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難忱斯,不易維王。天位殷適,使不挾四方。
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
大任有身,生此文王。維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懷多福。厥德不回,以受方國。
天監(jiān)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載,天作之合。在洽之陽,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親迎于渭。造舟為梁,不顯其光。
有命自天,命此文王。于周于京,纘女維莘。長子維行,篤生武王。保右命爾,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其會如林。矢于牧野,維予侯興。上帝臨女,無貳爾心。
牧野洋洋,檀車煌煌,駟騵彭彭。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肆伐大商,會朝清明。
【注釋】
忱:信任。
維:乃,是。
天位殷適:天位,天子之位,一說位同“立”。適,居,處;一說借為“嫡”。
摯仲氏任:摯,古國名,任姓,在今河南汝南東南。仲,次女。任,太任,王季之正妃,文王之母。
嬪:王族之女出嫁。
王季:又名季歷,姬姓,周太王之少子,周文王之父。
之行:是行,依之而行。
大任有身:大任,同“太任”。有身,懷孕。
昭〔shào〕事:勤勉地服事。昭,通“劭”,一說明。
懷:招致,一說思懷。
回:邪僻,一說違背。
方國:四方諸侯之國。
天監(jiān):上天的監(jiān)察。
集:依就,依從。
初載:初年,早期階段。
合:婚配。
洽〔hé〕:又名瀵水,現(xiàn)稱金水河,源出今陜西合陽北,東南流入黃河。
止:句末語助詞,無實義。一說借為“禮”。
有子:指莘國太姒,周文王之正妃,周武王之母。一說殷商帝乙之妹。
伣〔qiàn〕:如同,好比。
文:占卜的文辭,一說文德。
梁:橋,此指連船使之成為“浮橋”。
不:句首語助詞,無實義。一說通“丕”,大。
纘〔zuǎn〕女維莘:纘,繼續(xù),承續(xù)。莘,莘國,古國名,姒姓,在今陜西合陽東南。
長子維行:長子,長女,一說指文王長子伯邑考。行,依德而行,一說死去。
篤:句首語助詞,無實義。一說厚。
保右命爾:保右,同“保佑”。爾,語氣助詞,無實義;一說指代武王。
燮〔xiè〕伐:協(xié)同征伐。一說燮借為“襲”。
會:會聚,會合。一說借為“旝”,戰(zhàn)時指揮旗。
矢:通“誓”,誓師。一說陳列。
女:同“汝”。
牧野洋洋:牧野,古地名,在今河南淇縣南。洋洋,遼闊無際貌。
檀車煌煌:檀車,古代車子多用檀木制造,故后常指兵車、役車。煌煌,鮮明盛美貌。
駟騵彭彭:騵,赤毛白腹的馬。彭彭,強壯貌。
維師尚父:師,太師,周代三公之首。尚父,又作“尚甫”,指姜子牙,名尚,一名望,字子牙。
時維鷹揚:時,通“是”。鷹揚,鷹隼飛揚,形容威武勇猛。
涼〔liàng〕:假借為“倞”,輔佐。
肆:疾速,迅捷。
會朝〔zhāo〕:一朝,一早。
【翻譯】
光明輝映臨下界,赫赫朗耀在天上。上天之意難可信,無有變易唯帝王。天子之位帝辛居,不能挾制四方國。摯國次女乃姓任,來自殷商之畿內(nèi)。出嫁來到此周地,在那京都為王妃。于是偕同那王季,依循道德而行事。等到太任有身孕,生下這位周文王。這位名為文王者,小心謹慎又謙恭。勤勉奉事那天地,于是招來許多福。他有美德不邪僻,接受諸國來歸附。上天監(jiān)察于下界,上天之命已依從。在那文王早年時,上天為他結(jié)姻緣。在那洽水之北面,在那渭水之涯際。文王具有嘉美德,大國中有這女子。大國中有這女子,好比天帝之妹妹。卜辭斷定很吉祥,迎親來到渭水邊。造船相連作橋梁,昭顯周國之榮光。天命降臨自天帝,詔命給那周文王。周國京都君天下,承續(xù)之女在莘國。莘國長女依德行,生下西周之武王。上天保佑下詔命,協(xié)同征伐大商朝。殷商所遣之軍隊,會聚集合多如林。武王誓師于牧野,只有我周能興盛。天帝降臨視爾輩,專一其志莫二心。牧野之地很遼闊,檀木戰(zhàn)車色鮮明,四騵駕車體雄健。太師名為姜子牙,威猛如鷹高飛揚,輔弼佐助那武王。疾速征伐大商朝,一朝天下皆清明。
【解讀】
《大明》是一首描寫周朝開國創(chuàng)基、歌頌周王豐功偉績的詩歌,與《大雅》中的《文王》《生民》《公劉》《緜》《皇矣》諸篇一脈相承,堪為一組開國史詩。《毛詩序》言此詩之旨為“文王有明德,故天復(fù)命武王也”。朱熹《詩集傳》則云:“此亦周公戒成王之詩”。
全詩共分八章,一、三、五、七章各六句,二、四、六、八章各八句。全詩從殷紂無道、天下離心寫起,依次介紹了太任嫁予王季生下文王、文王賢德以致四方來朝、文王迎娶太姒為妻生下武王、武王于牧野誓師伐商、姜太公輔佐武王創(chuàng)國等重大史實。全詩以“天命所佑”為核心,是為論證創(chuàng)立周朝的合法性,也反映出當(dāng)時社會流行的哲學(xué)觀念和人文色彩。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綿綿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復(fù)陶冗,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來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爰始爰謀,爰契我龜,曰止曰時,筑室于茲。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畝。自西徂東,周爰執(zhí)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繩則直,縮版以載,作廟翼翼。
捄之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屢馮馮。百堵皆興,鼛鼓弗勝。
乃立皋門,皋門有伉。乃立應(yīng)門,應(yīng)門將將。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慍,亦不隕厥問。柞棫拔矣,行道兌矣?;煲尿D矣,維其喙矣!
虞芮質(zhì)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注釋】
瓞〔dié〕:小瓜。
土沮〔jū〕漆:皆古水名,在今陜西境內(nèi)。土,借為“杜”,一說居于。
古公亶〔dǎn〕父:姬姓,名亶,豳人,周文王祖父?!肮殴焙汀案浮苯允亲鸱Q。
陶復(fù)陶穴:陶復(fù),鑿壁而成的窯洞。陶穴,鑿地而成的土室。
朝:早晨。
率西水滸〔hǔ〕:率,沿,循。滸,河岸,水邊。
岐下:岐山之下,在今陜西岐山。
姜女:指太姜,古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祖母。
胥宇:相宅,考察建筑房屋的地勢方向等。
周原膴膴〔wǔwǔ〕:周原,周城的原野,在岐山之南。膴膴,膏腴,肥沃。
堇〔jǐn〕荼如飴:堇、荼,皆野菜名。飴,用麥芽制成的糖漿。
爰契我龜:契,用刀刻。龜,占卜用的龜甲。
時:通“是”,一說開始動工。
慰:安定。
乃左乃右:在左右兩側(cè)開地置邑,一說劃定左右空地的用途。
乃疆乃理:疆,劃定經(jīng)界。理,劃分區(qū)域。
乃宣乃畝:宣,疏通水道,一說應(yīng)時耕種。畝,墾治田地。
司空:周代六卿之一,掌管工程建設(shè)之事。
司徒:周代六卿之一,掌管土地、人口和人力調(diào)配之事。
繩:墨線,木工劃直線的工具。
縮版以載:縮版,以繩索收束墻板,“版”同“板”。載,承載;一說通“栽”,樹立木樁。
翼翼:莊嚴(yán)雄偉貌。
捄〔jiù〕之陾陾〔réng〕:捄,盛土。陾陾,眾多貌。
度〔duó〕之薨薨〔hōng〕:度,將土填入版中。薨薨,填土及勞作之聲。
登登:形容搗土聲。
削屢〔lóu〕馮馮〔píng〕:削屢,將墻土隆高的地方削平,屢古同“婁”,一說多次。馮馮,形容削土聲。
鼛〔gāo〕:古代有事時召集人的一種大鼓。
皋門:王宮的外城門。
伉〔kàng〕:高大。
應(yīng)〔yìng〕門:王宮的正門。
將將〔qiāng〕:高大嚴(yán)正貌。
冢土:大社,天子祭土地神、谷神的地方。
戎丑:大眾,一說兵眾。
肆:故,因此。
殄〔tiǎn〕:盡,絕。
問:通“聞”,聲譽。一說聘問。
柞棫〔zuò yù〕拔矣:柞棫,櫟樹與白桵樹。拔,生出嫩枝,一說拔除。
兌〔yuè〕:同“悅”,喜悅。一說通暢。
混夷駾〔tuì〕矣:混夷,古種族名,西戎之一種,又名犬戎、昆夷等。駾,馬受驚奔跑。
喙〔huì〕:疲困,喘息。
虞芮〔ruì〕質(zhì):虞,古國名,在今山西平陸東北。芮,古國名,在今陜西朝邑以南。質(zhì),評斷。
蹶厥生:蹶,行動,著手。生,生養(yǎng)百姓之道。一說通“性”,天性。
疏附:率領(lǐng)疏遠者親附君王之臣。
先后:在君王前后輔佐相導(dǎo)之臣。
奔奏:宣揚君王之德、四方奔命之臣。奏,一說通“走”。
御侮:以武力捍御敵人侵侮之臣。
【翻譯】
小瓜生長綿綿不絕。周民最初之繁衍,從那杜沮漆水邊。名為古公亶父者,鑿壁挖地造窯洞,沒有房室可居住。名為古公亶父者,清晨騎馬疾奔馳。沿著西面之水畔,來到岐山山腳下。于是和那姜氏女,前來考察建屋宅。周城原野真肥沃,堇荼野菜甘如飴。于是著手行謀劃,于是刻紋在龜甲。卜辭安止于此時,可以筑室在此地。于是安定而棲止,于是左右整土地。于是定界劃區(qū)域,于是通渠墾田地。自從西面到東方,都來從事此勞役。于是召來那司空,于是召來那司徒,使其幫助造宮室。拉緊繩墨劃直線,收束墻板以承載,建造宗廟極莊嚴(yán)。盛裝起土非常多,填充起土轟轟響。夯實搗土登登響,削平隆處馮馮響。上百堵墻都筑起,鼛故敲響聽不見。于是樹立那皋門,皋門雄偉又高大。于是樹立那應(yīng)門,應(yīng)門嚴(yán)正又高大。于是設(shè)立那大社,大眾才可得出行。因此不絕其憤怒,也不隕落其聲名。櫟與白桵抽嫩枝,行道之人心喜悅。犬戎之馬驚奔走,因為疲困而喘息。虞芮爭訟評斷完,文王著手生民事。我周有那疏附臣,我周有那先后臣,我周有那奔走臣,我周有那御侮臣。
【解讀】
《綿》是一首歌頌周文王祖父古公亶父事跡的詩,詩中記敘了他從豳地遷往岐山之后,以其賢明之德使部族不斷發(fā)展壯大,從而為開創(chuàng)周代大業(yè)奠定了深厚的根基?!睹娦颉芬嘣疲骸拔耐踔d,本由大王也?!?br>
全詩共分九章,每章六句。此詩展現(xiàn)了周太王古公亶父興周的諸多史實,包括遷徙部族到達岐山、大興土木營建宮室、建造宗廟設(shè)立祭壇、興修水利發(fā)展農(nóng)業(yè)、抗擊狄戎保家衛(wèi)國、平定虞芮土地之訟等。詩中尤其對興修宮室有較大篇幅的鋪排,渲染了古公亶父賢良、有禮、勇武、睿智等美德,也是通過追述周代先祖事跡,對周王朝之立國予以肯定和稱美。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芃芃棫樸,薪之槱之。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涇舟,烝徒楫之。周王于邁,六師及之。
倬彼云漢,為章于天。周王壽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綱紀(jì)四方。
【注釋】
芃芃〔péng〕棫〔yù〕樸:芃芃,茂盛貌。棫樸,白桵和枹木。
槱〔yǒu〕:聚積木柴以備燃燒,以祭祀天地及日月星。
濟濟〔jǐ〕辟〔bì〕王:濟濟,莊重恭敬貌,一說美好貌。辟王,君王。
趣:通“趨”,趨向,歸向。
奉璋:奉,兩手恭敬地捧著,后作“捧”。璋,璋瓚,古代祭祀時打鬯酒的玉器,以璋為柄。
峨峨:華美盛大。
髦士:俊杰之士。
淠〔pì〕彼涇舟:淠,船形貌。涇,涇水。
烝〔zhēng〕徒:眾人。
倬〔zhuō〕:廣大,顯著。
章:紅白相間的花紋,亦泛指彩色紋理。
作人:造就任用人才。
追琢:雕琢。追,通“雕”。
相〔xiàng〕:質(zhì)地,一說外表,一說看。
綱紀(jì):治理,管理。
【翻譯】
茂盛的白桵和枹木,砍柴堆積焚燒以祭。周之君王莊重恭敬,左右大臣隨從趨附。周之君王莊重恭敬,左右大臣恭捧璋瓚。恭捧璋瓚華美盛大,俊杰之士應(yīng)該如此。舟船行駛在涇水上,眾人一同持槳劃水。周之君王就要遠征,天子六師一同跟隨。遼闊無垠是那銀河,在天空中織出文采。周之君王年高壽長,為何不去造就人才?寶物之上雕琢文采,是因金玉是其質(zhì)地。力行不倦是我周王,經(jīng)營治理天下四方。
【解讀】
《棫樸》同前諸篇,也是一首贊美周王的詩歌。由于詩中出現(xiàn)“周王壽考”一句,而傳說周文王壽長九十七歲,故歷來學(xué)者大多認為此詩稱頌的是周文王?!睹娦颉吩拼嗽娭紴椤拔耐跄芄偃艘病?,意即文王能選拔人才、知人善任。
本詩共有五章,每章四句。第二章外,各章前兩句皆為起興句,詩人以薪槱棫樸、涇水泛舟、云漢為章、雕琢金玉諸事發(fā)起對文王的稱頌。文王之德,可使左右臣屬趨附,可使賢良俊才奉璋,可使天子六師隨征,故有詩人勸以壽考之年造就人才之建議,兼以勤勉奉公、統(tǒng)理天下之溢美。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瞻彼旱麓,榛楛濟濟。豈弟君子,干祿豈弟。
瑟彼玉瓚,黃流在中。豈弟君子,福祿攸降。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豈弟君子,遐不作人?
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豈弟君子,神所勞矣。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豈弟君子,求福不回。
【注釋】
旱麓:旱山山腳。旱山在今陜西南鄭西南。
榛楛〔hù〕:榛木與楛木。楛是一種似荊的植物,莖可制箭桿。
豈弟〔kǎi tì〕:同“愷悌”,和樂平易。
干祿:求取福祿。
瑟彼玉瓚:瑟,鮮明潔凈貌。玉瓚,即圭瓚,古代禮器,為玉柄金勺,祼祭時用以酌香酒。
黃流:指秬鬯,即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釀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賞賜有功諸侯。一說黃指黃金制成或鑲金的酒勺,流指秬鬯。
骍〔xīng〕牡:紅色的公牛。
瑟彼柞棫:瑟,茂密繁多。柞棫,櫟樹和白桵。
燎:燒柴以祭神,一說燒除雜草。
勞:慰勞,一說護佑。
莫莫葛藟〔lěi〕:茂密的千歲藟〔俗稱野葡萄〕。
施〔yì〕:伸展蔓延。
回:邪僻,一說違背。
【翻譯】
瞻望那旱山腳下,榛楛樹十分眾多。和樂平易之君子,求福以和樂平易。鮮明潔凈那圭瓚,黃色秬鬯在其中。和樂平易之君子,福祿降臨至其身。老鷹飛到天空中,游魚跳躍在潭淵。和樂平易之君子,為何不去培英才?清醇祭酒已斟上,紅色公牛已備好。以此祭享祀神明,以助人得大福報。櫟樹白桵很茂密,百姓燃燒以祭神。和樂平易之君子,神明會把你慰勞。茂盛繁多千歲藟,伸展蔓延其枝干。和樂平易之君子,求福正直不奸邪。
【解讀】
《旱麓》一詩的主旨,《毛詩序》認為是“周之先祖,世修后稷、公劉之業(yè),大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祿焉”;朱熹《詩集傳》則以為是“詠歌文王之德”;魏源《詩古微》提出“祭祖受?!敝f。
全詩共分六章,每章四句。除了第四章純以賦法描寫祭祀求福之事外,其余各章均以前兩句起興,后兩句詠嘆。起興句以奇巧構(gòu)思選用旱麓榛楛、玉瓚秬鬯、鳶飛魚躍、燎燃柞棫、葛藟蔓延等意象,與后文祭禱神靈賜福給“豈弟君子”及倡導(dǎo)其培育人才之說,恰能融為一體,凸顯出本詩主題。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時怨,神罔時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宮,肅肅在廟。不顯亦臨,無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聞亦式,不諫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無斁,譽髦斯士。
【注釋】
思齊〔zhāi〕:思,語氣助詞,無實義。齊,通“齋”,莊重恭敬。
媚:美好,一說愛。
京室:王室。
嗣徽音:嗣,繼承,接續(xù)?;找?,德音,美譽。
百斯男:生下很多男孩。百,虛詞,泛言其多。
惠于宗公:惠,順服,一說孝敬。宗公,先公,祖先。
罔時:罔,無。時,通“是”。
恫〔tōng〕:悲痛,傷心。
刑于寡妻:刑,通“型”,法式,典范。寡妻,嫡妻。
雍雍在宮:雍雍,和洽貌。宮,家宅。
顯:光明洞達。
射〔yì〕:古同“斁”,厭倦。
肆戎疾不殄:肆,所以。戎疾,大害,大難,一說西戎之患。不,語氣助詞,無實義。殄,止,絕。
烈假不瑕:烈假,指害人的疫病。瑕,停止,終盡。一說通“遐”,遠。
式:效法。一說通“試”,使用。一說適合。
造:造就,成就。
斁〔yì〕:厭倦。
髦:俊杰,優(yōu)秀。
【翻譯】
莊重恭敬的太任,她是文王的母親。賢淑美好的太姜,她是京都王室之婦。太姒繼承其美名,生下眾多的男孩。恭順奉事諸先公,先公之靈無有怨,先公之靈無有悲。為那嫡妻作典范,又為兄弟樹榜樣,以此治理家與國。家庭之中頗和恰,宗廟之內(nèi)極莊重。幽隱之處神臨視,修身不倦常保持。因此大難自平息,害人疫病亦終止。未聞之道亦效法,無人進諫亦兼聽。因此士卿有德行,子弟得以有成就。古時之人不厭倦,美譽才俊之士人。
【解讀】
《思齊》也是一首贊美文王之德的詩,且詩中溯及著名的“周室三母”,即文王祖母太姜、文王母親太任,和文王之妻太姒,可以說文王的千秋功業(yè)離不開這三位賢德女性的佐助?!睹娦颉范ù嗽娭髦紴椋骸拔耐跛允ヒ??!?a href="http://songci./ouyangxiu/" target="_blank">歐陽修《詩本義》則進一步說:“文王所以圣者,世有賢妃之助?!?br>
本詩共分五章,前二章每章六句,后三章每章四句。首章通過追溯“周朝三太”的賢德事跡,自然引入對文王的敘述中。二、三章寫文王在宗廟里敬事祖先,在家族中以身作則,使得家庭和恰、宗廟肅穆,且以謙恭、慎獨、恒久之心修養(yǎng)自身。末兩章介紹了文王善效良制、從諫如流和廣納賢才之德,以及在他治下天下安定、士卿有德的康泰時局。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jiān)觀四方,求民之莫。維此二國,其政不獲。維彼四國,爰究爰度。上帝耆之,憎其式廓。乃眷西顧,此維與宅。
作之屏之,其菑其翳。修之平之,其灌其栵。啟之辟之,其檉其椐。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帝省其山,柞棫斯拔,松柏斯兌。帝作邦作對,自大伯王季。維此王季,因心則友。則友其兄,則篤其慶,載錫之光。受祿無喪,奄有四方。
維此王季,帝度其心。貊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類,克長克君。王此大邦,克順克比。比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孫子。
帝謂文王:無然畔援,無然歆羨,誕先登于岸。密人不恭,敢距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于周祜,以對于天下。
依其在京,侵自阮疆。陟我高岡,無矢我陵。我陵我阿,無飲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鮮原,居岐之陽,在渭之將。萬邦之方,下民之王。
帝謂文王: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不長夏以革。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帝謂文王:訽爾仇方,同爾弟兄。以爾鉤援,與爾臨沖,以伐崇墉。
臨沖閑閑,崇墉言言。執(zhí)訊連連,攸馘安安。是類是禡,是致是附,四方以無侮。臨沖茀茀,崇墉仡仡。是伐是肆,是絕是忽。四方以無拂。
【注釋】
莫:安定。一說通“瘼”,疾苦,病。
二國:夏朝與商朝。一說豳國與邰國,一說“上國”之誤,指殷商。
獲:得到民心。
度〔duó〕:圖謀,一說相處。
耆〔jī〕:通“稽”,考察。一說憎惡。
廓:大,一說規(guī)模。
作之屏〔bǐng〕之:作:借為“柞”,砍伐樹木。屏,同“摒”,除去。
其菑〔zī〕其翳:菑,直立而枯死的樹木。翳,同“殪”,倒伏于地枯死的樹木。
其灌其栵〔liè〕:灌,叢生的樹木。栵,叢生的小樹,一說成行而生的樹木,一說死而復(fù)生的枝杈。
其檉〔chēng〕其椐〔jū〕:檉,樹木名,亦稱三春柳或紅柳。椐,樹木名,俗稱靈壽木。
其檿〔yǎn〕其柘〔zhè〕:檿,樹木名,又稱山桑。柘,樹木名,落葉灌木或喬木。
串夷載路:串夷,即犬戎。載,語氣助詞,無實義。路,通“露”,敗壞,一說順應(yīng)。
配:婚配。
省〔xǐng〕:察看。一說完善。
兌:直立。
對:疆界,一說生明君。
大伯:即太伯,太王長子。
錫:同“賜”。
奄:全、盡,一說大。
貊〔mò〕:通“莫”,傳布。一說靜。
類:善。一說分辨善惡。
王〔wàng〕:稱王,統(tǒng)治。
比:使人親附。
比:及至,等到。
悔:假借為“晦”,晦暗,不明。
祉〔zhǐ〕:福。
施〔yì〕:延續(xù)。
畔援:跋扈,暴戾。一說同“盤桓”。
歆〔xīn〕羨:愛慕,羨慕。一說猶“覬覦”。
誕:句首發(fā)語詞,無實義。一說大。
密:古國名,在今甘肅靈臺一帶。
距:通“拒”,抗拒,抵御。
侵阮徂共〔gōng〕:阮,古國名,在今甘肅涇川一帶。共,古國名,在今甘肅涇川一帶。
按:控制,遏止。
祜〔hù〕:福。
京:高聳的土丘。
矢:借作“施”,陳列。
鮮〔xiǎn〕:同“巘”,大山上的小山。
將:旁邊。
方:準(zhǔn)則,典范。
大聲以色:大聲說話,以臉色示人。一說大指注重。
長夏以革:時間長久,改變原有法度,“長夏”指多個夏天,形容時間長。長,一說作為首領(lǐng)、尊長;一說憑恃。夏,一說周分封的中原各諸侯國;一說夏楚,指刑具。革,改變,一說兵甲。
仇方:友邦,鄰國。一說敵國。
鉤援:一種攻城器械,以鉤鉤入城墻,牽繩攀援而登。
臨沖:兩種戰(zhàn)車。臨車可居高臨下地攻城,沖車可從側(cè)旁沖擊攻城。
崇墉:崇,古國名,在今陜西西安、戶縣一帶。墉,城墻。
閑閑:搖動貌,一說強盛貌。
言言:高大貌。
執(zhí)訊連連:執(zhí)訊,對所獲敵人加以訊問。連連,接連不斷,一說徐緩。
攸馘〔guó〕安安:馘,古代戰(zhàn)爭中割取敵人的左耳以計數(shù)獻功。安安,從容徐緩貌。
是類是祃〔mà〕:類,出征時祭天。祃,行軍駐扎處舉行的祭祀。
是致是附:致,招致,一說送來。附,通“撫”,安撫,一說依附。
茀茀〔bó bó〕:強盛貌。
仡仡〔yì yì〕:高聳貌。
肆:疾,快,一說通“襲”。
忽:滅亡。
拂:違背,悖逆。
【翻譯】
崇高偉大是那天帝,照臨下界光明顯耀。監(jiān)察觀照天下四方,以求百姓生活安定。正是殷商這個國家,治國理政不得民心。念及天下四方之國,于是推究加以審度。天帝經(jīng)過考察之后,憎惡殷商十分深重。于是回頭向西顧望,此地堪可作為居處??撤チ帜厩宄s樹,枯樹或直或已倒地。修剪清楚整治齊平,叢生灌木或大或小。排開雜木辟除亂枝,乃紅柳樹和靈壽樹。去除雜枝剔掉亂葉,是那山桑還有柘樹。上帝遷附明君之德,犬戎之族繼而敗退。天帝確立文王婚配,承受天命已經(jīng)鞏固。天帝視察岐山一帶,櫟樹白桵抽出新枝,松樹柏樹筆直聳立。天帝建國劃定疆界,就從太伯王季之時。正是這位名王季者,順父心意而有友愛。因此友愛他的兄長,而使吉慶積累深厚。上帝賜他榮耀光輝,承受福祿沒有終盡,天下四方全都占有。正是這位名王季者,天帝審視測度其心,宣揚流布美好名聲。他的德行充滿光明,充滿光明無比美善,堪為尊長和那國君。稱王統(tǒng)領(lǐng)如此大國,能使百姓歸順親附。等到周代文王之時,他的德行毫無晦暗。既已承受天帝之福,傳承延續(xù)后代子孫。天帝對那文王說道,不要暴戾或者跋扈,不要羨慕而生貪婪,應(yīng)當(dāng)渡河先登彼岸。密國之人沒有恭敬,膽敢對抗西周大國,侵略阮國去往共國。文王對此勃然大怒,于是整頓他的軍隊,遏止去往共國之軍,以使大周福祚深厚,以使天下人心滿足。密人憑借高丘地勢,從阮邊界發(fā)動侵略,登上我國高峻山岡。不要陳兵在我丘陵,那是我的山陵大丘。不要飲用我的泉水,那是我的山泉水池。文王審度山巘平原,占據(jù)岐山南面之所,處于渭水旁邊之地。他是萬國效法典范,他是統(tǒng)領(lǐng)百姓之王。上帝對那文王說道,我心思懷光明之德。語不大聲給人臉色,歷時彌久不改本制。識得大道知曉至理,順應(yīng)天帝所立法則。上帝對那文王說,咨詢友邦一起商討,聯(lián)合你的兄弟之國。用你那些攀爬鉤援,和你那些臨沖戰(zhàn)車,討伐攻破崇國城墻。臨沖戰(zhàn)車搖動前進,崇國城墻高大屹然。訊問俘虜接連不斷,割取敵耳徐緩不迫。行軍出征祭祀天神,招降敵軍安撫民眾,四方諸國不敢侮慢。臨沖戰(zhàn)車威風(fēng)強盛,崇國城墻宛然高聳。出征討伐快速攻破,使之滅絕使之消亡,四方諸國不敢悖逆。
【解讀】
《皇矣》也是一首以周朝開國創(chuàng)基為題材的史詩,從太王寫到王季及文王,重點歌頌了文王伐密滅崇的赫赫武功?!睹娦颉吩疲骸疤毂O(jiān)代殷,莫若周;周世世修德,莫若文王?!敝祆洹对娂瘋鳌吩疲骸按嗽姅⑻?、太伯、王季之德,以及文王伐密伐崇之事也”,概括得比較全面。
全詩共分八章,每章十二句,敘事周詳,內(nèi)容宏大。本詩前二章從古公亶父由豳地遷往岐山寫起,展現(xiàn)了太王開地墾山、精勤創(chuàng)業(yè)的事跡。三、四兩章寫王季繼承父業(yè),以其賢明之德使周不斷發(fā)展壯大,并將周之祖業(yè)傳于文王。五、六、七、八四章以較多筆墨描寫了文王伐密滅崇的戰(zhàn)爭過程,及四方諸國敬服歸順的成果,對文王的武功予以了熱切稱頌。詩中貫穿著天命所歸的思想,甚至將天帝人格化,折射出上古時期濃厚的天命哲學(xué)。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經(jīng)始勿亟,庶民子來。
王在靈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翯翯。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虡業(yè)維樅,賁鼓維鏞。於論鼓鐘,於樂辟廱。
於論鼓鐘,於樂辟廱。鼉鼓逢逢。蒙瞍奏公。
【注釋】
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始,開始營建。靈臺,古臺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附近。
攻:建筑。
子來:如同子女承事父母一樣到來,形容民心歸附,不請自來。
靈囿〔yòu〕:周文王園囿名。囿,帝王畜養(yǎng)禽獸的園林。
麀〔yōu〕鹿:母鹿。
濯濯:肥壯潤澤貌。
翯翯〔hè hè〕:光澤潔白貌。
靈沼:周文王時池沼名。
牣〔rèn〕:滿。
虡〔jù〕業(yè)維樅:虡、業(yè)、樅皆為懸掛鐘磬等樂器的木架的部件。虡,指木架兩旁的柱子。業(yè),指木架橫木上的大版,狀如鋸齒。樅,指木架上端刻的鋸齒,亦代指鐘磬架。
賁〔fén〕鼓維鏞:賁鼓,一種大鼓,賁借為“鼖”。鏞,一種奏樂時表示節(jié)拍的大鐘。
論:通“倫”,有次序。一說倫理,一說思念。
辟廱〔bì yōng〕:周天子設(shè)以行鄉(xiāng)飲、大射或祭祀之禮的地方,圓形,圍以水池,前門外有便橋。辟,通“璧”。
鼉〔tuó〕鼓逢逢〔péng péng〕:鼉鼓,用鼉皮蒙的鼓,鼉即揚子鱷。逢逢,形容敲鼓聲。
矇瞍奏公:矇瞍,指樂官,古代樂官以盲人充任,故名。奏公,演奏歌唱。公,通“頌”,一說通“功”。
【翻譯】
開始修筑那靈臺,經(jīng)綸而又營治之。百姓出力來建造,沒過多久就完工。開始修筑莫焦急,百姓如子皆到來。君王在那靈囿中,母鹿貼伏在地上。母鹿肥壯毛潤澤,白鳥光澤又鮮潔。君王在那靈沼邊,池中滿是游魚躍。鐘架橫板有崇牙,大鼓還有那大鐘。敲起鐘來有節(jié)奏,辟廱宮中盡歡樂。敲起鐘來有節(jié)奏,辟廱宮中盡歡樂。敲起鼉鼓聲砰砰,樂官演奏又歌唱。
【解讀】
詩中的靈臺和靈沼,在《孟子·梁惠王》中有一段簡介:“文王以民力為臺為沼,而民歡樂之,謂其臺曰靈臺,謂其沼曰靈沼,樂其有麋鹿魚鱉。古之人與民偕樂,故能樂也。”《毛詩序》認為此詩展現(xiàn)的是民眾歸附文王之旨,“文王受命,而民樂其有靈德,以及鳥獸昆蟲焉”。
全詩共分五章,每章四句。首章介紹修筑靈臺的過程,二、三兩章分別寫文王游靈囿和靈沼的場景,其中對母鹿、白鳥、躍魚的描摹極富情趣。四、五兩章主要寫了辟廱宮中敲鼓鳴鐘、奏樂歌詠的場面,渲染了文王治下和恰安寧的社會狀況。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下武維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媚茲一人,應(yīng)侯順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茲來許,繩其祖武。於萬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來賀。於萬斯年,不遐有佐。
【注釋】
下武:后代繼承祖業(yè)。武,繼承。
哲王:賢明睿智的君王。
三后:指周代三位先王,即太王、王季、文王。
配:指順應(yīng)天命。
世德作求:世代的德業(yè)。求,通“逑”,聚合,一說匹配。
孚:信任,信服。
式:表率,典范。
孝思:孝親之思。
媚:喜愛。
應(yīng)〔yìng〕侯順德:應(yīng),符合,具備。侯,語氣助詞,無實義。順德,美德。
嗣服:繼承順應(yīng)祖志。
來許:指增進善道,一說后進、后輩。許,通“御”,進。
繩其祖武:繩,通“承”,繼承;一說戒慎。祖武,先祖的事跡、遺業(yè)。武,足跡。
祜〔hù〕:福。
不遐:為何不會。
【翻譯】
后承先業(yè)乃大周,世代都有圣明王。三位先王在天上,武王應(yīng)天在京都。武王應(yīng)天在京都,世代德業(yè)皆匯聚。長久順應(yīng)那天命,成為君王人信服。成為君王人信服,堪為人間之典范。長久綿延孝親思,孝親之思為準(zhǔn)則??翱蓯鄞鬟@一人,其身具備諸美德。長久綿延孝親思,承順祖志顯光明。光明顯耀增善道,遵循先祖之足跡。在那千載萬年中,常受上天之賜福。常受上天之賜福,四方諸國來慶賀。在那千載萬年中,怎會無人來輔佐?
【解讀】
《下武》一詩贊頌的是周武王能順應(yīng)天命,繼承歷代先祖創(chuàng)國奠基的意志、功業(yè)和賢明之德,最終使周實現(xiàn)問鼎天下、歸服四夷的統(tǒng)一大業(yè)?!睹娦颉芬嗾J為此詩反映的是“武王有圣德,復(fù)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
全詩共有六章,每章四句,其中二、三、六各章首句都與上章末句重復(fù),運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前二章寫武王依天命、承“三后”居住在京都,世代積累德業(yè),稱王令人信服。中二章寫武王弘揚孝道、修身培德,堪為世間典范。末二章是對武王千秋萬代受天之福、四國來朝的祝禱,兼有賢人輔佐的希冀。繼承祖業(yè)之旨貫穿全詩,堪稱本詩詩眼。
所屬分類:大雅·文王之什
文王有聲,遹駿有聲。遹求厥寧,遹觀厥成。文王烝哉!
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既伐于崇,作邑于豐。文王烝哉!
筑城伊淢,作豐伊匹。匪棘其欲,遹追來孝。王后烝哉!
王公伊濯,維豐之垣。四方攸同,王后維翰。王后烝哉!
豐水東注,維禹之績。四方攸同,皇王維辟。皇王烝哉!
鎬京辟雍,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释鯚A哉!
考卜維王,宅是鎬京。維龜正之,武王成之。武王烝哉!
豐水有芑,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武王烝哉!
【注釋】
遹〔yù〕:語氣助詞,無實義。
烝〔zhēng〕:美好,一說君王。
淢〔xù〕:假借為“洫”,指護城河。
匹:匹敵,比得上。
棘:通“亟”,急迫。
王后:君王,此指周文王。
王公伊濯:公,同“功”,事功。濯,盛大。
翰〔gàn〕:通“干”,主干,統(tǒng)帥。
皇王:偉大的君王,此指周武王。
辟廱:詳見《大雅·靈臺》一詩之注。
思:語氣助詞,無實義。
宅:居住。一說選址建屋。
芑〔qǐ〕:一種野菜。一說通“杞”,指杞柳。
仕:通“事”,事跡。
燕翼:安和恭敬。
【翻譯】
文王具有好名聲,大名鼎鼎廣傳揚。希求天下得安寧,終于得見功業(yè)成。文王之德真美好!文王接受天之命,建立這等大武功。已經(jīng)討伐那崇國,就在豐地建城邑。文王之德真美好!修筑城墻通溝渠,營建豐邑正匹配。并非私欲很迫切,追循先王之勤孝。君王之德真美好!文王事功極崇大,建起豐邑之城墻。四方諸國同歸心,君王是其主心骨。君王之德真美好!豐水東流入渭水,這是大禹之功績。四方諸國同歸心,圣明君王是天子。圣明君王真美好!鎬京營建辟雍宮,從那西面到東面,從那南面到北面,無人不歸服周朝。圣明君王真美好!君王考察又占卜,居住在這鎬京中。靈龜之甲下斷言,武王依之而成功。武王之德真美好!豐水邊上長芑草,武王豈不傳事跡?留下謀略給子孫,使其安和而恭慎。武王之德真美好!
【解讀】
《文王有聲》是一首歌頌周文王和周武王的詩?!睹娦颉犯爬ù嗽娭紴椤拔渫跄軓V文王之聲,卒其伐功也”。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則認為此詩通過寫文王遷豐、武王遷鎬之事,使“文武對舉,并言文之心即武之心,武之事實文之事”,二王的文治武功恰與其號暗合,并相與為一,融成一體。
全詩共分八章,每章五句。前四章寫文王,后四章寫武王。詩人主要通過記敘文王討伐崇國、興建豐邑等事,稱揚文王的流布四方的美名和諸國歸心的功勛。武王的事跡則主要從天下臣服、營建辟廱、定都鎬京、延續(xù)家業(yè)等方面體現(xiàn)。各章末句以兩兩相疊的感嘆句式,進一步強化了本詩的贊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