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與著作:亞瑟·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是德國著名哲學(xué)家。他于1788年出生于今天波蘭的但澤(Danzig)。父親海因里?!じヂ謇锼埂な灞救A(Heinrich Floris Schopenhauer)是一名成功的商人。母親約翰娜·叔本華(Johanna Schopenhauer)是當(dāng)時(shí)頗有名氣的作家。叔本華早年在英國和法國接受教育,能夠流利使用英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多種歐洲語言和拉丁語。他最初1選擇經(jīng)商以繼承父業(yè),在父親死后他才得以進(jìn)入大學(xué)。1809年他進(jìn)入哥廷根大學(xué)攻讀醫(yī)學(xué),他卻對哲學(xué)感興趣。他于1811年于柏林學(xué)習(xí)一段時(shí)間哲學(xué),在那里對費(fèi)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和施萊艾爾馬赫(Friedrich Schleiermacher)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以《論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Ueber die vierfache Wurzel des Satzes vom zureichenden Grunde)獲得了博士學(xué)位,歌德對此文非常贊賞。 (右圖:1855年的叔本華) 1814年至1819年間,他完成了代表作《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這部作品受到了印度哲學(xué)的影響,被認(rèn)為是將東方和西方思想融合的首部作品,但發(fā)表后無人問津。 他于1833年移居法蘭克福,直至去世。1837年,他指出康德《純粹理性批判》一書第一版和第二版之間的重大差異。1841年出版了《論意志的自由》(Ueber die Freiheit des menschlichen Willens)和《論道德的基礎(chǔ)》(Ueber das Fundament der Moral)兩篇論文的合集,但幾乎無人問津。1844年,在他堅(jiān)持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出了第二版。第一版此時(shí)早已絕版,且未能引起評論家和學(xué)術(shù)界絲毫興趣,第二版的購買者也寥寥無幾。1851年,他完成了對《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補(bǔ)充和說明,就是這篇以格言體寫成的《附錄與補(bǔ)遺》(Parerga und Paralipomena)使他獲得了聲譽(yù)。1859年,《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刊印第三版,并引起轟動,1860年叔本華因肺炎惡化在法蘭克福去世。影響:叔本華影響了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薩特(Jean-Paul Sartre)等諸多后世哲學(xué)家,開啟了非理性主義哲學(xué)。尼采十分欣賞他的作品,曾作《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Schopenhauer als Erzieher)來紀(jì)念他。瓦格納(Wilhelm Richard Wagner)把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Der Ring des Nibelungen)獻(xiàn)給叔本華。法國文學(xué)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稱他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夢想破壞者”。王國維也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在其著作《人間詞話》中以叔本華的理論評宋詞,還曾借助其理論發(fā)展了紅學(xu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