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星期是開學季,我早晨上班路過一所小學,發(fā)現(xiàn)門口很熱鬧。有的小孩緊緊地拉著媽媽的手,可能是剛從幼兒園小朋友升級為小學生,不適應(yīng)。有的孩子笑著大喊同學的名字,追趕著走進校門,心情還不錯。 孩子進學校了,爸爸媽媽們在外面閑聊,我聽到一個高年級學生家長說:這剛開學就說不喜歡上學,一寫作業(yè)就嚷嚷著累,一背課文就想上廁所,可怎么辦? 每位爸爸媽媽都想知道,怎樣才能讓孩子喜歡上學,那你首先得知道孩子為什么不喜歡上學。這原因有許多方面,比如小一些的孩子不想離開媽媽,比如學校的某些教學材料和環(huán)境設(shè)計不適合孩子發(fā)展,比如大的教育體制有些局限,等等。 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認知科學家發(fā)現(xiàn),學習本身就是困難的事,孩子天生不喜歡上學。如果能用好認知科學原理,我們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更高效,讓孩子更有成就感,喜歡上學習。 一本書,叫《為什么學生不喜歡上學》,書里介紹了9個認知科學原理,提出相對應(yīng)的教育孩子學習的原則。 先講講7個重點的原理,我先簡單解釋一下每個原理,再給出具體建議。 今天關(guān)于學習的話題,對你教孩子,或者自己學習,都有用。 1.人類天生好奇,但并不是天生擅長思考 學習需要思考,但人類行動更多地依靠記憶。比如說,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常常沿用與上次做這件事的相同方式。你吃飯點菜的時候,想不好要吃什么,就點原來吃過的那些,這樣最節(jié)約認知資源,或者俗話說的,最省腦子。 那我們?yōu)槭裁从袝r候愿意思考呢?在思考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大腦會產(chǎn)生多巴胺,讓人有快樂的感覺。但這問題太難或太容易都不行。難度太低,無聊;難度太高,挫折;難度適中剛剛好。 所以,讓孩子喜歡上學,第一個建議是,給孩子的問題要難度適中。我之前提到過的“腳手架”的方式,就能有效幫助孩子,所謂“腳手架”,就是給孩子定一些跳一跳、夠得著的小目標,讓孩子覺得學習有些挑戰(zhàn),但努力之后,又可以克服的事情,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2.事實性知識比技能優(yōu)先 現(xiàn)在很多人批判死記硬背,提倡教孩子批判性思維。但是,推理、判斷、問題解決等批判性思考過程,需要調(diào)用基本的背景知識。我給你出道題: 請判斷下面這些小蟲子中,誰不是昆蟲?蜜蜂、螞蟻、蜻蜓、蜘蛛。 要想做這個判斷,你得知道昆蟲的定義,知道蜜蜂、螞蟻、蜻蜓、蜘蛛的身體構(gòu)成——這些都是事實性知識。 我們自己讀書時,甚至玩游戲時候也會感受到,如果有背景知識,理解起來就更簡單。如果你對三國時期的人物不熟悉,玩三國殺上手就慢些。面對問題時,我們把當前環(huán)境的信息與長期記憶里保存的一部分信息都調(diào)取到工作記記中,用新的方式組合起來,去思考。 我在這里說的工作記憶是指一種特殊的短期記憶,比如小測驗前突擊背單詞,很可能考完不久就忘記了。 如果長期記憶里存的相關(guān)知識多,就有助于思考。如果工作記憶空間大,也有利于思考。工作記憶非常重要,我以后專門來講。這個地方,三國時期的人物就是長期記憶里面的知識,有這個背景知識,你上手就會更快一些。 國外有四年級掉隊現(xiàn)象,是指許多孩子在四年級時突然跟不上同齡孩子,然后跟其他同學的差距越拉越大。我們也常說三年級是個坎兒,這一年孩子之間的差距變得非常明顯。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之一,就是孩子的背景知識有差別。知道得越多,學習新知識就越容易。 因此,第二個建議是,盡早豐富孩子的事實性知識。閱讀很有效,還有參觀博物館、旅游、各種課外活動,都很好。 3.記憶是思考的灰燼 你可能會發(fā)現(xiàn),孩子說起光頭強的臺詞來一套一套的,但總記不住你教的知識點。這是因為,人的記憶不是他想要記的事,而是他思考過的事。你可以把思考想象成大腦神經(jīng)元滋滋地燃放五彩煙花。記憶就是煙花過后留下的那些灰燼。都沒有燃燒過,怎么能留下痕跡? 怎樣讓孩子的大腦神經(jīng)元“燃放”起來?第三個建議是,孩子學習的內(nèi)容要有意思。比如,老師和父母可以借助故事的力量,引入因果、沖突、復雜度和角色等,組織學習材料。如果學習內(nèi)容實在沒啥意義,比如化學元素表,那么使用重復、聯(lián)結(jié)和組塊的記憶策略也可以。 4.我們通過已有知識理解新知識,大腦傾向于選擇具體的知識 小學老師經(jīng)常遇到一種哭笑不得的情形:問孩子,你有3個蘋果,媽媽又給你 2個蘋果,你一共有幾個蘋果? 答,5個。再問孩子,路上有 3棵樹,有人又種了2棵,一共有幾棵樹?答,不知道。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因為和蘋果比起來,種樹是孩子比較陌生點的事情,所以用不熟悉的例子來學習算術(shù)這樣抽象知識時 ,孩子就會碰到困難。 那么第四個建議就是,教育孩子時,多舉例子,最好是跟孩子已有經(jīng)驗有關(guān)系的例子。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我經(jīng)常舉例子來跟你解釋道理,不是因為我把你當孩子,是因為我知道音頻節(jié)目最好越簡單直接越好。 5.要想熟練掌握,必須練習再練習 很多人反對大量重復練習,反對題海戰(zhàn)術(shù)。實際上練習能幫助我們更好地學習。舉個例子,你一定能心算 12X12,但心算 122X122 就難得多。其實用的方法一樣,但后面那題需要大量記憶空間存放中間的步驟,而人腦的工作記憶非常有限。 怎么突破這個瓶頸呢?就是大量練習,把復雜任務(wù)練到自動化,它就成了一個整體,很容易儲存。你有沒有注意到,其實12X12也是作為一個整體記憶下來的? 第五個建議,是重復練習基本技能。需要提醒的是,分散時間練習效果更好。比如,一個周末下午做 100道題,不如把這些題分散到周一到周五,每天做20道題,這樣掌握得更牢。 6.剛開始學一門知識,與熟練掌握一門知識,認知能力截然不同 有人問,能不能在孩子一開始學習科學的時候,就像科學家一樣思考?答案是,不能。專業(yè)人士的思維方式與入門者的思維方式完全不是一回事。 專業(yè)人士已經(jīng)掌握大量背景知識,經(jīng)歷過大量練習,已經(jīng)學到了深層的抽象技能。他們可以快速分辨出重要的細節(jié),關(guān)鍵是還可以把知識遷移到相似的領(lǐng)域里。而入門者呢, 著眼于具體例子、淺層知識,很難遷移知識。 第六個建議,是提醒老師和父母,對孩子來說,更實際的目標是理解知識。讓新手去模仿專家的創(chuàng)新方法并沒有用處。 7.孩子在思考和學習方面,相同遠遠大于不同 你可能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認為有些孩子是視覺型學習者,對看到的東西記得清楚;有些孩子是聽覺型學習者,對聽到的東西記得清楚。認知科學家發(fā)現(xiàn),這個理論完全是錯誤的。還有多元智力理論在教育上的運用,也被認知科學證明站不住腳。因為科學家(包括教育學家)根本就沒辦法區(qū)分不同的學習類型,并給出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 所以第七個建議是,不用考慮為每個學生定制不同的思考過程,考慮讓全班所有孩子練習所有過程,聽一聽,看一看,動一動,通過變化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完全“快樂”、一點兒都不用費力的學習并不存在,但對于一個保持好奇心,主動探索求知的孩子來說,在辛苦學習的過程中也能獲得愉悅感。爸爸媽媽要做的是,按照認知規(guī)律,給孩子提供適合他們的環(huán)境和學習材料。 我希望你能把今天的方法融入到自己的學習過程中,體會這些學習和教學的技術(shù),同時,從底層升級你的育兒方式。 孩子不喜歡上學是正常的,如果按照大腦的認知規(guī)律教育孩子,能讓孩子更喜歡學習。 比如,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幫助孩子: 給孩子的問題難度適中,讓孩子在挑戰(zhàn)區(qū)學習; 利用閱讀、參觀博物館、旅游等方式盡早豐富孩子的事實性知識; 借用故事等力量,讓孩子學習的內(nèi)容有意義; 教育孩子時多舉例子,最好是跟孩子已有經(jīng)驗有關(guān)系的例子; 在不同時間里重復練習基本技能; 鼓勵孩子理解知識,而不是急匆匆地讓他們學習行業(yè)專家的思維方式; 我們對孩子的培養(yǎng)要有耐心,一步一步按著他們發(fā)展的規(guī)律來,這才是成長型思維。 |
|
來自: 會吃會喝 > 《3.教育 人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