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忘”是道教教義里的詞語,是一種排除世事煩惱,進(jìn)入物我兩忘境界?!赌先A真經(jīng)·大宗師》說:“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本褪峭鼌s自身形體,拋卻聰明才智,與大道相化合一的意思。歷代多有高道因追求“坐忘”而得到的故事。全鎮(zhèn)祖師七真之一廣寧子郝大通事母至孝,不慕榮仕,好黃老之學(xué)。大定八年(1168年)在昆侖山煙霞洞拜王重陽為師,授道真訣。后即每日攜罐乞食,在真定的朝天門外靜坐,又坐于沃州石橋下精修,饑渴不求,寒暑不變,人饋即食。不饋即不食。有人侮辱和譏笑他,郝大通志在忘形,從不發(fā)怒。如此三年,世人稱之為“不語先生”。 一夕,有喝醉的人將郝大通踢倒在地,如是七日,人皆以為已故。橋上正遇有人騎馬而過,馬驚不前,人落馬后,于橋下見郝大通正坐,問之則不語,僅以手畫地稱“不食已七日矣”。州民聞之,爭(zhēng)往饋食,焚香請(qǐng)出,只是搖手不應(yīng)。于橋下又坐三年,水火顛倒,陰陽和合,九轉(zhuǎn)成功以后,就起身北游,大興宮觀,升堂誘化,玄風(fēng)熾盛,由此太古之名聞?dòng)谔煜?。郝大通在橋下默修的事跡,正是坐忘得道的典型例子。唐代司馬承禎著有《坐忘論》,提出“坐忘”得道的“修道階次”有七條:一、敬信。相信坐忘能得道無疑。 二、斷緣。俗事舊緣漸斷,新緣莫結(jié)。三、收心。心為一身之主,百神之師。坐忘的關(guān)鍵就是“收心離境”。四、簡事。區(qū)別事物,比較輕重?!坝谏鸁o要用者,并須去之”;于生雖用于有余者,亦須舍之。五、真觀。對(duì)于禍福吉兇,富貴貧賤,疾病生死,都應(yīng)“樂天知命”,不怨天尤人?!白允贾袩o遺累”。六、泰定。即“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感無求,寂泊之至?!薄凹怖灼粕蕉惑@,白刃交前無所懼;視名利如過隙”最后達(dá)到“于心無定而無所不定”的境界。 七、得道。得道之人“身與道同,則無時(shí)而不存,心與道同,則無法不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