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中國書法重視技法,同時以書寫自然為最高境界? 大部贊同! 對于“書寫自然”可能還要深化一下,才能抵近真實: 1.技法是基礎(chǔ)。技法是書法功底,是積淀的共同審美,說簡單些就是做房子的成型的材料。如:木方、鋼筋、水泥、磚塊等。沒有技法時,實質(zhì)是做房子用天然石頭,樹干,泥等。有技法的前者是加工、有意識的、人工的;沒有技法的后者是天然的、混沌的、不注重的。所以,前者的房子,通常耐用、結(jié)實、有變化自由度。后者,自由度差。 技法含墨法、筆法(執(zhí)筆、運筆)、字法(間架、結(jié)構(gòu))、章法。筆法相通,字法萬千。筆法中,王羲之的“二指禪”失傳了。 沒有技法的書法,就是沒有鋼筋水泥的百層高樓,風(fēng)一吹會倒。(此處不接受反駁) 2.書寫自然,只是最高境界的必要條件,不是充分條件。即,最高境界,一定書寫自然。而寫得自然不一定是最高境界。 3.最高境界是,一定忘記“技法”,不去想技法,是無意識地在使用技法。一追求技法,就是重形輕意,就寫不好,王羲之重寫蘭亭序都不能重復(fù)他的巔峰。 4.純技法寫出來的字,會有精氣神。你用“顏真卿體”寫“卻把青梅嗅”,字有精氣神,但決對無“卻把青梅嗅”的靈魂。即“形”“意”不一。 沒有靈魂的字群,實質(zhì)是“書技”,就是“技法”,不是真正“書法”。真正的書法,一定有靈魂(思想情感)。如《蘭亭序》《祭侄文稿》《滿江紅》等。 5.現(xiàn)代人追求“書技”,特別是中國書協(xié)。這并不是一個好導(dǎo)向。 6.追求“書技”,是有歷史淵源的。 中國書法,自唐開始,由于李世民的大力提倡,科舉推廣書學(xué),促進書法走上一條書法“分工”之路,即寫文章的人專門寫文章,抄寫的人專門抄寫。如《多寶塔碑》由岑勛撰文,顏真卿楷書。就像彈鋼琴,彈鋼琴的人專門研究如何鋼琴彈得更好,作曲的人專門去研究作曲。 這種分工的好處是,書法技術(shù)的研究得到無與倫比的拓展,唐楷形成一個高峰,壞處是固化、險、拙等習(xí)氣、各種書法技巧得到強化,但個人內(nèi)心的書法表達的自然化得到了破壞,即個人靈魂的抑制。即書法走向形式化、程式化(如同詩詞格律一般,但對自由表達造成極大的抑制)。 米芾罵“柳公權(quán)師歐,不及遠甚,而為丑怪惡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書。”亦是因為這個原因,但他自己也是一個技術(shù)研究高手,樂此不疲。 楊慎說:“有工而無性,神采不生;有性而無工,神采不實”;他只說對了一半。反例很簡單:以“啟功體”書寫“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啟功體”有“精氣神”,有“神采”,但“啟功體”(形)有“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的靈魂(意)嗎?絕對沒有! 7. 書法的本質(zhì),是橋,這個橋抵達心靈。心靈才是目的,橋只是手段。而我們今天的書法,把橋本身,當(dāng)成了書法的目的。這是自唐以來,不好的傳統(tǒng)。 8.宋人尚意,才有中興,但未有魏晉王弼“得意忘象”的心靈自由。其時家國多亂,其后魏晉名流多超脫而追求自然。右軍之書勁逸,一反錯彩鏤金之俗美,人書(書法)文(靈魂)合一。魏晉時代,是中國書法的高峰,一些成就至今也無法逾越。 9. 我給書法下一個定義:書法是基于書法技術(shù)的、有自我個性的、當(dāng)下靈魂(情感與思想)的、線條空間的形象表達。 書法最高境界:有我之體,人書一體,形意一體,天人合一的自由。 10.凡抄詩詞者,都不是真正的書法,只能是書技字技,原因很簡單,有形(書法之形)無意(詩詞表達的情感思想),形意不一。 通常,對于思想情感,怒則字重,喜則字飛,憂則字滯,逸則字靈。 王羲之微醉之時書蘭亭序,當(dāng)時的情感思想的精微狀態(tài)(天人合一的無意識),連他醒后也無法重復(fù)(有我執(zhí),追求技法),原因很簡單,人不能重復(fù)過去的真實思想情感狀態(tài),盡管其書法功底、其字的精氣神、其文化功底沒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