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yǎng)素雖然都是以食物的形式攝入機體的,但它們的吸收和代謝卻不盡相同。 讓我們簡要的了解一下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和代謝的情況吧。 一、體內分布: 蛋白質約占體重的16%,但在體內的分布是不均勻的。肌肉中的氨基酸占總代謝率的50%、肝臟約占10%、腎臟約占4%、血漿約占1%~6%。 二、消化: 食物蛋白進入胃后,刺激胃黏膜分泌胃泌素,進而刺激胃黏膜壁細胞分泌鹽酸、 主細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經鹽酸和自身催化作用轉換為活性胃蛋白酶,從而發(fā)揮水解蛋白質的作用。 但是由于食物在胃中停留的時間短,對蛋白質的消化并不完全,小腸才是蛋白質消化的主要部位。在小腸胰的腸黏膜細胞分泌的多種蛋白酶和肽酶的作用下,未經消化或消化不完全的蛋白質被進一步水解成氨基酸和短肽。 三、吸收: 經過小腸內的消化,蛋白質被水解為可被吸收的氨基酸和2~3個氨基酸的短肽。 未被吸收的蛋白質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進行無氧分解,即蛋白質的腐敗作用。腐敗產生的大多數(shù)含氮產物對人體有害,但也可以產生少量脂肪酸和維生素等。 四、代謝: 所有體內蛋白質都在不斷更新。蛋白質的更新包括蛋白質的合成和分解兩部分。 人體每日更新其總量的1~2%,70%~80%釋放的氨基酸被重新利用、合成蛋白質,剩下的20%~25%被降解。 五、排泄: 腸道中的蛋白質不僅來源于食物(外源性蛋白質),還來源于腸道脫落的黏膜細胞和分泌的消化液中的內源性蛋白質(主要是酶類等)。 每日約有70g內源性蛋白質進入消化道,其中大部分被消化和重吸收,而未被吸收的蛋白質由糞便排出體外。 經過4篇推文,我們大致了解了蛋白質這種營養(yǎng)素的情況,而這只是九牛之一毛,要想深入學習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