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王陽明的生命之 第十三章 圣人必可學而至 十二月,王守仁帶著夫人辭別南昌回浙江老家,路過廣信(今江西上饒)時順路拜訪了當?shù)厝鍖W之士婁諒(1422-1491)?!赌曜V》說從這一年開始,王守仁開始喜歡儒家圣賢學問。18歲娶了新媳婦才開始喜歡儒家學問,為什么?成家了,要負起責任了,要養(yǎng)家了。我們看這個“儒”字,拆開就是“人需”;“佛”字拆開是“人弗”;“仙”字拆開是“人山”。我們分析一下他這個轉變歷程。 他從記事起就會知道自己為什么叫王云,就會知道奶奶的夢,就會知道自己是被神仙從天上送來的,說不定會經常仰望星空,想看看送自己來的神仙會不會再送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五歲時他一定記事了,和尚幫他改名字治療啞巴的事,他一定會記得。有這些經歷,想讓他不信佛、道有些難。父親在進士及第之前,曾在浙江德清、東陽、海鹽三個地方當塾師。之前王華被布政使寧良聘請到湖廣祁陽當塾師,有這個經歷的塾師算是名師了?!吨袊L俗通史·明代卷》記載,在江浙名師年薪最高是一百兩銀子,比知府年俸要高。王華當塾師有經濟條件帶著老婆孩子。三個地方的志書上也記載有王守仁讀書的遺跡。王華在海鹽的私塾開在縣城資圣寺,寺院成了8歲的王守仁玩耍、學習的樂園。他在《答人問神仙》中說,自己從8歲就開始迷戀神仙學問,依據(jù)就在這里。 新婚之夜他在鐵柱宮坐了一晚上,也就不令人過分吃驚了。結婚了,老婆等著夫貴妻榮呢,這半年可能給他吹了不少枕頭風,岳父也會給他輸送不少正能量,自己也長大了,要實現(xiàn)大抱負,首先要有實現(xiàn)抱負的路徑,科舉之路是唯一的一條路。 婁諒是江西有名的儒學踐行者,在《明儒學案》里有《教諭婁一齋先生》學案。婁諒號一齋,少年時就有志于圣學,不重科舉,重身心學問,和少年王守仁一樣,性情豪邁。有一天他老師吳與弼正掃地時把他叫了過去,告誡他說:“學習圣賢學問小事也要親力親為?!睆拇藠湟积S變了,灑水掃地都要自己親手做。吳與弼通過這個細節(jié)知道他是可造之材,就把他收做了入門弟子。 景泰四年(1453)32歲中舉后不急于參加會試,安心地讀了十年書,才進京趕考,走到杭州半途而廢,不去了。同學問他原因,他說:“這一趟不僅考不上,還有災禍?!苯Y果會試時考場失火,燒死舉子90多人。這正應了《中庸》“至誠之道,可以前知”這句經典。 婁一齋的學問核心是:收放心、何思何慮、勿忘勿助?!笆辗判摹?,出自《孟子》“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學圣賢學問沒有什么特別的方法,把放逸出去的心收回來就行了)。“何思何慮”,出自《周易·系辭》;“勿忘勿助”出自《孟子》,這兩個詞組以后再細講。 婁一齋在家里辦有學塾,不輕易見外人,也是與王守仁有緣,就接見了這個18歲的后學青年。68歲的婁一齋給王守仁講了宋代程頤(1033-1107)、朱熹(1130-1200)關于《大學》“格物”的學問,最后鼓勵他說:“圣人必可學而至”。 《年譜》記載道,王守仁很受啟發(fā)。我們現(xiàn)在想一想,這些內容都是儒家的基本學問,爺爺、父親耳提面命了多少次了,他沒有受到啟發(fā),結果聽了這位素昧平生的老爺爺一席話,就受了啟發(fā)了。為什么?這就是俗話說的“本地土不壯”“外來的和尚會念經”。婁一齋拒見高官的傳聞傳遍了南昌省城,他的形象在王守仁心里很高大。我們又能受到什么啟發(fā)呢?勸誡配偶和教育兒女,請外援要好一些。外援都是被包裝過的,親人天天吃喝拉撒在一起,只有俗缺乏雅,只有平凡沒有偉大,除非我們刻苦努力,真正偉大起來。 圣人必可學而至,這是老生常談?!墩撜Z·述而》中孔子說:我不是生而知之,而是愛好古代經典文化,勤快地學習才知道的。這句話先破除了圣人是天生的這個謠傳,同時說明了孔子也是學習成就的。接下來孔子又說:仁,離我們很遠嗎?我想仁,仁就來了。這句話和婁一齋“圣人必可學而至”意思一樣。孔子的高足顏淵說得更明白:舜是什么人呢?我是什么人呢?有所作為的人都一樣。 類似的話,北宋周敦頤也說過。這就給我們以充分的信心,通過努力學習修行,就能夠成為圣人。怎么努力修行呢?以圣人為榜樣,做圣人的事業(yè),存圣人的心思。 王守仁聽了婁一齋一席話,有些喜歡儒家圣賢學問,但是骨子里的神仙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赜嘁ν局兴盏搅藮|陽縣,到小時候父親教書的地方故地重游,并參觀了陶弘景(456-536)故居,還作了一首詩《萬松窩》: 隱居何所有?/云是萬松窩。/一徑清影合,三冬翠色多。 喜無車馬跡,/射兔麂(音ji,意為:小鹿)鹿過。/ 千年陶弘景,高風滿浙阿。 陶弘景,字通明,南北朝齊、梁間人,文學家,醫(yī)學家,是煉丹道士,又自號華陽居士,做過官,后來隱居,是梁武帝的“山中宰相”,主張儒、釋、道三家合流。 總結一下:儒家婁一齋和儒釋道兼修的陶弘景都影響過王守仁。
此為連載《走進王陽明的生命》第13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