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歷史上,左右時局的莫過于即位“封疆大吏”了,比如:直隸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曾國藩、陜甘總督左宗棠、湖廣總督張之洞等。說到知府,大家最先想到的肯定是那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知府為四品官職,大致相當(dāng)于今天的一個地級市市長。那么到底是什么官職,地位比總督高,實(shí)權(quán)還比不上一個知府呢? 這便是“提督軍務(wù)總兵官”,簡稱“提督”,我們最熟悉的就是“九門提督”。從品級上來講,作為高級武官,提督是從一品。至于總督,一般來說為正二品,即便是掛兵部尚書銜,或者掛都察院右都御使銜的總督,也不過是個從一品。比總督低一級的巡撫則多為從二品,但山東巡撫和掛兵部侍郎銜的巡撫不同,一般為正二品。所以從等級上來說,權(quán)勢最大的總督也不過與提督平級。 從“提督軍務(wù)總兵官”這個名字就可以看出,提督是負(fù)責(zé)軍務(wù)的高級軍官,通常負(fù)責(zé)一省陸路或者水路的所有官兵。清代共有15名提督,其中包括12名陸路提督以及3名水師提督。這3名水師提督分別是:長江水師提督、福建水師提督和廣東水師提督。因?yàn)樘岫绞治罩乇?,所以清朝統(tǒng)治者吸取歷代武將擁兵自重甚至自立的教訓(xùn),一直持續(xù)削弱提督的職權(quán)。在清初手握重兵的提督,削到了清末幾乎成了一個虛職。 在封建時代,皇帝不給權(quán)力,做臣子的就不應(yīng)該惦記著權(quán)力,否則讓皇帝猜忌可能會招致殺身之禍。因此清末的提督也并非全都不想干活,而是不敢干活,對封建統(tǒng)治者來說,“越位”的危害比“缺位”要大太多。所以清末的提督們整日除了吃喝玩樂抽大煙,就是聽?wèi)蚝桶舜蠛?。毫無疑問,這是典型的失職、明顯的混吃等死!為什么說提督是清朝最“憋屈”的官職,因?yàn)樗麄兊纳砑倚悦诳偠绞掷铩?/p> 在每三年一次的“年終考核”中,地方官員都由總督和巡撫進(jìn)行考核,這也是封疆大吏的職權(quán)之一。與掛兵部尚書銜的總督平級的提督,不僅要被總督考核,甚至還會因?yàn)椤靶⑿摹辈粔虮谎矒嵴也?。一般來說地方大員都有向皇帝上奏的權(quán)力,因?yàn)樘岫揭恢北换实鄯婪?,所以清廷并沒有給提督這個權(quán)力。因此,只要總督或者巡撫上奏參他一本,這個提督基本上就可以數(shù)著日子被免職了。 至于為什么堂堂從一品的總督會淪落到這般田地,首先與清代防范武將有關(guān)。其次,歷朝歷代都有一些明升暗降的虛職,比如太傅、太師之類的。說出來都是正一品,宰相見了也要敬三分。但除了德高望重,要論實(shí)權(quán),除了自己家里的幾個仆人,誰都使喚不動。提督也就是這樣的存在,但凡是還想還官場往上爬的,都不會愿意當(dāng)提督。如果有得選,他們寧可當(dāng)一個小小的知府。由此也可以看出提督的實(shí)權(quán),還比不上一個知府。 放眼整個清朝,也再難找出比提督更憋屈的官職了。最可笑的是,堂堂從一品,竟然可以被一個從二品的巡撫壓制! 參考文獻(xiàn):《清史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