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初學者覺得生物化學的內(nèi)容繁多,理不清頭緒。在這里,我推薦大家了解一些生物分子的概念。生物分子的知識雖然不屬于考試范圍,但它可以作為一條線索,把生化的各項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對于生物化學的學習和復習都很有幫助。 生物分子泛指生物體特有的有機分子,根據(jù)分子量大小分為生物大分子和生物小分子兩大類。生物小分子的分子量一般在500以下。生物大分子是生物小分子的聚合物,分子量一般在一萬以上,有的高達1012。 構成生物大分子的小分子單元,稱為構件。氨基酸、核苷酸和單糖分別是組成蛋白質(zhì)、核酸和多糖的構件。構件的種類多少與生物大分子的功能復雜程度直接相關。核酸是信息分子,功能是儲存遺傳信息,不同核酸的差別主要是堿基序列的差別,而不是核酸分子理化性質(zhì)的差別。所以,核酸的構件種類只有四種,而且不同構件之間的理化性質(zhì)十分接近。這就導致核酸的研究很容易開發(fā)各種通用的手段,不論分離提純還是酶切、重組,都可以基本無視構件序列的理化性質(zhì)差異。
與核酸不同,蛋白質(zhì)是功能分子,不同蛋白的功能差異來自其理化性質(zhì)的不同,有易溶的,有不溶的;有酸性的,有堿性的;有堅韌牢固的,也有柔軟容易變形的(比如酶的誘導契合)。所以,蛋白質(zhì)的構件種類多,彼此性質(zhì)差異也很大。只有這樣,才能滿足生物體多種多樣的需求。而在研究方面,這種差異導致蛋白質(zhì)的研究方法通用性不高,不論是分離純化還是功能研究,都需要根據(jù)目的蛋白的特性來進行。所以蛋白質(zhì)研究往往比核酸困難得多,比如核酸有通用的擴增方法(PCR,體外轉(zhuǎn)錄等),而蛋白質(zhì)就只能一點點表達純化。
構件聚合形成生物大分子的過程都是脫水聚合,所以大分子中的構件稱為殘基,其分子量要減去18。脫水聚合比較溫和,可以讓生物體免于遭受自由基之類危險中間物的毒害。不同的生物大分子,構件的連接方式和水解方法不同:氨基酸之間以肽鍵相連,水解用蛋白酶和肽酶;核苷酸之間以磷酸二酯鍵相連,水解用磷酸二酯酶;單糖之間以糖苷鍵相連,水解用糖苷酶。雖然連接方式各不相同,但在代謝上還是有許多共同之處,比如構件連接時都不直接耗能,但反應都很迅速,因為構件都是經(jīng)過預先活化的,而且都消耗兩個高能鍵,形成一種帶有載體的活化形式(如氨酰-tRNA,UDP-葡萄糖等)。 生物大分子一般都具有復雜的空間結構,構象正確才會具有生物功能。對于這種非常復雜的結構,我們將它分成多級結構層次,叫做一級結構、二級結構、三級結構和四級結構。通常一級結構就是構件的排列順序,二級結構是局部的構象,三級結構是整個共價相連的分子的空間結構,四級結構是幾個非共價連接的部分之間的位置關系。蛋白質(zhì)的高級結構大家都很清楚,DNA的二級結構是雙螺旋,三級結構是超螺旋;t-RNA的二級結構就是三葉草模型,三級結構是倒L型。這種對比可以幫助理解不同生物分子之間的共性與特性,大家可以自己列個表格,學到某一部分就添加進去,逐漸就建立起自己的知識體系了。下面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生物大分子一級結構的組裝是模板指導組裝,信息來自模板分子。對于多糖等結構簡單重復的生物大分子,就不需要專門的模板,其一級結構的信息來自控制合成的酶。生物大分子高級結構的組裝是自我組裝,一級結構不僅提供組裝的信息,而且提供組裝的能量,使其自發(fā)進行。 生物大分子之間的結合是互補結合。這種互補,可以是幾何形狀上的互補,也可以是疏水區(qū)之間的互補、氫鍵供體與氫鍵受體的互補、相反電荷之間的互補?;パa結合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體系能量,使復合物穩(wěn)定。互補結合是一個誘導契合的過程。
二十多年前,當我第一次準備講生化課的時候,看到了段金生先生的生物化學教材,立刻感到其中的生物分子一章非常好,概括了各種生物分子的共同特性,有助于學生掌握生化紛繁復雜的知識,梳理知識結構,建立知識體系。所以我現(xiàn)在將一些內(nèi)容和我的體會整理出來,希望對學習生化的人有所幫助。這里只是簡單介紹一些基本常識,提供一個將生物分子分類、對比的思考方法,拋磚引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