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圖文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系作者在跟小文一起賞文物平臺發(fā)布的信息,授權(quán)本公眾號推薦發(fā)布,僅代表作者觀點,旨在學習和交流,并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 透過《詩經(jīng)》看懂文物 之文致力于以非遺課程激發(fā)孩子們的興趣,以傳統(tǒng)藝術(shù)課程培育孩子的美學鑒賞能力,以國學課程樹立孩子的價值觀,以探究式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能力 。 “不學《詩》,無以言?!笔强鬃訉ψ约旱膬鹤吁幷f的話,告誡曰:君子不學《詩》,就好像見人不加修飾,便是不尊敬對方,學《詩》可以讓言語委婉而有力,修飾好自己的容貌、顏色、言語可以遠離暴虐和侮慢,讓你遠而有光,近而愈明。讓我們一起學習《詩經(jīng)》吧! 《文王》,文王受命作周也。 【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傳國璽】 受命,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 【“受命于天既壽永昌”】 文王九十七而終,終時受命(在王之位)九年,受命之元年,年八十九。 其即諸侯之位,已四十二年矣。 【青玉云龍紐“傳心基命”璽】 文王得受其基業(yè),增而廣之,以王有天下,故作此詩,歌大王、王季得祿之事也。
受祖者,謂受大王、王季已前也。王季者,文王之父。
而并言祖者,以卑統(tǒng)於尊,故系之大王也。 “傳心”,指繼承古代賢王圣哲之心法,宮中一處名為傳心殿的宮殿內(nèi)所祭祀的對象為伏羲、神農(nóng)、軒轅、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等,即可為證。 “基命”,語出《詩·周頌·昊天有成命》“夙夜基命宥密”,原是頌揚周成王為繼續(xù)光大文武之業(yè)而竭盡心力,后多用于頌揚帝王之德。嘉慶帝以此為文刻璽,自有其深意。 故《帝王世紀》云:“文王即位,四十二年,歲在鶉火,文王於是更為受命之元年,始稱王矣?!?/p> 【王命傳任虎節(jié)】 《尚書·周傳》云:“文王受命一年,斷虞芮之訟。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須。四年伐犬夷。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天下有道,禮樂征伐自天子出,文王受天命而伐無道。) 周文王陵墓 首章言文王初為西伯,在於民上也。於呼,可嘆美哉!其時已施行美道,有功於民,其德昭明,著見於天。
言治民光大,天所加美以此,故為天所命。周自大王已來居此地,周雖是舊國,其得天命,維為新國矣。以明德而受天命,變諸侯而作天子,是其改新也。
天既命文王,我有周之德豈不光明乎?由有美德,能受天命,則有周之德為光明矣。
天之命我文王,豈為不是乎?皇天無親,惟德是與。當時天下莫若文王,則天之所命為是矣。 又美文王云:文王升則以道接事于天,下則以德接治于人,常觀察天帝之意,隨其左右之宜,順其所為,從而行之。 文王求賢 二章亹亹乎,勉力勤用、明德不倦之文王,以勤行之故,有善聲譽為人所聞,日見稱歌不復已止。 文王能布陳大利,以賜子孫,於是又載行周道,致有天下。以此德澤,流於后世。
維文王孫之與子,皆受而行之。維文王孫之與子,不問本宗支子,皆得百世相繼。言由文王功德深厚,故福慶延長也。
文王之德,不但德及子孫而已,凡於周為臣之士,豈不有顯德乎?言其皆有顯德,而亦得繼世食祿。 言文王德人及朝臣,所以常見稱誦,行復已止也。
言文王能敷陳恩惠之施,令德著于天,遂受天命而造始周國。由此故為天下之人君。其文王孫之與子,其本適為天子,支庶為諸侯,皆得百世。馀同。 《孟子》曰:“文王之治岐也,仕者世祿。”知周制世祿也。是大功特命則得世位也。 周文王雕像 三章因上“不顯亦世”文反而詳之,言此世祿之臣,豈不光明其德乎?言其世世有光明之德故也。 以有光明之德,其為君之謀事,則能翼翼然忠誠而恭敬也。所以得有此臣者,天以周德至盛,欲使群賢佐之,故皇天命多眾之士,生之于我周王之國。 我周王之國能生此賢人,收而用之,則維是我周家?guī)质轮?。臣能幹事,則國以乂安,故嘆美之。此濟濟然多威儀之眾士,文王以安寧,言文王得賴此臣之力。 思,語辭,不為義。鄭以思為愿,言此世顯之臣,非直謀事恭敬,又推誠恕物,所及弘廣,乃思愿皇天,令其多眾之士,生此我王之國,得與我周家為幹事之臣。此世顯之人,謀則忠敬,心則誠信,故嘆美之,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薄皾鷿嗍俊边€謂世顯之人,與“思皇多士”不同也。 周陵 四章穆穆然而美者,文王也。既有天子之容矣,於呼美哉!又能於有光明之德者而敬之。 其敬光明之德者而甚堅固哉!言尊賢愛士,心能堅固,故天命之,使臣有商之孫子而代殷也。 商之孫子,其數(shù)至多,不徒止於一億而已。言其數(shù)過億也。 雖有過億之數(shù),以紂為惡之故,至於上帝既命文王之后,維歸於周而臣服之。 明文王德盛之至也。 【師克盨】 在冊命辭中的賞賜物多帶有象征意義, 如賜香酒表明賜予祭祀的權(quán)力, 賜鉞則表明賜予生殺大權(quán)等。 五章商之子孫既眾多,今維乃服臣于周。以商之族類變?yōu)橹艹?,如是則見天命之無常。 去惡就善,是無常也。 命既無常,故殷之諸臣多士皆有壯美之德,見時之疾,於周祭宗廟則助其灌鬯之禮,而行之於京師。 言其知命服周之無貳心也。因其服周之事,而言文王之寬。此殷士其為祼獻行禮之時,常服其殷所服黼衣而冔冠也。 文王若以強服之,則當改其衣冠,令之從己。今仍服殷冠,明其自來歸從,文王以德服之,不以強也。 以既陳文王之盛德,因舉以戒成王,王之進用臣法,可無念汝祖文王乎?言當念汝祖文王之法,修德服眾,為天下所歸,是進用臣之道。 天子十二章 《冬官·繢人》云:“白與黑謂之黼?!?/p> 十二章圖紋 周冕無繢繡之飾,則殷冔亦不以黼為飾。黼自衣服之所有也。 《禮器》云:“冕,諸侯九旒?!弊⒃疲骸八葡摹⒁笾??!眲t殷之諸侯祭服亦九章,而下不止於黼而已,舉一章而表之耳。
《周禮·弁師》注云“弁,古冠之大號,官名弁師,職掌五冕”,故知弁是大名也。 “永言配命”背“自求多?!被ㄥX 六章作者戒成王,既無不念汝祖文王進臣之法,當述而修行其德。 王當云:長我當為之者,我所配天命而行也。 又當告庶國云:爾庶國亦當自求多福。 言勤修德教,福自歸之。 又陳所以我當長配天命而行之者,殷自紂父以前未喪失眾心之時,其德皆能配上天之命而行。 【蟠虺紋鑒】 由紂不能配天命,令臣民叛而歸我,我宜鑒鏡于殷,觀其王之賢愚,以為己戒。 何則?天之大命不可改易。 【瓷“樂善堂”璽】 七章戒成王,言天之大命既不可改易,故常須戒懼。此事當垂之后世,無令止於汝王之身而已,欲令后世長行之。長行之者,常布明其善,聲聞於天下。 【“樂善堂”】 又度殷之所以順天,言殷王行不順天,為天所去,當度此事,終當順天也。 【石“萬國來朝”印】 既言行當順天,因說天難仿效。上天所為之事,無聲音,無臭味,人耳不聞其音聲,鼻不聞其香臭,其事冥寞,欲效無由。 【“萬國來朝”】 王欲順之,但近法文王之道,則與天下萬國作信。言王用文王之道,則皆信而順之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