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老人骨折后,一般壽命不長,是真的嗎?有科學道理么? |
這個說法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而且在以前的確就是這樣的。好在,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如今這一現(xiàn)象已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為何,以前老人骨折后,壽命就不長了呢?
1、以前,骨科不行 以前,整個骨科的發(fā)展遠不如今天,比如治療理念、手術方法、手術設備和材料等。 這就使得老年人很多骨折“不愿手術”、“不能手術”“不敢手術”,而選擇保守固定治療。 保守治療,聽起來不用手術似乎很好。但這意味著要求患者必須長期臥床不動,一直到骨折愈合。年輕人長期臥床都會受不了,更不用說老年人了。
(1)老年人骨折后長期臥床,會帶來嚴重的生理影響。 老年人臥床一般數(shù)周內就會出現(xiàn)致命的呼吸或泌尿系感染。加之骨折后本身血液就很容易凝固,長期臥床不動,非常容易形成深靜脈血栓,繼發(fā)致命的“肺栓塞”。
(2)骨折后長期臥床,一定會給老年人帶來極其嚴重的心理負面影響。 骨折引起的疼痛、長期臥床不動、大小便不能自理、生活完全依賴照顧、長期失眠等等,實際上會給老年人造成極其嚴重的心理負面打擊。讓老年骨折患者很快就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對未來生活失去希望,把自己看作家人的負擔。
2、以前,其他相關內科科室不行 以前,呼吸、心內、ICU等相關內科科室的發(fā)展遠不如今天。 老年人身體本身就不行,本身就有一堆基礎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意外的骨折很容易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之臥床,更會迅速出現(xiàn)一系列嚴重的并發(fā)癥,如之前說的多系統(tǒng)感染、褥瘡等。需要強大的內科系統(tǒng)支持,否則,全身情況隨時都容易形成如雪崩一樣垮下來。
為何如今,骨折的老年人不用再擔心這個問題了呢?
其實原因與上述相對應。隨著骨科的不斷發(fā)展,骨折的治療理念飛速更新,相應的全新的手術方法、手術設備和內固定假體材料大力發(fā)展,使得很多以前很多沒法治的骨折能治了,很多以前不敢不能做的手術如今都可以手術了。 加之麻醉、呼吸、心內、ICU等相關科室的同步發(fā)展,如今對老年人圍手術期的生命支撐已讓身為醫(yī)生的我們非常驕傲。而且隨著家人和社會對老年人關心照顧支持的增強。如今,骨折對老年人生命的威脅已遠不如前。 比如以前,老年人最常見的髖部骨折被稱為“最后一次骨折”,就是因為一旦發(fā)生這種骨折,因為無法手術,老年人就無法再重新站起來,甚至很快就因為長期臥床發(fā)生的各種并發(fā)癥去世了。 而如今,這類骨折已經(jīng)非常容易治療,最快的半小時內微創(chuàng)手術就完成了。手術后沒幾天就可以下地活動了。這帶來的改善是翻天覆地的。
最后,作為骨科醫(yī)生,我還要再次強調下:對于影響老年人下床活動的骨折,比如脊柱、胯、大腿等的骨折,如果條件允許,一定要盡可能的爭取手術。因為,老年人無法承受長期臥床。
我們要搏一下,在骨折后,給年邁的他們一次重新站起來的機會。否則,很可能他們就再也沒有機會了。老人由于骨質疏松,所以很多老人不經(jīng)意的一摔倒就會導致骨折,而最常見的骨折就是股骨頸骨折或者粗隆間骨折,而對于這種下肢骨折,以往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就是讓老人家在床上躺,但由于老人家年齡比較大,身體比較差,免疫力比較差,一旦床上躺得多,就容易產(chǎn)生并發(fā)癥,比如說墜積性肺炎,比如說褥瘡等等,而一旦發(fā)生這種并發(fā)癥,對于老年人,很多都是災難性的,有研究表明,對于老年人的這種下肢骨折,由于要長期在床上躺著,很多老年人三個月到半年就會離家人而去。有研究表明,對于下肢骨折保守治療,長期臥床的老年人,短期之內有20%以上的死亡率。 一方面是因為很多子女由于忙于工作,而無法照顧老年人。這種情況我在臨床上碰到好多,記得我們醫(yī)院的特需病房,以前長期住著一位老人家,她家的子女很有錢,但工作太忙,沒空陪她,所以讓她一直住在我們醫(yī)院,住在特需病房的單人間,要知道特需病房的單人間一天光住院費就3000塊,也就是說,每年光住院費就要付掉一百多萬。但據(jù)說這個老人家沒兩年就去世了。是因為條件不好嗎?不是!是因為缺少子女的陪伴。 另外一方面老年人不愿意連累子女,甚至有些不孝子女,老人家一躺下就鬧著分遺產(chǎn),很多老人家覺得活著沒什么意思,失去了生活的信念。所以會導致這種壽命不長的情況,當一位老人家以前都是生活自理的,突然間骨折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什么都不能做了,走路也不能走了,連上廁所都要子女服侍,那種心理落差是難以想象的,因為中國的老人家很多都是全心全意為子女著想的,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時候,很多老人家覺得對不起子女,還不如早點死了,一了百了。所以喪失了生活的信心,但沒有信心,沒有信念,再加上疾病纏身,那老人家的生命也就差不多了。 但目前由于醫(yī)學的發(fā)展,對于很多老年人的骨折,可以采用手術治療,比如說股骨頸骨折,我們可以通過髖關節(jié)置換,讓老人家第二天就可以下地走路,避免了長期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讓老年人重新找到了信心,不至于拖年輕人的后腿,從而對生活充滿了熱望,對于這種情況,老年人的壽命還是會很長的。 這種說法雖然不準確,但是確實是存在的,老人因為身體機能的衰退,骨折后不僅愈合延遲,同時會誘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從而造成死亡的可能。例如腿部骨折后老人需要比成人更長時間的臥床,同時老人的血管彈性也減退了許多,而且老人的活動度也比較小,從而容易發(fā)生深靜脈血栓,而深靜脈血栓可引起肺栓塞從而危及生命。 再比如誘發(fā)死亡比較高的髖部骨折,吉利大學第一醫(yī)院骨科曾經(jīng)對267例老年髖部骨折患者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由于術后并發(fā)感染、肺部感染、肺栓塞、腦梗及心臟事件的人數(shù)達到15例,比例為5.6%,而采用非手術保守治療的老年患者死亡率可以達到10~20%。 所以老年人骨折,尤其是發(fā)生脊椎、腿部、髖部等會導致全身活動受限的骨折時,除了要及時正規(guī)的治療外,護理及康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受限是要保證每日最大限度的活動,包括健康肢體的運動以及翻身等活動,會大大減少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每日需要做幾組咳嗽和深呼吸,以減少肺部的感染幾率。同時營養(yǎng)一定要跟上,尤其是蛋白質、維生素C、維生素A、鋅等營養(yǎng)素,以保證正常的免疫力預防傷口感染。最為重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很多老人在骨折手術后心態(tài)會很低沉,會增加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可能。 所以老人骨折和年輕人骨折并不一樣,要有足夠的重視,否則的確會影響遠期壽命。 這句話不嚴謹,因為骨折分很多種,比如上肢骨折,下肢骨折,下肢骨折比上肢骨折危害大,而髖部骨折甚至被稱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骨折對老人的危害除了骨折本身外,還有兩個主要方面: 老年人骨折后并發(fā)癥比較多相對于上肢骨折,下肢骨折、骶骨骨折、骨盆骨折、髖部骨折等對老人危害大,主要是下肢骨折(或者)即使不手術,也需要長期臥床,長期臥床可引起多個并發(fā)癥:下肢深靜脈血栓(肢體活動受限導致血流緩慢而引發(fā))、墜積性肺炎(肺通氣功能減退,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時排出導致)、泌尿系感染、褥瘡等等。老年人機體代償功能減弱,免疫力下降,如果不能正確的護理,上述任何一個并發(fā)癥都可能奪去老人的生命。 手術風險大一些骨折需要外科手術治療。麻醉和手術的風險非常高:一方面老年人時常合并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氣管炎等心肺疾病。另一方面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及代償功能均明顯下降,以上多種因素使得麻醉和手術風險成倍增加。 臨床中真實案例: 一位85歲高齡患者,平素體健,生活可自理,因不小心摔倒后股骨頸骨折,家屬強烈要求手術。在手術過程中,突發(fā)心房顫動,血壓及血氧飽和度急劇下降,經(jīng)積極搶救后,生命體征基本平穩(wěn)。術后相繼出現(xiàn)肺炎、呼吸衰竭、腦梗塞,并轉入重癥監(jiān)護室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等治療,多次嘗試拔管均失敗,并伴有一側肢體活動障礙。老人生活質量恢復以前是根本不可能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的鈣質會慢慢流失,當上了年紀大多數(shù)人都有骨質疏松,一旦發(fā)生骨折,即使做手術恢復也會很慢,容易誘發(fā)感染,嚴重的可能會最終死亡。 以上兩項是我認為老年人骨折后壽命不長的主要原因,如果大家有其他觀點可以一起討論一下。 我不是醫(yī)生,不知道有沒有道理,但是我的奶奶確實是如此。我奶奶身體向來很好,70歲的人還能走很快,從我們市區(qū)可以花一個小時走到鄉(xiāng)下去,路上都不帶歇氣的,可是后面她在家里滑倒摔了一跤,把腿給摔疼了,都沒骨折,可是也在家躺了一個星期,后面雖然好了,但也看出來她元氣大傷了,也不能走那么久的路了。后面到她快80歲的時候,又摔了一跤,這一跤徹底讓她的壽命打了一個大折扣,再也沒有站起來了,一直就在床上躺著了,后面身體機能變差了,人也糊涂了,只幾個月的時間就去世了。奶奶平時身體很棒,沒有大病,感冒都很少,就兩次摔跤,把身體給摔壞了,老人身體本來就很脆弱,真的是經(jīng)不起太大的折騰。
這個說法不全對也不全錯,本人從事骨科和手足外科二十余年,臨床上經(jīng)常遇到老年骨折患者,試著回答這個問題。大家覺得回答不錯的話,請點贊和轉發(fā),不妥之處也請大家留言評論。臨床醫(yī)師從實際工作出發(fā)來做健康科普更靠譜,請點擊右上角關注謝松林大夫。中國已進入老年社會,老年骨折越來越多見。一般老年都有骨質疏松,容易骨折,老年骨折多屬于低能量損傷。常見的老年骨折有股骨粗隆間骨折、股骨頸骨折、橈骨遠端骨折、脊柱壓縮性骨折、肱骨近端骨折等類型。 老年低能量骨折也叫骨質疏松性骨折,通常在日常負重、活動、彎腰和跌倒后發(fā)生。 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直接后果,輕者影響機體功能,重則致殘甚至致死。 老年人髖部骨折最常見,據(jù)報道老年髖部骨折后第一年內由于各種并發(fā)癥死亡率達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會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歐美國家報道30%的婦女和12%的男子在一生中會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老年髖部和脊柱壓縮骨折因為行動不便,需要較長時間臥床,長期臥床老年人容易并發(fā)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壓瘡、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腦梗塞、胃腸功能紊亂和便秘等,這些并發(fā)癥發(fā)生在八九十歲年老體邁的老年人身上容易導致死亡。老年骨折后因為長期制動和骨質壓縮,容易導致關節(jié)強直功能障礙、下肢跛行、駝背等殘疾。所以老年骨折后一般都主張積極手術復位固定,盡早恢復肢體活動功能,避免長期臥床的并發(fā)癥,還有肢體可以早期功能鍛煉,防止關節(jié)功能障礙。 但是并不是所有老年骨折都主張手術,也不是所有老年骨折容易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比如老年人的橈骨遠端骨折,絕大部分不需要手術治療,也不易產(chǎn)生嚴重并發(fā)癥。還有一些移位不明顯、不全骨折、穩(wěn)定性的老年髖部骨折和肱骨近端骨折也可以保守治療,比如股骨粗隆間骨折可以穿丁字鞋防旋,肱骨近端骨折可以夾板固定,穩(wěn)定性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可以休息和腰圍固定等。前提是老年人自身體質不錯,髖部骨折可以耐受三四周左右的臥床休息,還有就是具備良好的護理和康復鍛煉,這樣可以防止很多并發(fā)癥。 我自己爸爸七十歲左右股骨粗隆間骨折就沒有做手術,穿丁字鞋臥床休息四周左右,兩周左右就可以在床上協(xié)助活動肢體和翻身,四周左右扶拐下地活動,兩月以后就丟拐自如活動啦。 是真的。一二年,婆婆八十八歲。兒子按照赤峰那邊的規(guī)距,正月初八給婆婆辦了生日宴。正月十二五日,也就是公公二十周年祭曰的那天凌晨,婆婆在上完衛(wèi)生間,返回臥室時不甚跌倒,左腿胯骨骨折。醫(yī)院給出的結論是:由于婆婆年齡大,加上患有心臟病,不適合做手術。既使手術了,也很難予愈合。最后,婆婆只能臥病床榻。兩個月后的四月初三日,婆婆病逝?!?/p>
這個說法不對,但換個說法就成立了。 這樣是對的:老年人髖部骨折,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有相對比較高的死亡率,1年內死亡率約30~40%,還有說50%的……這個說法是科學統(tǒng)計的結果,基于大數(shù)據(jù),國內外都有統(tǒng)計,如有質疑可以CNKI或PUBMED數(shù)據(jù)庫自行檢索,但樣本的不同和治療方法的不同決定了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差異比較大。 為啥說題干不對,因為老年人骨折有幾種都比較常見,比如橈骨遠端骨折、肱骨近段骨折、腰椎壓縮性骨折、髖部骨折……除了髖部骨折,其他的常見骨折的1年生存率都挺高的,因為對全身活動的影響相對小很多。 請點擊右上角關注作者,獲得更多醫(yī)學知識,為健康保駕護航。所以說,老年髖被稱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但我個人覺得這個說法很沒有意義,骨科醫(yī)生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容易誤導沒有醫(yī)學知識的人從今往后就不會骨折了,這是最后一次……其實是“以后可能沒有機會骨折了”?? 接著回答最后一個問題,這種骨折1年內死亡率這么高是有科學道理的。 很多人因為對手術的擔心不愿手術治療,或者因為合并諸多內科疾病結果做不成手術(風險太大時手術治療對病人的收益太低),那么接下來就是漫長的保守治療,需要相對長時間的臥床,各種臥床并發(fā)癥接踵而來,每一種都是可以要命的,絕不危言聳聽……(大小便都能讓人痛不欲生、躺的久了想翻個身都是奢侈……誰試誰知道,甚至可以說是不人道的)。 還有一些人可以接受手術,雖然手術本身是有風險的,但是與長期臥床的并發(fā)癥相比要低很多很多,這部分人因為可以早期離床活動,1年內死亡率就明顯低很多。(一般術后3天內就允許患者下地活動,患肢是否能完全負重還是要聽醫(yī)生的。) 所以對于老年人髖部骨折,美國醫(yī)師協(xié)會發(fā)出的建議是:能手術的盡量手術,早期離床活動鍛煉,即使是沒有移位的骨折。這個建議和其他骨折不同,其他骨折一般建議是能不手術就不做,選擇保守治療最好。 生命在于運動,這話是有道理的,臥床后動不了,各種問題也就來了,這樣理解最簡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