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教于加州大學伯克利的譚凱(Nicolas Tackett),最近在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了《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一書,譚凱利用新的數(shù)據(jù)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開了門閥大族消失的謎團。6月19日,譚凱在北京就其新書做了一個專題講座。譚凱以墓志研究為例,追尋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興亡。本文根據(jù)譚凱現(xiàn)場講座內(nèi)容編輯而成。 《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 我先說明一下,為什么寫這本書(《中古中國門閥大族的消亡》)。從題目猜想,那就是我想知道中古門閥大族為什么消亡了?如果看唐代史料,經(jīng)常碰到那些比較有名的家族,比方說趙郡李氏這樣的家族,可是看宋代史料的時候比較少碰到他們。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有比較多的人考慮過這個問題??墒俏矣X得,還可以加一點新的解釋,尤其是因為現(xiàn)在有新史料。 第二個問題,這是為了回答第一個問題,中古門閥大族為什么生存了那么長時間。 第三個,我也想證明數(shù)字方法對研究歷史有什么用處。我肯定不想說數(shù)字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可是我覺得還是有用,會給我們看待歷史一個新角度。 這個問題已經(jīng)有很多人考慮:門閥大族為什么消亡了。 有很多不一樣的解釋,可是一般來說,之前唐代史學家覺得這是個慢慢發(fā)生的事情,是從8世紀尤其是安史之亂后開始發(fā)生的事情。第二,大部分人覺得門閥大族和唐帝國政權差不多一起衰落。所以有很多人會說,安史之亂之后社會開始越來越亂,慢慢衰落,結果就是五代十國。 很多人想解釋為什么消亡,他們會討論制度或者經(jīng)濟轉變,這些對門閥大族有很大的影響??墒窃谖易约旱臅镉胁灰粯拥慕忉?,很多唐史學家還是不完全滿意之前的解釋,最大的原因就是,看安史之亂后的史料,還是一直都碰到一樣的家族后裔,他們還在,他們的社會地位還是很高。 我越來越確定唐史學家可能夸大了安史之亂的影響。那些門閥大族——他們是政治精英,他們有辦法適應制度和經(jīng)濟的轉變,我覺得這個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事件是黃巢之亂,那個時候突然什么都改變了。 我們?yōu)槭裁从X得安史之亂那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安史之亂之后還有很多有名的文人,他們可以討論安史之亂,他們說安史之亂之后的唐朝跟以前的唐朝完全不一樣。有很多文人討論過這個,那是中晚唐的時候??墒屈S巢之亂后沒有人談,為什么沒有那么多人討論黃巢之亂?因為那個時代大部分的文人死掉了,沒有人可以討論黃巢之亂。 如果我想提出一個新的解釋,我需要新的史料。我用了很多墓志銘。這個能給我們一個更詳細的看法,能看到那個時代、那個社會怎么改變。我也覺得數(shù)字化方法有用,一個新方法給我們新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所以,為了研究,我做了一個比較大的關系數(shù)據(jù)庫,那個數(shù)據(jù)庫里面有3.2萬人左右,數(shù)據(jù)來源也比較豐富,一部分來自比較傳統(tǒng)的史料,比如《新唐書》,但很多墓志銘也比較重要。這幾年越來越多墓志銘被發(fā)現(xiàn),它們會讓我們更了解唐代歷史。 墓志銘有幾個特殊地方:第一,它們會告訴你比較多家族譜系數(shù)據(jù),也告訴你跟婚姻有關系數(shù)據(jù)。比如在《舊唐書》《新唐書》里,你很少會知道一個人的夫人的父親是誰,可是在墓志銘經(jīng)常告訴你夫人的父親是誰。所以,用那些墓志銘可以了解婚姻網(wǎng)絡??蓡栴}是,如果你只看十份墓志銘,其實不太能重建一個婚姻網(wǎng)絡,數(shù)據(jù)不夠多。你想要知道一個家族和另外一個家族的關系,必須要看幾千份墓志,才能看出來婚姻網(wǎng)絡是怎么樣的。 墓志銘會告訴你,那個家族的基地在哪里,就是他們住的地方在哪里。如果你看《舊唐書》《新唐書》,僅僅知道一個人姓李,他是趙郡人,但很可能他不住在趙郡,是他的祖先住在那邊,那個人現(xiàn)在住其他的地方??墒撬∧睦?,你可以看他的墓志銘說了什么,他在哪里。家族的人被埋在哪里,就是他們家族住的地方。所以,那也是一個墓志銘的用處。 最后,那些墓志銘會討論——我覺得所有有墓志銘的人屬于精英階層——精英的下場。一個人不夠重要,《舊唐書》《新唐書》不會討論這樣的人,可是墓志銘會討論這樣的人。 看《舊唐書》《新唐書》僅僅知道權力和地位最高的人,只有他們會有傳記。如果看《新唐書》世系表會發(fā)現(xiàn)很多地位不那么高的人,他們的親戚雖然是宰相,可是他們不是,所以《舊唐書》《新唐書》不會討論那樣的人,只有在世系表里才會看到他們??茨怪镜脑?,你會看到更多不一樣的人,我知道這個很重要。很多有墓志的人,他們和那些權力最高的人有關系,或者來自同一家族,或者有婚姻關系。所以,如果真的想了解精英社會,必須看所有那些人,不是僅僅看權力最高的人。 之前我們說,所有門閥大族后裔都算是一個社會的精英,只要他們能證明他們是門閥大族后裔那就算。日本和西方的唐代史學家也會把門閥大族與歐洲的貴族比較,他們說那些門閥大族有領地,有土地,那個土地財富就是他們權力和地位的基礎。這個肯定有道理,可是如果看很多墓志銘,你會開始注意:第一,門閥大族的后裔特別多,有特別多的人說我是門閥大族的后裔。必須承認有些人其實地位不太高,所以,我們必須分辨真正的社會政治精英不包括門閥大族的所有后裔。第二,如果看那些墓志銘,會注意到他們不可能有領地,因為在那些地方他們沒有親戚,在唐代的趙郡,找不到姓李的人,他們不在那邊。到了9世紀,已經(jīng)沒有什么姓李的人在趙郡,所以不可能用歐洲貴族來解釋唐代的門閥大族。 最終我用了兩個方法定義精英。唐代的時候誰是精英?一個方法很簡單,所有去世后有墓志的人都屬于精英,不一定是政治精英,不一定是有政治權力的人,可是他們至少屬于一種社會精英,因為需要一定財富才可以安排一個比較好的葬禮,其中包括墓志。所以,不可能所有人有墓志,只有比較重要的人才有。 《唐人宮樂圖》 第二個方法來回答誰是精英。如果我們重建政治精英婚姻網(wǎng)絡,我們可以說所有跟那個網(wǎng)絡有關系的人都屬于一種精英。但這個精英不一樣,因為大部分有墓志的人其實跟政府沒有什么關系。他們是地方的精英,可是他們沒有什么政治權力。 社會資本也很重要。在社會網(wǎng)絡中,所有人的關系也有價值,我們可以把這個叫做社會資本。 我為什么討論這個?因為政治精英在老家沒有土地,那他們是不是地位很弱?我覺得不是,只要有他們的關系,他們的地位還是不需要擔心,他們不需要土地或者其他經(jīng)濟資本。 用很多墓志來分析問題,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用處,就是可以更了解那個時代的政治權力地位。墓志的好處是,你真的知道原來的墓在哪里,知道是在哪個縣,可以做一個比較仔細的地圖。用那樣的地圖,可以改變我們對那個時代地理的了解。 我做了很多不一樣的地圖,之后我發(fā)現(xiàn),兩京長安和洛陽之間的地方——我稱之為兩京走廊——那個地方的墓志比較特別,跟其他地方的墓志有比較大區(qū)別。三個河北藩鎮(zhèn)也比較特別。 所以,如果我們想研究社會政治精英,我們最好看三個地方:三個河北藩鎮(zhèn)、兩京走廊和其他的地方。那些藩鎮(zhèn)的墓志是一個比較好的抽樣,我們可以說用那個可以更了解那些地方的精英有什么特別,那些地方的有墓志的人有什么特別。 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兩京走廊大部分墓志的主人是從世代為官家族來的,所以他們的父親、祖父、曾祖都當過官,是從比較有政治權力的家族來的。他們不僅僅在一個地方當官,在中央政府當官或者在唐代其他地方當官,他們會去一個很遠地方當官三年,再去另外的地方,是這樣的官僚。我把這種官僚叫作國家精英或者帝國精英,是比較特別的精英。 三個河北藩鎮(zhèn)的墓志很多,尤其在幽州,大部分那些有墓志的人,他們也是世代為官家族,可是那些人都在那個地方當官。為什么?研究唐代歷史的人不會特別驚訝,是因為三個河北藩鎮(zhèn)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地方,和朝廷沒有很多關系。所以,他們就只會在那個地方當官。這可以說是一個地方精英,而不是國家或者帝國精英。 然后看其他地方的墓志,我們會發(fā)現(xiàn)大部分墓志的主人,其實跟政府沒有什么關系,一看那個墓志找不到什么官僚,父親、祖父、曾祖、兒子,都沒有做過官。也可能,他們或者是從偶爾為官的家族來,可能祖父當過官,可家族其他人都沒有。如果那個人或者他的父親、祖父當過官,并只在那個地方當過官,就像一個地方的政治精英,跟兩京走廊的人完全不一樣。 所以,你看所有洛陽或者西安的墓志,差不多四分之三墓志的主人是從一個國家精英家族出來的,他們的前代人都當過官。兩京走廊發(fā)掘的墓志,50%以上人的墓志也很像兩京那樣的。所以,可以說兩京走廊屬于一個特別的地方,大部分最有政治權力的家族主要住在那邊,這個比較清楚。在洛陽發(fā)掘的墓志,墓志主人中40%是從宰相家族來的,可是其他地方很少碰到這種情況。 譚凱(Nicolas Tackett) 我討論了怎么用墓志來了解政治權力的地域分布,可是我們也可以用這些墓志來重建社會網(wǎng)絡。我用數(shù)據(jù)來重建很多不一樣的家族譜系。 所以我們可以說,九世紀的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大部分都是從一個比較小的婚姻網(wǎng)絡出來的,沒有那么多家族。那些家族特別有政治權力,他們是從隋代之前已經(jīng)有政治權力。 一些門閥大族怎么確定下一代也會有政治權力,也會有社會地位?我覺得有幾個很重要的制度改變。唐史學家都知道,安史之亂之后,肯定有新興地主或者商業(yè)精英出現(xiàn),而且還有科舉,他們有新的機會變成官僚,這些人可以叫做新興精英。 安史之亂開始,社會慢慢開始改變。我們必須注意的是,婚姻網(wǎng)絡成員包括大部分最重要的生產(chǎn)政治精英關系的人——宰相、尚書、節(jié)度使——那些人決定了哪個年輕人會變成新的官僚,而第二代官僚大部分是從婚姻網(wǎng)絡出來的。所以,我們可以更明白,在那個時代的史料里會碰到一樣的家族。他們的婚姻網(wǎng)絡有很大的政治權力。這就是為什么門閥大族在安史之亂之后還在。雖然制度改變,但沒有影響那些大族,他們適應制度新情況。 最終,他們怎么覆滅,怎么死亡?我覺得比較清楚。你看那個墓志史料,你會馬上注意到公元880年(黃巢占領長安)后什么都改變了。在書里有一張圖片,我算了一下,在安史之亂之后墓志少了一點,之后很快回到安史之亂前的數(shù)量,可是880年之后快沒有墓志了,墓志很少。為什么?是因為880年之后,突然沒有人去世,沒有人死掉,所以他們不需要墓志?這肯定沒有道理。其實最簡單的解釋,就是880年之后,社會改變得特別厲害,那些家族如果有足夠多的財富,他們肯定會給去世的親戚做一個比較漂亮的墓志,880年之后沒辦法做了,那個時候太亂。所以,你真的感覺到那個時代改變了很多,黃巢之亂比安史之亂對社會的沖擊大多了。尤其是對那些門閥大族來說。 但肯定還有幾個門閥大族的后裔活著,一直到9世紀、10世紀。我們有時候還碰到一個門閥大族的后裔,不是所有人都死掉了,可是有更多人死掉了。所以,還活著的人,現(xiàn)在沒有社會資本,他們的社會網(wǎng)絡都覆滅了。 我討論黃巢之亂之后的時代,我其實沒有辦法用很多墓志,因為沒有。所以我開始用詩,那些詩里也描寫了那個時代的混亂,到處都很亂,不僅僅是兩京走廊,其他的地方也很亂。安史之亂之后,很多門閥大族后裔可以去南方,南方那個時候比較安全,不太亂。可是黃巢起義之后,差不多877年左右,全國都有很多問題。所以,很多人死掉了,然后還活著的人所寫的詩會說——我的朋友、我的親戚,我不知道誰活著,不知道他們在哪里,不知道他們是否還活著。他們已丟了所有的社會資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