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錄:孔子謂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詞句釋: 1、季氏:魯國大夫;季孫氏,這里指季平子,把持魯國國政; 2、佾:古代舞蹈奏樂的行列,八個人為一行,叫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個人,只有天子才能用,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大夫,只該用四佾。 譯:孔子談到季孫氏說:“他用八佾在宗廟的廳堂里奏樂舞蹈,這樣的事情他都能忍心做得出來,還有什么事他不能忍心去做呢?” 釋義 1、在孔子看來,季孫氏是魯國大夫,用八佾的樂舞,是不合禮儀的,因為八佾是天子之禮樂。 2、孔子看出季孫氏如此不合禮儀的行為是犯上,是欺君,是想謀反,是想奪天子之位。 3、孔子怒斥季孫氏,其意不在維護禮儀,而是恨季孫氏想犯上作亂。 4、孰不可忍,孔子指明了季孫氏的越位野心,這是孔子最不能容忍的。 5、八佾篇,談的是禮儀,第1章孔子從季孫氏的是可忍,孰不可忍談禮,表明了孔子的禮儀,就是君臣之禮,長幼之別。 第2章 引錄: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詞句釋 1、三家者以《雍》徹:三家者:指魯國的三家大夫:孟孫、叔孫、季孫,當時掌握魯國的政權(quán);《雍》:《詩經(jīng)·周頌》 中的一篇,是周天子祭祀后撤去祭器時所唱的歌;徹:同撤,撤除。這句的意思是說:魯國的三個大夫,在祭祀祖先的祭禮完畢時,唱著周天子的祭樂“雍”結(jié)束祭禮。 2、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這是《雍》詩中的兩句;相:助祭的人;維:助詞無意;辟公:諸侯;穆穆:莊嚴肅穆;這句是說:《雍》詩中唱道:諸侯助祭,天子肅穆。 3、奚取于三家之堂:奚:怎么;堂:廟堂;這句是說,《雍》詩是天子祭祀禮畢時的樂歌,怎么能用于這三個大夫祭祀的廳堂上呢? 譯:孟孫、叔孫、季孫三家,祭祀祖先時,他們唱著《詩經(jīng)·周頌·雍》這篇詩來結(jié)束祭禮。孔子說:“《雍》詩上有:‘諸侯助祭,天子肅穆’,這樣的詩句,怎么能用于三家大夫祭祀祖先的廳堂上呢?” 釋義 魯國的三個大夫,在祭祀祖先時,唱的是《雍》詩,這件事很快傳揚了出去。這相當于如今的新聞,孔子是一個時事評論者,知道后,發(fā)表一句話評論。 孔子認為天子哀樂大夫不可用,用了就是犯上,就是作亂象。既有天子之樂,就該有大夫之樂;不知道大夫之樂,天子是否可用?如果天子用了大夫之樂,算不算犯下;犯上是不合禮儀的,犯下合不合禮儀? 第3章 引錄: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釋詞句 1、人而不仁,如禮何:而:如果;仁:仁德;如......何:拿.....怎么辦。這句話的意思是:做人沒有仁德之心,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 譯:孔子說:“做人沒有仁德之心,怎樣來對待禮儀制度呢?做人沒有仁德之心,又怎樣來對待音樂呢?” 釋義 1、孔子第二次說仁,學而篇第6章,而親仁,指仁厚之人;這里的仁,指仁德。仁德是什么,從何來?人的本性,還是后天培養(yǎng)?孔子緣何提出仁德之說? 2、孔子在這里再一次否定了法理??鬃诱f,一個人沒有了仁德,怎么對待禮儀制度呢?仁德屬于道德范疇,一個人有了仁德,就能遵守禮儀制度了。如此說來,只去培養(yǎng)人的仁德之就是了,要禮儀干什么? 3、孔子的那些禮儀之說,是說給君子之人的,這就可見君子之人,都是沒有仁德之人。 4、君子之人,沒有仁德之心,所以才會亂歌舞。正如今天的為官者,都會唱歌跳舞一樣。 第4章 引錄: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span> 釋詞句 1、林放:魯國人; 2、大哉問:這個問題意義重大啊! 3、與其奢也,寧儉:與其過分奢侈,不如樸素節(jié)儉; 4、易:辦理; 譯 林放問孔子禮的本質(zhì)??鬃诱f:“這個問題意義重大??!禮,與其求奢侈奢華,不如儉樸;喪禮,與其大肆操辦,不如表示哀悼最好?!?/span> 釋義 照孔子說,禮的本質(zhì)就是儉樸。 不知孔子對君子之人所說的許多禮儀,是儉樸嗎? 2020-7-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