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文化歷史有多長?五千年文明已是定論。最早常從三皇五帝時期說起,那么三皇五帝的說法是誰發(fā)明的呢?在三皇五帝之前又是誰在中國呢? 三皇五帝中的五帝在《呂氏春秋》《戰(zhàn)國策》已經(jīng)提及,司馬遷《五帝本紀》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而三皇的觀念雖在《周禮》有書,秦時李斯論涉,事實上卻是在漢時才普及,伏羲(天皇)、女媧(地皇)、神農(nóng)(人皇)則在唐時基本定型。 《五帝本紀》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對于之前的三皇,司馬遷語焉不詳,在《史記》里對于只在《五帝本紀》提了句,“軒轅之時,神農(nóng)氏世衰”,在《自序》說,“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敝皇蔷拖瘛渡胶=?jīng)》《禹本紀》,太過久遠,太史公慎重起見,沒有單獨列傳。 然而在《左傳》、《管子》、《周易》、《莊子》、《國語》等先秦典籍和后來出土的楚帛上都有關于伏羲等的記述,唐時司馬貞更是做出《三皇本紀》來補全這段歷史。 《三皇本紀》中炎帝是少典氏之子,和黃帝一樣,且和黃帝相戰(zhàn)于阪泉,黃帝和炎帝部下蚩尤戰(zhàn)于涿鹿,則炎帝或應該長于黃帝,但都屬于同一時代。司馬貞把神農(nóng)氏與炎帝混為一談,與《史記》似乎不同,卻與《竹書》等相同。我的觀點是神農(nóng)氏應該是早于炎黃二帝,按照《通志·氏族略》所言:“三代以前……男子稱氏,女子稱姓”,《帝王世紀》云:“神農(nóng)氏在位百二十年,凡八世:帝承、帝臨、帝明、帝直、帝來、帝哀、帝榆罔。”神農(nóng)氏既可能是氏族部落首領,在教化耕作、制作農(nóng)具的時候則是氏族群體智慧力量對外展現(xiàn)的代表。按照過去氏族部落間互相通婚以求交好,應該是南方炎帝繼承了神農(nóng)氏的權(quán)力,遭到北方新興勢力其弟黃帝的吞并融合,從而有炎黃子孫的傳說。 神農(nóng)氏母親為“有媧氏之女,少典之妃”,《國語·晉語四》記載“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黃帝、炎帝”。不知有媧氏是否是女媧氏的傳承,有學者是這樣認為的,即便不是,足見當時中華大地各個部落氏族星羅棋布,為數(shù)不少。 “女媧氏亦風姓(伏羲姓)……女媧氏沒,神農(nóng)氏作”。女蝸因為功高而被列入司馬貞《三皇本紀》,主要說祝融氏、共工氏大戰(zhàn),女蝸補天,在神話傳說中和其他典籍中,女蝸最主要的功績是造人,摶土造人,故她的功績地位時高時低。在眾多被神話的祖先中,唯一的女神女蝸,應該代表著最后的母系社會,最后的女性生殖崇拜,想想西方和非洲原始部落至今尚存的大母神崇拜,或許會有助于理解為何女媧的故事會經(jīng)久不衰了吧?儒生既為尊者隱諱,也在為尊者褒揚。 伏羲也并非僅僅流傳一代,“造書契以代結(jié)繩之政。于是始制嫁娶”這些足以影響文明進程的大事,絕不是一個人能做出來的事,需要長期積累和集體智慧,太昊應是伏羲氏后人中最杰出的一個。 伏羲氏母親華胥氏,“代燧人氏,繼天而王”,則伏羲氏之前中國最主要、最先進的氏族當為燧人氏,《韓非子》說,“有圣人出,鉆燧取火,以化腥臊”,熟練自如掌握火的使用方法,功莫大焉,非燧人氏莫屬。 燧人氏之前為有巢氏,《莊子·盜跖》曰:“且吾聞之,古者禽獸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韓非子·五蠹》載:“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圣人作,構(gòu)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悅之,使王天下,號曰有巢氏。 ”有巢氏因筑木為室為天下王。《路史》記載,有巢氏亡后有巢氏,后人與許繇(一做許由)為友,堯拜訪許繇,許繇洗耳,巢父嫌棄水臟,牽牛別去。(汝州本地有洗耳河,但《路史》記載在山東)。 再向前,《莊子》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nóng)氏,當是時也,民結(jié)繩而用之?!苯Y(jié)合前文,伏羲氏改變結(jié)繩記事,正是文字的萌芽發(fā)源階段,八卦河圖算是符號,也可以算是文字,只不過終究被更好的行行文字替代而已。 在之前或者并行的還有“鉅靈氏、句強氏、譙明氏、涿光氏、鉤陣氏、黃神氏、駏神氏、犁靈氏、大騩氏、鬼騩氏、弇茲氏、泰逢氏、冉相氏、蓋盈氏、大敦氏、云陽氏、巫常氏、泰一氏、空桑氏、神民氏、依帝氏、次民氏等;皇次氏、蜀山氏、豗傀氏、渾敦氏、東戶氏、皇覃氏、啟統(tǒng)氏、吉夷氏、九渠氏、絺韋氏、大巢氏、遂皇氏、庸成氏等;九頭氏、合洛氏、五龍氏、厲山氏、烈山氏、倉頡氏、栢皇氏、中央氏、大庭氏、栗陸氏、麗連氏、葛天氏、宗盧氏、昊英氏、朱襄氏、陰康氏、無懷氏”等。 那或許就是《古史考》所說的“太古之初,人吮精露,居則食鳥獸,衣其羽皮,飲血茹毛”,《呂氏春秋》說的“聚生群處,知母不知父,無親戚夫婦兄弟男女之別,無上下長幼之道”了,類似的記載在《韓非子》、《孟子》、《禮記》等古籍中都有記載。 但有個問題,按照現(xiàn)在人所知,遠古時候的的人們并無文字、書籍流傳下來,后世(春秋時期)的人又怎會如歷歷在目般描繪出原始社會的生活形態(tài)、社會構(gòu)造?先民們用什么來傳遞信息給后人,告訴說他們曾經(jīng)歷過什么?畢竟那時也沒有考古學。 西方用城市、青銅器、文字、宗教來定義文明。 作為四大古文明之一,中國的文明史也因此一直被詬病,但從中國的文獻記載的歷史發(fā)展看,中國的文明史是獨特的,文明的傳承也是獨一無二的,遠的有可能遠遠超出人們想象,可以追溯到甚至7000——8000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一切只等著新的考古發(fā)現(xiàn)來證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