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在中國文化中占有極其特殊的地位,酒能助興,能解憂,還能用來傳遞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中國古代很多著名的文人都將之視作自已生命中的摯友。阮籍、嵇康、陶淵明、李白,等等。杜甫這首古詩《飲中八仙歌》就是寫出了盛唐時從上到下的名士們對酒的鐘愛和癡狂。 《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fēng)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云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辯驚四筵。 《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的“肖像詩” 這是一首奇詩,它描寫了盛唐時期八位“酒仙”的生動形象,讀來令人拍案叫絕,這首詩是天寶五年,34歲的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飲中八仙歌》是一首別具一格的“肖像詩”,它將當(dāng)時號稱“酒中八仙人”的李白、賀知章、李適之、李琎、崔宗之、蘇音、張旭、焦遂八位愛酒的文人聯(lián)系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栩栩如生的群像速寫。 酒仙們的醉后眾生相 接下來就一起看看“酒仙”醉后眾生相:賀知章酒后醉眼朦朧,騎馬時就像乘船般搖來晃去,眼花落井后竟能直接在井底酣睡。汝陽王李琎每回覲見天子前都要飲酒三斗,路上碰到裝滿酒曲的車,酒味引得他口水直流,簡直都想申請將自己的封地移到城下有泉泉味如酒的酒泉郡去!左相李適每日飲酒不惜花費萬錢,酒量有如巨鯨飲百川之水,自稱舉杯暢飲是為了讓賢。崔宗之是一個瀟酒的美少年,飲酒時常常舉杯抬眼望青天,俊美之姿恍如玉樹臨風(fēng)前。 蘇晉雖在佛前齋戒吃素,但只要飲起酒來就會把禪心戒律忘得干干凈凈。李白斗酒賦詩百篇,常常在長安市上飲酒,酒醉后眠于酒家。天子召他作詩他都不肯上船,自稱是酒中之仙。張旭飲酒三杯,絕妙的草書便會從他的筆下流出。他無視權(quán)貴,即使在王公貴威面前也敢脫帽露頂,揮筆疾書,其法飄逸有如云煙。焦遂雖身為平民,但只要五杯酒下肚便也能變得卓爾不凡起來。只見他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席間。 詩中酒仙們都愛酒,但愛酒的方式不一樣 這首詩還是帶著明顯的青年杜甫詩歌的特點,寫得很樂觀很輕快,帶著詼諧的意味,把這幾個酒中名士描摹得既生動又貼切,讀完能讓人感覺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都在紙上跳躍。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就是酒,在詩中他們每個人的特點也就是愛喝酒,可是他們愛的方式是不一樣的,王侯將相有王侯將相的方式,風(fēng)流オ子有風(fēng)流才子的方式,杜甫的功力就在于把他們每個人的特點都把握得非常精準(zhǔn),而且還能在精準(zhǔn)中顯示出人物的可愛來。比如賀知章年事最高,本來性格應(yīng)該穩(wěn)重一些的,杜甫卻寫他醉酒后滑稽的樣態(tài),恰好顯出這個人不拘一格生性曠達的特點。 還有寫汝陽王李琎“恨不移封向酒泉”,他是八個人中唯一的皇親國戚,而且還是唐玄宗很喜歡的侄子,所以只有他才有這個能力和膽子想要“移封”,這一點也被杜甫給把握住了。前五個次要人物出場后,杜甫濃墨重彩地凸顯中心人物李白。他是李白的好友,一直欽佩李白的オ華,所以他用心將李白塑造成一個桀驁不馴,做視一切的極有魅力的形象。天子呼來都不上船,還說出那樣可愛又有個性的話:“臣是酒中仙!”這真是李白,既是杜甫喜歡的李白,也是千百年來人們心目中的李白。 這首詩可以說是杜甫的獨創(chuàng),在他之前沒有人這樣寫過詩。他將這些千年前的風(fēng)流人物形象通過一首詩歌傳遞到我們面前來,他對他詩中所描寫的那些放蕩不羈的人物持有一種明顯褒揚和傾慕的態(tài)度,他使我們知道盛唐是一個多么開明的時代。 愛酒的“酒仙”們不管是在喝酒上,還是詩歌上都有自己的獨特喜歡的方式。并不會因外在因素,改變自己的方式。其實現(xiàn)在的我們也應(yīng)該要保持自己的方式去喜歡一些事物,真正的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不會受任何事物的干擾。就算別人笑我太瘋癲,也不要去理會,只笑他人看不穿。在繁忙的背后,有一處釋放心靈的地方,豈不是一件樂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