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論語》譚 雍也篇 “曰:仁者先難而后獲,可謂仁矣?!狈t又問怎樣才是仁,孔子說:仁人對難做的事,做在人前面,對有收獲的事,排在人后面,這可以稱謂是仁了。孔子早就提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今羞矣。 162、少有智慧,老有仁德——《論語》譚 雍也篇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說:有智慧者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智慧者好動,仁德者好靜。智慧者快樂,仁德者長壽。人年輕有智慧,年老有仁德。 163、孔子的夢想是先王之道——《論語》譚 雍也篇 “子曰:齊一變至于魯,魯一變至于道?!笨鬃诱f:齊國一改變,可以達到魯國這個樣子,魯國一改變,就可以達到先王之道了??鬃哟呵飼r期魯國陬邑人,就是今山東曲阜。孔子的夢想是先王之道。 164、孔子對禮崩樂壞氣憤至極——《論語》譚 雍也篇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了,這也算是觚嗎?這也算是觚嗎?孔子對當時禮崩樂壞的局面,既是氣憤至極,又是無奈的哀嘆。 165、君子不可被無理愚弄——《論語》譚 雍也篇 “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宰我問道:對于有仁德的人,別人告訴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他會跟著下去嗎?孔子說:為什么要這樣做呢?君子可以到井邊去救,卻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騙,但不可被無理愚弄。君子可欺,但不可因迷惑而被無理愚弄!真是有體會呀。 166、博學于文,約之以禮——《論語》譚 雍也篇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笨鬃诱f:君子淵博廣泛地學習文化典籍,又以禮來約束自己,也就可以不離經叛道了。博學于文,約之以禮是因果關系,是守“道”最基本的前提。 167、沒有此事何必發(fā)此毒誓?!——《論語》譚 雍也篇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孔子去見南子,子路不高興??鬃影l(fā)誓說:如果我做什么不正當?shù)氖?,老天會懲罰我的!老天會懲罰我的!沒有此事何必發(fā)此毒誓?!就是有此事,也就是看看所傳說的南子是什么樣的人罷了,孔子也是人呀! 168、孔子對中庸的第一次評價——《論語》譚 雍也篇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孔子說:中庸作為一種道德,該是最高的了吧!人們缺少這種道德已經為時很久了。至此,是孔子對中庸的第一次評價,但是沒有深解。 169、為民就是圣人——《論語》譚 雍也篇 “子貢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子貢說:若有人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周濟大眾,怎么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豈止是仁人,簡直是圣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鬃拥臑槊袼枷耄簽槊窬褪鞘ト?。 170、凡事以己作比,而推己及人——《論語》譚 雍也篇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敝劣谌嗜?,就是自己想要做的事,而要先使他人能做;自己欲行得通的事,而要先使他人行得通。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說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凡事以己作比,而推己及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