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呂丹道 唐末五代,出現(xiàn)了兩位內(nèi)丹大家:鐘離權(quán)與呂洞賓——后世常合稱“鐘呂”。 鐘離權(quán)與呂洞賓(資料圖) 從宋元的南宗、北宗,到明清的東西二派,他們都自稱得鐘呂之真?zhèn)鳌榱耸圭?、呂具有廣泛的號召力和影響面,自北宋以來,道教中人就開始編造故事,神化鐘、呂,尤其是呂洞賓。這樣一來,出現(xiàn)了有關(guān)鐘、呂的大量記載,鐘、呂成為神仙,列居唐宋八仙之中。 關(guān)于他們的生平,正史中雖無明確記載,但在《金蓮正宗記》、《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等道經(jīng),金石碑刻及宋代小說筆記中卻有大量的記載。從這些資料文獻中我們基本可以確定:鐘離權(quán)和呂洞賓都實有其人,鐘是呂的師父,他們都生活在唐末五代時期,以內(nèi)丹術(shù)傳道,在民間社會擁有很大的影響。 呂洞賓畫像(資料圖) 鐘離權(quán),字云房。其生卒、籍貫不詳。依唐宋文獻所載,鐘離權(quán)當為晚唐、五代時人。敦煌遺書伯希和三八一〇寫卷《湘祖白鶴紫芝遁法》曰:“夫白鶴紫芝遁,乃漢名將中離翁傳唐秀士呂純陽。純陽、韓湘子闡陽天教,廣發(fā)慈悲,交后之進道。”這里所言“中離翁”,即鐘離權(quán)。 鐘離權(quán) 明代彩繪 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唐僖宗朝高道仵達靈曾于乾符乙丙(875年),與鐘離權(quán)同入西蜀修道。他說:
以上所說的“漢”,并非指秦漢之“漢”,而是指五代之“后漢”。對此,明楊慎《升庵全集》卷七三考辯說:“鐘離權(quán)也,與呂巖同時。韓潤泉選《唐詩絕句》卷未有鐘離一首,可證也。近世俗人稱‘漢鐘離’,蓋因杜子英《元日詩》有‘近聞韋氏妹,遠在漢鐘離’流傳之誤,遂附合以鐘離權(quán)為漢將鐘離味矣?!?/strong> 呂洞賓 明代彩繪 國家圖書館藏(資料圖) 師事鐘離權(quán)的呂洞賓、陳樸、鄭文叔、王老志等均為五代宋初時人。《唐仙傳》說:“長樂鄭文叔與回翁,皆師鐘離于此郡?!薄稁r下放言》說呂洞賓, “五代間從鐘離權(quán)得道”。《陳先生內(nèi)丹訣序》謂五代時人陳樸,“隱居青城大面山,受道于鐘離先生也?!薄都蓚鳌芬嘌早婋x權(quán)“不知何許人也,唐末入終南山”。以上這些記載,多以鐘離權(quán)為晚唐、五代時人,可以相信。 今傳世題名鐘離權(quán)、呂洞賓的著作很多。但經(jīng)考辯,可信的大致有以下這些:《破迷正道歌》、《靈寶篇》、《秘傳正陽真人靈寶畢法》、《百問篇》、《九真玉書篇》、《指玄篇》、《肘后三成篇》、《傳道上篇》、《傳道中篇》、《傳道下篇》。另呂洞賓弟子施肩吾編有《鐘呂傳道集》、《修真指玄篇》、《會真篇》、《西山眾仙會真記》、《華陽篇》,亦述鐘呂丹法,完全同一體系。這些著作北宋時期己在社會流傳,因此可作為探討鐘呂內(nèi)煉學(xué)說的基本文獻。 超凡入圣圖 明代彩繪 國家圖書館(資料圖) 鐘呂主內(nèi)丹之道,而斥外丹、服食、導(dǎo)引、房中之術(shù)為傍門小法?!镀泼哉栏琛吩唬骸坝腥缡乘刹⒎D,如何脫免生死根。有如忘形習(xí)定息,如何百脈盡歸根。有如呼吸想丹田,到底胎仙學(xué)未成。有如息氣為先天,至老無成也是空。有如口鼻為玄牝,恰似滿網(wǎng)去包風(fēng)。有如思心為方寸,怎得歸元見祖宗。更有積精為鉛汞,轉(zhuǎn)與金丹事不同。有執(zhí)神氣為子母,亦隔天仙萬里程。有如開頂為煉養(yǎng),枉施功力謾勞神。更有縮龜并煉乳,正是邪門小法功?!薄案胁裳a吸淫精,更有仰天吸日月?!?strong>凡此類種種之修為,皆被斥為“三千六百傍門法”,棄而不用。故修內(nèi)丹之道,先當掃盡傍門,通曉大道。 然而丹道難成,金仙罕見。因此鐘呂專設(shè)安樂延年法,度人延命,健康長壽,而創(chuàng)八段錦。八段錦是由八節(jié)修煉動作編成的一套導(dǎo)引鍛煉方法。因為它的八節(jié)歌訣易記,術(shù)式簡單,且各節(jié)都有與內(nèi)臟相關(guān)連的有效作用。因此,人們?nèi)鐚z織品中的“錦”那樣歡迎它,愛護它,故名。 坐式八段錦 據(jù)史料所載,八段錦出現(xiàn)于北宋時期,初見于曾慥在其作《臨江仙》丹詞中的附注:“鐘離先生八段錦,呂公手書石壁上,因傳于世。其后又有竇銀青八段錦與小崔先生《臨江仙》詞,添六字氣于其中。恨其詞未盡,予因擇諸家之善,作《臨江仙》一闋。簡而備,且易行,普勸遵修,同證道果。紹興辛末仲春,至游居士曾慥記?!?《修真十書》卷二三)又據(jù)南宋洪邁《夷堅乙志》載:北宋政和年間有李似矩仿熊經(jīng)鳥伸之術(shù),嘗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南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中引錄其家藏書目中有《八段錦》一卷,云“不題撰人,吐故納新之訣也。” 八段錦在其流傳過程中,又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托名岳飛所傳,動作繁而難煉,以剛為主,姿勢多用馬步式,又稱武八段。南派附會梁世昌所傳,動作難度不大,以柔為主,姿勢一般多用站式,又稱文八段。此外,發(fā)展衍生尚有四段錦法、內(nèi)養(yǎng)十二段錦、十二段錦、十六段錦。 鐘離八段錦為坐式,分口訣、功訣兩部份,并有煉功示意圖。 坐式八段錦口訣 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 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微擺撼天柱,赤龍攪水津。 漱津三十六,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 閉氣搓手熱,背摩后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 左右轆轤轉(zhuǎn),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足頻。 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 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diào)勻。河車搬運訖,發(fā)火遍燒身。 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人,災(zāi)病不能迍。 子后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huán)次第轉(zhuǎn),八卦是良因。 坐式八段錦功訣 第一段:上下叩齒,聚精集神,三十六次。兩手抱頭,手心緊按雙耳,雙手食指壓住中指,敲擊玉枕,謂之擊天鼓,共二十四次。 第一段(資料圖) 第二段:左右搖天柱,各二十四次。天柱即脊椎,此功夫可化解疼痛,打通經(jīng)脈。 第二段(資料圖) 第三段:口舌攪動上腭,三十六次,漱津三十六次,津液滿口,謂之金津玉液,分作三口,吞咽入腹,然后方得行火。 第三段(資料圖) 第四段:兩手摩命門、腎堂,三十六次,以數(shù)多更妙。此功夫可保精固腎。 第四段(資料圖) 第五段:左右單關(guān)轆轤,各三十六次。轆轤,民間提水設(shè)施,流行于北方地區(qū)。這里是指動作如手搖轆轤。 第五段(資料圖) 第六段:雙關(guān)轆轤,三十六次。 第六段(資料圖) 第七段:兩手相搓令熱,當呵氣五呵。然后叉手托天按頂,各三次或九次。 第七段(資料圖) 第八段:以兩手如鉤,向前攀雙腳心,十二次,再收足端坐。 第八段(資料圖) 其后,明代冷謙《修齡要指》、朱權(quán)《活人心法》、胡文煥《類修要訣》中的八段錦導(dǎo)引法等,基本上都沿引用了這套功法。 立式八段錦 立式八段錦,簡稱“立八段”。在流傳過程中,其功訣曾經(jīng)過若干次變動。曾慥《道樞》卷三五所述為:“仰掌上舉,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東西獨托,所以安其脾胃矣。反復(fù)而顧,所以理其傷勞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臟矣。咽津補氣,左右挑其手。擺鱔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薄鹅`劍子引導(dǎo)子午記》則為:“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肝單托西通腎,五勞回顧七傷調(diào)。游魚擺尾通心臟,手攀雙足理于腰。次鳴天鼓三十六,兩手掩耳后頭敲?!?/p> 立式八段錦口訣 雙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diào)理脾胃臂單舉,五勞七傷往后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背后七顛百病消。 立式八段錦示意圖(資料圖) 立式八段錦作用 前四段用于治病,調(diào)理脾胃,任督通,病不生,打通任督二脈。 后四段用于強身,健腎去心火,增氣力,血脈通暢,氣血充足。 立式八段錦功訣 雙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松。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diào)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cè)緩緩舉至頭頂,轉(zhuǎn)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六次后,雙手轉(zhuǎn)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左右開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cè)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于兩髖之外側(cè),隨后自胸前向上劃弧提于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箭訣,向左側(cè)伸出,順熱轉(zhuǎn)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箭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后,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并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diào)換練習(xí)六次。 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cè)上舉至頭,翻轉(zhuǎn)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yīng)。舉按數(shù)次后,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cè)。右手舉按 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五勞七傷往后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diào)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zhuǎn)動,兩眼目視左后方,稍停頓后,緩緩轉(zhuǎn)正,再緩緩轉(zhuǎn)向右側(cè),目視右后方稍停頓,轉(zhuǎn)正。如此六次。 前四組示意圖(資料圖)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干劃弧搖轉(zhuǎn)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后,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復(fù)六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松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cè)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zhuǎn)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于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cè)緩緩下落于體側(cè)。 7、攢拳怒目增力氣: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順勢頭稍向左轉(zhuǎn),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后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后,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lǐng)同前。反復(fù)六次。 8、背后七顛百病消:兩足并攏,兩腿直立、身體放松,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攏,掌指向前。隨后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復(fù)練習(xí)六次。 后四組示意圖(資料圖) |
|
來自: 昵稱30540892 > 《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