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秋,又是一年寄托人們對于圓滿的期待。祝大家中秋快樂~ “圓滿中秋”一詞最早來源于唐朝詩人李紳的《賦月》——“圓滿中秋,玩爭詩哲”。 中秋之夜,文人墨客,吟詩作對,智力游戲,令人愉悅。 當然李紳最有名的詩是《憫農》,小時候我們都會背誦——“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很難想象的是,能夠寫出這樣詩詞的人在生活上卻是窮奢極侈。據(jù)說,李紳喜歡吃雞舌,每頓飯需要宰殺300只活雞。 很多文人都習慣通過文字來獲得救贖,但這往往只是一種自我欺騙。我們通過文字來感動自己,安慰我們不安的良心,掩蓋對自己的厭惡,這在本質上和吸毒并無二致。 人都有對圓滿的追求,但是在經驗世界我們很難獲得圓滿,以至于有人認為人類對于圓滿的追求只是一種自我欺騙。 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感覺經常欺騙我們。月亮其實一直都是圓的,只是我們有時看不見罷了。月光也并非光源,它只是對太陽的反射。 康德提醒我們,在洞穴之內的經驗世界,充滿著令人作嘔的大雜燴,里面只有一些東拼西湊的觀察和思慮不周的原則,但頭腦空空的人卻陶醉其中,因為這些在日常閑談中很有用。我們必須走出洞穴,在經驗之外尋找到可以篤信的圓滿。 很多人都喜歡引用羅曼·羅蘭說的:“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辈簧偃苏J為生活真相是荒謬,人生一如西西弗斯永無止盡的徒勞無功。“人生沒有意義”就是人生的意義。 我無法贊同這種虛無主義的立場,如果認為生活的真相是荒謬,是在無意義中尋找意義,那么人類所有對美好的追求都只是鏡花水月,這種自我欺騙,并不誠實。 更為重要的是,它在邏輯上并不自洽。當我們認為一件事情殘缺荒謬,一定有荒謬的對立概念叫做圓滿合理。認為一件事情毫無意義,那也一定有一個“意義”的概念,否則說一件事情“荒謬、沒有意義”,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花雖殘敗凋零,但它的美永在。因此,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雙城記”,洞穴之下不完美的城,充滿著幻像與殘缺。但洞穴以外有一個完美的城,可以看到事物的本真。 認清生活的真相,就是認清我們所生活的洞穴世界不過只是完美世界的影子,成功與失敗大多只是幻像。洞穴之內的生活,唯一確定就是不確定,唯一不變的就是不斷變化。完美的世界在洞穴以外。 當你看過洞穴以外完美的世界,命運賦予了你幸運的福分,那么你就必須接受重下洞穴的命定,盡好你的本分與職責。重下洞穴,等待你的一定是不確定的人生,因為那里充滿著混亂,荒誕與無序。但真正的生活在別處,在洞穴以外。 見過了陽光了人可以忍受一切黑暗,聞過花香的人可以忍受惡臭,看過了真正美的人也就不會再為美的幻像打動與誘惑。心中擁有對洞穴之外的記憶,也就可以努力地活好洞穴之內的生活。這也許就是加繆所說的:“身處嚴冬,我心中依然有個永不頹敗的夏天?!?/strong> 如果心中沒有一個完美的理念,那就很難忍受看似荒誕的當下,對于不確定的人生總是會充滿憂慮與恐懼。如果沒有洞穴之外的盼望,那么洞穴之內的絕望只能讓人虛無與放縱。 每一個中秋之夜都只是提醒我們,這個世界并不美好,因此“美好”值得期待,這絕非自我欺騙。洞穴之外有客觀圓滿的本真,追求圓滿是我們今生唯一的目的。 祝朋友們都能獲得真正的圓滿,在不完美的今生找到人生的自洽。 祝中秋快樂。 |
|
來自: hercules028 >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