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邈(581—682年)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醫(yī)藥學家和養(yǎng)生學家,是隋唐時期養(yǎng)生學和醫(yī)學相結合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壽星,壽高101 歲。這給他的醫(yī)術和養(yǎng)生方法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以至于他在道教中被奉為“真人”,在中醫(yī)學界被尊為“藥王”。孫思邈是京兆華原(今陜西耀縣孫家塬) 人,自幼聰穎好學,自謂“幼遭風冷,屢造醫(y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他18歲立志學醫(yī),“頗覺有悟,是以親鄰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濟益”,20歲時精通諸 子百家學說,善言老莊,兼好佛典。 孫思邈熱愛醫(yī)學,淡泊名利,拒絕入朝做官,而是一邊行醫(yī),一邊采藥。他曾先后到過陜西的太白山、終南山,山西的太行山,河南的嵩山以及四川的峨嵋山等地。廣泛搜集單方、驗方和藥物的使用知識,在藥物學研究方面,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所以人們尊稱他為“藥王”。 孫思 邈搜集了東漢至唐以前許多醫(yī)論、醫(yī)方以及用藥、針灸等經驗、教訓,兼及服餌、食療、導引、按摩等諸多養(yǎng)生方法,著《千金要方》30卷,分為232門,已接 近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的分類方法。全書載方5000多首,集方廣泛,內容豐富,既有診法、證候等醫(yī)學理論,又有內、外、婦、兒等臨床各科;既涉及解毒、急救、養(yǎng) 生、食療,又涉及針灸、按摩、導引、吐納,是我國最早的醫(y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一類是典籍資料,一類是民間單方驗方。 廣泛吸收各方面之長,雅俗共賞,緩急相宜,時至今日。很多內容仍起著指導作用,有極高的學術價值,是我國唐代醫(yī)學發(fā)展中具有特殊代表性的巨著,對后世醫(yī)學 特別是方劑學的發(fā)展,有著明顯的影響和貢獻;并對日本、朝鮮醫(yī)學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確實是價值千金的中醫(yī)瑰寶。 孫思邈的《千金 翼方》共計30卷,載方近3000首,屬其晚年作品,系對《千金要方》的全面補充。全書分189門,記載藥物800多種,書中內容涉及本草、婦人、傷寒、 小兒、養(yǎng)性、補益、中風、雜病、瘡癰、色脈以及針灸等各個方面,尤以治療傷寒、中風、雜病和瘡癰最見療效。值得一提的是,書中將晉唐時期已經散失到民間的 《傷寒論》條文收錄其中,單獨構成九、十兩卷,竟成為唐代僅有的《傷寒論》研究性著作,對于《傷寒論》條文的保存和流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孫思邈一生非常注重醫(yī)學道德的修養(yǎng),在他的《千金要方》一書中,首列“大醫(yī)習業(yè)”與“大醫(yī)精誠”二篇,這是我國最早的較為完整的醫(yī)德文獻專論,是高尚的 醫(yī)德與高超的醫(yī)技兩相結合的醫(yī)德規(guī)范。他指出:“凡大醫(y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fā)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 貴賤貧富,長幼研繭,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后,自慮吉兇,護借身命。見彼苦惱,若已有之,深心凄愴,勿避險惡,晝夜 寒暑,饑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y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夫大醫(yī)之體……又到病家,縱綺羅滿目,勿左右顧眄;絲竹湊耳,無得似 有所娛;珍羞迭薦,食如無味;醞祿兼陳,看有若無。夫為醫(yī)之法,不得多語調笑,談謔喧嘩,道說是非,議論人物,炫耀聲名,訾毀諸醫(yī),自矜己德,偶然治瘥一 病,則昂頭戴面,而有自許之貌,謂天下無雙,此醫(yī)人之膏肓也?!?br> 上述的寥寥片語,已將孫思邈的高尚醫(yī)德情操,展示在人們面前。他的這種濃厚而樸素的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不論在當時,還是現(xiàn)在,都是值得學習和提倡的。 在臨床實踐上,孫思邈特別重視婦科、兒科疾病的診治。在自己的醫(yī)學著作中對婦女的特殊疾病和對幼兒的護理記述十分詳盡。 相傳,孫思邈一天外出行醫(yī),見一行出殯的隊伍走來。他停在路邊觀看,忽然上前阻攔并大喊道:“且慢!且慢!”送殯的人以為他是瘋子,要趕走他。他說:“里面的人還沒有死!怎么回事?” 眾人說:“不要再胡說,人早死了。” 這女子的丈夫哭著說:“我妻子婚后十年沒有生育。這次懷孕一年多了,昨天才覺胎動,又難產死了?!?br> 孫思邈說:“人死了血會凝固,你們看棺材底下正在滴血,人怎么能死了呢?”眾人一看,果然有細細一道血絲向外流淌,就打開棺材。只見一個婦人面黃如紙,小腹很高,褲襠正向外滲著鮮血。 孫思邈讓大家莫急,試了病人的鼻息和脈象之后,取出三根銀針,一根刺人中,一根刺中脘,一根刺中極。三針扎下去,孕婦很快蘇醒過來。 這下眾人把孫思邈當成了神仙,一齊跪下磕頭。孫思邈讓他們起來,又送給他們治病良藥,結果病人回去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大胖娃娃。 故事雖然有夸張色彩,但充分反映出孫思邈醫(yī)術的高明和眼光的獨到。 孫思邈將道教內修理論和醫(yī)學、衛(wèi)生學相結合,把養(yǎng)生學也作為醫(yī)療內容。認為人到暮年,體態(tài)特征和生理、病理都有變化。欲求長壽,須注意飲食起居等養(yǎng)生之 道。他在《千金要方·養(yǎng)性序第一》中特別強調老年人“唾不至遠,行不疾步,耳不極聽,目不極視,坐不久處,立不至疲,臥不至懻。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 極饑而食,食不可過飽;不欲極渴而飲,飲不欲過多”,并“兼之以導引、行氣”及“房中補益”之術。 他對人之衰老過程和表現(xiàn),心理特征 和變化,以及老年疾病、保健、醫(yī)療等都有全面的觀察和深透的分析。認為老年人當從事諸如調氣、按摩、導引、行氣以及散步等適合老人特點的活動,從而豐富了 道教內修的內容與方法,并對煉丹服食以求長生成仙的道教方術作了探索。認為服食金丹而成仙是“神道懸邈,云跡疏絕,徒望青天,莫知升舉”。但他把煉丹作為 制藥的手段,目的在于救急濟危。 《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的影響極大,被譽為我國古代的醫(yī)學百科全書,起到了上承漢魏,下接宋元的 歷史作用。兩書問世后,倍受世人矚目,甚至飄揚過海,廣為流傳。日本在天寶、萬治、天明、嘉永及寬政年間,都曾經出版過《千金要方》,其影響可見一斑。孫 思邈死后,人們將他隱居過的“五臺山”改名為“藥王山”,并在山上為他建廟塑像,樹碑立傳。每年農歷二月初三,當?shù)厝罕姸家e行廟會,以經念孫思邈為我國 醫(yī)學所作出的巨大貢獻。廟會時間長達半月之久,前來游覽、憑吊的八方來客絡繹不絕。 |
|
來自: liuhuirong > 《晉隋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