小便就是的,喪失津液太多,也使大便干,少陽病不可吐下和發(fā)汗,只能用和解的法子,如果用發(fā)汗或吐下,(少陽病吐下則悸而驚),這個虛其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本來胃腸不虛,吃吐藥、瀉藥,虛其胃腸,外邊邪熱,趁胃虛,往里頭去也發(fā)生陽明病。也有象表證而病重的,在少陽病,沒治誤,也有傳為陽明的。如果轉屬陽明了,就是少陽病還沒解,陽明病已發(fā)生,這時叫少陽陽明并閏。即少聯(lián)聯(lián)明者是也。假設說無論太陽轉屬陽明,還是從少陽轉屬陽明,而太陽少聯(lián)沒有了,只是陽明證了,就是胃家實,就是正陽陽明。所以把陽明分成三個,特以設個問答。沒有少陽(19:20)陽明的痕跡了,只是陽明病了,陽明病最終還是胃家實,即為正陽陽明,這個是就陽明的發(fā)生而分,陽明有太陽陽明、少陽陽明、正陽陽明,這么一種說法而已,這個不是個重要的,方才說的重要,陽明病有他特征。另外陽明病,在原則上怎么治療呢?如果里實當攻,當下,如果里熱而不實,只有外證,沒有胃家實,這個不能吃瀉藥,只能清熱用白牙湯。凡是熱結于里需攻的都是陽明病,咱們講太陽病那里頭有很多,結胸證是陽明病,所以放在太陽篇是不對的,明明是說熱結于里嘛,水結胸脅,熱結于里就是陽明病,所以也得攻,且所用的方劑比大承氣都猛烈,不過是攻水,一方面攻里實,一方面攻水,所以攻下這種方劑,我們可以看出來,配伍什么就起什么作用。如幾種承氣湯,要想它去實水積滯,所以配厚樸、枳實,厚樸、枳實這二味藥在健胃中常用的,平胃散不也是半夏厚樸嗎?它里頭有陳屎,就脹滿,就只是說行氣消脹,其實由于食積的方面最多,所以配厚樸枳實就去宿食,燥屎等。配甘遂大戟芫花呢,就下水,所以也用大黃,配合血分藥,如桃仁丹皮就下血,去瘀。所以在太陽篇就講到,很多是陽明病,結胸證屬陽明,桃仁承氣湯證也屬陽明,抵當湯的更不用說,全是。不過是在陽明病里頭,有些其它的關系,有兼發(fā)瘀血證的,有水濕結于胸脅的結胸證。再如瀉心,三黃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是不是里證,也是里證,不過它是下火。剛才說了,陽明病里熱當清,但是由于火郁在那個地方不去,本經中說是熱氣,也得往下攻。所以大黃要配合苦寒藥就能下火,現(xiàn)在用的黃連解毒湯都是這種情況。黃芩、黃連、柏子、大黃,那下火相當有力量?;鹩艚Y在心下的部位就成痞,這個痞不是指胃虛衰那個痞。這是由誤治造成的多,在表證的時候,吃瀉藥,雖沒結實,但熱陷于那個地方,心下部,這也是屬于陽明,是下火的一種手段。還有頭前的瓜蒂散,也是里證。這個里證我可以這樣體會,為什么會發(fā)生里證?人的身上是妙不可言的,當人有疾病了,就會對疾病抗議,內經上有,夫邪氣交爭在骨肉,這就是表證的階段,此階段,邪與人的津氣在骨肉皮膚之間打仗,所以中醫(yī)老講正邪分爭,這是指這,我們講柴胡證時,說的很好。在這打仗,但人的生理不是萬能的,雖有這種反應,打算從體表解除疾病,事實上他解決不了,打不勝了,就想法往里鉆,變更御病的機制,就發(fā)生少陽病,前面柴胡劑講的挺好,“血弱氣盡,腠理開”表證的時候,血氣盡量向體表輸送,以攻邪而從汗解。這時,達不到目的了,人的體力有所不支了,就撤外邊而自衛(wèi)于內,就在半表半里的部位,就是胸腹前邊了,此時“血弱氣盡,腠理開”那不是虛,是把外頭的氣血往里頭撤,而防衛(wèi)里頭,所以邪氣因入,與正相搏結于脅下,這段解釋相當好,還是要御敵。不過是換過方向。利用很多的臟器功能來解除疾病,即由呼吸道、泌尿系各個方面。半表半里的部位,就是人身上這些臟腑之聚積之地。利用腑臟來解除,所以就發(fā)生少陽病這么一種病理階段。如果這個階段也不行了,最后就想利用消化道解除疾病,消化道有二個方面,一個是吐出,一個瀉下,所以把病邪盡量包圍到胃腸里頭去,此為里。所以疾病萬變,反應到人體就三個部位,不是表就是里,再就是半表半里,所以疾病它有一定的規(guī)律,人體解除疾病只這么三個方面。汗腺排出疾病,即是外邊作戰(zhàn)是最良之道,在體表上打,對人的妨礙不大,所以表證死人很少,再打不了往里退,退到半表半里,借諸多臟器的協(xié)力,而消除疾病,再不行就用消化道,嘔吐學業(yè)一下,來驅除疾病,但都陷于人的自然力量,達不到,怎么辦呢?所以中醫(yī)講順勢利導,即順病勢。所以達臨床上要淀粉枚觀察,萬其瓜蒂散寫的最好,說心里頭慍慍欲吐而不能吐,說明病理機制打算吐出而去病,甚至于氣上沖咽,而不得息,光有這種反應,又吐不出來,故此時一吐準好。所以傷吐多者不可,病勢是向上走,當順勢導之而出才可。陽明病階段,雖把病整個集中到胃腸中,反倒發(fā)生不大便,怎么辦呢?大便不就好了嗎?我認為涌吐的方劑或瀉的方劑都是去里實的手段,在上面根據(jù)病的趨勢,欲噦者噦之。不往上噦,使上吐是不對的。 這是總結陽明病,疾病萬變,由于人身上有御病機制,所以這個病不出于表、里、半表半里,人的生理是萬人皆通。所以反應出的病,就有一定的方位。這個六經,不是說傷寒病有六經,萬病都有六經,六經就是表里,半表半里三個病位,它反應出二類病情,一個太過的陽,一個不及的陰,表有陰陽,里有陰陽,半表半里也有陰陽,就這么六個基本類型,這是不會變的。古人發(fā)現(xiàn)這個也是經過千難萬困的。這個在臨床上也的確是有。三陰篇那都是病比較嚴重的,才有這種情況,三陽篇是常見的,所以三陰篇的解釋,大概就隨便說了,因為找不到一個很好的現(xiàn)實的說明嘛。三陽篇在臨床上天天看見的。這說的陽明病的治則方面,整個的把它擴展看一乍,可能是這樣的。這個治則是個原則的東西,那么它這個書,怎么治病呢?還往前頭分析,就是辨到具體的方證上,所以他這個書講辨證辨脈并治,不是只辨到六經就完了,如瀉的三個承氣湯和麻子仁丸,用錯了就不行,非常的細。白虎湯里頭有白虎湯與白虎加人參湯……。這個書把大承氣湯反復來論,既要有潮熱,又要有燥屎,才可用大承氣湯。那么大承氣湯不要誤會它,只要是燥屎就可以用它,是不對的,而是以燥屎,即大便硬作為用大承氣湯的火候或標準,不為大便硬而設。由于汗出多而大便硬,沒有發(fā)熱的情形,這個瀉不了,所以有蜜煎導一類的問題了。就是厲害了,人平素津液虧,尤其是老人,老人得習慣性便秘最多了,津液虛,這個便秘也攻不得,陽蝎于里嘛,頂多用麻仁治脾,麻仁丸就是麻仁治脾的方子,這也是大便硬,這不是用大承氣湯的目的。 大承氣湯既要大熱大實,實到什么程度呢,大便硬就行了,不到大便硬的程度,不可用大承氣湯。另外大承氣湯不要老守常規(guī),所以三個急下癥,一個是“目中不了了,睛不和”,二個是“發(fā)熱汗出多”,這也了不得,馬上津液脫盡,也得急下,此時別管他大便硬不硬。三個是發(fā)汗后當時就腹?jié)M痛,又滿又痛,病勢來的兇猛,這得急下。所以為醫(yī)之道,既要謹慎,也要當機放膽,才能治病。那得怎么辦呢?古人的東西,也實實踐,就這些東西得掌握,不是在原則上,立法就可以治病的。 再就是三個承氣湯是有些不同的,調胃承氣湯,擱個“調胃”,就是胃不和有熱,芒硝是寒性瀉下劑,此方以大便干,以熱為主。小承氣湯,也是大便干,以滿為主,有厚樸枳實,還有大黃。調胃承氣沒有枳實厚樸,小承氣去熱差的多。大承氣湯既能以芒硝治發(fā)潮熱,又有厚樸枳實去滿。能去大熱能去大滿,量也重,同時大瀉下,此藥特別猛峻。 這里頭茵陳蒿湯不是只要是發(fā)黃,就為陽明病,可攻的。如“寒濕以為不可下也”那不屬陽明病,茵陳蒿湯就屬陽明病。在金匱內梔子大黃湯也屬陽明病,皆為現(xiàn)出陽明證候的發(fā)黃,根據(jù)陽明病的法則治療就可以了。再者不是在陽明篇的方劑都是治陽明病的,陽明病在治療也有一定的方法,有表證在的話,雖有陽明病不可攻之,必須先解表。所以桂枝湯麻黃湯擱在里頭,全是表不解,都是屬于并病之類的,先解表。其它的方子也有如獵苓湯是利小便的,這些都是比較,比如陽明病里熱他喝,獵苓湯也渴,在這里還作一個比較的。大陽篇也是一卷。尤其是四逆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