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 荷花美人(局部) 張大千 荷花美人(局部) 張大千 荷花美人(局部) 張大千 荷花美人 1944年 越女采蓮秋水畔。 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 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絲爭亂。 鸂鶒灘頭風浪晚。 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 隱隱歌聲歸棹遠。 離愁引著江南岸。 張大千的此幅《荷花美人》雖取材于“越女采蓮秋水畔”情景。但在大千先生的筆下,一掃落寞失意的的情緒,船上的佳人婀娜多姿,連荷葉也無不神采飛揚。似乎撲面而來的是徐徐清風和飄渺的歌聲。 張大千 采蓮圖(局部) 張大千 采蓮圖 張大千 荷花仕女 張大千 荷花仕女 張大千 荷花仕女 張大千 荷花仕女(局部) 張大千 荷花美人 1966年 張大千 荷花美人(局部) 1949年以后,張大千開始云游世界,先后移居香港、印度、阿根廷、巴西、美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晚年定居臺灣營建“摩耶精舍”。由此繪畫視野大開,并注意研究日本浮士繪及西方立體派藝術(shù)的技法,所繪仕女筆法生動,極具時代感,給觀者似有息息相通、脈脈傳情的感覺,創(chuàng)作風格也逐漸從古典向現(xiàn)實轉(zhuǎn)變。 張大千 春燈圖 張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 1956年作 題識:十四年(前),歲丙申,三巴摩詰山園初鑿五亭湖,覓種荷花未得,想象未來,寫此寄意。逡巡未得完成,而目翳亦遂十二年,更無由渲染矣!題此愴然。庚戌七月朔,可以(居)識。爰翁,七十有一。 題跋:補畫目難繼,栽荷愿未成。長留殘幅在,即此見人生。德英夫人雅屬。六十五年夏,張群敬題。鈐?。簭埲?/p> 張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此《白描仕女》中的美女,臉龐豐腴,雙目清澈,小口肥唇,以淡墨勻出臉頰及發(fā)式輪廓的結(jié)構(gòu),用鏤刻細密的鳳釵與珠飾搖擺作為對比,免除了頭重腳輕之慮。窄袖連身絲質(zhì)長衫裁剪合宜,隱約浮現(xiàn)衫下肢體的阿娜曲線,姿態(tài)嫵媚撩人,面部表情嫻靜端莊,一派高雅大方的氣質(zhì)。 張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白描荷葉的葉脈,和衣裙下擺折紋,形成一種平衡的關(guān)系,而大千卻在裙擺處,再加上淡墨精細描出密集的卷草圖案,大量留白的衣衫部分,則又形成線條輕重、疏密的對比關(guān)系。仕女歇坐石塊上,方折頓挫的淡墨勾斫,更突顯出衣紋、荷筋的圓勁,以免喧賓奪主。兩朵盛開的荷花,僅于葉間若隱若現(xiàn),只有兩粒小小含苞蓓蕾點綴其上,但仍刻意安排其高度低于畫面的主角。由此可窺大千細密經(jīng)營的匠心,全幅好似用金絲織縷而成,精美至極。 張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根據(jù)大千十四年后的題跋,原本還需渲染設(shè)色,但是因眼疾發(fā)作,而始終未及完成。其實大千之目疾時好時壞,即使眼力稍佳時,也未將此畫設(shè)色,想來是大千對此白描的線條效果,一定是相當滿意,未必非得完色,才算一幅好畫。 張大千 白描荷花仕女(局部) 此畫同1941年的《仿龍眠三高圖》,大約在1943年所摹敦煌《八十四窟西魏釋迦像》下方的供養(yǎng)人像等,都屬于鐵線描一類的線條品質(zhì)。此畫既是目翳前所作,可以算是大千最后的白描作品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