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成講讀《周易》易道主干
將“易學”的研究置于中華文化研究的大環(huán)境之中,不僅能拓展易學研究的范圍,獲得易學研究的新方法、新視角,而且能促進中華文化的研究與發(fā)展。
“易”的核心就是“易道”——易的本體觀念、思維方式和價值理念。通貫儒、道、禪三家的正是“易道”。
“易道”構成了中華文化最穩(wěn)定、最本質的內核,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層心理結構,促成了中國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倫理道德、審美意識和風俗習慣。
在《易道主干》一書中,張其成明確提出了"易道主干"、"易貫儒道"的觀點。他認為,中華文化的主干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貫通儒道二家的"易道"。他說:"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都不足以代表中華傳統(tǒng)文化,只有'易家'(包括'儒家易家'、'道家易家')才能代表中華傳統(tǒng)文化。
張教授認為,中國文化有四個重要分支,儒家,道家,禪宗和中醫(yī)。而易道是他們的主干。
《周易》提出的乾坤精神———“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是中華民族的兩大根本精神。乾坤思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思維方式。
中醫(yī)是在以《周易》為代表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影響下產(chǎn)生的,中醫(yī)治病講“和”,這是中醫(yī)最大的價值取向.
在世界文化史的軸心期時代,只有一本書是由符號系統(tǒng)和文字系統(tǒng)共同構成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國的文化史上,只有一本書是為儒家和道家共同尊奉的,那就是《周易》;在中國科學史上,只有一本書對人文和科學都產(chǎn)生過重大影響,那就是《周易》。
《易經(jīng)》不僅僅是中華文化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而且構成了中華文明的主旋律和中華文化的聚焦點。11月4日上午,易學大師,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的張其成教授走上了河南博物院的中原國學講壇,為大家講述易經(jīng)大智慧。
《易經(jīng)》是中華文化的總源頭,也是中華文化的“活水”,是先秦儒、道二家的理論先導?!耙讓W”作為秦漢以后人文文化的代表,是中華文化的主旋律,是秦以后儒、道二家的依托和歸宿。所謂“不明《易》者,不得為相;不通《易》者,經(jīng)商不利”。在現(xiàn)代科技充斥的今天,人們仍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了《易經(jīng)》,投向了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立足于中華文化的大背景,張教授全面的透視了《易經(jīng)》,提出了中華文化的主干既不是儒家也不是道家,而是“易貫儒道禪、道統(tǒng)天地人”的“易道”。而作為中華文化源頭的《易經(jīng)》更是透析宇宙周期變化的大規(guī)律,人類知變應變的大法則,人生為人謀事的大智慧。
中原大地是中華文化的發(fā)祥地,和《易經(jīng)》更是有著甚多的密切聯(lián)系:
始作八卦的伏羲,創(chuàng)出《連山易》和《歸藏易》的神農(nóng)氏與軒轅氏
以及被囚湯陰羑里城時演繹了六十四卦的周文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