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是中國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人生六十年的時光里,做了許多事,留下了許多深刻的思考。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文化建設(shè)的開拓者,他擁有著超出常人的遠(yuǎn)見卓識。而《曾國藩家書》作為他寫給子弟信件的匯編,更表現(xiàn)了他對世道人心的觀察,對讀書治學(xué)的經(jīng)驗以及一個成功者對事業(yè)的奮斗經(jīng)驗,我們讀罷,定能感受曾國藩的大智慧,從中受益。 蓋人不讀書則已,亦即自名曰讀書人,則必從事于《大學(xué)》。《大學(xué)》之綱領(lǐng)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內(nèi)事也。若讀書不能體貼到身上去,謂此三項與我身了不相涉,則讀書何用?雖使能文能詩,博雅自詡,亦只算得識字之牧豬奴耳!豈得謂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藝取士,亦謂其能代圣賢立言,必能明圣賢之理,行圣賢之行,可以居官在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為分外事,則雖能文能詩,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實茫然不講,朝廷用此等人作官,與用牧豬奴作官何以異哉?然則既自名為讀書人,則《大學(xué)》之綱領(lǐng),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談?wù)拢?/strong>在這里,曾國藩將自己的“金針”傳給諸弟,這便是《大學(xué)》《中庸》里所說的“格物”“誠意”四字。曾氏年譜中說,他“效法前賢澄清天下之志”便產(chǎn)生在這個時期。如此看來,曾氏在信中滔滔不絕要諸弟立的志,正是他自己―一個年輕翰林的法前賢清天下的大志,立大志,讓子弟們心存敬畏,努力追求,這是好事,而行動的綱要則在于“格物”“誠意”,窮究事理,躬自力行,便可成為一個讀書明理的君子。 四弟之信,具見真性情,有困心橫慮、郁積思通之象。此事斷不可求速效。求速效必助長,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只要日積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終久必有豁然貫通之候;愈欲速則愈錮蔽矣。談?wù)拢?/strong>學(xué)問功夫在于日積月累,積累到一定時候,則有豁然貫通的感悟,除此之外,還要通世事,《紅樓夢》里說:“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今人說,學(xué)問有有字之學(xué),有無字之學(xué):說的都是這層意思。曾國藩一向注重學(xué)問的積累,這也正是他成功的關(guān)鍵要素之一。 君子但知有悔耳。悔者,所以守其缺而不敢求全也。小人則時時求全;全者既得,而吝與兇隨之矣。眾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豈若是不公乎?談?wù)拢?/strong>曾國藩認(rèn)為,天有孤虛,地閥東南,天地都有不足,何況人?故人有所缺陷才是真實的。日中則反,月盈則虧,日月都不能追求圓滿,何況人?故人應(yīng)當(dāng)有所欠缺才好,對人不必苛責(zé)求全。 《曾國藩家書》乃是一部胸中有著萬千溝壑的大人物的心靈世界,展現(xiàn)了曾氏家族的學(xué)養(yǎng)、人脈和時代的風(fēng)云變化,蘊(yùn)含著處事做人的大智慧,讀懂這樣一本書,勝過讀千百冊平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