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龍泉黑胎青瓷與哥窯論證會召開來源:中國文物報 作者:李珍萍 2012-11-15 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龍泉青瓷博物館主辦的“2012龍泉黑胎青瓷與哥窯論證會”于11月8-9日在龍泉市舉辦。本次會議是在龍泉窯2010年以來溪口瓦窯垟、小梅瓦窯路等生產黑胎產品窯址的考古發(fā)掘以及大窯窯址調查取得重大成果的基礎上召開的。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意大利威尼斯大學、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龍泉青瓷博物館等單位的20多位專家參加了本次論證會。 會議期間,與會專家聽取了龍泉窯址考古隊針對近幾年來龍泉黑胎產品調查發(fā)掘情況的匯報,實地考察了瓦窯垟、瓦窯路、大窯等窯址的考古現場并觀摩了考古出土及館藏的龍泉窯黑胎青瓷標本精品,圍繞龍泉窯的黑胎青瓷產品年代、宋代哥窯產地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論證。經過兩天的分析論證,專家們達成以下共識:一、龍泉黑胎青瓷考古取得重大成果;二、文獻記載的哥窯在龍泉,至于傳世哥窯,學界對其認識尚未取得統(tǒng)一,考古發(fā)現的龍泉黑胎青瓷與傳世哥窯特征尚有不完全相符的情況。專家們希望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積極探索,推動哥窯問題的深入研究。 鏈接: 經過近幾年的考古調查與發(fā)掘工作,初步查明龍泉生產黑胎青瓷的窯址除溪口、大窯地區(qū)外,又發(fā)現了幾乎純燒黑胎產品的瓦窯路窯址。這是一個全新的地點,生產包括尊、觚、簋等在內的禮器類產品,清理了包括窯爐、灰坑在內的重要遺跡。無論是溪口還是小梅等地的產品,其基本特征為:時代基本集中在宋代,黑胎、紫口鐵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釉色深淺不一,開片紋,片紋亦大小不一,粉青釉器物數量較少,質量明顯更佳。 關于哥窯產地,絕大多數文獻都是圍繞著龍泉展開的:如《春風堂隨筆》“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處州人,主龍泉之琉田窯……生一所陶者色淡,故名哥窯”;《景德鎮(zhèn)陶錄》“哥窯,宋代所燒,本龍泉琉田窯”;僅個別文獻認為“官、哥二窯,宋時燒之鳳凰山下”。龍泉地區(qū)有大量哥窯的傳說,包括社戲的表演、廟宇的祭祀等;近現代多數古陶瓷研究專家包括科技界也贊同宋代哥窯在龍泉的觀點。 綜合明清兩代的主要文獻,凡明確指出哥窯年代的文獻均指向宋代??脊虐l(fā)現的龍泉黑胎青瓷產品特征為:黑胎、紫口鐵足、胎骨厚薄不一;青色釉,釉色深淺不一,開片呈淺白斷紋。經過論證,初步認定這些特征與文獻記載的哥窯作品相吻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