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李毅多 主持:雅清 北京誠敬和教育機構出品(>>>>>>>>收聽音頻全集) [目 錄] 嘉賓寄語 節(jié)目簡介 嘉賓簡介 第一集 《大學》簡介 第二集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 第三集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第四集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 則近道矣 第五集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誠 意誠而后心正 第六集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第七集 茍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第八集 為人君 止于仁 為人臣 止于敬 為人子 止于孝 第九集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第十集 子曰 聽訟 吾猶人也 必也使無訟乎 第十一集 所謂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 第十二集 君子必慎其獨也 第十三集 誠于中 形于外 第十四集 十目所視 十手所指 第十五集 富潤屋 德潤身 心廣體胖 第十六集 身有所忿懥 則不得其正 第十七集 好而知其惡 惡而知其美者 天下鮮矣 第十八集 人莫知其子之惡 莫知其苗之碩 第十九集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第二十集 一家仁 一國興仁 一家讓 一國興讓 第二十一集 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 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第二十二集 上老老而民興孝 上長長而民興悌 上恤孤而民不悖 第二十三集 所惡于上 毋以使下 所惡于下 毋以事上 第二十四集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第二十五集 財聚則民散 財散則民聚 第二十六集 言悖而出者 亦悖而入 貨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 第二十七集 惟善以為寶 仁親以為寶 第二十八集 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 驕泰以失之 第二十九集 生財有大道 生之者眾 食之者寡 為之者疾 用之者舒 則財恒足矣 第三十集 仁者以財發(fā)身 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第三一集 國不以利為利 以義為利 嘉賓寄語: 學習《大學》,掌握人生成長線路圖! 《大學》是“四書”之一,《大學》重點闡發(fā)了人生的成長是從修身開始入手的。如何修身呢?“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如果我們把《大學》這部經(jīng)典學明白、學透徹了,那么對于自己今后的人生成長道路就會很明晰了。您愿意借鑒先賢的生命智慧,來安排自己的成長線路嗎?那就跟隨我們的節(jié)目,學習《大學》吧! 節(jié)目簡介: 《大學》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是古人修齊治平的方法論總綱,又因其最為易曉,故被稱為儒家思想的“入德之門”?!洞髮W》從實用角度對現(xiàn)代人如何做人、做事、立業(yè)等方面均有借鑒意義與指導價值。嘉賓主講人李毅多老師以豐富的人文學養(yǎng)與人生閱歷,結合當今時代,重新詮釋《大學》經(jīng)典的要義,給人以經(jīng)典的洗禮與心靈的啟迪。 嘉賓簡介: 李毅多:資深律師,吳氏太極拳傳人,國學教育專家,早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法學院、京都大學,從事法律的研究、教學、工作實踐三十余年。李老師早年拜楊家倉先生為師,習練太極拳三十余年,為吳圖南吳氏太極拳傳人,現(xiàn)任吳圖南武術思想研究社社長。李毅多老師在多年的學習、生活和實踐中,深深意識到中華文化圣賢教誨的落實是社會人心和諧發(fā)展的動力源泉,也是每個人獲得幸福人生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李老師更加深入地研習國學理論與經(jīng)典文獻,并注重經(jīng)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悟與身體力行。 李毅多老師以豐富的人生閱歷感悟經(jīng)典,以博大的太極智慧體察人心,以平實的現(xiàn)代語言詮釋先賢教誨,以平和的謙卑之風誠意正心,以睿智的人生領悟解讀經(jīng)典,并以其深厚的個人修為贏得了廣大聽眾朋友的認可與喜愛。 第一集 《大學》簡介 《大學》位于四書之首〔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由春秋時期的曾子所著。四書流傳至今,都有它非凡的價值。那《大學》在四書中究竟起著什么樣的作用呢?——首先它教給了我們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方法和次第;其次,它也是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自我修養(yǎng)的良方。 《大學》即是“大人”之學。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大人”,也就是心胸廣大,智慧高深的人呢?《大學》為我們開啟了方便之門。后人把這種方法加以歸納、總結,形成“三綱八目”,即: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也是《大學》的精髓所在。古人講修身為本,掌握了修身的方法和次第,循序漸進,才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的大道才會越走越順暢,越走越寬闊。這也是我們當代積極學習《大學》的目的所在。 第二集 大學之道 在明明德 在親民 在止于至善 經(jīng)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易解:《大學》的主旨在于弘揚優(yōu)秀的品德,在于親善幫助別人,在于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這里講的是《大學》的“三綱”,開宗明義,一語道出。每個人本來就具有無盡的智慧和才能,只是有時不知道而已。如果我們有自知之明,能夠認識自身,改正過錯,發(fā)揮長處,就會開啟自身的才智,發(fā)揚優(yōu)秀的品德。同時自知也是知人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可能了解別人,放下一己私欲,心懷他人,進而幫助別人,與人和睦相處,提高自己的品行。開啟智慧的目的在于助人,德的根本在于孝。親民首先從自己的父母親人開始,進而去幫助親人朋友及身邊更多的人,服務于大眾;利益他人需要智慧,而在力行中又能得到智慧和快樂,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進人生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學習了三綱,明白了《大學》之道,我們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大人之學中有的放矢,信步前行。 第三集 知止而后有定 定而后能靜 靜而后能安 安而后能慮 慮而后能得 經(jīng)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易解:知道了應達到的境界,才能有堅定的志向,志向堅定才能夠心靜不亂,心靜不亂才能夠安穩(wěn)泰然,安穩(wěn)泰然才能夠思慮周詳,思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獲。 有些人之所以深陷于“忙、盲、?!钡纳罹秤鲋校且驗闆]有找準自己的人生目標和方向,就像在黑夜里前行,跌撞迷糊不知所行。有人說找到了正確,明確的人生目標,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就像是看到了人生的燈塔,握住了生命的指南,剩下的路交給雙腳跋涉就行了。 領導清楚自己該做什么,員工知道自己該怎么做,父母明白自己的職責,夫妻懂得各自的使命,子女知道怎樣孝敬……各司其職,各安所命,生命才會得到安定,找到方向和智慧。這樣就能心靜如水,既遠離了塵世的繁雜與污穢,又能于寧靜中捕獲真知。一個人真正做到心靜不亂的時候,不論什么事情來臨他都會臨危不懼,泰然處之,考慮事情全面、謹細,自然不會出錯,同時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就增長了見識,收獲了智慧,生命終有所得。 第四集 物有本末 事有終始 知所先后 則近道矣 經(jīng)句: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 易解:每樣事物都有根本和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和結束,明白了事物的先后順序,也就接近于做學問的宗旨和原則了。 大樹有深埋于地下的根和顯露于外的枝節(jié),人的生命也是如此。對大樹而言,沒有樹根就沒有茂盛的枝葉,樹根才是它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人的生命組成也有主次之分,修身為本,德行是人生命中最主要的成分。智慧的領導選拔德才兼?zhèn)涞娜瞬牛哑返路旁谑孜唬粌?yōu)秀的人師教育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把德行排在第一。這就抓住了事物的根本。 同時,事情還有開始和結束的先后之分。學習一門外語,只有在學好自己母語的基礎上才可能把外語學通;學習彈奏名曲,首先要把樂譜學好才行;練習太極拳,只有學會了牢固的步伐,才能打出優(yōu)美的招式。每件事情都是從點滴開始,慢慢積累,絕不能一蹴而就,有始才有終。清楚了事物發(fā)展的開始和結束,明白了其中的次第,不舍本逐末,做事情和修學問才會得心應手,事半功倍。 第五集 物格而后知至 知至而后意誠 意誠而后心正 經(jīng)句: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之而后天下平。 易解:窮盡事物的道理,然后知識就會極為豐富;有了豐富的知識,就會意念真誠;意念真誠,心就端正了;心端正了,自身的品德就會達到很高的境界;品德達到很高的境界,家就會整治得很好;家整治好了,國就會治理好;國治理好了,天下就會太平。 這里要講的是《大學》里的“八綱”: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同時也是在告訴后人,怎樣先從完善自己的一點一滴開始積累,一步步做到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直到實現(xiàn)天下太平的遠大人生抱負的過程。 古人要想使自己的美德彰顯于天下,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就要先治理好國家,而治國的前提是治理好家庭,整治好家庭的基礎是自己要有美好的品德,修養(yǎng)品德首先要把心放端正,方法就是意念誠實、真誠恭敬、專一不二,而要做到意念誠實,就要有極為豐富的知識,使知識豐富的途徑在于窮盡事物的道理。要想人生有所作為,就要樹立正確的目標,就像建造一座房子,首先要繪好藍圖,之后再去增磚補瓦;另外,如果連最基本的根基都沒有打好,縱使有再美好的理想都是空談。先賢們的做法做到了“知所先后”,值得后人學習借鑒。 第六集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經(jīng)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易解:從天子到平民百姓,都應該把修養(yǎng)自己的品德作為根本。 古人以修身為本,把提升德行當做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去力行,它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黎民百姓,無一例外。 領導人以修身為本,就會心懷家國天下,處處體恤下屬、員工,甚至廣大百姓,忠于自己的崗位和職責,為集體、國家、社會謀得福利,受到世人的敬仰和愛戴;員工以修身為本就會力行本職工作,發(fā)揮聰明才智,忠于集體、國家,貢獻光和熱;老師以修身為本,就會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時時提升自己的德行,對學生言傳身教,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臈澚褐?;父母以修身為本,就會積極修養(yǎng)品德,為家人營造和諧溫馨的環(huán)境,為孩子樹立光輝的榜樣,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以修身為本,就會以孝當先,內(nèi)孝父母,外報國家?!靶杏胁坏茫辞笾T己”。 總之,我們每個人只有以修身為本,才有可能處理好與家人、他人、集體、社會的關系,經(jīng)營好我們自己的幸福人生;人人如此,實現(xiàn)和諧社會才有了大眾的根基與保障。 第七集 茍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經(jīng)句: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易解:假如能每天洗去身上的污穢,從而煥然一新,那么就該天天清洗,天天有新的面貌,從不間斷。 這是商湯洗浴銅盆上的一句銘文。他用這句話每天提醒自己,不斷地朝正確的方向真誠的改變自己,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做到日新月異;這也是一種終生學習的積極人生態(tài)度。學無止境,善于學習的人處處為學,擇長補短,每天更新自己,知識愈加淵博,視野愈加開闊,心量愈加寬廣,德行愈加高深,這就是修身的過程。 有的人每天三次反省自己,從省悟中查漏補缺,改過自新,汲取經(jīng)驗教訓,取得進步;有的人從身邊瑣碎的小事做起,漸行漸學,點滴積累,日日更新,取得長足發(fā)展。生命應該像初升的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每天學習、自新,每天進步一點點,定會取得大智慧,大學問。 第八集 為人君 止于仁 為人臣 止于敬 為人子 止于孝 經(jīng)句: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與國人交,止于信。 易解:做國君,他安心地棲居在仁德里;做大臣,他安心地棲居在恭敬里;做子女,他安心地棲居在孝道里;做父親,他安心地棲居在慈愛里;與人們交往,他又盡力做到誠信。 在社會的大舞臺上,每個人都會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么對于各種各樣的角色,我們該以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呢?作為一位領導,如果他能宅心仁厚,他就會擁有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就會為下屬樹立光輝的榜樣,激勵下屬更加積極努力,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作為下屬,則應對上級和長輩充滿恭敬之心,對人禮敬謙讓,這樣做既提高了自身的修養(yǎng),又能得到別人的尊敬。 “百善孝為先”,為人子女,應把孝道放在修身的首位,養(yǎng)父母之身,養(yǎng)父母之心,養(yǎng)父母之志;做家長,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慈愛的溫室,家長既要為子女樹立良好的榜樣,又要給子女智慧的愛,才會利于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的和樂;在與他人交往時,做到誠信為本,才會得到大家的信任和認可。 人生如戲,無論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只要用心學習祖先的智慧,再結合自身情況靈活變通,都能演好生命的每一場戲。 第九集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 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經(jīng)句: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易解:后代有德的君王與圣賢尊重、思念前代的君王與圣賢,不斷修養(yǎng)自己的美德。因此,后代的百姓也能享受到前代君王留下的美德并快樂地生活著。 《詩經(jīng)》上說:嗚呼,文王和武王是不會被后人忘記的?!笆烙⒚魇ベt的君王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留下了寶貴的財富,讓人沒齒不忘,他們的英名永遠被后人紀念、敬仰。 人生在世,衡量價值的標準不在于擁有了多少,而是奉獻了多少;不在于帶走了什么,而是留下了什么。一場生命數(shù)十載,一切有形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到底應該留下萬世英名還是千古罵名,留下物質(zhì)財富還是精神文明?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君子會追念先祖,傳承圣賢的智慧和美德,以修身為本,福澤天下百姓,為后人留下無盡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黎民百姓追尋平凡真實的快樂,領受先祖的福蔭,同時致力于家族的興盛與家道傳承。智慧的領導會給予不同的下屬以不同的需求;明智的家長留給子女的不是萬貫家財,而是提升德行的圣賢經(jīng)典。當然,學習了圣賢智慧,我們就會清楚該給后人留下什么。 第十集 子曰 聽訟 吾猶人也 必也使無訟乎 經(jīng)句: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易解:孔老夫子說:“聽訴訟審理案子,我和別人沒什么不同。如果一定要說不同的地方,大概是我希望讓天下不再有訴訟案件。” 在這里孔夫子提出了一個愿景:天下不再有訴訟。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有了矛盾、沖突盡量不到法庭解決;二、從根本上消除矛盾沖突。這也提醒我們,為了生活的和平、安定、幸福而努力消除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沖突。從根本上講,利益的沖突導致各種矛盾的產(chǎn)生。最大的自私就是無私,如果人人都有一顆利他、寬容的心,善解人意,和顏悅色,在矛盾發(fā)生前退一步,忍一時,就沒有打不開的糾結,散不了的烏云。 世間最美的風景是人,而解決矛盾勞心傷神,耗時耗力,如果人人都有一個“和”字裝在心間,自然看淡物質(zhì)利益,珍惜生命的緣分,生活也會愈加和諧美好。 第十一集 所謂誠其意者 毋自欺也 經(jīng)句: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 易解:所說的使意念誠實,就是不要欺騙自己。 我們經(jīng)常講要做誠實守信的人,不要欺騙別人。其實對別人誠信的前提是先對自己誠信。要讓自己的意念誠實專一,不自欺欺人。這一點看似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一位學習了傳統(tǒng)文化的兒子每次出差回來都會給父母買一些禮品,以為自己在力行孝道;可有一次母親卻難為地告訴兒子,他買的東西不適合父母的吃穿。兒子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他買的禮品都是自己喜歡的。他這才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懂父母的需要,傳統(tǒng)文化也只學到了皮毛。 有些父母為了孩子更加優(yōu)秀,強行為孩子設定成長路線和人生方向,結果子女怨聲載道,父母就抱怨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其實父母是在用孩子的輝煌滿足自己的虛榮,是在欺騙自己,欺騙孩子,最終自欺欺人。 要想被人了解,首先要了解別人;要想對別人誠信,首先要對自己誠實。這樣才能做到心正,意誠,身修。 第十二集 君子必慎其獨也 經(jīng)句:君子必慎其獨也。 易解:君子一定會謹慎的對待獨處這件事。 慎獨既是修身的一種方法,又是衡量一個人修身好壞的標準?!兜茏右?guī)》上講來到一間空房子里,也要和平時一樣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就像屋子里有其他的人在一樣。一個人獨處的時候,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是他最接近心靈,也是顯現(xiàn)其本心的時候,更是最能修身的時候,如何對待獨處,就是如何對待自己。有人抱怨生活欺騙自己,其實是自己沒有做到慎獨,自己欺騙了自己。夫妻戀愛時把各自美好的一面表現(xiàn)出來,結婚后漸漸顯現(xiàn)出各自的缺點,以為彼此欺騙了對方,表里不一,而造成不愉的局面;其實是自己以前沒有做到慎獨,而欺騙了自己和他人。君子慎獨,為人處事就要人前人后一個樣子,做到表里如一,這樣才會處事公正,不失偏頗,身心安寧,得到他人的信賴和認可。 第十三集 誠于中 形于外 經(jīng)句:誠于中,形于外。 易解:誠意在胸中,表現(xiàn)在外部。 “誠于中,形于外”是說一個人內(nèi)心真誠的時候,別人通過他的外在表現(xiàn)很容易就能感受到他的真誠。它告訴我們真誠的重要性及判斷一個人真誠與否的方法。古圣先賢為了教導后世子孫,把一生的修為著書立說流傳下來,后人在學習先祖的教誨和德行的時候,能真切的感受到他們真誠地發(fā)心;要了解一個人的品行,觀察他的朋友就能清楚他的為人;判斷一位領導的賢能,觀察他的下屬就能知道他的修為。 同時,把心中的誠意化作真實的行動,才是最高的境界。透過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觀察自己的誠意。如果不夠真誠,就要努力學習,長養(yǎng)一顆好學、謙虛、真誠、負責、博愛的心,積極地做好準備,為周圍的人服務。這就是“誠于中,形于外”。擁有真誠的心,生命就是自在、快樂的。 第十四集 十目所視 十手所指 經(jīng)句: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易解:很多雙眼睛在看著你,很多雙手在指著你。 “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在獨處的時候,言談舉止看似無人知曉,實際上并非如此,無形中仍然會有許多眼睛看著,有許多手在指著我們。做了好事,總會有人知道;如果有不好的念頭,無論多么隱秘,也都會東窗事發(fā)。所以,每個人都要謹慎的對待獨處。 “楊震拒金”的故事講到他的學生做官后為感謝恩師,就在一天夜里來到老師家里送上十金,楊震拒收,學生說沒有人知道,老師就批評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從而拒絕了學生的禮物,并保住了名節(jié)。楊震不為金錢迷惑,做到了慎獨,后來官至“三公”,并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就是面對他人、面對世界;慎獨的人就是對自己和他人真誠,對自己和他人負責。 第十五集 富潤屋 德潤身 心廣體胖 經(jīng)句: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易解:財富能滋潤一個人的房屋,而美德可以滋養(yǎng)一個人的身體。被美德滋養(yǎng)的心胸就變得寬廣,而身體就會隨之安適。 金錢財富能滿足衣食住行的需要,提高物質(zhì)生活水平,但如果僅僅停留在這個層次,生命的精神世界就得不到充實完善,生活的質(zhì)量得不到提高,人生就得不到完滿;就像一座外表富麗堂皇的房子,其實內(nèi)在空空如也,此時擁有的物質(zhì)財富越多,越感到生活不充實,沒有意義。這就是現(xiàn)代人的幸福不和財富同步增長的原因。古人說“一德、二命、三風水”,獲得幸福的人生,還要從修身立德做起。美好的德行可以讓人心胸寬廣,智慧圓通,身心愉悅,健康長壽。 德和能是一不是二,高尚的德行會幫助我們?nèi)〉脤W業(yè)、事業(yè)的進步,滿足必要的物質(zhì)需求。健康的身體為自己使用,美好的德行為自己使用,為他人奉獻,為社會服務,人生的境界才會越走越高,在物質(zhì)和精神世界里自在生活,得到生命的充實、圓滿。 第十六集 身有所忿懥 則不得其正 經(jīng)句: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易解:這幾個排比句是告訴我們怎么得到“正”,要客觀地、理智地做出判斷。比如說,如果一個人發(fā)怒了,心情不冷靜了,這時候做出的判斷往往是不客觀的,不理智的。怎么能讓我們的身心保持理智、冷靜,就是這句話告訴我們的。 恐懼、不良嗜好,以及特別喜歡做一件事情,都對我們的身體有傷害;我們特別喜歡一件東西的時候,往往會忽略其他人的感受,也失去了正確的判斷力。我們在社會中扮演多重角色,這其中,有父母的恩情、老師的恩情、對家庭的責任,以及社會的責任,要理智地平衡,不要患得患失。“憂能使人老”。莊稼長在地里,是誰讓它長得好呢?——是大地讓他長得好的;其實孩子也是一樣。我們對孩子的愛,不要愛得太狠。憂患還來源于我們對自己的要求過高。什么叫富貴?其實,富在知足,貴在知退。讓我們定一個客觀的目標,放慢一點生活的腳步,不要讓情緒來左右我們。希望大家都能用平和的心態(tài)過人生。 第十七集 好而知其惡 惡而知其美者 天下鮮矣 經(jīng)句: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易解:對于自己喜好的,性情相投的,或者一個族類的,我們就覺得好;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或者跟我們不相投的人或事物,就覺得他(她、它)不好。戀愛中的人就是這樣的心理。交往之初,總覺得心愛的人一好百好;一旦生活在一起很久了,看到的又都是缺點?!鋵嵳嬲‘?shù)淖龇☉撌牵寒斢憛捯粋€人時,多想想他的優(yōu)點;當喜歡上一個人時,冷靜地找找他的缺點。在這方面,年輕人要多聽長輩的觀點;作為長輩,有時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在外面碰碰壁,讓他自己去成長,去領悟。對于人的判斷,家長要早一點給孩子做鋪墊、做準備。家長要觀察一下自己,我們能不能做到冷靜、理智、全面地判斷事物,家長首先要學會這一點。其實,做任何選擇之前,我們都可以做一個利弊分析,只有利而沒有弊或只有弊而沒有利的情況幾乎是沒有的。真正做到“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是很難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朝著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第十八集 人莫知其子之惡 莫知其苗之碩 經(jīng)句: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易解:很多人都很愛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但這不等于我們的孩子沒有缺點。人能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才能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和缺點。“莫知其苗之碩”,意思是人總是覺得自己家的莊稼長得不如別人家的莊稼豐碩,總是對自己的境況不滿足。 我們仔細觀察一下我們自己的境況,其實應該是比較滿足的。首先,我們趕上了一個好的時代,衣食無憂;如果趕上戰(zhàn)爭時代,人民就會流離失所。我們的長輩就遇到過戰(zhàn)亂時期,別提學習了,飯都吃不飽;我們現(xiàn)在生活在和平時代,“有吃有穿即為富貴”;還有很多人在艱苦的條件下,為我們今天的和平生活在付出,比如守衛(wèi)邊卡的戰(zhàn)士、監(jiān)獄的獄警等等,還有農(nóng)民、工人,面對他們,我們應該升起感恩之心;然后要不斷努力,讓我們所生活的時代越來越好。——讓我們升起感恩之心,感恩生活中所有人的付出! 第十九集 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經(jīng)句: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國。 易解:家還沒有管理好,卻能教育別人的人是沒有的。所以君子不用走出家門,就完成了治理國家方面的教育。 管理別人的前提是先管好自己。所以要想管理好一個企業(yè)、團體,乃至一個國家,只有先把自己管好,把自己的家庭治理好,才能以身作則,以理服人,取得滿意的效果?!耙晃莶粧吆我話咛煜隆闭f的正是這個道理。人們都說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處理好家庭里的各種關系,才有可能在社會上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而齊家的前提是修身,“修身為本,教學為先”,真正還要落實在教育上。其實每個人都扮演著教師的角色,只是效果上有好壞之分。一個父母都是教師的家庭,孩子卻因為沒人管教迷戀游戲,最后走上犯罪之路,這是父母教育的失敗。真正好的教育者無論處在什么崗位,言談舉止都能行為世范,讓大眾受益。一個人在家里孝養(yǎng)長輩,就能到社會上忠于祖國和人民;在家里尊敬兄長,到社會上就能尊重上級;在家中愛護子女,到社會上就能博愛大眾;忠于家庭,到社會上就會擁有強大的向心力。懂得了教育的真諦,就會做到修身齊家,無論在什么位置,都會讓眾人受教,這就是不同意義上的平天下。 第二十集 一家仁 一國興仁 一家讓 一國興讓 經(jīng)句: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 易解:《大學》在某種意義上說,是講給領導人聽的,但領導人是人做的。如果要讓國家、單位或團隊充滿仁愛之情,在家庭里首先推行仁愛。比如大舜,從小生活在一個缺乏關愛的家庭,但是他最終憑著自己的至孝感化了家人;這其中的愛和能力推及社會,他也是一個好的領導人,成就了一代圣君明王的偉業(yè)。身為一個領導人,要“為政以德”,給百姓做出表率。舉例:泰伯讓國的故事?!羁旖莸母淖兩鐣L氣的方法就是在上位的人做出榜樣;其實,普通百姓也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教化一方,比如道德模范們,如:林秀貞的事例。林的行為影響了本家族、本村,而且感動了全國。林秀貞說,自己的做法源于母親的身教。 第二十一集 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 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經(jīng)句: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易解:君子是怎么做事的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如果希望孩子們不要亂丟垃圾,我們成年人、父母親首先不要丟垃圾。我們可以試著彎腰撿一次垃圾,看看內(nèi)心有什么樣的感受。我覺得撿垃圾最受益的是自己,彎腰可以打通任督二脈,活動筋骨。所以做好事最受益的人是我們自己。比如做父母的,希望孩子愛學習,愛讀書,而孩子不愛讀書,怎么辦呢?父母親自己讀一些好書,不要去打做麻將啊,研究化妝品啊等等浪費生命的事上;比如我們希望孩子愛鍛煉身體,那我們自己就不能睡懶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意思是說,我們?nèi)绻M麆e人改正缺點、錯誤,我們自己就該先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錯誤。生活中,如果我們不希望孩子看電視,但是家長在看電視,那就很難讓孩子不去這樣做。 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修身為本,一切從自己開始做起,給別人一個示范;只要我們做好了自己,無形中就在積極地影響著社會。 第二十二集 上老老而民興孝 上長長而民興悌 上恤孤而民不悖 經(jīng)句: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悖 易解:“上”指上位的人,比如:父母、老師、長輩、領導,等等;“老老”就是尊敬長輩的意思。如果在上位的人恭敬、尊敬長輩,在下位的人就會孝順長輩了。這其實是教育的方法,也是高度的領導藝術。如果為人父母者孝敬我們的長輩,那么我們的兒女將來也會孝敬我們。如果我們家里養(yǎng)的是兒子,希望將來自己的兒媳和我們很好地相處,我們現(xiàn)在就要做個好兒媳,孝順自己的婆婆公公。如果我們的職業(yè)是老師,我們本身是一個孝順父母的人、恭敬長輩的人,我們的學生將學到這些品質(zhì)?!追蜃釉凇犊鬃蛹艺Z》中說過這樣的話,他說社會的沖突、矛盾產(chǎn)生于相凌(相互之間的欺負),相凌的原因是長幼無序。比如年輕人不尊重長輩,長輩的心里不舒服,所以會有相互之間的不滿、欺凌。還有,社會中有一些弱勢群體,我們要怎么對待他們,我們的做法將是孩子們將來的行為方式。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我們的良心。 第二十三集 所惡于上 毋以使下 所惡于下 毋以事上 經(jīng)句:所惡于上,毋以使下;所惡于下,毋以事上;所惡于前,毋以先后;所惡于后,毋以從前;所惡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惡于左,毋以交于右。 易解:這句話其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具體事例。如果上位的人或上一任的人給繼任者流下了一個爛攤子,那繼任者是不是也要給下一任留下一個爛攤子呢?一個有智慧的人會在這樣的逆境中學習和成長,而不會把上一任的做法延續(xù)下去。作為一個下級或居于下位的人,我們是不是盡職盡責,或者是不是終于自己的本份呢? 如果一個領導遇到了這樣的下級,我們就該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這樣對待上級?——有智慧的人,只會埋頭拉車,做好自己份內(nèi)的工作,而不去計較其它的利害得失。 以上經(jīng)句就是告訴我們在不同的境遇中,都要善于學習,要有決心和行動力去把不好的境遇轉(zhuǎn)變?yōu)楹玫木秤觥?/p> 第二十四集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經(jīng)句: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易解:這句經(jīng)句涉及到我們每個人很關心的切實問題,就是如何得到財富,財富是從哪里來的。我們的老祖宗告訴我們,掙錢的事情是有輕重緩急的。一個人的德行是根本。有德行的人,能聚集起很多的人才,這樣事業(yè)發(fā)展起來了,自然就有財富了。所以財富是德行大樹上結下的枝葉花果。李老師從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還有古圣先賢的事例中,給大家開解了這句話的真實用意。 德行是事業(yè)成功的基礎;德行的根本是廣博的胸懷;廣博的胸懷需要有一顆仁愛之心。如果我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將來擁有更好的人生,我們就該多付出,少索取,扎好德行之根。 第二十五集 財聚則民散 財散則民聚 經(jīng)句: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易解:這句話講的是民心的問題。比如一個企業(yè)的經(jīng)營者拼命地聚斂錢財,只把員工當作掙錢機器,那當錢財聚斂很多的時候,員工的心都傷透了,離散是必然的結局;反過來說,如果企業(yè)經(jīng)營者把企業(yè)當做服務社會的平臺;當做為員工提供一個養(yǎng)家和施展抱負的平臺,那么我們的員工會兢兢業(yè)業(yè)地付出,企業(yè)自然也能得到員工、社會乃至國家的支持。 財神范蠡三次聚財、三次散財帶給我們的啟示:舍得二字。日常生活中的“舍”未必一定是舍財,我們可以多干活兒,多付出,而不計較一時的財富得失。這也是在給我們的孩子做好的榜樣。 第二十六集 言悖而出者 亦悖而入 貨悖而入者 亦悖而出 經(jīng)句: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易解:“言悖而出亦悖而入”即:我們說出來的話不恭敬別人,那別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對待我們。如果我們碰到了這樣的事,那是反省的時候,我們應該思考一下,我們是不是曾經(jīng)用這樣的方式對待過別人。“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如果我們得到了一筆錢財,是通過不正當?shù)那赖玫降?,那這筆錢財也會同樣的方式流出去。反之,如果我們掙得的錢是勞動所得,用的時候也會很小心,這樣的錢反而能守得住。反之,如果我們的錢財不是勞動所得,我們的德行在掙錢的過程中反而降低了,那這個不好的德行還會影響到孩子(舉例:一個有錢人參與賭博,孩子也學會了賭博,而且被人盯上了。等父親過世,這個兒子得到了巨額錢財,一周之內(nèi),家財全部輸光)。所以古人很注意這一點,我到底留給子孫什么?是錢財呢、還是保住錢財?shù)姆椒兀俊嶅X容易守錢難,能否守得住錢財是跟一個人的德行有關的。留錢財給子孫不如留給孩子德行和才干。 第二十七集 惟善以為寶 仁親以為寶 經(jīng)句:惟善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易解:“惟善以為寶”即:把善當成人生最重要、最寶貴的財富。這里的“善”告訴了我們最重要、最寶貴的發(fā)財、致富的方法。我們做父母、做長輩的,如果做了很多善事,這份功德會蔭及子孫的,這個道理就是“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反之,“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秧”。有智慧的人會這樣認為。“仁親以為寶”講的是晉文公重耳的故事。這句話是說,對于流亡在外的人來說,親人之間的相互仁愛、關心是我們?nèi)松凶畲蟮膶氊?。古人告訴我們,要對周圍的親人、兄弟姐妹互相關懷。修身必須要事親。修身的境界如何可以通過他(她)與家人相處的狀況得到驗證。如果我們愛自己的伴侶就應該愛他(她)所愛的一切,比如:愛她的父母、兄弟姐妹、師長朋友?!吧撇环e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愿每個人都努力做到“為善以為寶”! 第二十八集 君子有大道 必忠信以得之 驕泰以失之 經(jīng)句: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易解:古人所說的“大學”是大人之學;“大人”指的是胸懷廣大的人。所以整個《大學》這部經(jīng)典就是教我們怎樣成為一個胸懷廣大的人。本集要講的這句話說的是:君子有愛心、有智慧,他辦事特別符合事物之間的本質(zhì)和規(guī)律,也就是符合道?!暗馈敝v的是規(guī)律學;實際上整個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講的是水平比較高的規(guī)律學。比如:如何做子女,這就是子道。《弟子規(guī)》中說:“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如果我們的角色是父親,那就該引領家庭的方向,并把孩子教育好,當然,教育孩子也有母親的責任;作為丈夫,對妻子要講義、講情、講德;除此之外,還有兄道、地道,這都屬于道的內(nèi)容。 我們每個人都在扮演一定的角色,而且還扮演著多重角色;在不同的社會角色中,都有我們必須遵循的道。人生就是不停地轉(zhuǎn)化角色,并遵循每個角色所應該遵循的規(guī)律。這些道有共通的東西,這就是“忠”、“信”。忠的思想源自于孝,古代“求忠臣于孝子之門”,這是非常有智慧的。 第二十九集 生財有大道 生之者眾 食之者寡 為之者疾 用之者舒 則財恒足矣 經(jīng)句: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恒足矣。 易解:我們中國的文化里對發(fā)財?shù)恼撌鲞€是很多的,今天介紹的方法是:生產(chǎn)物品的時候,多多地生產(chǎn),用的時候,消耗得少一些,實際上講的是開源節(jié)流的意思。我前一段時間出差到馬來西亞,華人華僑告訴了我很多華人在海外成功的方法。第一點,他們都很注重學習;第二點,都很節(jié)儉、勤勞。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從日常生活中,慢慢養(yǎng)成節(jié)儉的習慣、儲蓄的習慣,積少成多,慢慢地,生活就會越來越好了;當我們能節(jié)儉的時候,也是在節(jié)約能源,低碳生活,是在保護地球。 怎樣過安定的、祥和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生活呢?老祖宗給出了方法,這就是“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對于儲蓄的錢財,我們還可以拿出一部分來救濟別人,古語說“舍財做福”。古人在這方面是很強調(diào)的,西方社會也是很看重這一點的。 第三十集 仁者以財發(fā)身 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經(jīng)句:仁者以財發(fā)身,不仁者以身發(fā)財。 易解:這句話講的是:我們和財富的關系,以及財富和我們成長的關系。“仁者以財發(fā)身”, 有仁愛之心的人有了錢財之后,他用這個錢財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境界,滋養(yǎng)自己的靈魂。例如居里夫人求學的例子,即是這樣。“不仁者以身發(fā)財”,簡而言之,就是損害自己的德行、傷害自己的身體去發(fā)財。如果我們現(xiàn)在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地位,我們可以投資時間、精力和金錢去提升自我,多學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與工作有關聯(lián)的知識去學習?!獧C會總是垂青于有準備的人,說不定什么時候我們的所學就可以用得上。在國外,穿名牌、開名車的往往是年齡稍長的人,而不是年輕人。有了錢財之后,還可以擴展胸懷,去關懷、幫助更多的人。這種幫助有體力的付出,還有心靈的付出、錢財?shù)母冻觥R粋€有愛心、有智慧、有能力的人,他在社會中成功的機會就會很多;我們還可以用錢財去孝敬父母、教育孩子等等。孩子的教育是終身的“投資項目”,伴侶是我們終身的“合作伙伴”,這些事情都值得我們花費心思和金錢去用心經(jīng)營 第三十一集 國不以利為利 以義為利 經(jīng)句: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易解: 一個國家應該以“義”為利,而不是以“利”為利。當一個國家上下交爭利,其國危矣。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團隊,利當然是需要的,但不能僅僅只講利;還應該講求道義。當企業(yè)遇到發(fā)展的困境時,一個忠誠的、講情義、道義的員工是不會在這個時候離開單位的。我們觀察一下朋友之間能長久的保持友誼,靠的不是利;親人之間的交往靠的也不是利,而是情義。——一切在上位的人,比如:領導、老師、父母,都要把“義”時刻放在心上;居于領導之位的人更需時刻牢記“利為民所謀”的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