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鎖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不是一本心靈雞湯,而是著名的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自傳,書中弗蘭克爾用大量的篇幅描寫了他在納粹集中營的生活及心理狀態(tài)。難得的是,弗蘭克爾并沒有偏激的看待集中營的遭遇,而是能以一個非??陀^的視角講述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集中營的生活無疑是驚險恐怖的,但也正是集中營的遭遇讓弗蘭克爾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爾發(fā)現(xiàn),很多的囚徒并不是死于饑餓和疾病,而是死于對生活的絕望。弗蘭克爾因此創(chuàng)立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這對于盛行虛無主義的20世紀來說,無疑幫助了很多人戰(zhàn)勝了精神空虛、虛無墮落、無所適從的世紀病。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遭遇到人生極端的痛苦,比如失去某位重要的家人,比如經(jīng)歷經(jīng)濟上的重大挫折,比如遭受了身體上的巨大痛苦。但當我們面臨這些的時候,如何調(diào)整心態(tài),盡快的從悲痛中走出來,勇敢的面對新生活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失去了所有的頭銜和榮譽,你沒有名字,沒有身份,沒有財富,沒有家人,你的人生將會有怎樣的意義?這種體驗在納粹集中營就可以真切的體會到,在這里,你只是一串冰冷的數(shù)字。納粹集中營這個詞聽起來神秘又遙遠,研究集中營里囚犯的心理,對于我們來說有什么可以借鑒的意義呢?意義療法又是什么,它是如何幫助人們戰(zhàn)勝極端痛苦的呢?有哪些途徑可以做到讓生命充滿意義呢?本書就是對以上這三個問題的回答。 弗蘭克爾是一名醫(yī)學博士,在維也納醫(yī)科大學擔任神經(jīng)與精神病學教授,他擁有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達拉斯大學和匹茲堡大學的教授職位。其實,弗蘭克爾在被送進集中營之前,他已經(jīng)憑借自己的學術(shù)貢獻拿到了美國簽證,但他不愿意拋棄自己的父母兄妹和妻子,獨自茍活,于是選擇了和家人共同面對即將發(fā)生的一切。弗蘭克爾能夠活下來堪稱一個奇跡,他的父母、哥哥和妻子都被送進了毒氣室,活下來的只有弗蘭克爾和他的妹妹。 在走出納粹集中營后,弗蘭克爾沒有像其他的猶太人一樣離開維也納,而是遵循內(nèi)心的聲音,選擇在當?shù)刈鲆幻睦磲t(yī)生,目的是讓更多的同胞能夠走出心理陰影。弗蘭克爾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譯成34種語言,光這本《活出生命的意義》的銷量就達到了1200萬冊,并且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十大圖書”之一。 弗蘭克爾一生都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他67歲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取得了飛機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弗蘭克爾常引用尼采的一句話“那些沒殺死我的,會讓我更強壯?!闭芹`行了尼采的這句話,他將生命開出了花。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 一、集中營里的囚犯會經(jīng)歷哪三種心理活動階段,研究這些人的心理活動對我們有哪些意義。 1、第一階段:恐懼(恐懼且伴有“暫緩性迷離”) 初入集中營,面對自己前途未卜的生命,內(nèi)心無疑是恐懼的。但在這一階段,囚犯們通常會發(fā)生心理學上的“暫緩性迷離”狀態(tài),也就是相信最后的結(jié)果不會太遭,以至于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選擇視而不見。比如,在看見面色紅潤的囚頭時,心里會想,在這里的生活也不錯。 在納粹的集中營里,所有的囚徒都只是某個號碼而已。這些號碼通常會刺在囚徒的皮膚上,并且還要縫在褲子、夾克或上衣的某個醒目位置。在進行財務清查的時候,一些天真的人還問他們能否保留一枚戒指、一塊獎牌或一件幸運物,這惹得那些老道的囚徒發(fā)出陣陣笑聲,他們在嘲笑這些天真的人尚未意識到自己的財產(chǎn)都要被剝奪的事實。 比如,弗蘭克爾詢問一位老道的囚徒,是否可以留下自己未完成的手稿,老囚徒嘲諷的回應了弗蘭克爾一句“狗屁!”那一刻,弗蘭克爾懂得了一個簡單的道理,心理上也達到了第一階段反應的極點——他否定了自己的前半生。 (1)集中營中的囚犯們,在第一階段通常會發(fā)生暫緩性迷離的狀態(tài),也就是愿意去相信最后的結(jié)果不至于太遭,以至于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會選擇視而不見。 (2)慢慢的,囚犯們抱有的幻想一個接一個地幻滅,然后囚犯們會表現(xiàn)出了一種冷酷的幽默感和好奇心。好奇自己是否會脫險,什么時候會脫險,是會受一點傷還是會被折磨的體無完膚。 (3)盡管做出自殺的決定一點也不難,但自殺沒有任何意義。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囚徒在恐慌的第一階段已不再懼怕死亡。人們在極端的生命體驗下,會逐漸習慣和死亡對話。 【案例1】冷酷的幽默感。洗澡時大家互相嘲笑對方,除了赤裸的身體,一無所有。 【案例2】弗蘭克爾問囚禁時間較長的囚徒,自己的同事和朋友P被送到了哪里,囚徒隨手指向幾百米外的煙囪,回答道“你的朋友正慢慢飄向天空。”多么冷酷的幽默感,人們明明是被送進了焚尸爐,卻被囚徒說成了飄向天空。聽起來令人心酸又陰森恐怖,但囚徒們早已麻木。 【案例3】老囚徒跑過來分享經(jīng)驗,并嘲笑弗蘭克爾身體瘦弱,會被送去毒氣室。想活下來,你唯一的辦法是,看上去能干活。要切記:刮臉,挺直腰板站立,精神抖擻的干活,你就不用怕毒氣。 2、第二階段:冷漠(極端環(huán)境下的自我保護機制) 囚徒心理反應第二階段,人們表現(xiàn)出冷漠、遲鈍、對任何事物都漠不關(guān)心,這是一種在極端環(huán)境下,人們出于自我保護的機制。在這期間,他們的情感進入一種死亡狀態(tài)。他們通常會以一個旁觀者的視角去看待事物,無法真切的感受到厭惡、恐懼或憐憫等情感。在進入集中營幾周,人們會不斷看到受難者、將死之人和已死之人,對一切已司空見慣,再沒什么事情能夠打動他們了。 【案例1】兩小時前還一起聊天的囚友,尸體正在弗蘭克爾面前,被人粗魯?shù)耐系轿萃?,弗蘭克爾冷漠的看著這一切,內(nèi)心已經(jīng)毫無波瀾,甚至可以繼續(xù)默默的喝湯。 【案例2】向更原始的精神生活的倒退。弗蘭克爾不愿叫醒做噩夢的囚友,因為現(xiàn)實比噩夢更可怕。 【案例3】不得不做違背心愿的事情。面對囚頭朗誦自己寫的滑稽的詩歌,弗蘭克爾強咬住嘴唇不讓自己發(fā)笑,并且拼命的鼓掌。 3、第三階段:恢復(人格解體)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得到解放的犯人最初的感覺叫“人格解體”。一切都顯得不真實、不可能,像是在夢中一樣。人們不能相信這是真的。內(nèi)心緊張不安之后是徹底的放松,但人們不會高興到發(fā)狂,大家只是膽怯地看著周圍,看著彼此,疑惑不解。人們在看到美景的時候,不會有任何的感覺,他們已經(jīng)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要慢慢的重新培養(yǎng)這種能力。 一個人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tài),一旦得到釋放,反倒面臨著某種危險,尤其是在巨大的心理壓力突然消失的情況下。正如潛水員突然離開潛水艙會損害他的身體健康一樣,犯人突然從高度緊張的集中經(jīng)營得到解放,也可能遭受道德和精神方面的損傷。所以,這些人不僅僅是被釋放了那么簡單,更加需要心理治療師的幫助才能夠恢復。 【案例1】不停的吃,抑制不住說話的欲望。 【案例2】踩莊稼。把自己遭遇的不幸當做為所欲為的借口。 【案例3】道德出軌。 【案例4】理想的破滅。 二、意義療法是怎么回事,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意義療法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患者在將來應當完成的意義。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zhì)。意義療法試圖使患者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必須使他決定自己為什么負責、對什么負責以及對誰負責。努力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正是人最主要的動力。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 【案例1】“星期日神經(jīng)官能癥”——人們在忙碌了一周后,突然覺得生活沒有了內(nèi)容,其內(nèi)心的空虛感凸顯出來。 【案例2】領(lǐng)養(yǎng)老金的人和年長者容易出現(xiàn)這樣的危機,也是因為同樣的道理。 【案例3】作詞作曲家F,夢到1945年3月30日戰(zhàn)爭就會結(jié)束,結(jié)果當那天到來的時候,戰(zhàn)爭并沒有結(jié)束,F(xiàn)死于第二天,外表顯示他死于傷寒,實際上他是死于絕望。 【案例4】大兒子11歲夭折,自己多次自殺未遂,小兒子患有小兒麻痹。當這位媽媽想要帶著殘疾的小兒子一起死的時候,小兒子拒絕了。經(jīng)過治療后,這位媽媽找到了活著的意義,不再想要自殺。 三、讓生命充滿意義的三種途徑有哪些。 人類總是有能力: (1)將人生的苦難轉(zhuǎn)化為成就 (2)從罪過中提煉改過自新的機會 (3)從短暫的生命中獲取負責任的行動的動力 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xiàn)生命之意義: (1)從事某項事業(yè)取得成功。 (2)去愛某個人,幫助愛人實現(xiàn)潛能。 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體驗真善美,體驗自然和文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去愛某人) (3)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 一旦找到了意義(比如犧牲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案例】弗蘭克爾在集中營里靠著思念妻子堅持下來。 為什么一些人覺得自己如此空虛?這就是個人如何看待各種挑戰(zhàn)與機遇的態(tài)度問題。積極的態(tài)度既可以使人倍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jīng)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tài)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郁或疾病。找到生命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就像尼采那句著名的話: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