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學生作文成了難點。家長也發(fā)現(xiàn)孩子寫作文時,常常咬筆頭,敲腦袋,苦思冥想,寫來寫去就那么幾句常套話。所以他們害怕寫作文,老師也缺乏好的法子教作文,改作文。 筆者認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學程式化。譬如,每學期規(guī)定學生大作8篇,小作12篇,千篇一律地寫命題作文,或者半命題作文,并規(guī)定字數(shù)。教來教去就是:先審題,再立意,然后概列提綱,謀篇布局,開始寫作,修改定稿。寫記敘文時,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開始,經過,結局;寫議論文時,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論證。 還有小學一、二年級不教作文,三年級以上才開始寫作等等。這樣的教學模式和規(guī)定僵化死板,純概念化,純公式化。學生完全被教師牽著鼻子走,還把作文概念硬梆梆定格在書面表達上。學生毫無自由的空間,毫無寫作的自留地。教與寫都不切實際,學生只能瞎編亂造,無關痛癢地亂作亂寫。寫作與閱讀相脫離,寫作與背記相脫離等,這哪來寫作的生活素材?哪來寫作的語言文字?哪來寫作的興趣和熱情? 在觀念上,我的認知是:孩子呀呀學語時,就應該看作在作文。說一個字,一個詞,一個短語,半句話,一句話,兩句話等都在作文。雖然不識字,但他們在口頭作文,生活作文!從幼兒園到小學一、二年級,孩子們從來沒有停止過口頭作文,說話即作文。如果家長,幼兒園老師,小學老師都好好關注孩子說話,有觀念意識,有目的目標,有步驟方法訓練孩子說話,大膽說話,何愁他們不會說話!從孩子開始說話到長大成人的書面表達,口語始終大大優(yōu)于書面語。因為口語表達是生活的必需,不寫可以,不說不行呀!因此,我們的家長和老師在訓練孩子表達的過程中,必須要先重視口頭訓練,先說后寫,怎么說就怎么寫,說寫統(tǒng)一。說“作文”比寫“作文”,成品的效率要高很多,孩子與家長,孩子與老師,面對面交流,信息反饋快且直接,面批面改,收效特別好。 這就是最好的、最實際、最經濟、最有效的作文教學!要知道,作文就是要說,要寫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千萬別以“有教育意義”的成人化的理想要求,來限制孩子寫作!孩子就是要寫孩子的語言,孩子的生活,孩子的趣味,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性情! 在做法上,我的要求是:孩子每天都要說日記,寫日記。不讓他們記“流水賬”!有意義的,無意義的都可以寫。如,拾物不昧,助人為樂,勤于學習,積極勞動,打架罵人,惡作劇,犯規(guī)違紀,貪玩好耍,頑劣搗亂,好吃零食等等。再如寫長短不一的日記:一句話,兩句話,三句話,多句話,片段,篇章,篇幅字數(shù)不限等等。還如寫格式不同的日記。自擬的格言警句,寫人記事,讀后感,文摘句摘,詞語摘抄背記等等。這里要特別強調,教會孩子寫讀后感,對孩子記憶積累,分析理解,認識感悟,評判鑒賞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極為有利!這是提升學生思想情懷,理想價值,人格品位,質性修為等很有效的途徑!
可以設想,如果孩子開口愛說,提筆便寫,日長年久,都會成為小演講家和小作家的!尊敬的貴家長先生們和老師們,說話容易,構設建筑藍圖也容易,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寫作習慣,打造孩子愛寫作,會寫作的高樓大廈,所需要的一系列科學序列化的建筑行動絕不容易!為了我們的孩子,共同添磚加瓦,打泥滾,出黑汗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