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診的臨床意義 中醫(yī)舌診的臨床意義,在于做為辨證的不可缺少的客觀依據(jù),無論八綱、病因、臟腑、六經(jīng)、衛(wèi)氣營血和三焦等辨證方法,都以舌象為重要的辨證指標。正如{臨癥驗舌法}書中所說:“凡內外雜證,亦無一不是其形,著其色于舌,……據(jù)舌以分虛實,而虛實不爽焉;據(jù)舌以分陰陽,而陰陽不謬焉;據(jù)舌以分臟腑、配主方,而臟腑不差,主方不誤焉。危急疑難之頃,往往證無可參,脈無可按,而惟以舌為憑;婦女幼稚之病,往往聞之無息,問之無聲,而惟有舌可驗?!庇纱瞬浑y理解歷代醫(yī)家對舌診的重視。舌粘膜上皮薄而透明,其血液供應極為充足,舌乳頭變化極其靈敏,所以舌象是反映體內變化的非常靈敏的標尺。舌象的變化,能客觀地反映正氣盛衰、病邪深淺、邪氣性質、病情進退,可以判斷疾病轉歸和預后,可以指導處方遣藥。茲分述如下: (1)判斷正氣盛衰:《辨舌指南。緒官》引用徐炅胎的話說:“舌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察舌可占正之盛衰,驗苔以識邪之出入?!钡δ宋笟馑?,故驗苔亦可察胃氣之存亡。如舌質紅潤,為氣血旺盛;舌質淡白,為氣血虛衰;苔薄白而潤,是胃氣旺盛;舌光無苔,為胃氣衰敗,或胃陰枯竭。 (2)分辨病位深淺:《辨舌指南》說:。辨舌質,可訣五臟之虛實。視舌苔??刹炝疁\深。”無論外感、內傷,察其苔之厚薄,足以反映邪氣之深淺輕重。如苔薄多為疾病初期,邪入尚淺,病位在表;苔厚則為病邪入里,病位較深;舌質絳則為熱入營血,病位更深,病情危重了.
(3)區(qū)別病邪性質:不同性質的邪氣,在舌象上都能有所反映。如黃苔多主熱邪,? 白滑苔則主寒邪;腐膩苔多是食積痰濁,黃厚膩苔則是濕熱;舌偏歪多為風邪,舌有瘀斑瘀點則是瘀血。 (4)推斷病情進退:苔色與苔質,往往隨正邪消長和病情的進退呈相應的動態(tài)變化,特別是在外感熱病中,變化十分迅速,就是在內傷雜病中,舌象變化也同樣反映了病情的進退。如舌苔由白轉黃,又進一步變灰黑,說明病邪由表入里,由輕變重,由寒化熱;舌苔由潤轉燥,多是熱漸盛而津漸傷;若苔由厚變薄,由燥轉潤,往往是病邪漸退,津液復生。 但是,臨床上有時也遇到某些特殊情況,如有時病重而舌象無大變化,有時正常人而舌象異常。正如《辨舌指南》所說:“無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有常清潔者,有稍生苔層者,有鮮紅者,有淡白色者,或為緊而尖,或為松而軟,并有牙印者,……此因無病時,各有稟體之不同,故舌質亦異也。”可見望舌時,必須四診合參,全面分析,才能做出正確的診斷。 舌與臟腑的關系及舌診原理 (1)舌的形態(tài)結構:舌附著于口腔底、下頜骨和舌骨,其上面叫舌背,中醫(yī)習慣稱為舌面,下面叫舌底。舌表面有粘膜層,薄而透明;粘膜上有三種舌乳頭,即:絲狀乳頭、菌狀乳頭和輪廓乳頭。在后兩種乳頭內有味蕾,所以舌有感受味覺,調節(jié)聲音,拌和食物等功能。舌的這種結構,和五臟六腑有密切的聯(lián)系。《形色外診簡摩.舌質舌苔辨》說:。夫舌為心竅,其伸縮展轉,則筋之所為,肝之用也。其尖上紅粒,細如于粟者,心氣挾命門真火而鼓起者也。其正面白色軟刺如毫毛者,肺氣挾命門真火而生出者也。至于苔,乃胃氣之所熏蒸,五臟皆稟氣于胃,故可借以診五臟之寒熱虛實也。。所謂紅粒即指蕈狀乳頭而言,白色軟刺,是絲狀乳頭,這是舌苔的主要組成部分??梢娚嗟慕Y構和臟腑氣血有密切的聯(lián)系。 (2)舌與臟腑的關系及舌診原理:舌和臟腑的聯(lián)系,主要是通過經(jīng)絡和經(jīng)筋的循行聯(lián)系起來的。例如手少陰心經(jīng)之別系舌本,足太陰脾經(jīng)連舌本,散舌下,足少陰腎經(jīng)挾舌本,足厥陰肝經(jīng)絡舌本,……等等。再如足太陽之筋,其支者,別人結于舌本;足少陽之筋,入系舌本;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陽明?!@些說明五臟六腑都直接或間接地,通過經(jīng)絡、經(jīng)筋與舌相聯(lián),臟腑的精氣上榮于舌,臟腑的病變也必然影響精氣的變化而反映于舌象。 在臟腑中,尤以心和脾胃與舌的關系更為密切。因為舌為心之苗竅,又為脾之外候,而舌苔乃胃氣之所熏蒸。 舌質的血絡最豐富,與心主血脈的功能有關;舌的靈活運動可調節(jié)聲音形成語言,又與心主神志的功能有關。因此,舌象首先可反映心的功能狀態(tài)。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宰全身臟腑氣血的功能狀態(tài),所以心的功能狀態(tài)反映了全身臟腑氣血的功能狀態(tài)??梢娕K腑氣血的疾病,必然通過心而反映于舌。這是舌診原理之二。 其三是舌的味覺,可影響食欲,與脾主運化和胃主受納的功能有關。而脾胃為后天之本,是氣血之化源,對全身各部分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舌象不單單反映了脾胃的功能狀態(tài),而且也代表了全身氣血津液的盛衰。然而五臟六腑之精又都歸藏于腎,腎為先天之本,其經(jīng)脈系于舌,因此說五臟六腑之精氣,通過后天脾胃和先天腎臟而與舌相聯(lián)系,所以五臟六腑的病變都可反映于舌象。 臟腑在舌面上的分部:中醫(yī)積千百年的經(jīng)驗發(fā)現(xiàn),臟腑不僅與舌有密切的聯(lián)系,而且在舌面上有相應的分野。具體劃分方法有二:一是以胃經(jīng)劃分;一是以五臟劃分。 以胃經(jīng)來劃分是:舌尖屬上脘,舌中屬中脘,舌根屬下脘。此法適用于胃病的診斷。 以五臟來劃分,各家學說略有出入。但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以舌尖屬心肺,舌邊屬肝膽,中心屬脾胃,舌左邊屬肝,右邊屬膽,舌根屬腎。(見圖2.5) 臨床上應與舌質舌苔合參,不能過于機械拘泥。 舌診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望舌要獲得準確的結果,除熟悉基本理論,掌握主要內容外,還必須講究方式方法,注意一些問題,茲分述如下: (1)光線:光線的強弱,對顏色的影響極大,常常使我們對同一顏色產生不同的感覺,發(fā)生錯誤的認識。應以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線為好。如在晚上或在暗處,可用日光燈為好,但必要時,白天應再復查一次。此外還應注意避開有色門窗和周圍反光較強的有色物體。 (2)姿勢:一般要求患者取正坐姿勢,要盡量張開口,自然舒展地將舌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舌體緊張、卷曲,過分用力,時間過久,都會影響舌體血循環(huán)而出現(xiàn)假象。因此,有的患者,需反復訓練幾次,以使舌體放松,向兩側展平,舌尖下垂。 (3)順序:要養(yǎng)成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往往是先觀察舌苔的有無、厚薄、腐膩、色澤、潤燥等情況,次察舌體的色澤、斑點、胖瘦、老嫩及動態(tài)等情況。部位方面,可先從舌尖看到舌根。 (4)飲食:飲食常使舌苔形、色發(fā)生變化。如某些食物或藥物,會使舌苔染色,稱為。染苔。.如飲牛乳或乳兒因乳汁關系,大都附有白苔;食花生、瓜子、豆類、桃杏仁等富含脂肪的食品,往往在短時間使舌面附著黃白色渣滓,好象腐膩苔;吃酸梅湯、咖啡茶、葡萄汁或酒、陳皮梅、鹽橄欖等或含鐵的補品,往往使舌苔呈黑褐色或茶褐色;食蛋黃、橘子、柿子及有色糖果等,或服用黃連粉、核黃素等藥物,都可使苔呈黃色;服用丹砂制成的丸散劑,常常染成紅苔。由于進食的摩擦,或刮舌習慣,往往使厚苔變??;過冷或過熱的飲食及刺激性食物,常使舌色改變,張口呼吸或剛剛飲水,會使舌面潤燥情況改變。這些情況,應注意鑒別。 (5)季節(jié)與時間:正常舌象,往往隨不同季節(jié)和不同時間而稍有變化。如夏季暑濕盛時,舌苔多厚,或有淡黃色;秋季燥氣當令時,苔多薄而干;冬季嚴寒,舌常濕潤。再如晨起舌苔多厚,白天進食后則舌苔變?。?剛剛起床,舌色可見暗滯,活動之后,往往變得紅活. (6)年齡與體質:在正常人群中,隨著年齡的不同與體質的差異,舌象也可呈現(xiàn)不同的情況。如老年人氣血常常偏虛,舌多現(xiàn)裂紋,舌乳頭也常見萎縮;小兒易患舌疾,出現(xiàn)白屑或剝苔等;肥胖之人舌多略大且質淡;消瘦之人舌體略瘦而質偏紅。諸如以上一些現(xiàn)象,在臨床上應結合具體情況予以辨別。
(7)刮舌與揩舌:有時為了探察舌面的潤燥以及苔的松腐與堅斂、有根與無根等情況,往往需配合刮舌與揩舌。具體方法是:用經(jīng)過消毒的刮舌板或壓舌板,以輕重適中的力量,由舌根向舌尖慢慢刮,可連續(xù)三、五次;或用經(jīng)過消毒的紗布一小塊,卷在食指上,蘸少許生理鹽水,使其濕潤,? 以適中的力量,從舌根至舌尖,連續(xù)揩抹四、五次。兩種方法的目的,都是為了檢查舌苔是否易刮或揩去,露出的舌體色澤情況,以及以后苔的再生情況等,也可了解舌苔是否燥裂或粗糙如砂石。較薄的浮松苔,可用揩法;較堅實的厚膩苔,可甩刮法?!?nbsp;
舌診的內容 舌診的內容主要分望舌質和舌苔兩方面。舌質,又稱舌體,是舌的肌肉脈絡組織。舌苔,是舌體上附著的一層苔狀物。望舌質又分神、色、形、態(tài)四方面;望舌苔則分苔質、苔色兩方面。最后舌質和舌苔還要綜合診察,故以舌色為綱,舌苔為目,羅列一些常見舌象,其中包括正常舌象和危重舌象。 正常舌象,簡稱“淡紅舌、薄白苔”。具體說,其舌體柔軟,運動靈活自如,顏色淡紅而紅活鮮明;其胖瘦老嫩大小適中,無異常形態(tài);舌苔色白,顆粒均勻,薄薄地鋪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濕適中,不粘不膩等等??傊?,將舌質、舌苔各基本因素的正常表現(xiàn)綜合起來,便是正常舌象。 (1)望舌質: ①舌神:舌神主要表現(xiàn)在舌質的榮枯和靈動方面。“榮”就是榮潤紅活,有生氣,有光彩,故謂之有神,雖病也是善候。“枯”是干枯死板,毫無生氣,失去光澤,故謂之無神,乃是惡候。 ②舌色:主病的舌色,約有五種,茲分述如下: 淡白舌:舌色較正常人的淡紅色淺淡的,甚至全無血色,稱為淡白舌。由于陽氣不足,生化陰血的功能減弱,推動血液運行的力量亦衰,致使血液不能充分營運于舌質中,故舌色淺淡。主虛證,寒證或氣血兩虧。若淡白濕潤,而舌體胖嫩,多為陽虛寒證,淡白光瑩,或舌體瘦薄,則屬氣血兩虧。? 紅舌:較淡紅色為深的,甚至呈鮮紅色,稱為紅舌。因血得熱則行,熱盛則氣血沸涌,舌體脈絡充盈,故色呈鮮紅。主熱證。若舌鮮紅而起芒刺,或兼黃厚苔的,多屬實熱證;若鮮紅而少苔,或有裂紋或光紅無苔,則屬虛熱證。 絳舌:較紅舌更深的紅色,稱為絳舌。主病有外感與內傷之分。在外感病若舌絳或有紅點、芒刺,為溫病熱入營血。在內傷雜病,若舌絳少苔或無苔,或有裂紋,則是陰虛火旺;另有舌絳少苔而津潤者,多為血瘀。 紫舌:舌質色紫,即為紫舌。主病有寒熱之分。絳紫而干枯少津,屬熱盛傷津、氣血壅滯;淡紫或青紫濕潤者,多為寒凝血瘀。 青舌:舌色如皮膚上暴露之。青筋。,缺少紅色,稱為青舌,古書形容如水牛之舌。由于陰寒邪勝,陽氣郁而不宣,血液凝而瘀滯,故舌色發(fā)青。主寒凝陽郁和瘀血。全舌青者,多是寒邪直中肝腎,陽郁而不宣;舌邊青者,或口燥而漱水不欲咽,是內有瘀血。 在上述各色舌中,若多少帶些青紫成分,其舌色必偏晦暗,故偏暗之舌,多少總有些氣血瘀滯之象,正如《溫熱經(jīng)緯.葉香巖外感溫熱篇》所說:“熱傳營血,其人素有瘀傷宿血在胸膈中,挾熱而搏,其色必紫而暗,捫之濕?!?/p> ⑧舌形:是指舌體的形狀,包括胖瘦、老嫩、脹癟以及一些特殊病態(tài)形狀等。分述如下: 老嫩:老是舌質紋理粗糙,形色堅斂蒼老,不論苔色如何,都屬實證。嫩是舌質紋理細膩,形色浮胖嬌嫩,一般都屬虛證。 胖大:舌體較正常舌為大,伸舌滿口的,稱肄大舌。多因水濕痰飲阻滯所致。若舌淡白胖嫩,舌苔水滑,屬脾腎陽虛,津掖不化,以致積水停飲。若舌淡紅或紅面胖大,伴黃膩苔,多是脾胃濕熱與痰濁相搏,濕熱痰飲上溢所致。 腫脹:舌體腫大,盈口滿嘴,甚者不能閉口,不能縮回,稱為腫脹舌白其成因有三:一是心脾有熱,血絡熱盛而氣血上壅,舌多鮮紅而腫脹;甚者伴有疼痛。一是親善飲酒;又病溫熱,邪熱挾酒毒上壅,多見舌紫而腫脹。一是因中毒而:致血液凝滯,則舌腫脹而青紫晦暗。亦有因先天舌部血絡郁閉,以致舌紫而脹脹者,如舌血管瘤患者便是?!?br> 瘦?。?/span>舌體瘦小而薄,稱為瘦薄舌。總由氣血陰液不足,不能充盈舌體所致。因此主氣血兩虞和陰虛火旺.瘦薄而色淡者,多是氣血兩虛,瘦薄而色紅絳干燥者,多是陰虛火旺,津液耗傷?!?br> 點刺:點是指鼓起于舌面的紅色、自色、或黑色星點,《舌鑒辨正》叫做“紅星舌”;刺是指芒刺,即舌面上的軟刺及顆粒,不僅增大,并逐漸形成尖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點、刺多見于舌的邊尖部分。若舌面上出現(xiàn)大小不等、形狀不一的青紫色或紫黑色斑點,并不突出于舌面,則稱為瘀斑。 無淪紅點、黑點和白點,皆因熱毒熾盛,深入血分之故。不過紅點多主溫毒入血;或熱毒乘心;或濕熱蘊于血分。白點多是脾胃氣虛而熱毒攻沖,是將糜爛之兆。黑點多為血中熱甚而氣血壅滯?!?br> 看見瘀斑,在外感熱病,為熱入營血,氣血壅滯,或將要發(fā)斑。在內傷雜病,多為血瘀之征?!?br> 舌生芒刺,是熱邪內結廬,無論熱在上焦、中焦或下焦卜也無論在氣分或營分,總屬邪熱亢盛。芒刺而兼焦黃苔者,多為氣分熱極;絳舌無苔而生芒刺者,則是熱入營血,陰分己傷。.據(jù)芒刺出現(xiàn)的部位,還可分辨熱在何贓。如舌尖若刺為心火亢盛;舌中芒刺為胃腸熱盛等等。 裂紋: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淺不一,各種形態(tài)明顯的裂溝,稱裂紋。有深如刀割剪碎的,有橫直皺紋而短小的,有縱形、橫形、井字形、爻字形,以及輻射狀、腦回狀、鵝卵石狀等等,統(tǒng)屬陰血虧損,不能榮潤舌面所致。故其主病有三:一氣騷熱盛傷陰;一是血虛不潤;一是脾虛濕侵。紅絳舌而有裂紋,多是熱盛傷津,或陰虛液涸;淡白舌而有裂紋,多是血虛不潤;若淡白胖嫩,邊有齒痕而又有裂紋者,則屬脾虛濕侵。 光滑:舌面光潔如鏡,光滑無苔,稱光滑舌,也叫“鏡面舌”,“光瑩舌”。主要是由于胃陰枯竭、胃氣大傷,以致毫無生發(fā)之氣,做舌面光潔無苔。不論何種舌色,皆屬胃氣將絕的危候。若淡白而光瑩,是脾胃損傷,氣血兩虧已極,若紅絳而光瑩,是水涸火炎,胃腎陰液枯竭?!?br> 齒痕:舌體邊緣見牙齒的痕跡,稱為齒痕舌成稱齒印舌。多因舌體胖大而受齒緣壓迫所致,故常與胖大舌同見。由于脾虛不能運化水濕,以致舌體胖大,因此齒痕舌主脾虛和濕盛。若淡白而濕潤,則屬寒濕壅盛;淡紅而有齒痕,多是脾虛或氣虛。
重舌:舌下血絡腫起,好象又生一層小舌,故曰重舌。若二、三處血脈皆腫起,連貫而生,又稱為蓮花舌。主要是由于心經(jīng)火熱÷循經(jīng)上沖所致。故其主病為心火,或外邪引動心火。在小兒較為多拋。 舌衄:舌上出血,名為舌衄。多由心經(jīng)熱甚,追血妄行所致,但亦有肺胃熱盛,或肝火,或脾虛不能鐃攝所致者。所以其主病是心火、胃熱、肝火、脾虛或陽浮。 舌癰:舌上生癰,色紅高起腫大,往往延及下頦亦紅腫硬痛。一般也是心經(jīng)火熱亢盛所致;若生于舌下者,多為脾腎積熱,消津妁液而成。 舌疔:舌上生出豆粒犬的紫色血癌,根腳堅硬,伴有劇痛,稱為舌疔。多由心脾火毒引起。??? 舌瘡:舌生瘡瘍,如粟米大,散在舌四周上下,疼痛,稱為舌瘡。若由心經(jīng)熱毒上壅而成,:則瘡凸于舌面而痛;若為下焦陰虛,虛火上浮而成廣財瘡多凹陷不起,亦不覺痛。 舌菌:舌生惡肉,初如豆大,漸漸頭大蒂小,好象“泛蓮”、“菜花”或“雞冠”,表皮紅爛,流涎極臭,劇痛而妨礙飲食。因其形似蕈,故名。多由心脾郁火;氣結火炎而成。潰爛者,多屬惡侯,若生長極慢,不潰不痛者;預后較好。 舌下絡脈:將舌尖翹起,舌底脈絡隱約可見;舌系帶兩側,當金津、玉液穴處,隱隱可見兩條較粗的青紫色脈絡。一正常情況下;脈絡不粗,也五分枝和瘀點。若舌下有許多膏紫或紫黑色小皰,多屬肝郁失疏,瘀血阻絡;若舌下絡脈青紫且粗張,其意義與青紫舌相似,或為痰熱內阻,或為寒凝血瘀。總之,舌底絡脈青紫曲張是氣滯血瘀所致。 ④舌態(tài):是指舌體的動態(tài),包括軟、硬、顫、縱、歪、縮、吐弄等等。 強硬:盾休板硬強直,運動不靈,以致語言謇澀,稱為“舌強”。其成因有二:一是外感熱病,熱入心包,擾亂心神,使舌無主宰;并且高熱傷津,使筋脈失養(yǎng),因而舌體失其靈活與柔和,呈現(xiàn)強硬。一是內傷雜病,肝風挾痰,阻于廉泉絡道,或肝陽上亢,風火上攻,筋脈失于濡養(yǎng),以致舌體強硬失和。因此其主病是熱入心包;高熱傷津;痰濁內阻;中風或中風先兆。因熱盛者,舌質多見深紅,因痰濁者,多舌胖而有厚膩苔;屑中風者,舌多淡紅或青紫。 痿軟:舌體軟弱,無力屆伸,痿廢不靈,稱為“痿軟舌”。多由氣血虛,陰液虧損,筋脈失養(yǎng)所致.故其主病有三:一是氣血俱虛;一是熱灼津傷;一是陰號已極。久病舌淡而痿,多是氣血俱虛;新病舌干紅而痿,是熱灼津傷;久病舌絳而痿,是陰虧已極。 顫動:舌體震顫抖動,不能自主,稱為“顫動舌”,亦稱“顫抖”或“舌戰(zhàn)”。其成因不外虛損和動風兩個方面。由于氣血兩虛,亡陽傷津,使筋脈失于溫養(yǎng)和濡潤,因而抖顫難安;或為熱極津傷而動風,于是顫動不已。久病舌顫,蠕蠕微動,多肩氣血兩虛瓚陽虛;外感熱病見之,且習習煽動者,多屬熱極生風,或見于酒毒病人。 歪斜:舌體偏于一側,稱“歪斜舌”。多田鳳邪中絡或風痰蹬絡所致。病在左,偏向右,病在右,偏向左,主中風或中風先兆。薦苦紫紅勢急者,多為肝風發(fā)痙;舌淡紅勢緩者,多為中風偏枯?!?br> 吐弄:舌伸出口外者為“吐舌”;舌微露出口,立即收回,或舐口唇上下左右,掉動不停,叫做“弄舌”。兩者皆因心、脾二經(jīng)有熱所致。心熱則動風,脾熱則津耗,以致筋脈緊縮不舒,頻頻動搖。吐舌多見于疫毒攻心成正氣已絕,往往全舌色紫。弄舌多見于動風先兆,或小兒智能發(fā)育不全。 短縮:舌體緊縮不能伸長,稱為“短縮舌”。無論因虛因實,皆屬危重證候。其成因有四:一是寒凝筋脈,則舌多淡白或青紫而濕潤;一是痰濁內阻,多舌胖而苔粘膩;一是熱盛傷津動風,舌多紅絳而干;一是氣血俱虛,則舌多淡白胖嫩。 舌縱:舌伸長于口外,內收困難,或不能收縮者,稱為“舌縱”。多由舌的肌筋舒縱所致。若舌色深紅,舌體脹滿,舌形堅干者,為實熱內踞,痰火擾心。若舌體舒寬,麻木不仁,是氣虛之證。凡伸不能縮,舌干枯無苔者,多屬危重;伸而能縮,舌體津潤者較輕。 舌麻痹:舌有麻木感而運動不靈的,叫“舌麻痹”。總因營血不能上榮于舌所致。其主病是血虛肝風內動,或風氣挾痰。 (5)望舌苔: ①苔色:主病的苔色,主要有白、黃、灰、黑四種,其他少見的還有綠苔和霉醬苔。茲分述如下: 白苔:一般常見于表證、寒證。由于外感邪氣尚未傳里,舌苔往往無明顯變化,仍為正常之薄白苔。在傷寒為太陽病,在溫病為衛(wèi)分證。若舌淡苔白而濕潤,常是里寒證或寒濕證。但在特殊情況下,白苔也主熱證。如舌上滿布白苔,有如白粉堆積,捫之不燥,為“積粉苔”,或稱“粉白苔”,是由外感穢濁不正之氣,毒熱內盛所致。常見于瘟疫或內癰。再如苔白燥裂如砂石,捫之粗糙,稱“糙、裂苔”,皆因溫病化熱迅速,內熱暴起,津液暴傷,苔尚未轉黃而里熱已熾,常見于溫病或誤服溫補之藥。 黃苔:一般主里證、熱證。由于熱邪熏灼,所以苔現(xiàn)黃色。淡黃熱輕,深黃熱重,焦黃為熱緒。外感病,苔由白轉黃,為表邪入里化熱的征象,在傷寒為陽明病,在溫病為氣分證。但是苔薄淡黃,也常見于外感風熱表證或風寒化熱。若舌淡胖嫩,苔黃滑潤者,多是陽虛水濕不化。 灰苔:灰苔即淺黑色,《辨舌指南.灰色脾經(jīng)》說:“如以青黃和入黑中則為灰色也”。常由白苔晦暗轉化而來,也可與黃苔同時并見。主里證,常見于里熱證,也見于寒濕證。 苔灰而干,多屬熱熾傷津,可見外感熱病,或為陰虛火旺,常見于內傷雜病。苔灰而潤,見于痰飲內停,或為寒濕內阻。??? . 黑苔:黑苔較灰苔色深,多由灰苔或焦黃苔發(fā)展而來,常見于疫病嚴重階段。主里證,或為熱極,或為寒盛。 若苔黑而燥裂,甚則生芒刺,多為熱極津枯;若苔黑而滑潤,多屬寒盛陽衰。 綠苔與霉醬苔:綠苔多由白苔轉化而來,無論淺綠、深綠,其意義皆與灰黑苔同,但卻主熱不主寒?!侗嫔嘀改稀吩唬骸靶盁狲|張,肝陰焦灼,逼其本臟之色外現(xiàn)?!比魸M舌滑膩,中見綠色,為濕熱痰飲,屬陰邪化熱之候,因濕熱郁蒸之故。常見于瘟疫、濕溫病。霉醬苔是苔色紅中發(fā)黑,又帶黃色,類似霉醬故名。往往是由于胃腸先有宿垢濕濁,積久化熱而成。《舌鑒辨正》說:“霉醬色者,有黃赤兼黑之狀,乃臟腑本熱,而加有宿食也?!币虼苏f霉醬苔主病是濕熱久郁,常見于夾食中暑,夾食傷寒傳太陰者,或內熱久郁者。 ②苔質:即苔的形質.茲分厚薄、潤燥、腐膩、偏全、剝落、消長、以及真假等幾項敘述。 厚薄:苔質的厚薄,以“見底”和“不見底”為標準,即透過舌苔能隱隱見到舌體的為“薄苔。,不能見到舌體則為“厚苔”。厚薄可測邪氣之深淺。 .薄苔本是胃氣所生,屬正常舌苔;若有病見之,亦屬疾病輕淺,正氣未傷,邪氣不盛。故薄苔主外感表證,或內傷輕病?!?nbsp; 厚苔是胃氣夾濕濁邪氣熏蒸所致,故厚苔主邪盛入里,或內有痰飲濕食積滯。 潤燥:舌面潤澤,是干濕適中的正常舌象。若水分過多,捫之濕而滑利,甚者伸舌涎流欲滴,此為“滑苔”。望之干枯,捫之無津,此為“燥苔”。甚者顆粒粗糙如砂石,捫之糙手,稱為“糙苔”;若質地板硬,干燥裂紋,稱“燥裂苔?!睗櫾锟闪私饨蛞旱淖兓?nbsp; 潤澤是津液上承之征,說明病中津液未傷?;t為寒為濕,因三焦陽氣衰少,不能運化水濕,濕聚而為痰飲,隨經(jīng)脈上溢于苔,故舌苔水滑,臨床上常見于陽虛而痰飲水濕內停者。 干燥是津不上承所致,或由于熱盛傷津,或由于陰液虧耗,也有因陽虛氣化不行而津不上承的以及燥氣傷肺的。因此燥苔主病是:熱盛傷津;陰液虧耗;陽虛氣不化津,燥氣傷肺,糙苔屑熱盛津傷者為多。 但在特殊情況下,也有濕邪苔反燥而熱邪苔反潤者,如濕邪傳入氣分,氣不化津,則舌苔反燥;熱邪傳入血分,陽邪入陰,蒸動陰氣,則舌苔反潤,均宜四診合參。 腐膩:苔質顆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積舌面,揩之可去,稱為“腐苔”。若苔色晦暗垢濁,則稱“浮垢苔”;若舌上粘厚一層,有如瘡膿,則稱“膿腐苔”;若舌生一層白膜,或出現(xiàn)飯粒樣糜點,稱“霉腐苔”。苔質顆粒細膩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脫,上面罩一層油膩狀粘液,稱為“膩苔”。若顆粒緊密膠粘,上有垢濁滑膩者,稱“粘膩苔”;若顆粒不清,垢濁膠結者,稱“垢苔”或“濁苔”。察腐膩可知陽氣與濕濁的消長。 腐苔多因陽熱有余,蒸騰胃中腐濁邪氣上升而成,多見于食積痰濁為患。也見于內癰和濕熱口糜。一般病程中,舌苔由板滯不宣而化腐,由腐而漸退,漸生浮薄新苔,這是正氣勝邪的苔象,為病邪解盡。若肺癰、胃癰、肝癰以及下疳結毒等,見有膿腐苔,則是邪盛病重。霉腐苔亦因胃脘腐敗,津液悉化為濁腐上泛所致。 膩苔多是濕濁內蘊,陽氣被遏所致,因此其主病為:濕濁、痰飲、食積、濕熱、頑痰等。凡苔黃厚膩,多為痰熱、濕熱、暑溫、濕溫、食滯,以及濕痰內結,腑氣不利等;若苔白滑膩,則為濕濁,寒濕;若厚膩不滑,白如積粉,多為時邪夾濕,自里而發(fā);若白膩不燥,自覺胸悶,多是脾虛濕重;若白厚粘膩,口中發(fā)甜,乃脾胃濕熱,氣聚上泛所致。 總之,腐苔為陽熱有余,膩苔屬陽氣被遏。 偏全:舌苔布滿全舌稱為“全”。舌苔半布,偏于前、后、左、右、內、外某.一局部,稱為“偏”。察舌苔分布的偏全,可診病變之所在。 全苔主邪氣散漫,多為濕痰阻滯中焦之征。 偏外苔(舌尖為外),是邪氣入里未深,而胃氣卻先傷:偏內苔(舌根為內),是表邪雖減,胃滯依然。若中根部少苔,是胃陽不能上蒸,腎陰不能上濡,陰精氣血皆傷。若只中根部有苔,也見于素有痰飲,或胃腸積滯。 舌苔偏于左右一側,為邪在半表半里。因為舌邊屑肝膽,故以半表半里病變?yōu)槎?,或為肝膽濕熱等。但《辨舌指南》認為:“偏左滑苔,為臟結,邪并入臟,最為難治;偏右滑苔.為病在肌肉,為邪在半表半里?!贝苏f可供臨床參考,尚缺乏實踐驗證。 剝落: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潔如鏡,稱為“光剝舌”,即前述之光滑舌,又叫鏡面舌。若舌苔剝落不全,剝脫處光滑無苔,余處斑斑駁駁地殘存舌苔,界限明顯,稱為“花剝苔”;若不規(guī)則地大片脫落,邊緣厚苔界限清楚,形似地圖,又稱“地圖舌”;若剝脫處并不光滑,似有新生顆粒叫“類剝苔”。觀剝落,可測胃氣、胃陰之存亡,判斷疾病預后。 光剝舌主病已如前述,花剝苔也是胃之氣陰兩傷所致。若花剝而兼膩苔者,多為痰濁未化,正氣已傷,病情更為復雜。類剝苔則主久病氣血不續(xù)。若厚苔中間剝落一辦,或有罅紋,或有凹點,底見紅燥,須防液脫中竭。 消長:消是舌苔由厚變薄,由多變少地消退,長是舌苔由無而有,由薄變厚地增長。苔的消長,反映著邪正相爭的過程,可判斷疾病的進退預后。 凡舌苔由少變多由薄變厚,一般都說明邪氣漸盛,主病進;反之,苔由厚變薄,由多變少,則說明正氣漸復,主病退。無論消長,都應逐漸轉變?yōu)榧?。若驟增驟退,多為病情暴變的征象。如薄苔突然增厚,說明正氣暴衰,邪氣急劇入里;若滿舌厚苔,驟然消退,往往是胃氣暴絕的反映。《察舌辨證新法}稱舌苔逐漸消退為“真退真化”,即由化而后退,退后漸生薄白新苔,是“胃氣漸復,谷氣漸進”之佳兆;反之,驟然退去,多是“假退”。一種是驟然退去,不再生新苔,以致出現(xiàn)鏡面舌,這是胃之氣陰衰竭的惡候;另一種是多處剝落,形成花剝苔,亦非佳兆,仍屬逆證;再一種是滿舌厚苔忽然退去,舌面仍留污質膩濕,或見朱砂點,或見發(fā)紋,一二日間,必續(xù)生厚苔,此為濕濁邪盛,邪正相持。 真假:判斷舌苔真假,以有根無根為標準。凡舌苔堅斂著實,緊貼舌面,刮之難去,象從舌體長出來的,稱為“有根苔”,此屬真苔。若苔不著實,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象是從舌上生出來的,稱為“無根苔”,即是假苔。辨舌苔真假,可判斷疾病的輕重與預后。 真苔:凡病之初期、中期,舌苔有根比無根的為深為重,后期有根苔比無根苔為佳,因為胃氣尚存。若舌面上浮一層厚苔,望似無根,其下卻已生出一層新苔,此屬疾病向愈的善候?!】醇偬⒁?。一是邑清晨舌苔滿布,飲食后苔即退去,雖屬假苔,并非無根,此為無??;若退后苔少或無苔,則是里虛。二是有苔有色,刮之則去,病輕淺;若揩之即去,病更輕淺。三是厚苔一片而無根,其下不能續(xù)生新苔,是原有胃氣,其后胃氣虛乏,不能上潮。多由過服涼藥傷陽,或過服熱藥傷陰所致。 舌質和舌苔的綜合診察 疾病是一個復雜的發(fā)展過程,人體的病理變化也是一個復雜的整體性變化,所以在分別掌握舌質、舌苔的基本變化及其主病的同時,還應注意到舌質和舌苔的相互關系,并將二者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即所謂舌質與舌苔既要分看,又要合看。 一般地說,察舌質重在辨正氣的虛實,當然也包括邪氣的性質;察舌苔重在辨邪氣的淺深與性質,當然也包括胃氣的存亡。正如《醫(yī)門棒喝.傷寒論本旨》所說:。觀舌本(即舌質),可驗其陰陽虛實;審苔垢,即知其邪之寒熱淺深也。。此外血病觀質,氣病察苔。如《形色外診簡摩》說:。若推其專義,必當以舌苔主六腑,以舌質主五臟。。并且認為:。舌質如常,舌苔雖惡,胃氣濁穢而已。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者細察底里,隱隱猶見紅活,此不過血氣之有阻滯,非臟氣之敗壞也;死者底里全變干晦枯痿,毫無生氣,是臟氣不至矣,所謂真臟之色也。。這是說舌質與舌苔的區(qū)別,需要分看。但是二者又聯(lián)系密切,必須合參才能全面認識病變。如《傷寒指掌》說:。如舌苔白而厚或兼干,是邪巳到氣分;? 白內兼黃,仍屬氣分之熱。白苔邊紅,此溫邪入肺,灼干肺津。??梢娚嗵εc質,如影隨形,是非常密切的。 在一般情況下,舌質與舌苔的變化是統(tǒng)一的,其主病往往是兩者的綜合。例如,內有實熱,多見舌紅苔黃而干;病屬虛寒,則多見舌淡苔白而潤。這是學習舌診執(zhí)簡馭繁的要領。但是也常有舌質與舌苔變化不一致的情況,需四診合參,加以綜合評判。如白苔一般主寒主濕,但紅絳舌兼白干苔,多屬燥熱傷津,由于燥氣化火迅速、苔色未能轉黃,便已;進入營分階段;再如白積粉苔,也主熱邪熾盛,并不主寒,還有灰黑苔可主熱證,亦主寒證,這些都需四診合參才能診斷。有時舌與苔的主病雖屬矛盾,但實際上也是二者的綜合,如紅絳舌而兼白滑膩苔者,在外感病,屬營分有熱,氣分有濕;在內傷病,多是陰虛火旺而又有痰濁食積。這些都需要結合臨床實際,具體分析,’靈活權變。為了舉一反三,茲將臨床常見的情況略述如下,以有助于對舌診基本內容的理解。 (1)淡白舌兼各色舌苔: ①淡白舌透明苔:舌色淺淡,苔薄白而透明i淡白濕亮,似苔非苔。此由中陽不運,水濕之氣上滋所致,故主脾胃虛寒。 ②淡白舌白干苔:舌淡白,苔千而板硬,或苔糙如砂石。前者是陽虛津虧,邪熱滯于中焦所致,故主脾胃熱滯;后者是津液枯涸,邪熱內結之故,主熱結津傷。 ⑧淡白舌黃裂苔:舌淡而滿布淺黃色苔,或厚或薄,卻有裂紋,津液微干,偶見滑潤。前者是素體衰弱,氣津雙虧,浮熱上擾所致,主氣虛津少,后者為氣虛夾濕,濕濁上溢之故,主氣虛津少夾濕。 ④淡白舌黑燥苔:舌淡白而苔灰黑,干燥如刺,刮之即凈。此為陽虛不能輸布津液所致,故主陽虛寒甚?!?/span> (2)淡紅舌兼各色舌苔: ①淡紅光瑩舌:舌淡紅而嫩,光瑩無苔,干濕適中。此乃胃之氣陰不足,常見于胃腎陰虛或氣血兩虧之人?!?/span> ②淡紅舌偏白滑苔:舌質淡紅,左有白滑苔一條,余處光凈無苔。此由肝膽濕熱化燥傷陰所致,故主病邪入半表半里,或病在肝膽,濕濁化燥傷陰,或陰虛而胃停宿垢。 ⑧淡紅紅點舌白膩干苔:舌淡紅而邊尖有紅點,苔白膩而干。此由血熱內蘊,而外受風寒侵襲所致,故其主病為風寒外束,熱蘊營血;或熱盛傷津,而脾胄濕滯。 ④淡紅舌根白尖黃苔:舌淡紅,滿布薄白苔,尖部淡黃色。此為熱在上焦,或外感風熱在表,或風寒化熱,將欲傳里。 ⑤淡紅舌黃黑苔:舌質淡紅,外周為黃糙苔,中心為厚膩之黑褐苔。此為痰濕郁熱,有化燥傷陰之勢,或為脾胃濕熱蘊結。 (3)紅絳舌兼各色舌苔: ①紅舌浮垢苔:舌質紅而有晦暗之浮垢苔。若見熱病后期,是因邪熱雖漸退,而脾胃之氣尚未恢復,以致穢濁濕邪隨余熱上升而成。故主正氣虛,濕熱未凈。 ②紅舌白滑苔:舌鮮紅而苔白滑潤,津液甚多。若舌質蒼老的,是熱在里,而有水濕之邪,主里熱挾濕。若舌質嬌嫩浮胖,是虛陽上浮水濕內停之故,主陽虛濕盛。 ⑧紅舌黑(灰)滑苔:舌紅而質浮胖,苔灰黑帶白,潤滑易剝落。此因寒極之時,虛陽上? ,越,故舌紅嬌艷,非有形寒濕郁積,故苔滑易剝。主虛寒證。 ④邊紅中黑潤苔:舌邊尖鮮紅,中心有黑潤苔。舌邊尖紅是熱象,而中部黑潤又是寒象,故見于寒熱兼夾的病變。其主病有三:一是里寒外熱;二是外感暑熱,內停生冷;三是肝膽熱而胃腸寒。 ⑤舌根紅尖黑苔:舌尖滿布黑苔,中根部無苔面色紅,此為里熱內熾,心熱最重的表現(xiàn),主心熱內熾。 ⑥紅瘦舌黑苔:舌紅不潤,舌體瘦癟,上布薄黑苔。此由熱盛傷津,或陰虛火旺,以致血燥津枯所致,故主津枯血燥。 ⑦絳舌薄白苔:舌深紅,苔薄白均勻,不滑不燥。此屬素體陰虛火旺,復感風寒之邪,其絳舌必出現(xiàn)在表證之前;或為表邪未解,熱入營血,其繹舌必逐漸變化而成。 ⑧絳粘膩舌:舌質絳,望之似千:摸之覺有津液,此為津虧而濕熱上蒸,或有痰濁。若舌絳而上有粘膩透明之一層粘液,似苔非苔。是熱盛而中焦挾有穢濁之征,或為營熱或為陰虛火旺。 ` ⑨絳舌黃白苔:舌初起絳色,上有白黃苔,此為邪在氣分,未盡入營。但已開始入營,故主氣營兩燔。? . ⑩繹舌黃潤苔:舌深紅,苔色黃,滑而光亮。此因熱中夾濕,熱邁水濕上潮的緣故。其主病有四:一是陰虛夾濕,陰虛火旺而胃腸積有濕熱;二是血熱夾濕,嗜酒成性,積久生濕,濕郁化熱,蘊于血分;三是營熱濕重,外感邪熱入營,而胃腸濕重于熱;四是熱初入營,乃外感熱病,熱邪由氣分初入營分。 ⑩絳舌黃粘膩苔:舌深紅,上鋪一層黃粘液,頗似雞子黃。此為陰虛營熱,又有痰飲停積,膠結難分,故主陰虛營熱兼痰飲。??? , @紅絳舌黃辦苔:舌鮮紅,黃苔滿布,干澀而厚,分裂成若干小塊,裂縫可見紅底,稱為。黃辦苔。.此由胃腸燥熱內結所致,故主胃腸熱結,唇舌色繹而有辦苔,是胃腸熱結且熱已入營。 ⑩紅絳舌類干苔:舌鮮紅或深紅,滿布厚或薄白苔,望之似干,捫之濕潤,稱類干苔。其成因有二:一是濕熱傷津,但濕邪卻不斷上溢;二是氣虛挾濕。氣雖不能布津,但濕氣卻源源上滲。舌絳而苔厚膩者,是濕熱傷津;舌淡紅而苔薄類干者,是氣虛挾濕。. (4)青紫舌兼各色舌苔: ①紫舌白膩苔:舌紫而苔白厚膩,此多見于嗜酒成性者,致舌色變紫,或因外感表邪入里,或因酒積化生濕熱,上熏而成厚膩苔。其主病有二:一是酒毒內積,風寒入里;二是濕熱內盛. ②青紫舌黃滑苔:舌色紫中帶青,苔黃厚潤滑。此因寒滯血瘀,故舌見青紫,飲食內停,熱猶未盛,故苔雖黃而潤滑。主病有二:一是寒凝血脈;二是食滯脾胃。 ⑧淡紫舌灰苔:舌淡紫,苔色灰?;蜻吋獾?,中鋪灰苔;或中心淡紫,邊有灰苔。此淡紫舌由淡白舌轉化而來,因素體虛弱,又染溫疫熱病,以致濕中生熱.熱傷血分所致。故主虛弱病體,熱入血分。 ④青舌黃苔:舌淡白帶青,上布淡黃苔。此因夏日感受暑熱。又恣食生冷,以致中寒吐瀉;或因陰盛于內,逼熱上浮,而成真寒假熱之象,故黃苔不作熱論,而是寒濕蘊積,深陷于血分。主病為寒濕內盛。 ⑤葡萄疫舌:舌質青一塊,紫一塊,苔色黃一塊,黑一塊,舌上起皰,形如葡萄,泡內含水,或藍或紫,故名。往往在口腔其他部分亦可出現(xiàn),伴咽痛、唇腫、口穢熏人。此由熱毒遏伏,穢濁郁結,熏蒸上涌所致。見于瘟疫病,稱葡萄瘟疫。 (6)危重舌象診法: 病至危重,陰陽氣血精津告竭,則舌質和舌苔,也有特殊的形色表現(xiàn)。 (1)阻氣將絕約舌象如: ?、?。舌上沒有苔,好象去了膜的豬腎樣,或如鏡面的--危候。(多見于熱病傷陰,或胃氣將絕) ②舌粗糙有刺,象沙魚皮,而又干枯燥裂的一一危候。(津液枯竭) ⑧舌頭斂縮有如荔枝干肉,完全沒有津液的畸一一危候。(熱極津枯) ④舌本干晦如豬肝色或舌紅如柿色的一一危候。(氣血敗壞) ?、?、舌質短而陰囊縮--危候。(肝氣將絕> ?、奚噘|色赭帶黑一-危候。(腎陰將絕) (2)舌起白色如雪花片一一危候。(脾陽將絕) 以上危候多屬難治,但還要四診合參,才不致誤?!?/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