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立后,中國廣闊的漠北草原地區(qū),以及山西、陜西、四川、云南、貴州等仍歸元朝統(tǒng)治,嚴重威脅著大明王朝。上述所封功臣,于洪武二年至二十八年,投入了朱元璋統(tǒng)帥的北伐滅元之戰(zhàn)和八次北伐,為穩(wěn)定北方再次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朱元璋平定北方,全國統(tǒng)一后,也就是在他的晚年,為了獨攬皇權(quán),鞏固自己的中央集權(quán)地位,不但不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反而過河拆橋、上樹拔梯,大開殺戒,展開大規(guī)模的清洗與誅連,大肆殺戳曾經(jīng)替他沖鋒陷陣、架橋鋪路的諸多功臣。除戰(zhàn)死、病死38人外,先后有29名功臣慘死在朱元璋手下。即洪武二十三年以胡黨被太祖誅死10人,二十六年藍玉黨案被太祖殺害 11人,另被太祖鳩死1人,鞭打致死1人,因事坐死宮廷1人,默許胡惟庸害死1人,勒令自盡1人,受太祖所激自刎1人,被賜死2人。同時借機誅連他們的部屬,不少功臣還被誅連九族,僅胡、藍兩案,前后共誅殺數(shù)萬人之眾。 朱元璋誅殺功臣并非一時沖動,其殺人動機早在得國(登基)之初已經(jīng)形成。對此,《明史演義》作者蔡東藩依史描述道:“太祖自得國以后,有心偃武,常欲將百戰(zhàn)功臣,解除兵權(quán),只因北方未靖,南方也尚有余孽,一時不便撤兵,只好應(yīng)循過去,但心中不免懷忌……”。換言之,太祖當年不殺功臣,不是不想殺,而是全國尚未全部平定,不殺功臣,繼續(xù)利用只是權(quán)宜之計。 連馬皇后也早已看透朱元璋薄待功臣的真相,她在臨終前對太祖專門叮囑道:“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戝,愿無忘群臣同艱難”。馬后對太祖的忠告,使他的殺臣動機暫時得到收斂。 那么,促使太祖晚年誅戮功臣,株連尤眾的主要因素有那些呢?本文認為:
一是馬皇后的崩逝,使太祖失去了請免戳殺功臣的納諫環(huán)境。太祖本性雄猜、好猜,賴有馬后之賢,從容補救。洪武十五年馬后在世前,雖有胡惟庸一獄,但李善長、陸仲亨、費聚等功臣得以保全,黨禍未劇。至馬后崩逝,太祖殺機緊迫加劇,父子尚懷猜忌,遑(huáng)問功臣,李善長被太祖賜死,誅連多人,甚至太祖之子秦王(朱樉
三是殺戳功臣,替子除刺,確保儲君繼位無虞。有一則故事可以清楚地證明太祖的殺臣動機。太子朱標見李善長等功臣被賜致死,仁恕性成,心中很是過意不去,就進諫道:“皇父誅夷太濫,恐傷和氣”。太祖默然。次日,以棘杖遺地,令太子拾起,持在手中。見太子有難色,太祖笑道:“朕令汝執(zhí)杖,汝以為杖上有刺,怕傷汝手,若得棘除去,就可無虞。朕今所戮諸臣,便是為汝除刺,汝難道不明朕意么?太祖對太子的一席話,完全道破了他戳殺諸臣的思想動機。在于替皇子除刺,確保其順利繼位接班。同時,也是為自己除刺,鞏固自己的皇權(quán)統(tǒng)治。 四是因鏟除胡、藍逆黨而誅連功臣。胡、藍兩案,太祖處置手段最狠、誅殺功臣最多,誅連面最廣。在史上也是比較典型的。 左丞相胡惟庸,任相七年,位高權(quán)重,權(quán)勢顯赫,遇事專斷,竟然毒害了太祖的第一謀臣劉基。洪武十三年(1380年),太祖以謀不軌罪誅殺了胡惟庸及其九族。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太祖又以伙同胡謀不軌罪,處死了韓國公李善長、列侯陸仲亨、費聚、唐勝宗、趙庸、陸聚、黃彬、胡美、鄭遇春、葉升,共10人。 涼國公藍玉自恃有大功,行為暴戾,做了很多獨犯明朝法律的事情,又在太祖面前不加檢點,不尊人臣之禮,威熖愈盛,意圖升爵,令太祖對藍玉越發(fā)不滿,越加疑忌。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太祖借口藍玉欲圖謀反,“自藍玉以下,沒一個不拿到殿前”鍛煉成獄,無論是真是假,全當實事,將他一并正法。陳垣、張翼、張赫、藍玉、曹震、張溫、曹興、硃壽、王弼、謝成、何榮,共11名功臣,都成了太祖的刀下鬼。 詳見明朝開國功臣名單及其結(jié)局情況簡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