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有二十五種善法,分別是:信、念、慚、愧、無貪、無嗔、中舍性、身輕安、心輕安、身輕快性、心輕快性、身柔軟性、 心柔軟性、身適業(yè)性、心適業(yè)性、身練達性、心練達性、身正直性、心正直性、正語、正業(yè)、正命、悲、(隨)喜、無癡。 一、信:第一個美心所是信,其特相是對當信之事,有信心。作用是澄清,有如清水寶石能夠使到混濁的水變得清澈; 或啟發(fā),如出發(fā)越渡洪流。現(xiàn)起是不迷蒙,即去除心之不凈,或決意而不猶豫。近因是當信之事,或聽聞正法等(須陀洹的素質)。 二、念:巴利文sati的詞根意為憶念,然而作為心所,它是心于當下能夠清楚覺知其目標,而不是純粹只是回憶過去。 其特相是對目標念念分明而不流失;作用是不迷惑或不忘失;現(xiàn)起是守護或心面對目標的狀態(tài);近因是強而有力的想或四念處。
四、愧:愧的特相,是對惡行感到害怕;作用是不造惡;現(xiàn)起是退避諸惡;近因是尊重他人。 佛陀宣稱,慚與愧這二種善法,是世間的守護者,因為它們制止世間,陷入廣泛的不道德。 近因是目標,或如理作意。應明白無貪,并不只是指沒有貪念,而是也包括正面的品德,如:布施與舍離。 無嗔也包括,慈愛、溫順、和藹、友善等良好品德。當無嗔顯現(xiàn)為慈愛或慈梵住時,其特相是促進有情的幸福; 作用是愿他們幸福;現(xiàn)起是去除嗔恨;近因是視有情為可喜可取。應分辨此慈愛和它的近敵,即:自私的愛。 七、中舍性:直譯此心所的巴利文,即是位于中間。這是舍心的同義詞,不是舍受,而是心平衡、無著與平等的態(tài)度。 其特相,是平衡心與心所。作用,是防止過多或不足,或者去除偏袒?,F(xiàn)起,是中舍地旁觀心與心所,如馬車夫中舍地旁視平穩(wěn)前進之馬。 近因,是相應名法或如理作意。對有情保持中舍的舍無量心,即是中舍性心所。它不分別偏袒地對待一切有情,平等地看待他們。 不應當混淆,中舍性與其近敵:由于無明(愚癡),而生起的世俗舍。即不懂得分別善與惡,不明白對與錯。 八、身輕安:特相是平靜心所的不安;作用是破除心所的不安;現(xiàn)起是心所的安寧冷靜;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煩躁的掉舉與惡作。 九、心輕安:特相是平靜心的不安;作用是破除心的不安;現(xiàn)起是心的安寧冷靜;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煩躁的掉舉與惡作。 十、身輕快性:特相是去除心所的沉重;作用是破除心所的沉重;現(xiàn)起是心所不沉重;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沉重的昏沉與睡眠。 十一、心輕快性:特相是去除心的沉重;作用是破除心的沉重;現(xiàn)起是心不沉重;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沉重的昏沉與睡眠。 十三 、心柔軟性:特相是去除心的僵硬性;作用是破除心的僵硬性;現(xiàn)起是心對目標無對抗;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僵硬的邪見或我。 十四、身適業(yè)性:特相是去除心所的不適業(yè)性;作用是破除心所的不適業(yè)性;現(xiàn)起是心所成功取某所緣為目標;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心所不適于作業(yè)的其余諸蓋。 十五、心適業(yè)性:特相是去除心的不適業(yè)性;作用是破除心的不適業(yè)性;現(xiàn)起是心成功取某所緣為目標;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心不適于作業(yè)的其余諸蓋。 十七、心練達性:特相是心健全;作用是破除心之疾??;現(xiàn)起是心無殘缺;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心不健全的無信等等。 十九、心正直性:特相是心的正直性;作用是破除心的欺騙性;現(xiàn)起是心不狡詐;近因是心所與心。對治導致心不正直的虛偽、欺詐等等。 二十、正語;是刻意遠離惡語:妄語、惡口、兩舌、綺語。特相是不犯語惡行,作用是遠離語惡行,現(xiàn)起是不造語惡行,近因是信、慚、愧、知足等,它是心對語惡行的厭惡。 二十三、悲:其特相是欲拔除他人的痛苦;作用是不忍見他人之苦;現(xiàn)起是不殘忍;近因是以如理作意,見受盡苦難的有情沒有依歸。當能去除殘忍時此悲即已成功,若導致悲傷則已失敗。 二十四、(隨)喜:其特相是隨喜他人的成就;作用是不妒嫉他人的成就;現(xiàn)起是去除厭惡他人的成就;近因是見到他人的成就。當能去除厭惡時此喜即已成功,若導致同歡同樂則已失敗。 二十五、無癡:也稱為慧根或慧,它是如實知見諸法。在此稱它為根,是因為對于如實知見諸法,慧占了最主要的地位。 慧、智、無癡,這三者是同義詞?;鄣奶叵啵峭笍氐厝鐚嵵娋烤狗ǖ淖孕韵?;作用是如照亮目標的油燈一般;現(xiàn)起是不迷惑;近因是如理作意。 根據《清凈道論》:由于佛陀說 有定者能如實知見諸法,所以慧的近因是定。《殊勝義注》則說:慧的近因是不迷惑,有如一位很好的森林向導。 在此,有十四種不善法,分別是:癡、無慚、無愧、掉舉、貪、邪見、慢、瞋、嫉、慳、惡作、昏沉、睡眠、疑。 一、癡:癡,是無明的同義詞。其特相,是心盲目或無智,不能透徹地知見究竟法的真實性。 它的作用,是覆蔽或不能徹知目標的真實性?,F(xiàn)起,是沒有正見或心昏暗。 癡的近因,是不如理作意,即作意目標為常、樂、我、凈等。應當知道,癡是一切不善法的根源。 二、無慚:無慚的特相,是不厭惡身語惡行,或者無恥于惡行。它的作用,是無恥地為惡?,F(xiàn)起,是不退避于造惡。近因,是不尊重自己。 三、無愧:無愧的特相,是不害怕身語惡行。它的作用,是無懼地為惡?,F(xiàn)起,是不退避于造惡。它的近因,是不尊重他人。 四、掉舉:即心的散亂。其特相是不平靜,如被風吹起漣漪的水。作用是令心不穩(wěn)定,如風吹動旗幡?,F(xiàn)起是混亂;近因是對散亂之心起不如理作意。 貪的特相,是執(zhí)著目標。作用是黏著目標,如肉黏著熱鍋。現(xiàn)起是不能舍棄。近因是認為導致束縛之法有樂味。 六、邪見:此見是指錯見。其特相是不明智地分析事物,或者錯誤地分析事物。 邪見的作用,是錯誤地認為:行法(物質與精神現(xiàn)象)是常、樂、我、凈的。現(xiàn)起是錯誤的理解或相信;近因是不愿見圣者等。 七、慢:慢的特相是驕傲;作用是自稱自贊;現(xiàn)起是虛榮;近因是與見不相應的貪。它好比發(fā)了瘋。 嗔的特相,是兇惡殘暴;作用是怒燒自己的依處,即它所依靠而生起的名色法; 它的現(xiàn)起,是毀壞自己的身心與福祉,或毀壞他人的身心與福祉。近因,是九種或十種嗔怒事。 作用是追悔已造的惡,以及沒有實行的善?,F(xiàn)起,是憶起時感到后悔。近因,是已造的惡及未行的善。 十三、睡眠:睡眠是心所沉滯的狀態(tài)。其特相是不適業(yè);作用是閉塞識門;現(xiàn)起是昏昏欲睡;近因與昏沉的一樣。 昏沉與睡眠,必定是同時發(fā)生,且與精進對立?;璩劣腥缧牡牟。凰邉t有如心所的病。這一對是五蓋之一,由尋心所對治。 疑的特相,是懷疑;作用是起動搖;現(xiàn)起是猶豫不決及有多種立場;近因是不如理作意。 摘自《阿毗達摩概要精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