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 路 舉世聞名的十三陵,是明朝十三個封建皇帝的陵墓。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縣境內(nèi)的燕山山麓 。據(jù)京城約五十公里,總面積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這里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后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后修建了十三座金碧輝煌的帝王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jiān)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余名妃嬪、一位太監(jiān)(世系表)。是當今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長陵 定陵 昭陵 有人要問,明朝十六帝,為什么叫十三陵呢?這要追述一下明朝的歷史。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鐘山之陽稱“明孝陵”。第二帝朱允文(建文帝)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難”(為皇帝解除危難)為名發(fā)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有人說出家當了和尚,總之是下落不明(這在明朝歷史上是一個懸案),所以沒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鈺,因其兄英宗皇帝被瓦剌所俘,宮中無主,在太后和大臣的旨意下即了帝位。后英宗被放回,在心腹黨羽的策劃下,搞了一場“奪門之變,英宗復辟,又坐了皇帝。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qū)域內(nèi)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分將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這樣,明朝十六帝有兩位葬在別處,一位下落不明,其余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 十三陵是一個天然具有規(guī)格的山區(qū),其山屬太行余脈,西通居庸,北通黃花鎮(zhèn),南向昌平州,不僅是陵寢之屏障,實乃京師之北屏。太行山起澤州,蜿蜒綿亙北走千百里山脈不斷,至居庸關,萬峰矗立回翔盤曲而東,拔地而起為天壽山(原名黃土山)。山崇高正大,雄偉寬弘,主勢強力。明末清出著名學者顧炎武曾寫詩描述這里的優(yōu)勝形勢:“群山自南來,勢,若蛟龍翔;東趾踞盧龍,西脊馳太行;后尻坐黃花(指黃花鎮(zhèn)),前面臨神京;中有萬年宅,名曰康家莊①;可容百萬人,豁然開明堂。這一優(yōu)美的自然景觀被封建統(tǒng)治者視為風水寶地。 明十三陵,既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各陵又自成一個獨立的單位,陵墓規(guī)格大同小異。每座陵墓分別建于一座山前。陵與陵之間少至半公里,多至八公里。除思陵偏在西南一隅外,其余均成扇面形分列于長陵左右(見圖 )。這種依山建陵的布局也曾受到外國專家的贊賞,如英國著名史家李約瑟說:皇陵在中國建筑形制上是一個重大的成就它整個圖案的內(nèi)容也許就是整個建筑部分與風景藝術相結(jié)合的最偉大的例子。他評價十三陵是“最大的杰作”。他的體驗是“在門樓上可以欣賞到整個山谷的景色,在有機的平面上沉思其莊嚴的景象,其間所有的建筑,都和風景融匯在一起,一種人民的智慧由建筑師和建筑者的技巧很好地表達出來?!庇鞘幸?guī)劃家愛德蒙 培根也高度評價了明十三陵的藝術成就,他認為“建筑上最宏偉的關于‘動’的例子就是明代皇帝的陵墓?!彼赋觯阂郎蕉ǖ牧昴菇ㄖ旱牟季帧八鼈兊臍鈩菔嵌嗝磯邀?,整個山谷之內(nèi)的體積都利用來作為紀念死去的君王。”他們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明陵建筑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jié)合。從而高度贊賞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十三陵從建成到現(xiàn)在已有四、五百年了,是歷代帝王陵寢建筑中保存得比較好的一處。而且建筑雄偉,體系完整,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歷史和文物價值。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為了保護這一文物古跡,從解放初期就開始進行維修,并將十三陵作為全國重點文物加以保護。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十三陵為北京市第一批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十三陵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國務院公布八達嶺——十三陵風景區(qū)為全國44個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qū)之一。1991年,十三陵被國家 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1992年,十三陵被北京旅游世界之最評選委員會評為“是世界上保存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 十三陵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一部分,與陵區(qū)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形成一處風景優(yōu)美文化內(nèi)涵深刻的旅游勝地。 明朝,處于中國封建社會的晚期。從明太祖朱元璋掃平群雄,于公元1368年稱帝南京,繼而推翻元朝統(tǒng)治,到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于公元1644年攻破北京城,崇禎皇帝朱由檢自縊煤山,其統(tǒng)治時間長達277年,先后有16位皇帝君臨天下。在這16位皇帝中,除建文帝朱允炆因"靖難之役",南京城破,宮中起火,下落不明,沒有留下陵墓外,其余15帝或生前,或死后均建有陵墓并保存至今。加上洪武、嘉靖兩朝營建的三座追尊帝陵墓,明朝的帝陵計有18座。其陵名、地理位置、墓主等情況如下表所列: 序號 陵 名 皇帝名稱 年號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代 世系 享年 祔葬皇后 陵址 1 祖 陵 朱百六 德祖 玄皇帝 太祖高祖 不祥 胡氏 江蘇省盱眙縣管鎮(zhèn)鄉(xiāng) 朱四九 懿祖 恒皇帝 太祖曾祖 不祥 侯氏 朱初一 熙祖 ?;实?nbsp; 太祖祖父 不祥 王氏 2 皇 陵 朱世珍 仁祖 淳皇帝 太祖父親 64 陳氏 安徽省鳳陽縣西南 3 孝 陵 朱元璋 洪武 太祖 高皇帝 1368-1398 71 馬氏 南京鐘山南麓 4 長 陵 朱棣 永樂 成祖 文皇帝 1402-1424 太祖長子 65 徐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下 5 獻 陵 朱高熾 洪熙 仁宗 昭皇帝 1424-1425 成祖長子 48 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黃山寺一嶺下 6 景 陵 朱瞻基 宣德 宣宗 章皇帝 1425-1435 仁宗長子 37 孫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黑山下 7 裕 陵 朱祁鎮(zhèn) 正統(tǒng) 英宗 睿皇帝 1435-1449 宣宗長子 38 錢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石門山下 天順 1457-1464 周氏 8 景 陵 朱祁鈺 景泰 代宗 景皇帝 1449-1457 宣宗次子 30 汪氏 北京西郊金山下 9 茂 陵 朱見深 成化 憲宗 純皇帝 1464-1487 英宗長子 41 王氏、紀氏、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聚寶山下 10 泰 陵 朱祐樘 弘治 孝宗 敬皇帝 1487-1505 憲宗三子 36 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筆架山下 11 顯 陵 朱祐元 睿宗 獻皇帝 世宗父親 43 蔣氏 湖北鐘祥縣松林山(又名純德山)下 12 康 陵 朱厚照 正德 武宗 毅皇帝 1505-1521 孝宗長子 31 夏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蓮花山下 13 永 陵 朱厚囪 嘉靖 世宗 肅皇帝 1521-1566 憲宗孫 60 陳氏、方氏、杜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陽翠嶺下 14 昭 陵 朱載垢 隆慶 穆宗 莊皇帝 1566-1572 世宗三字 36 李氏、陳氏、李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大峪山下 15 定 陵 朱鈞翊 萬歷 神宗 顯皇帝 1572-1620 穆宗三子 58 王氏、王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大峪山下 16 慶 陵 朱常洛 泰昌 光宗 貞皇帝 1620 神宗長子 39 郭氏、王氏、劉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黃山寺二嶺下 17 德 陵 朱由校 天啟 熹宗 折皇帝 1620-1627 光宗長子 23 張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潭峪嶺下 18 思 陵 朱由檢 宗禎 莊烈皇帝 1627-1644 光宗五子 35 皇后周氏、皇貴妃田氏 北京昌平縣天壽山鹿山下 城市鐵路到立水橋站乘小22路神路、定陵、昭陵 * 德勝門乘345到昌平北站或乘345支線到昌平東關,再乘314到神路、定陵、長陵 十三陵各景區(qū)開放時間 定陵: 8:30-18:00 長陵: 8:30-17:30 昭陵: 8;30-17:30 神路: 8:30-18:00 十三陵各景區(qū)根據(jù)旅游淡旺季的不同,開放時間會作適當調(diào)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