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診所接診病人看病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部分人對如何正確煎煮草藥仍然存在誤區(qū)。如有的為了方便,多放水一次煮成;有的沒有浸泡即煮;還有的不知如何掌握煎藥火候。借此我們來詳細(xì)談?wù)勏嚓P(guān)問題。 煎藥法很有講究。如繆希雍說,“觀乎茶味之美惡,飯味之甘餲,皆系于水火烹飪之得失,即可推矣?!毙祆`胎亦說:“煎藥之法,最宜深講,藥之效不效,全在乎此?!?/p> 煎藥用水:煎藥用水必須潔凈澄清,含礦物質(zhì)及雜質(zhì)少。一般來說,凡人們在生活上可作飲用的水都可用來煎煮中藥。加水量應(yīng)為飲片吸水量、煎煮過程中蒸發(fā)量及煎煮后所需藥液的總和。雖然實際操作時加水很難做到十分精確,但至少應(yīng)根據(jù)飲片質(zhì)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時間長短確定加水多少。一般用水量為將飲片適當(dāng)加壓后,液面淹沒過飲片2厘米為宜。也就是說,用水量約浸過藥物一寸左右。質(zhì)地堅硬、粘稠,或需久煎的藥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藥物略多;質(zhì)地疏松,或有效成分容易揮發(fā),煎煮時間較短的藥物,則液面淹沒藥物即可。 煎藥浸泡:煎藥前,先將藥物放入容器內(nèi),加冷水。中藥飲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縮短時間,避免因煎煮時間過長,導(dǎo)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損,破壞過多。多數(shù)藥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藥物可浸泡30分鐘,以種子、果實為主的藥可浸泡1小時。夏季氣溫高,浸泡時間不宜過長,以免腐敗變質(zhì)。 煎煮火候及時間:火有文、武之分。所謂文火,是指火熱不大,火力較弱,使藥液溫度上升緩慢的火;所謂武火,是指火勢大,火力強,能使藥液溫度急劇上升的火。煎一般藥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狀態(tài),以免藥汁溢出或過快熬干。煎藥時不宜頻頻打開鍋蓋,以防止氣味走散,使揮發(fā)成分減少,影響藥效。一般對于解表藥、清熱藥、芳香藥宜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維持10-15分鐘左右即可,以免耗散有效成分,降低藥效;又如烏頭、附子、狼毒等毒性藥,亦宜慢火久煮,以減低毒性。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礦物類、骨角類、貝殼類、甲殼類藥及厚味滋補藥,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若出現(xiàn)藥物煎糊后則當(dāng)棄去,不可再服。 榨渣取汁:湯劑煎減后應(yīng)榨渣取汁。因為一般藥物加水煎煮后都會吸附一定藥液,其次,已經(jīng)溶入藥液中的有效成分可能被藥渣再吸附。如藥渣不經(jīng)壓榨取汁就拋棄,會造成有效成分損失。尤其是一些遇高熱有效成分容易損失或破壞而不宜久煎或煎兩次的藥物,藥渣中所含有效成分所占比例會更大,榨渣取汁的意義就更大。 煎煮次數(shù):一般來說一劑藥煎兩次,最少煎兩次。因為煎藥時藥物有效成分首先會溶解在進(jìn)入藥材組織的水中,然后再擴(kuò)散到藥材外部的水液中。到藥材內(nèi)外溶液的濃度達(dá)到平衡時,因滲透壓平衡,有效成分就不再溶出了。這時只要將藥液濾出,重新加水煎煮,有效成分才能繼續(xù)溶出。為充分利用藥材,避免浪費,一劑藥最好煎煮兩次,每次煎取藥汁250~300m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