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叔曾品過一天一百碗不同的漿面條,沒放過一碗,從上午吃到了下午,簡直是掉到漿飯里了。 這可是真事兒,待會兒上圖片,有圖有真相。 洛陽漿面條又稱漿飯,是老洛陽人最為喜愛的面食之一,在洛陽街頭,可以經(jīng)常見到行人手里惦著一個桶(大多是裝食用油那種桶),桶里是白色渾濁的湯水,四平八穩(wěn)的走著。 (第二屆民間高手大賽,通叔和王天喜老師、以及洛陽鍋貼的劉總等專家同為評委) 興許還能聽到以下的對話: 問:哪攤兒哩漿?(哪里打的漿) 答:金谷園村留嘞。(金谷園村的) 問:咋木看見大綠豆?(大綠豆的綠念lu) 答:茅屋里有,個人泡著。 路人可羨慕了:芹菜隨鍋放,加上秦椒油,這漿飯,美著哩。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有,從對話中可以感到洛陽人對漿面條的一份鐘情。 早期,漿面條在基層老百姓中比較流行,據(jù)說是一戶人家,不舍得把發(fā)酵捂酸的綠豆粉水扔掉,下了面當成一頓飯,未料想,這酸酸香香的面條倒成了大家喜愛的家常飯。 傳說歸傳說,無非是增加漿面條的一種根源性文化的補充,咱們說說現(xiàn)在的漿面條。 洛陽具有代表性的漿面條可有名氣了,不但躋身于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還被國家旅游局授予“中國旅游金牌”名吃。 曾經(jīng)與洛陽當?shù)夭惋嫿珙I(lǐng)軍人物王天喜老師聊起漿面條。 王老師說,漿飯好做也不好做,好做的是,家常飯,大家都會做。不好做的是,太家常了,洛陽到處都是酸漿,要想做好,就不容易了。 首先要選好漿,找到好的漿坊,好漿坊做的漿講究,從選綠豆到制粉制漿,環(huán)節(jié)十分挑剔。 王老師說,過去老城,青年宮有幾家好漿坊,時間久了,由于各種原因找不到了,不過瀍河有幾家清真漿坊做的漿,也很地道。 有了好漿,還的有好面條,還得有好的小菜作配料,幾種優(yōu)質(zhì)元素準備齊全,做出來的漿面條,湯面均勻光亮,配菜亮麗不變色,漿水厚而不寡,是香酸而不是尖酸,這樣的漿面條,不僅口感好,品相也好。 也曾跟著蘭州的朋友特意在當?shù)仄穱L“漿水面”,與漿面條不同的是,漿水面是清湯,那種酸帶著清香,配上腌制的韭菜末,放上辣子油,也是風情萬種的美。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對于漿面條和漿水面而言,家鄉(xiāng)的味道,才是最愛的味道,才是最美的味道。 正如王天喜老師所言:自己喜歡的口味,才是最好的口味。 我也是這么想的。 愛洛陽、找通叔 洛陽本地通——悟空問答洛陽地區(qū)官方賬號。 原創(chuàng)作品,請勿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