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里的“袖珍小學”:1個老師6個娃一個都不能少 深山里的“袖珍小學”:1個老師6個娃一個都不能少 在山東濟南南部山區(qū)西營鎮(zhèn) 有這樣一所“袖珍小學”:1個老師6個娃組成了一個班,撐起了一所學校。 走進位于藕池村的藕池小學,教學樓正前方印著“學做好人”的宗旨,十分引人注目。樓前有序擺放著滑梯、蹦床、籃球架等休閑設施,安靜地等待著孩子們下課。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教室里,6名學生正在一位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朗讀一年級語文課本。孩子們眸子晶亮,透著天真的童趣和對知識的渴望。 今年59歲的孫繼平從教40余年,是藕池小學唯一固定的授課老師。 他一肩擔起了一年級語文、數(shù)學、思想品德、校本等課程。而音樂、體育、美術課則由附近南營小學的“走教”老師按照課表定期來教授。 “我喜歡和孩子們待在一起,雖然學生數(shù)量少,但不能讓他們在學習上掉隊”。每天早晨7點孫繼平準時到學校開門,在教室里等著村里的娃娃來上課,數(shù)十年風雨無阻,堅守在這三尺講臺上。 在偏遠學校里,老師是孩子們的眼睛,帶孩子認識世界。 今年6歲的范靈雪是藕池小學六個學生中的一員,在課堂上回答問題十分積極,她說自己喜歡上學,也很愛老師,跟著老師能學到知識。她的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和爺奶在家照顧她。問及有什么新年愿望,范靈雪有些害羞地說,“團團圓圓”。 與范靈雪同歲的閆興哲是個靦腆的男孩,他爸爸也常年在外打拼。每天早上7點,天未亮透,媽媽便帶他走大約半小時路程到學校讀書,“我最喜歡上語文課,能認識很多字,還能背課文”。每到課間休息,他最愛和同學一起玩老鷹捉小雞。 學校只有6名學生,老師熟悉所有孩子,也了解每個孩子家里的情況。除了教授知識,孫繼平也關心孩子們的生活。每到周末,他會沿著蜿蜒的山路去學生家里拜訪,看看孩子們完成作業(yè)情況、家里是否有困難需要幫助。 村里有很多家庭,兩代人都是孫繼平的學生。“鄉(xiāng)里鄉(xiāng)親我都熟悉,我留在這里教學比較合適”,孫繼平說,孩子年齡小,父母又為了生計在外打拼,需要有這樣的學校來照顧和教育他們。 孫繼平談到,藕池小學自上世紀60年代便存在,前后遷址三次。從最初簡陋的教學設施,逐漸改善為如今寬敞明亮的教室、完善的休閑場所、先進的多媒體設備等。 上世紀80年代學校人數(shù)最多,有學生一百余名、老師七八位。但隨著藕池村學前兒童同打工父母到外地讀書,教育資源整合,藕池小學二年級以上學生被合并到附近南營小學上學。出于安全考慮,一年級學生就近在藕池小學就讀。 “一個也不能少,每個孩子都不能放棄”,孫繼平說,遇到成績落后的學生就單獨補課,不讓他們掉隊。孩子們都很爭氣,整體成績在全鎮(zhèn)小學排名位于上游。之前教過的很多學生現(xiàn)在也有不錯的出路。 濟南南部山區(qū)社會事務管理局西營鎮(zhèn)教育辦公室主任段秀倉透露,濟南西營鎮(zhèn)村莊分布較散,且位于山上,年幼的孩子上學不便。鎮(zhèn)上現(xiàn)共有6所這樣的“袖珍小學”,當?shù)毓苓@樣的學校叫“教學點”,藕池小學人數(shù)最少。但在辦學質量和設施配備上絲毫不落后。 “藕池小學目前有3名留守兒童,學校專門成立留守兒童關愛室,定期聘請專家,從孩子心理、學習方法、生活習慣上加以指導。還邀請學生家長到學校共同學習對留守兒童的指導方法和技巧”。段秀倉說,唯一困擾的是,孫繼平老師明年便到退休年齡,缺少年輕老師前來延續(xù)教學。 孫繼平在采訪的最后告訴小新,他對這所學校的感情很深,待得時間久了,愈加不想離開。 不管有多少阻礙,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無論學生數(shù)量有多少,一個也不能掉隊!
|
|
來自: 海里的魚1l31u0 > 《社會百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