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由天地神演化而來,最初是男女合抱,象征天地精靈,化為龜蛇合抱,又由原來的戀愛神變?yōu)閼?zhàn)斗神。最后,龜蛇和體,成為了一個神,即真武,而龜蛇又化為真武手下的龜蛇二將。 2、源于禹父鯀。鯀是鱉族的首領(lǐng),鱉是該族的圖騰;其妻修已,即“修蛇”。鯀為龜,修已為蛇,正是龜蛇相交之象。 3、源于水神玄冥。根據(jù)文字訓(xùn)詁說“冥”字與“武”字古音相同,通假。 4、本是人,被后世人附會為神。 5、源于星辰信仰。
道教附會說,玄武生于黃帝時,為凈樂國太子,入湖北太和山修煉,久而得道,被玉帝冊封為玄武真君。 在宋代時期,玄武人氣一度彪升,成為婦婦孺皆知的一位大神,并且徹底的脫離了動物形象,龜蛇合成了一個人形。其實這與宋朝的助威皇帝的推波助瀾是分不開的。 宋太祖時,有玄武、天蓬等為天之大將的說法;后來軍營里有士兵見到玄武顯靈,其實就是一起看見了一條蛇和一個烏龜,然后軍營蓋了一個祠堂,祠堂旁邊的泉水竟能治病。這事讓真宗聽到了,就下令就地建觀,這就是中國最早的真武廟了。
等到了明朝,朱棣在發(fā)動靖難之變時曾鼓吹真武顯圣。在他奪權(quán)成功之后,特別加封了真武,北極什么什么帝的。據(jù)傳真武修煉是在武當山,于是朱棣就下令在武當山大興土木,建了一個龐大的道教建筑群,從此武當山就成為了天下聞名的道教名山。真武是武當?shù)拦┓畹闹魃瘛? 明朝時還傳說皇宮里著火,真武顯靈撲滅了大火,在清朝也有過這種說法,這也可以說是玄武水神的一種延續(xù)吧。 統(tǒng)治者抬高玄武,是為了通過神化他來神化自己的統(tǒng)治,顯示自己是按天命而掌天下,所以又是基建又是加封的。
在明代吳元泰編輯的《四游記》中專有一記,記載真武的“事跡”,叫做《北游記》,又叫《北方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出身全傳》,集道士吹噓之大成。 宋真宗時,改玄武為真武。天禧二年(1018)加封真武為鎮(zhèn)天真武應(yīng)圣帝君,簡稱真武帝君。由宋至明,歷代皇帝對真武屢加封贈。自道教把真武奉為人格化的神以來,武當山道教把它尊為最高尊神,沿襲至今。現(xiàn)存于武當山文物管理所的一尊真武像,鑄于十二世紀初,銅制,像作披發(fā),赤足履龜蛇。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總名。戰(zhàn)國典籍已有記載。 《楚辭·遠游》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洪興祖《楚辭補注》卷五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br> 《禮記·曲禮》云:“行,前朱鳥而后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弊⒃唬骸靶校娐弥鲆?。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娦蟹ㄖ鞔伺e之于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陣整肅也?!?br> 《淮南子·天文》將此四方神與四天帝相配,稱玄武為顓頊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br> 緯書《河圖》則視玄武為黑帝之精,稱:“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庇衷唬骸氨狈胶诘郏w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br> 東晉葛洪《抱樸子內(nèi)篇·雜應(yīng)》稱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后有七十二玄武,”為之作護衛(wèi)。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之玄武形象仍為龜蛇,該書《續(xù)編》卷三云:“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游廬山,憩之澗石,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yōu)榫摭?,訪之山叟,云是玄武。” 五代于逖《靈應(yīng)錄》又記人鋤死龜蛇得禍的故事,據(jù)稱此龜蛇即“玄武神也”。
玄天真武大帝,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玉京尊神,玄武大帝,鎮(zhèn)天真武靈應(yīng)佑圣帝君(簡稱真武帝君)。 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發(fā)祖師。 歷史記載已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上大將之說。宋高承《事物紀原》中即記載了宋真宗天禧(1017—1022年)元年(1017年),“營中有卒見龜蛇者,軍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cè),汲不渴,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聞言,下詔建觀,賜名“祥源”。于是人格化的真武誕生了。據(jù)《夷堅志》、《云麓漫鈔》等書記載,其形象多道服羽梳,被(披)發(fā)仗劍(故稱披發(fā)祖師),頗為勇猛。真武作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并且在民間有著廣泛而深到的信仰,就再也不能作為原來星辰龜蛇的形象括躍于道教神壇之上了。故有關(guān)真武身世、神跡的傳說便逐漸流傳開來,《道藏》、《續(xù)文獻通考》、《三教搜神大全》、《歷代神仙通鑒》等書中,均載有諸多有關(guān)真武身世的傳說和神異故事。 道教經(jīng)典記載道教經(jīng)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發(fā)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jīng)》宣竹,真武帝君原來是凈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后十分勇猛,唯務(wù)修行,發(fā)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愿繼承王位。后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zhèn)北方,統(tǒng)攝玄武之位,并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yīng)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光圣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fā)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皇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后,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zhèn)天真武玄天上帝”,并大規(guī)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筑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圣地,并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nèi)和民間普遍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廟內(nèi)供奉真武大帝,一般為披發(fā)跣足,端坐于殿堂之上,旁邊塑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據(jù)說前者是護衛(wèi)大神,后者專替真武記錄三界中的善惡功過。真武的誕辰日為農(nóng)歷的三月初三日。 人們常說的武當山就是真武大帝的根據(jù)地,上面金頂里面供奉的為明代鑄造的銅像,前面又八仙桌兩邊非別為周公·桃花·水火二將,每逢農(nóng)歷三月初三,武當山人山人海,香客絡(luò)繹不絕,熱鬧非同尋常,右圖附上武當山金頂真武大帝像。 歷代封號唐太宗封為‘佑圣玄武靈應(yīng)真君’武當山金頂真武大帝像 宋太宗封為‘翊圣將軍’ 宋真宗加號‘翊圣保德真君’ 宋真宗再號‘真武靈應(yīng)真君’ 宋欽宗加號‘佑圣助順真武靈應(yīng)真君’ 元成宗加號‘元圣仁威玄天上帝’ 明太祖加號‘玄天上帝’ 明太祖復(fù)封‘真武蕩魔天尊’ 明成祖封號‘北極鎮(zhèn)天真武玄天上帝’ 北宋開寶年間,據(jù)說玄武神降于終南山。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圣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圣保德真君,后為避圣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北宋宋真宗、宋徽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 真武大帝的形象非常威懾,其身長百尺,披散著頭發(fā),金鎖甲胄,腳下踏著五色靈龜,按劍而立,眼如電
光,身邊侍立著龜蛇二將及記錄著三界功過善惡的金童玉女。 道經(jīng)如是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于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之凈樂園,乃國王之子。凈樂國善勝王后夢見自己吞日而孕,懷胎十四個月之后,生 下一王子,國王和王后喜愛至極,并將他命名為“太玄”。太玄很小就顯露出聰穎的天資,十歲時,便可讀各種書籍至過目不忘。國王和王后將其視為掌上明珠,然 而,太玄只喜歡道術(shù),且一心向道,并發(fā)誓要掃盡妖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