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吃魚,蘇州人是真講究!有人說,“蘇”的繁體字“蘇”就是由“草、水、魚、禾”組成,可見魚在蘇州的重要性。作為魚米之鄉(xiāng),蘇州除了產出大量各種各樣的魚鮮,在吃魚上也頗有一番講究。 正月塘鱧肉頭細 春天里,塘鱧魚最是肥美,這時田野菜花盛開,一片金黃,蘇州人稱其為“菜花塘鱧魚”。這種魚樣子不好看,巨口細鱗,色黑尾圓,頭大而多骨,鰭如蝶翅。喜歡藏于水底,附土而行,又懶動如癡,所以又被人叫作“癡虎”“土附魚”。雖然體型較小,但卻肉質細嫩,極為鮮美,袁枚說塘鱧“肉最松嫩。煎之,煮之,蒸之俱可。加腌芥作湯,作羹,尤鮮?!?/span> 塘鱧魚最簡單的做法是燉蛋。湯碗內碼好魚,雞蛋打出在另一碗內,加料酒、蔥花、雞精、麻油、色拉油打好,倒在魚碗里,旺火蒸十來分鐘即可。過去蘇州無論城里或農家,是在煮飯時放在飯鍋蒸的。最動人的是開鍋美的那瞬間,燉魚的香味和飯的香味一起飄出來。這道菜是清淡至極的葷菜,既有魚的鮮味又保留蛋的滑爽,魚肉比蛋還要細嫩,但細而不碎,嫩而不爛,是老幼皆宜的滋補佳肴。 “紅燒正塘”是塘鱧魚菜系中最經典、最出名的一道。這道菜這難的地方在于要保持塘鱧魚的頭不掉。這魚的頭豐滿而較沉,燒制過程中,一不小心,就會掉落。燒“正塘”時,如果頭掉了,那就是“殘?zhí)痢绷恕?/span> “莼菜汆塘片”亦是蘇州的一道名菜,切去魚頭、去除魚刺,以魚片和莼菜、火腿絲、豬油肉湯等食材做成湯菜,清雋味美。 二月桃花鱖魚肥 鱖魚有“春令時鮮”的美譽,每到二月,桃花汛期間,蘇州人的餐桌上一定不能少了它的身影。鱖魚少刺而肉質細嫩豐滿,肥厚鮮美,內部無膽,“實為魚種之上品”?!墩滞ā钒唇猓骸镑Z魚扁形、闊腹、大口、細鱗、皮厚、肉緊,味如豚。一名水豚,又如鱖豚。”古人好鱖魚,竟將其美味堪比劇毒無比的河豚,這番為美食的舍生忘死,料我輩吃貨實難相比。 蘇州有道名菜“松鼠鱖魚”,是將魚和著調料下鍋炸至金黃,撈出后澆上糖醋汁而成。但此時的鱖魚肉質最鮮最嫩,用以油炸實在有暴殄天物之嫌,或許清蒸鱖魚才是蘇幫菜民間的燒法。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奢侈點的,在魚背上塞上幾片鮮紅的火腿、雪白的筍片,經過了姜蔥洗禮后、魚肉拋卻腥味只留鮮味,最能保持鱖魚的原汁原味,又有火腿的咸香深入魚肉之中,清醇味美,食之芳香可口,令人齒頰生香。 三月甲魚補身體 “菜花黃,甲魚肥?!庇筒嘶ㄊ㈤_之際,也是甲魚最為肥美之時,蘇州人是為“菜花甲魚”也。而過了這個季節(jié),到了夏季的甲魚,就被稱為蚊子甲魚,肉質松老,無人問津了。 菜花甲魚,體內遍布肥膏,營養(yǎng)最好,味道最美,也是最合時宜的。清燉甲魚是常見做法;如果你口味是偏重的,可以嘗試紅燒或冰糖甲魚;煨甲魚則要用整只的母雞一起煨,看重的煨好后和雞湯融在一塊的汁。只要火候到位,都能將甲魚體內的鮮美激發(fā)出來。用蘇州人的老話來形容,就是“鮮得眉毛都要掉下來”。 四月鰣魚加蔥須 ' 鰣魚入市河豚罷,已破江南打麥天。'每年四月,鰣魚開始走上人們的餐桌。鰣魚形秀而扁,似魴而長,最大的可達十余斤,其鱗耀耀入目。初起水時,銀白鮮嫩,華麗無比。它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吃到嘴里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遠勝其他魚品。蘇東坡有詩云:'芽姜紫醋炙銀魚,雪碗擎來二尺余,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純鱸。' 鰣魚有魚的美味,亦有肉的質感,吃到嘴里滑溜細膩,肥腴醇厚,馨香撲鼻,為一般魚類所不及。和刀魚、河豚相比,鰣魚的做法要簡單多,蘇州饕客的所愛似乎也就清蒸這一種。扁身的鰣魚,其美味就在于那一身披掛著油脂的閃閃發(fā)光的魚鱗,素有'其味美在皮鱗之交,故食不去鱗'之說。 因為鰣魚鱗中富含磷脂,遇熱即能化成脂膏滲入魚肉而生成豐腴的口感和獨特的鮮美,所以,蒸鰣魚的方法也有別于其他魚種,首先是不能去鱗,其次是不能水洗,剖腹去腸后,只需用潔凈紗布輕輕抹擦一下即可,然后在魚腹內放入冬菇、火腿片、冬筍片等輔料后用網油包上鰣魚,置于盤中加各種作料,上籠蒸至網油融化,便可出籠上桌。 這樣蒸出來的鰣魚,鮮汁飽滿,用筷子在魚身上輕輕戳一下,就能見魚汁如泉涌。那脂質盡融于湯,吃起來嫩而鮮,肥而美,魚肉滑溜細膩,魚湯肥腴醇厚,真有難以言表的妙處。 關于鰣魚的美珍,向來是見仁見智。不喜的,有言:'腹下細骨如箭鏃,此東坡有'鰣魚多骨之恨'也。'作家張愛玲也曾在《紅樓夢靨》中感嘆過:'人生三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喜歡的,不僅愛其膏腴肉嫩,而且更愛其刺多鮮耐吮,曾在書場中聽聞過'一根肋,三兩酒'的說法,雖說這是藝術夸張,但鰣魚之鮮確也可見一斑。 五月白魚吃肚皮 農歷五、六月江南入梅時節(jié),白魚正逢時。盛產白魚的地方很多,在江蘇以太湖白魚為最佳,是“太湖三白”之一。因其嘴微微上翹,蘇州民間稱之翹嘴白魚,又因白魚上市正是黃梅季節(jié),農村正逢稻田插秧季節(jié),分為頭蒔、二蒔、三蒔,共十五天,故白魚又稱“蒔里白”。講究的白魚吃法是僅取肚皮(指白魚中段)部位烹之,清蒸肉嫩,入口而化。正所謂“黑魚背脊鰱魚頭,白魚肚皮青魚尾”,白魚肚皮最是美味。 白魚的做法有清蒸、紅燒、腌漬、熏烤、香糟煎等多種做法,但最為常見的還是清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稍鹽腌,蔥姜少許即可,一點點醬油,一條白魚,沒有比這更樸素的做法了,但入口卻肉質細嫩,肥美鮮潔。 白魚清蒸和其他魚種略有不同,一是要蒸得透,這是因為白魚的魚皮有些類似鰣魚,含有大量的魚脂,足夠的時間才能使得魚皮中的魚脂化成汁水滲入魚肉,才能吃出肥腴鮮嫩的感覺;其次是蒸前一定要做好預處理,一般的做法是將白魚活殺洗凈后,在魚背魚腹處都抹上重鹽,放置兩三個小時,用清水漂凈再上蒸籠。否則咸味不到,白魚的鮮味必定會大打折扣。 清蒸白魚的配料也很有講究,與香糟可謂絕配,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就有記:“白魚肉最細,用糟鰣魚同蒸之,最佳?;蚨瘴㈦?,加酒釀糟二日,亦佳。余在江中得網起活者,用酒蒸食,美不可言。糟之最佳,不可太久,久則肉木矣?!敝劣谟迷谇逭舭佐~時,配以蝦籽、火腿等鮮物也都是常法??傊疤佐~實冠天下也”。 六月鳊魚鮮如雞 初夏,鳊魚經過春季的休息生息,異常肥美。對于普通人家來說,最常吃的河鮮不是白魚,也不是鱖魚,當然更不是難得一見的塘鱧魚和近乎絕跡的鰣魚,而正是這極為尋常、誰都能吃得起的鳊魚。 這種甚至被歸類為雜魚的凡物卻有非同尋常的鮮味,野生的鳊魚好尋且極鮮,在民間諺語中有“六月鳊魚鮮如雞”之說。鳊魚可清蒸、可紅燒、可剁椒,亦可加一點咸菜與之同燒,味咸鮮,食之甚美。 七月鰻鱺醬油燜 在蘇州有一句俗諺叫做“白露鰻鱺霜降蟹”,所謂鰻鱺即是鰻魚,白露時節(jié)正是當地人吃鰻魚的好時候。鰻魚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少刺多肉,并具有清涼解暑、滋補強身的作用。 黃燜河鰻是一道經典的蘇幫菜,有書面記載稱'以城中松鶴樓最腴美'。它加的河鰻原料選用太湖鰻魚,燜至后色醬紅、皮肥糯、肉潔白,與黃燜著甲、黃燜栗子雞并稱'三黃燜'。一般是大鍋烹制,小鍋分次復燒后上席,味更濃厚。鰻魚肉細膩軟嫩,咸味中帶有甜味,配上旁邊的西蘭花蘸以醬汁入口,滋味更贊! 冰糖河鰻,切成兩寸的鰻魚段內嵌進豬油,兩端貼上姜片,入鍋放少許水,煮沸撇去浮沫,加黃酒,用豬油包裹,多放油醬,不嫌其肥膩;多放冰糖,不嫌其甜膩;文火慢煮,起膏,端到桌上來真是“油出油進”!河鰻肉質細嫩,入口即化,相當美味哦。 八月鲃魚要吃肺 鲃魚,也稱為“斑魚”,背青有斑,無鱗,尾不歧,腹有白刺,是蘇州的特產,太湖鲃魚,最稱鮮美。鲃魚酷似河豚,雖個頭顯小,但味美卻在伯仲之間,所以在王鏊的《姑蘇志》中,把它和河豚歸入了一個條目:“斑魚似河豚而小,味亦腴?!?/span> 鲃魚貴在肺,當年蘇州木瀆的百年老店“石家飯店”,一道“鲃肺湯”名聲遐邇。'鲃肺湯'原名'斑肝湯',是用斑魚的魚肝、魚肉和魚皮入湯精烹而成。斑魚是太湖特種水產,在桂花開時形成魚汛,花謝則去無蹤影,民間早有'秋天享福吃斑肝'的諺語。斑魚肝入饌,早在清代就在蘇州地區(qū)極為盛行。清人袁枚《隨園食單》里有這樣的記載:“斑魚最嫩。剝皮去穢,分肝肉二種,以雞湯煨之,下酒三份、水二份、秋油一份。起鍋時加姜汁一大碗、蔥數莖以去腥氣?!?/span> 鲃肺湯之所以味道鮮美,關鍵在于選料和火候。鲃魚要選生長在太湖木瀆一帶水域的為佳,而雞湯則要用農家放養(yǎng)的土雞燉制。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烹飪前,先將鮮活的鲃魚除去魚皮、內臟和魚骨,把清理出的魚肝和魚肉,放清水中撕去黏膜、洗凈血污,再將它們分別切成兩片放入碗中,加精鹽、紹酒、胡椒粉各少許拌勻稍腌;然后把炒鍋置于旺火上,加入燉好的雞湯燒沸,將魚片、魚肝放入,等再次燒開時,撇去浮沫,放火腿片、筍片、香菇片、豌豆苗以及適量的調料,稍加燜煮便可大快朵頤。斑肝金黃,菜心碧綠,色相極美;斑肝肥嫩,入口即化,湯味也十分鮮美。 九月鯽魚要塞肉 鯽魚同鳊魚一樣,亦是常見之物,幾乎可算得上是中國人餐桌上出現頻率最高的魚類了。俗話說“夏鯉寒鯽”,每年九月開始,鯽魚就到了最肥美的時候。 “買條鯽魚串串湯”,是平日里蘇州百姓生活中最常見節(jié)目。將鯽魚兩面煎黃后加蔥姜用水煮,直至湯色奶白時或放入蘿卜絲,或放入蝦圓(河蝦仁和豬膘做成),入口清淡而鮮美,暖胃又暖心。 蘇州人燒鯽魚,最喜歡的是紅燒鯽魚,就是將魚去鱗、肚雜、腮后洗凈,油煎黃后烹入黃酒,放入蔥、姜、醬油、水,煮開,放一點白糖,再煮收汁,就成了。有的人家在紅燒鯽魚時,放入茭白片,或者放入筍片,味道就更加鮮美了。 再復雜一點,那就是兒時的記憶——鯽魚塞肉了。蘇州人做鯽魚塞肉,不僅魚肚子里要塞滿,連魚的雙腮里也要塞進肉的。這道菜既有魚的鮮味又有肉的香味,不僅如此,那肉經過油煎、醬汁、干燒,又浸入了魚肉鮮美的湯汁,老蘇州形容起來,常說:真鮮得眉毛都要落下來哉! 十月草魚打牙祭 草魚在蘇州最著名的吃法,莫過于爆魚。蘇州人喜歡吃爆魚,年夜飯的團圓餐桌上更是少不了這一份爆魚。用青魚做亦可,但草魚比青魚嫩,因而是更好的選擇。 蘇式爆魚是先炸后腌的工藝。腌料其實非常簡單,無非醬油、生姜和冰糖,最多加一粒茴香。加糖決不能手軟,基本要加到在腌料中無法再溶解為度。腌料要足夠冷,最好先冰一冰,魚塊炸透,立刻浸入冰冷的腌料中。這時,可聽到輕微美妙的噼啪聲,是因為魚塊因驟變的溫差收縮爆裂的聲音,魚也因為這收縮迅速入味,所以蘇式爆魚有個“爆”字,非常形象。蘇式爆魚以甜味勝,吊鮮祛泥土氣,真正甜而不膩,甜而不妖。 傳統(tǒng)的方式,傳統(tǒng)的配料,卻將這平淡無奇的草魚做出了令人驚艷的口感,炸到焦脆的魚塊趁熱泡入醬汁中,吸滿了汁水的爆魚,皮是脆的,肉是鮮的。淡淡的咸香,微微的酸甜,真是好吃的停不了口。 十一月鰱魚吃只頭 吳諺有云:“青魚尾巴鰱魚頭”,蘇州人獨寵花鰱,花鰱的頭特大,故有“胖頭魚”之稱,因而這種魚就講究吃魚頭。魚頭洗凈晾干后要煎透,煎魚火候最難把握,但有一秘訣可記,“治大國若烹小鮮”——不能常翻動,切記。魚頭紅燒、白煮均可,一般用粉皮、豆腐襯底。 蘇州人吃花鰱還有個相關的游戲,叫做擲“魚仙人”。葉正亭《吃在蘇州》說:“魚仙人”是一塊位于腮處的魚頭骨,如梭鰾狀,有尖尖頭,側看似三角,卻可以站立起來。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廚影美食。吃魚頭時,先把這“魚仙人”挖出,不能用嘴吮,然后先要喂它一番,即用筷子夾著,到各菜碗中“搭搭味道”,然后閉目、許愿,便可擲拋,夾著“魚仙人”的筷子在空中轉幾個圈,輕輕往桌上一擲,看“魚仙人”是否站起來?!棒~仙人”一旦站立,實施者如同中大彩,頓時滿臉放紅光。默默許下的愿將會實現,能不激動?也引得全桌人一陣陣喝彩。 十二月青魚要吃尾 青魚是一年中十二月份湖鮮時令佳品,過年時節(jié)家家必備一條青魚,喻為年年有余。青魚在蘇州話中叫做“棲魚”,諧音與“聚”相近,意為“團聚”意思,因此深受百姓歡迎?!抖赐|山物產考》記載,青魚性猛,色青白頭,脊微烏,大鱗圓身,喜食螺螄,故名螺螄青,冬肥夏瘦。青魚又能做成各類菜肴,街巷家庭中以紅燒為主,有的割殺后洗凈用鹽腌制后風干來年食用,有的制成類似魚鲊、糟魚等食用,風味獨特。 用青魚做成的時令名菜很多,《隨息居飲食譜》提到“青魚內臟,除了苦膽,不可食用,其他都入烹”。魚腸剪開洗凈,做成菜叫“卷菜”;魚肝做成菜稱為“禿肺”,其味肥、鮮、香、糯,美味可口。這些都是老蘇州吃客的至愛。著名蘇幫菜式“青魚甩水”,用兩條青魚尾巴,洗凈,肉厚的地方橫剖開,再切兩刀,尾巴不要斬斷,使尾巴呈扇形展開。油鍋熱后,放入生姜片略煎,魚尾放下去兩面煎黃,入料酒、老抽醬油,加小半碗水蓋上鍋蓋,燒得透一點,再加白糖。注意要讓尾巴部分入湯,因為那是青魚甩水最精彩的部分,高貴的魚翅味道也不過如此。收汁時,用鍋鏟把醬汁不斷潑到魚尾上面,起鍋前放蔥段。成菜呈醬紅色,魚肉肥嫩,魚尾肥腴,咸中帶甜。 青魚汆糟更是冬日里不可缺少的一道菜。這道菜的關鍵,并不在于汆,而在于后面這個“糟”字。一般人家的做法,先將青魚暴醃一天,再將香糟用黃酒調和,抹于魚爿兩面,放置一晝夜,待糟的恰到好處時,再取下燒成一眼能望到碗底的鮮美清湯,一般人家還會放入火腿片、冬筍片、香菇、青菜心。這是一道蘇州冬令特色菜,喝一口湯,嘗一口魚肉,嚼之齒頰留芳,糟香醉人,味道極為鮮美。 除了“汆糟”,還有一道“煎糟”,這道菜上來,比較看得見蘇幫菜的豐足感——大塊的糟青魚段,因為糟過,肉色泛紅,正選用肚襠那塊,用熱油煎之,下蔥姜糖酒,外加醬油。一盤干煎糟魚端上桌上,魚皮金黃,看著實實在在,但一口下去,外脆而內嫩,魚肉透著濃濃的酒糟香,就是一種“金玉其外,內秀其中”的品質。糟過的魚肉不那么松懈,有點緊致,放在飯上,和米粒的口感相輔相成。 |
|
來自: 老周ljlj9w7mnv > 《美食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