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窟第6窟-大佛及穹窿頂-唐 此窟位于東崖中部,約建于唐前期(7-8世紀(jì)),為穹窿頂大像窟,是榆林窟最大的洞窟。洞窟前有窟檐建筑,有甬道與主室相通,窟檐與外面的院落相連,形成寺院結(jié)構(gòu)?,F(xiàn)存的院落是嘉慶年間彩繪佛像時所建。但在古代石窟前有建筑殿堂的情況也很普遍,如在莫高窟第130窟大佛窟前就有規(guī)模較大的殿堂遺址。表明在第6窟在唐代建成時,窟前也應(yīng)有建筑殿堂。在主室前壁上部又有一全券頂明窗,外接平頂前室,前室前有券頂甬道通向外面。 榆林窟第6窟-二層前室西壁-蒙古貴族-元 主室正壁塑24.7米高的倚座彌勒大佛,是榆林窟第一大佛,高度僅次于莫高窟第96窟大佛(高35.5米)和莫高窟第130窟大佛(高27米),是敦煌石窟第三大佛。第6窟彌勒佛面相豐滿,頷下有三級紋,身軀雄健,比例適當(dāng),衣紋流暢,氣勢恢宏,表現(xiàn)出唐代前期造像的風(fēng)格。此像絳紅色袈裟和石綠色的袍服,以及面部貼金均為清嘉慶年間裝鑾。巨大的背光圖案和華美的窟頂蓮花藻井,加之四壁布滿充滿生機的石綠色千佛,通過從上下明窗直射進(jìn)來的光線,可看到整個窟內(nèi)流光溢彩,金碧輝煌。上層明窗直射進(jìn)來的光線打在佛的胸部,增強了佛的神秘感。 二層前室東壁北側(cè)-文殊菩薩-宋 此窟壁畫被歷代一再重繪,現(xiàn)存壁畫絕大部分是五代、宋代的,也有少量西夏和元代的。但唐代的洞窟形制未改。觀察窟內(nèi)底層的壁畫,如果再聯(lián)系窟前的河水,我們可以推測此窟的下層壁畫在五代前遭遇過渾水的淹沒,上層壁畫受潮后也慢慢脫落,才有了后來的重修。 二層前室東壁南側(cè)-普賢菩薩-宋 唐代有建造彌勒大佛的風(fēng)氣。武則天當(dāng)政期間。薛懷義與僧法明等僧人為了討好武則天偽造了一部《大云經(jīng)》,經(jīng)中有一句話:“一佛沒七百年后,為女王下世,威伏天下?!比缓蠖擞肿鳌洞笤平?jīng)疏》呈給武則天,疏中甚至說,武則天就是彌勒下世,理應(yīng)做“閻浮提主”,“當(dāng)代李唐,入主天下”。武則天非常喜歡。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后,自稱“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并下令全國頒布《大云經(jīng)》和《大云經(jīng)疏》,又令各州縣建大云寺,造彌勒佛像。在這樣的形勢下,全國都開始營造大佛,不少大佛至今還存在,如四川的樂山大佛、莫高窟第96窟大佛都是這個時期營造的。由于缺乏文獻(xiàn)資料,我們不能確知榆林窟第6窟是不是武則天時代所造,但從初唐的歷史情況來看,在全國營造彌勒大像的風(fēng)氣影響下,榆林窟也營建了大佛,是可以理解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