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簡講書法(筆勢篇)40——筆勢總結1、從《水滸傳》講起今天這堂課,我從《水滸傳》講起。 《水滸傳》第十一回,林沖和楊志兩個打斗,'正斗到分際,只見山高處叫道:'兩位好漢,不要斗了。'林沖聽得,驀地跳出圈子外來。' 這'跳出圈子'是什么意思?是地面上先畫了一個圓圈嗎?當然不是。一個人揮動武器,是有一個范圍的,這是武術的大圈。你進入這個范圍,就有受傷的可能,只要在這個范圍以外,那怕只有一寸,你就是安全的。 但一般人是看不出這個大圈的,不懂避讓,就會吃虧。林沖'跳出圈外',就是不想和楊志打下去的意思。 但你仔細想一想,打斗時人是活動的,動作是不斷變化的,步法有進有退,動作有刺有劈,所以這大圈不是固定的一個圈,而是隨時變化的。 有訓練的武士打斗實際上是'過招'不是亂打,你來一招式,我回應一招式。 如《水滸傳》第九回'林沖棒打洪教頭':'洪教頭惱恨林沖,又想贏得這錠銀子,便用了渾身的功夫,使出個'把火燒天'的招式。林沖把棒一橫,還了個'撥草尋蛇'招式。' 看,這里兩個人都用了招式。 講到這里,各位都知道我要講什么了。書法也是這樣,你拿著毛筆,就當是一件武器,運筆時,筆鋒就畫出大圈。 這大圈不是隨意畫的,而是組織成一個一個招式,也就是我們這個學期所講的99個筆勢。 我們再次溫習一下《玉堂禁經》開始的這句話:'夫人工書,須從師授。必先識勢,乃可加功。'一個人要善于書法,必須有老師教授。學生臨池,'必先識勢',看得懂筆勢,有招式,'乃可加功',功力是加在筆勢上的。 等于你會開車,但不認路,那開車技術再好也沒有用。 2、二級課程的設計接下來講講整個二級課程的設計思想,可以分為前后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理歷史上的筆勢,看看古人怎樣講筆勢。 第二部分是揭示筆勢的本質。 2.1歷史上怎樣講筆勢歷史上系統(tǒng)地講筆勢, 是從張旭開始的,這在韓方明《授筆要說》中有明確的記載。有沒有其他人也提出一個筆勢系統(tǒng)呢?沒有。張旭的筆勢系統(tǒng)是唯一的,完整的,所以二級課程一開始,我就介紹張旭系統(tǒng)。單一筆勢,就是'永'字八法八個點畫的勢,張旭還有復合筆勢,就是'五勢'。加起來就是書法十三勢,構成了張旭筆勢系統(tǒng)的基礎。 張旭是盛唐時人,那么張旭之后到清代一千多年間,就是宋元明清那些人,怎樣認識這個筆勢系統(tǒng)呢?他們覺得十三勢不夠用,所以大量補充,把十三勢擴大到二百多個,稱之為八法化勢。從'八法化勢'這個名稱來看,他們承認'永'字是一個基礎。 所以二級課程的前半段,就是介紹從唐到清這樣一個情況。 我把歷史上混亂的專稱整理了一下,十三勢作為綱,后代通過化勢產生的那些專稱為目,就得出這樣一個筆勢系統(tǒng)表,有綱有目,總數(shù)就是99個。 講到這里,所做的就是整理歷史遺產。 2.2筆勢的本質再接下來,就是二級課程的下半段我講了什么呢? 是挖掘十三勢背后的意思。'永'字八法只是一個字例,它和八面鋒是不對應的,有些方向有兩筆,有些方向卻沒有筆畫。 至于'五勢'我也苦苦思考了好多年,為什么張旭講'五勢',不是'六勢'、'七勢'?從《玉堂禁經》所舉的五個字例來看,相當簡單,它們能說明什么問題呢?張旭還當作秘密不講給一般人聽。如果我們破解不了,死記這五個形狀,那就沒什么用。 '永'字八法,我們看見的是八個點畫,點畫的粗細方圓,是用筆的結果。那么,如果我們不考慮用筆,筆鋒走過的路線就是點畫的筋,筋就是沒有裝飾過的線條,它表現(xiàn)筆鋒的軌跡。 這樣我們轉換思路,不看點畫只看線條。書法究竟用多少種線條呢?從方向考慮,八面出鋒就有八個方向,從路線上說,每個方向都可能出現(xiàn)直線和弧線。但漢字主要筆畫只是橫豎撇捺, 也就是6、7、8、9這四個方向上不同路線的十二條線。其余1、2、3、4方向只給鉤趯用,不是主要筆畫。 鉤趯相當飄忽,只是真書中比較重要,它自身不能獨立。如'機器'的'機'字, 偏旁是'木'。'木'字中間那一豎筆,應該是沒有趯的,你看這五個例子,那一豎下面都沒有寫趯。 但'陰符經'的'機'字,'木'旁中間一豎卻寫了趯。但57行那一個'機'字,卻又沒有一趯了。 所以'永'字八法中的一趯, 把行草書的帶筆當作實筆看,是練習收筆帶出的方法,尤其是踆鋒極為有用。但跟其他七個點畫相比,鉤趯必須附在其他筆畫的尾巴上,它不是獨立的筆畫,沒有其他筆畫就沒有趯。 所以這樣一想,我把鉤趯和橫豎撇捺做出區(qū)分,6、7、8、9方向的十二線條是主要線條,1、2、3、4方向是附于6、7、8、9上的,只算一種附屬的帶筆。書法無論你怎樣寫,用到的線條就是這十三條。這樣一來就超出了'永'字八勢這個字例,把書法用線概括完整了。 書法線條一確定,再去看'五勢',就恍然大悟。 原來這五個例子,就是講使轉可能出現(xiàn)的五種方式,迭加、移位、轉動、滾動和使轉逆向。使轉逆向,有些同學提出可以叫逆動、逆轉等等,我考慮后采用林信宏先生建議的'逆動',作為簡稱。這是產生書法復合筆勢的五大方法,隨便你寫什么復合筆勢,都在這五大方法之內。 這樣我們得到第二張表,這張表深刻多了, 因為把'永'字八法和'五勢'的本質挖掘出來了。只要你運筆,你所用的線條 ﹙或者說材料﹚和方法都在這里。所有99個筆勢,都可以在這里得到解釋。 這就是二級課程后階段所講的內容。 簡言之:二級課程的主題是識勢,也就是研究書法的大圈。 首先是整理歷史上的筆勢,以張旭的十三勢為基礎,擴大到后代補充的筆勢,總共九十九種。 其次,是揭示筆勢的本質,也就是'八法'和'五勢'這些舉例背后的意思。線條是材料,使轉是方法,這二者一結合,就可以寫出或者解釋任何一種筆勢。 張旭的筆勢系統(tǒng),從表面到本質我們都理解了,這些就是我想告訴各位的,我想講的都說了。 謝謝大家。 本節(jié)要點: · 二級課程的設計思想。 · 整理歷史上的筆勢。 · 揭示十三勢的本質。 復習思考: · 這是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日'字,用了什么筆勢? · 這是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行'字,用了什么筆勢? · 這是王羲之草書《十七帖》中的'一'字,屬于什么筆勢? · 這是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草書'善'字,他用了哪幾個筆勢? 復習思考: · 按照筆勢,試寫'日行一善'橫幅。 |
|
來自: 紫嫣雅閣 > 《(書)讓你寫一手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