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需要睡眠訓練嗎?這不僅是很多新手爸媽的頭號困擾,也是兩代人同時撫養(yǎng)孩子時最容易爆發(fā)矛盾的點。
兩代人爭執(zhí)的焦點在于:自主入睡能力需要“訓練”嗎?需要,但也許不用“訓練”這兩個字,用“支持”兩個字更合理。 大部分西方育兒理論認為嬰兒在”3個月“以后就已經可以逐漸掌握自主入睡的能力了。 除了讓父母可以擺脫每天入睡的噩夢,也能讓孩子明白: 他是家庭的成員,而不是家庭的要員。 時下比較流行的睡眠引導方式有哪3種?
顧名思義就是在和寶寶溫柔道晚安之后,不再理他,標準的操作方法是讓他一個人待在自己的屋子里。 40分鐘哭泣基本上就是他的體力極限了,有證據表明,他會在一周之后徹底擺脫大人哄睡。 但是這種方法因為過程過于“殘酷”,使得大部分中國家庭無法接受,因此也不被推薦。 甚至有心理學家稱,這樣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到目前為止這也無法考證),但似乎這也是一個不這么做的合理懷疑。
這個是讓他哭個夠法的溫和版,也就是讓養(yǎng)育人搬個椅子坐在嬰兒旁邊,在跟他溫柔道晚安之后就不再抱他。 每一天都把椅子搬遠一點,漸漸將椅子從床邊移到屋外,最終實現寶寶自主入睡。 多媽這個方法可能比較適合大一點的寶寶。 對于小嬰兒風險和剛才那種方法是一樣的,也許你會擁有一個可以自己睡著但卻沒有什么安全感的寶寶。
no.1-swaddling裹襁褓讓嬰兒感覺回到子宮,手臂拉直包緊其他部位松; no.2-shushing讓嬰兒平靜下來的聲音—白噪音 '噓'聲,嬰兒哭的越兇,我們的“噓”聲越要大,要蓋過哭聲才行; no.3-swinging讓嬰兒平靜下來的動作—輕晃,輕微的搖晃嬰兒頭,不是大幅度的整體搖晃; no.4-side-on讓寶寶側躺胃部貼近床; no.5-suck吮吸安撫奶嘴;吃乳頭、吃手、吃安撫奶嘴都是通過吮吸產生愉悅、鎮(zhèn)靜感; 無論是極端的“Cried out”睡眠訓練法,還是相對溫和的5S訓練法,都不是全程無淚的。 那么當寶寶在引導過程中不配合,你該怎么辦?以下4步你可以試一試: 1.判斷哭鬧的原因 光線,聲音,溫度,尿不濕……總之就是要解除一切可能影響睡眠的問題。我們家寶寶有一次因為衣服里面的線頭膈著難受而大哭不止。所以當爸媽一定要細致。 2.噓拍-放下 對很多5個月以內的寶寶來說,抱在懷里輕輕晃動并且進行噓拍是非常有安撫作用的:如果你覺得沒有用,可能是你摟他的姿勢不夠舒服,或者是你太快就換了更激進的哄睡方法,比如喂奶。 等他安靜下來開始有瞇眼睛的跡象,就可以把他放下。這時候一定要輕柔,我的經驗是,先放腳,再一點一點的放下屁股、后背,可以在他反抗的時候稍作停留,再摟緊一點,最后把手臂抽走,把他的小腦袋輕輕擱到床上。 3.溫柔地堅持 放下之后如果他又有清醒的跡象,確定一個你和家人都能夠接受的等待時間 一定是你和家人都同意的時間,一般不建議超過5分鐘——超過這個時間,你即將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哭的上氣不接下氣的寶寶,還有怒火中燒的老人家或另一半。而在約定的時間內一定要輕聲安撫寶寶,告訴他,你聽見了,你明白他有點難受,但你相信他可以自己安撫好自己,然后,溫柔的堅持。 4.遇到挑戰(zhàn),平靜一下,重頭再來 如果在你的溫柔堅持下,寶寶逐漸睡去,恭喜你。但大多數情況有可能是他越來越清醒,甚至哭鬧的更兇狠。這個時候我會抱起他,甚至把他帶離臥室到陽臺上去平靜一下。等他平靜下來繼續(xù)剛才的步驟:檢查環(huán)境-噓拍-放下-等待。 這樣看起來中間的堅持似乎沒有必要——你最終還是抱了他不是嗎?其實還是有很大不一樣的:你通過這個循環(huán),給他創(chuàng)造了機會去嘗試安撫自己:而多媽的經驗也驗證了,他自主入睡的能力在不斷提高:這5分鐘空檔的時間里他就是睡著的頻率越來越高了。 最后通報一下這場大戰(zhàn)的結果:哭鬧了一個來小時,多米餓了,于是他一邊吸奶一邊進入了甜甜的夢鄉(xiā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