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之長陵覽勝上(原創(chuàng)) 2014-04-03 22:45閱讀:182 作者:陳炳聿 X 前言 在北京進修的時候,去了明十三陵,主要游覽了明長陵和定陵,對于長陵特別有感觸,因為其風水局實在是典型的教科書式案例。本文主要就是描述長陵的風水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后面也會嘗試用現(xiàn)代的風水理氣方面的理論進行推導,以求追本溯源,了解風水大師廖均卿先生的構思。 正文 公元1399年,燕王朱棣因不滿朝廷消藩措施而起兵叛亂,發(fā)起“靖難之役”,至1402年6月歷時3年,朱棣攻下南京,建文帝失蹤成迷,其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后世對于明成祖詬病在于其做事心狠手辣,一點不比其父朱元璋差,即位后,為清除建文余黨采取了血腥的政策。他首先下令清宮三日,殺死了皇宮中大部分宮人、女官和太監(jiān)。接著,大肆虐殺不肯降服的建文帝舊臣。不過從歷史來講,其也稱得上一個頗有建樹的皇帝,正如舊史家所說:“高祖(朱元璋)成祖(朱棣)肇造,享國長久,六七十年間,倉廩贍足,生齒繁殖?!?br/> 朱棣占領了南京后,在群臣的“勸說”下,在南京即皇帝位。但畢竟其在南京造了太多的虐,容易想起以往的是是非非,而且朱棣是個很迷信風水的人,內心一直對南京心里有根刺,這個我們從其與風水師廖均卿的對話中可以看出:“廿四日宣廖均卿、王侃、巫涯三人入武英殿門首,問南京如何?均卿奏曰:“不好!只因水口石頭朝外。”上曰:“朕亦嫌之!均卿之言是也?!奔催殿^而退?!保ㄒ姟毒涮虤J奉行取插卜皇陵及行程回奏實錄》)。因秦淮河是金陵城的氣脈,在流出城時,水口石頭朝外,泄漏了金陵城的元氣。而北京是朱棣發(fā)家之地,虎踞龍盤,風水極佳,故其一直對北京情有獨鐘,是以內心早就有遷都的想法。(北京城風水可瀏覽我的《北京尋龍記》一文) 加載中... 內容加載失敗,點擊此處重試 加載全文 公元1407年,也就是永樂5年,皇后徐氏病故,徐氏是開國元勛徐達的女兒。她是個很好的賢內助,皇帝自然想好好地安葬她。再說皇帝最后還是要和皇后合葬的,其實最終還是在為自己找一個好的陵地。 古本《葬經(jīng)》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各帝后妃陵寢的選址和營建無不考慮龍、砂、穴、水、山、明堂、近案和遠朝的相互關系。期望背后龍山重崗、開屏列帳,陵區(qū)負陰抱陽。左右護砂,環(huán)抱拱衛(wèi),溪水分流,藏風聚氣。近案似幾,遠朝如臣,使建筑物前后對景,遙相呼應。當自然山川條件不能十全十美時,就人工加以修,補、填、挖,把自然和人文有機結合在一起,造就出一個理想的“人造”風水寶地。朱棣的父親朱元璋就對陵址選擇的講究到了苛刻的地步,以此求得風水佳境,賜福朱氏子孫,其在南京的“孝陵”就是按北斗七星進行布局的。朱棣也深受其父親的影響,對此非常重視。 朱棣把這件差事交給了禮部尚書趙羾來辦理。那么趙羾呢,他也不知道誰精通地理之術,所以他就查書,查到古書說唐朝的時候,有那么幾位非常著名的風水術士,其中一個叫楊筠松,民間也稱他叫楊救貧,可以說是風水界的祖師爺,這個人啊,在唐朝的那個司天監(jiān)里頭供職,司天監(jiān)其實就相當于明朝的欽天監(jiān)就是管這些事,在黃巢之亂起義軍殺進長安的時候,就把司天監(jiān)里面風水秘籍,攜帶私逃了,跑到民間,最后落腳到江西的贛州府。于是趙羾就讓政府發(fā)文件,然后到江西去訪查,終于在三僚村訪查到了廖家的后代,也就是廖均卿。 廖家一直是江西非常有名的風水世家,廖均卿的先祖廖三傳在唐朝時期,就是一位熟諳天文地理的著名堪輿師。廖三傳因精通春秋三傳《左傳》、《公羊傳》、《谷梁傳》而得名,曾拜當時的風水地理堪輿師楊救貧為師。從廖三傳開始,廖家就一直傳承研習堪輿之術,世代相傳,陸續(xù)都成為了風水大師。當廖三傳的后人廖均卿被找到后,很快被召傳南京,并奉旨先察看了朱元璋孝陵的風水,覺得那里不甚理想,于是朱棣就命令趙羾帶著廖均卿等幾位風水師動身趕往北京卜選陵地。這樣找陵地就和遷都的事聯(lián)在一塊了。 趙羾等人去燕京尋找陵地的過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天氣也反復無常,有時候雨雪交加,可以說是遭了不少罪,吃了不少苦頭。最先選在口外的屠家營,但因皇帝姓朱,“朱”與“豬”同音,豬家要進入屠家,一定會被宰殺,這叫“犯地諱”,不能用。接著,又選在昌平縣西南的羊山腳下,但后面有個“狼兒峪”,豬旁有“狼”,更是危險,也不能用。后來,又選上京西的“燕家臺”,但“燕家”和“晏駕”是諧音(皇帝死了叫“晏駕”),不吉利,也不行。也有人選在京西的潭柘寺,那地方景色雖好,但山間深處,地方狹窄,沒有子孫發(fā)展的余地。足足跑了兩年,最后他們到達北京昌平的黃土山,當?shù)巧仙巾斔奶幉榭春螅⒓淳捅贿@里的絕妙風水所震撼。廖均卿花了不少功夫,繪制了圖形,這作圖對于風水師是必須要掌握的一門技術,現(xiàn)在有計算機自然方便不少,以前全靠手工。返回南京之后,廖均卿向明成祖朝獻山圖,永樂皇帝看后,非常高興。 “奉天承運 十八嶺峰巍巍乎,四勢呈祥。形肖銅鑼,穴居中央。禮部尚書趙翔相六秀皆足,八景甚評。天門山拱震垣,地戶水流囚謝,鳳閣龍橫,卓列羅城,捍門華表鎮(zhèn)塞星河。山如萬馬奔趨,水似黃龍踴躍。內有圣人登殿之水,世產(chǎn)明君;外有公侯拜舞之山,永豐朝貢。四維趨伏,八極森羅;青龍奇特,白虎恭降。太維天馬尊于銀潢之南,少府紫微起于天河之北。維皇作極,俾世其昌,發(fā)龍氣旺,帝業(yè)若勝,山河鞏固。地勢寬平,艮亥來脈,作癸山丁向,卦例相合,王星聚會,主大臣股肱協(xié)力。木火得局,王爺衍蕃。悉合仙經(jīng),宜任陵室。 臣謹繪圖獻,伏乞親臨,高張慧目,廣邁皇風。玉燭清明,并立辰而永曜;金符浩蕩,亙萬古以長存。國祚無疆,邦家有慶!臣不勝戰(zhàn)慄,俟命之至。” 十三陵是一個天然具有規(guī)格的山區(qū),其山屬太行余脈,西通居庸關,北通黃花鎮(zhèn),南向昌平州,不僅是陵寢之屏障,實乃京師之北屏。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亙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萬峰矗立回翔盤曲而東,拔地而起為天壽山(原名黃土山)。山崇高正大,雄偉寬弘,主勢強力。明末清初著名學者顧炎武曾寫詩描述這里的優(yōu)勝形勢:“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后尻坐黃花(指黃花鎮(zhèn)),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薄洞竺饕唤y(tǒng)志·京師山川》描寫道:“群山聳拔,若龍翔鳳舞,自天而下,其旁諸山,則玉帶、軍都(二山)連環(huán)懷抱,銀山神嶺,羅列拱護,勢雄氣固”。這里屬于燕山山脈。 永樂7年四月初四,明成祖朱棣親自到黃土山擇選吉地,發(fā)現(xiàn)這里山水秀麗,龍脈隨燕山山脈自西北綿延而來,曲折山水緩緩自平原兩側流出,又有青山護衛(wèi)。山間明堂廣大,中間水土深厚,確實是個好地方?;氐侥暇┖螅扉Q定就在黃土山修建自己的陵寢,改名“黃土山”為“天壽山”。 (未完) \原來用這招就可以減輕近視 分享 我的博客 微博 微信 朋友圈 N 同時轉發(fā)到微博 發(fā)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