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從西方的撲克到中國的牌九,人們將點數(shù)和圖案印刷在紙片上進(jìn)行游戲,玩家與玩家之間互相不知道對方的牌是什么,通常會以比大小和組合的方式來贏得游戲,趣味性豐富,以至于現(xiàn)在的桌游中都少不了紙牌的存在。我們今天就來探索一下紙牌的起源。
最早的紙牌要追溯到唐朝的葉子戲,所謂葉子戲并不是使用樹葉來進(jìn)行游戲,而是因為牌只有葉子大小,故稱葉子戲。玩法是依次抓牌,以大擊小,牌未出時反扣為暗牌,出牌后變明牌,玩家從明牌去推算未出的牌,但具體玩法已經(jīng)失傳。據(jù)傳葉子戲有四種花色代表四季,以象四時,但如今已見不到葉子,花色和圖案也已經(jīng)很難考證了。不過當(dāng)時的印刷術(shù)并不發(fā)達(dá),所以都是手工畫在小紙片上面的。 唐人蘇鶚《同昌公主傳》,內(nèi)有'韋氏諸宗,好為時子戲。夜則公主以紅琉璃盛光珠,令僧祁捧堂中,而光明如晝焉。' 葉子戲《品外錄》唐國昌公主會韋氏族于廣化里,韋氏諸家好為葉子戲。歐陽公主亦云:唐人宴聚,盛傳葉子格。袁文謂:此唐之讖也,“葉子”二字,拆其字,上半乃“廿”、“世”字,余“木”字湊下“子”字,作“李”字,乃是“廿世李”,正合有唐二十帝之?dāng)?shù)。馬令《南唐書》:李后主妃周氏又編金葉子格。即今之紙牌也。《遼史》稱為葉格,見第三卷。則紙牌之戲,唐已有之。今之以水滸人分配者,蓋沿其。 (古人玩“葉子戲”的場景) 到了宋代又有牌九,據(jù)說牌九由骰子演變而來,兩個“六點”拼成“天牌”,兩個“幺點”拼成“地牌”,一個“六點”和一個“五點”拼成“虎頭”,共32張。牌九可以說是最早的骨牌了,一般用木、竹、骨或象牙制成,并刻有空洞。 (牌九的不同點數(shù)及叫法) 牙牌別稱骨牌、牌九、天九,是古時一種流傳于漢族民間的娛樂工具。牙牌于宋代開始流存,叫推牌九,打天九,古稱頂牛。牙牌有三十二扇牌,牌面點子排列分布依照天上辰星次序數(shù)目推編制成次序數(shù)目,如天牌,二扇,二十四點,象征天上二十四節(jié)氣。地牌,二扇,四點,象征東南西北四方位。人牌,二扇,十六點,象征人性心理的仁義忠信禮廉恥智是非羞惡惻隱辭讓,十六字。和牌即鵝牌,二扇,八點,象征大和元氣流通八節(jié)之間,表示四海升平,國泰民安。梅牌,二扇,二十點,紫梅斗數(shù)占卜問卦預(yù)測未來國運(yùn)前程。以后牌的圖案編制也失考證。牙牌初時用位卜筮之用,后被人用作賭具,清未民初最為流行。明朝稱牙牌為進(jìn)宮通行證,大臣必備。
后來牌九演變成川牌和花花牌,流行于四川及陜西一代,點數(shù)類似于牌九,只是數(shù)目不同罷了,花花牌48張,川牌84張。川牌玩法種類多樣,戳牌、割胡、割千胡、幺地人、大貳等。而花花牌則以計分為主要目的,與現(xiàn)在撲克的玩法有很大區(qū)別。傳統(tǒng)川牌一般用牛皮紙浸泡桐油制成,并印有《水滸》、《紅樓》的人物圖案。牌面紙質(zhì)和撲克牌差不多,窄長條型的,寬3.5厘米,長14厘米。 花花牌全副牌共48張,14種牌面,分別有“紅眼、黑眼、斜六、疙瘩六、七婆娘、紅八、紅十、梅十、虎、天”十種各4張,“小戲、大戲”各兩張,“勾八、勾九”各兩張。 (花花牌) 川牌分為天牌、斧頭、四六、梅子、紅九、三六、人牌、二六、三五、高高、三四、二五、貓貓、二四、長三、幺四、拐子、合牌、長二、丁丁、地牌、財神
(川牌) 到了明代又有酒牌,當(dāng)時吃酒、賭博都很流行用紙牌,于是便有了酒、賭兩用的紙牌——酒牌(酒牌),以令勸罰,不惟佐酒助興、活躍氣氛;抑且讀圖解語,別有一種風(fēng)流文雅、睿智雋永,給飲宴融入了濃濃的文化意趣。也就是最早的大冒險!用于活躍吃酒時的氣氛。酒牌又叫葉子,但與唐代的葉子并不一樣,或許只是形狀上的相似得名,做成紙牌狀便于游戲。 (列僊酒牌一卷 【清】) 又有牙牌令,也是中國民間飲酒時一種助興取樂的游戲。賈母兩宴大觀園席上行的酒令。共三十二張,刻有等于兩粒骰子的點色,即上下的點數(shù)都是少則一,多至六。一、四點色紅,二、三、五、六點色綠。三張牌點色成套的就成“一副兒”,有一定的名稱。行令時,宣令者說一張,受令者答一句,說完三張,“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話,比上一句,都要押韻。”。 在明代時還出現(xiàn)一種名為馬吊的紙牌游戲,馬吊意為馬有四蹄缺一不可,共40張,分為文錢、索子、萬貫、十萬貫四種花色。它們的方法是依次抓牌,40張為四人各抓8張,余8張為“中營”;60張為每人抓10張,余20張另人把握著,以次遞分給在局者。1~8或1~10。玩“葉子”,是“大可以提小”,標(biāo)明萬萬貫、千萬貫等依次類推的葉子遵循“萬勝千,千勝百,百勝錢”的規(guī)則。 (馬吊) 明朝萬歷年間盛行馬吊,顧炎武《日知錄》中說:“萬歷之來,太平無事,士大夫無所用心,間有相從賭博者,至天啟中,始行馬吊之戲”。馬吊興起于吳中,時稱為“吳吊”,馬吊牌上繪有《水滸傳》的人物,萬萬貫畫有宋江。每人先取八張牌,剩余八張放在桌子中間。四人輪流出牌,類似玩大老二。明代的文人多熱衷此道,王崇簡《冬夜箋記》說:“士大夫好之(馬吊),窮日累夜,若癡若狂?!瘪T夢龍還寫有《馬吊牌經(jīng)》。吳偉業(yè)的《綏冠紀(jì)略》認(rèn)為,“萬歷末年,民間好葉子戲,圖趙宋時山東群盜姓名于牌而斗之,至崇禎時大盛?!薄懊髦觯鲇隈R吊”。清代時,馬吊又衍生出“斗虎”、“紅樓葉戲”、“詩牌”等游戲。 清末時,紙牌發(fā)展成全副125張,包括餅子(一餅至九餅)、索子(一索至九索)、萬子(一萬至九萬)以及福、祿、壽、喜、白花、紅花等等。 “戲具,四十頁為一具,一頁為一種,分為四門,自相統(tǒng)轄。曰十萬貫,曰萬貫,曰索子,曰文錢。萬貫、索子皆始于一而尊于九;十萬貫自二十萬貫始至萬萬貫共十一頁,俱繪人形與萬貫同。文錢一門最尊者為空湯,次枝花,次以一至九,并舉水滸傳宋江諸人實之。古云馬吊腳,謂四門如馬之四足也。”——《牧豬閑話》
其中十字門和萬字門上都有畫有水滸人物,萬萬貫為萬勝,千萬貫為紅千,百萬貫為百老,索子門和文錢門上則沒有,但在“空沒文”上繪有矮腳虎英。陸容在《菽園雜記》中認(rèn)為馬吊牌上皆是錢財,而繪制人物皆為大盜,是想警告世人賭博與搶劫無異,但說起來將錢財與大盜結(jié)合起來還真是符合游戲背景的。 陸容《菽園雜記》卷一四:斗葉子之戲,吾昆城上自士夫,下至僮豎皆能之。予游昆庠八年,獨不解此,人以拙嗤之。近得閱其形制,一錢至九錢各一葉,一百至九百各一葉,自萬貫以上,皆圖人形,萬萬貫呼保義宋江,千萬貫行者武松,百萬貫阮小五,九十貫活閻羅阮小七,八十萬貫混江龍李進(jìn),七十萬貫病尉遲孫立,六十萬貫鐵鞭呼延綽,五十萬貫花和尚魯智深,四十萬貫賽關(guān)索王雄,三十萬貫,青面獸楊志,二十萬貫一丈青張橫,九萬貫插翅虎雷橫,八萬貫急先鋒索超,七萬貫霹靂火秦明,六萬貫混江龍李海,五萬貫黑旋風(fēng)李逵,四萬貫小旋風(fēng)柴進(jìn),三萬貫大刀關(guān)勝,二萬貫小李廣花榮,一萬貫浪子燕青?;蛑^賭博以勝人強(qiáng),故葉子所圖皆才力絕倫之人,非也。蓋宋江等皆大盜,詳見《宣和遺事》及《癸辛雜識》。作此者,蓋以賭博如群盜劫奪之行,故以此警世,而人為利所迷,自不悟耳!記此,庶吾后之人知所以自重云。
明代很多畫家、文人都參與了葉子和酒牌的創(chuàng)作,使得明代紙牌設(shè)計水準(zhǔn)達(dá)到登峰造極的程度。明代大畫家陳洪綬用4個月時間創(chuàng)作的一套《水滸葉子》,牌面上40位梁山好漢神態(tài)各異,成為中國古代畫壇之瑰寶。晚年陳洪綬還創(chuàng)作了《博古葉子》,它以歷史人物故事為內(nèi)容,一葉一事,共48幅。如在注明“一文錢”的一葉酒牌上,杜甫手舉一文錢,坐在石上觀看,右側(cè)題字“囊空恐羞澀,留得一錢看”,表現(xiàn)了詩人表面上悠閑、樂觀,內(nèi)心隱隱作痛的二重性?!恫┕湃~子》不僅反映了陳洪綬歷史知識的淵博,也寄托了他的希望和理想。陳洪綬對明代版畫作品藝術(shù)水平的不斷提高做出了重要貢獻(xiàn)。
后來日本出現(xiàn)了花札(はなふだ),花札據(jù)傳說起源于日本安土桃山時期(1573年至1603年),直到日本江戶時期(1603年—1867年),采用浮世繪風(fēng)格圖案,至今都沒有變化。花札共48張牌,每4張構(gòu)成一個月,共12個月,這到有點像葉子戲中的“以象四時”。 (花札) 還有一種名為歌留多(かるた)的紙牌游戲,但這種紙牌事實上算一種動作游戲。把和歌寫在紙牌上。游戲者用的牌上只寫有下句,聽讀牌的人讀上句,找對應(yīng)的紙牌。非常考驗選手的記憶力、反應(yīng)力以及隨機(jī)應(yīng)變能力。 (小朋友們玩“花札”現(xiàn)場...實際情況可能比這個還兇猛~)
現(xiàn)在我們要考究一下麻將的起源,麻將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為起源于護(hù)糧牌,二說起源于鄭和,三說由馬吊牌演變而來。個人認(rèn)為其中起源于馬吊牌最為可信。麻將中有三種花色,分別為萬、條、筒,正好與馬吊牌中的萬貫、索子、文錢相對應(yīng),筒為文錢,也就是我們經(jīng)??梢钥吹降你~板,是古代面額最小的貨幣;條對應(yīng)索子,也就是將銅板用繩子串起來,方便攜帶,其中一條為幺雞,或許是因為怕一條與兩條混淆,遂作區(qū)別;萬為萬貫,古時“一貫”等于銅錢1000枚或白銀一兩,而一萬貫則等于2500兩黃金。 (將銅板用繩子串起來的索子) 在各種說法中鄭和起源說最不可信,首先如果是鄭和發(fā)明的麻將,那史書中為什么沒有明確記載呢,顯然這是后人虛構(gòu)出來的,而且在海上航行期間是不會有太多空余時間的,加之海上顛簸不斷,玩上一局也頗費(fèi)精力。 護(hù)糧牌說法頗為有意思,認(rèn)為筒代表火槍或糧倉,條代表打獵來的雀,萬代表打鳥的賞錢,風(fēng)牌為打獵時的風(fēng)向,三元牌為打獵的結(jié)果,中代表打中,發(fā)代表發(fā)賞,白代表打空,乍一看還挺有意思,和太倉護(hù)糧牌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不過仔細(xì)一想,本是論功行賞的憑證,要想集齊湊一局游戲也絕非易事。 (好像有什么奇怪的東西混進(jìn)來了...) 至于三元牌中、發(fā)、白的增加,可能是人們對升官發(fā)財?shù)南蛲V芯褪侵信e(中解元、中會元、中狀元,稱為中三元),發(fā)即發(fā)財,中了舉,做了官,自然也就發(fā)財了。白板可能是空白、清白之意,也有一說白板起源于馬吊牌中的“半文錢”和“空沒文”。 大約到了清末,紙牌增加了東、南、西、北四色風(fēng)牌(每色四張)。那時人們最常用的桌子是方桌,又叫八仙桌。八仙桌的名稱是從就餐時可以坐八個人得來的。用于打牌時總是面向一方,這就限制在一方里不能坐兩個人。逐漸地形成了玩牌由四人來玩的習(xí)俗,四人各坐一方。人們還從四方得到了啟發(fā),在紙牌中增加了東、南、西、北風(fēng)。 而麻將之所以被稱為麻將,也可能與馬吊有關(guān),或許就是馬吊中的“馬”變成了麻將中的“麻”。
胡適在《麻將》中寫道:從前的革新家說中國有三害:鴉片、八股和小腳,其實中國還有第四害,這就是麻將。據(jù)估計,當(dāng)時全國每天至少有100萬張麻將桌,若以每桌只打8圈,每圈半小時計,就要消耗400萬個小時,相當(dāng)于損失了16.7萬天的光陰;金錢的輸贏、精力的消磨,都還不算。對此,胡適痛心疾首地感嘆道:“我們走遍世界,可曾看到哪一個長進(jìn)的民族、文明的國家肯這樣荒時廢業(y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