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看流行的觀點吧: 1、(摘抄自一個健康宣教平臺)粥細軟,易消化,雖能減輕胃的負擔。但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的分泌。加上粥的水分多,稀釋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不利于消化吸收。熱粥的高溫對胃的刺激,是不利的。所以,不宜天天喝粥,而應選擇容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才更有益。 ——看似有道理,但是經(jīng)不起細看: 食物進口,即能促進唾液腺的分泌,咀嚼起到的作用,僅是攪拌混合唾液、食物而已; 粥的水份多為不利于消化,那么平時喝水,會不利于消化吸收嗎? 熱粥,再怎么燙,既然能進嘴,能整碗連續(xù)大口的喝進去,會很高溫傷胃嗎? 既然要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粥是最易消化吸收的,為什么不選粥? 細嚼慢咽后,不論是什么飲食,也會被咀嚼成粥糜樣,那還不是一樣嗎? 2、(摘抄自另一個健康宣教平臺)對于容易燒心、反酸的胃食管返流患者來說,粥類食物容易消化,但因為是流質(zhì),容易導致反流,連同胃酸一起反的話就容易產(chǎn)生反酸的感覺,而應該進食半流質(zhì)或固體食物,以免傷及食道。胃酸分泌過多的消化性潰瘍患者,則也應當減少喝粥的頻率,以免刺激胃酸過多分泌,加重病情。專家針對養(yǎng)胃指出:“真正養(yǎng)胃需要綜合調(diào)理,包括飲食、作息、適當運動、精神放松及藥物等綜合管理才更科學。” ——好吧,又是“專家”。但是,阿展現(xiàn)在專門用粥來治療胃食管返流,這又是怎么回事? 3、(摘抄自另一個健康宣教平臺)熬得稀爛的白米粥是最營養(yǎng)的,尤其是浮于粥面上的那一層糊更是精華中的精華。但實際上,如今用精白米熬制的白米粥,其營養(yǎng)價值遠遠不如古時候用糙米熬制的米粥。專家認為,僅僅喝白米粥,營養(yǎng)價值非常有限。也就是說,喝白米粥遠遠不足以支撐人一天活動所需要的營養(yǎng)。 ——這個專家說的話,是一個“哲學命題”:非常正確的廢話。 前面說最有“營養(yǎng)”,后面又說遠遠不足以支撐“營養(yǎng)”,倒底什么是“營養(yǎng)”? 4、(摘抄自另一個健康宣教平臺)粥由于消化吸收速度快,因此餐后血糖反應激烈,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利于控制血糖,因此有說法認為,糖尿病患者不宜喝粥。但其實這種說法也并非絕對,只要掌握好熬粥的材料搭配,在熬粥時使用燕麥、大麥、糙米等血糖反應較低的食材。這樣不但血糖反應放緩,還能夠補充足夠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yǎng)素,飽腹感也更強,能夠更好地控制進食量。因此在熬粥的時候,不妨多多嘗試花樣百出的食材搭配,將粥喝得更美味,也更健康。 ——還是說不到點子上。 在《長壽食譜:“烤包配沙拉,餃子配辣椒”,你沒有看錯》里,六氣阿展提出了(1)烤、烘、焙、煎、炸類食品,風味芳香可口,有促進人體代謝的作用,屬于“熱性”食品;(2)蒸、煮類食品,風味是清淡,不能僅不能促進人體的代謝,而且會強加代謝的負擔,屬于“寒性”食品。 所以,“烤包配沙拉,餃子配辣椒”這樣的均衡搭配飲食,就是長壽食譜。 粥,是用水將稻米煮熟 水份不干。怎么區(qū)分粥的“寒熱”屬性呢? 六氣阿展出生、生長在廣西大明山下的農(nóng)村,日常農(nóng)忙時節(jié),農(nóng)活十分辛苦,出汗多,體液損失很大,如果吃干飯配菜,又沒有時間熬湯,所以不能有效補充水份。一般情況下,廣西農(nóng)村的民眾都在一大早煮上一大鍋的粥,出農(nóng)活的時候,帶在上大盒的粥,累了渴了吃一大口粥,又能解渴,又可以填飽肚子。 由于粥水很容易消化,餓得快,所以廣西農(nóng)村的民眾,就有一套煮粥的“好”辦法,就是“小火煮快粥”:冷水下米,蓋上鍋蓋,快火煮開,再半開蓋子小火保持水微滾,看到米粒稍微開裂,嘗一口,沒有生米味,就立刻熄火開蓋,倒到大盆子里,然后讓大盆子浮到冷水上,讓粥水快速冷卻。這樣煮出來的粥,粥水清冽,米粒飽滿,即可解渴,又能“囊肚”耐餓。 但是,這樣煮出來的粥,雖能“囊肚”耐餓,寒性卻很重,而且沒有“油水”。俗話說,會“很寡肚”(很傷胃)。所以,民眾在傍晚收工回家后,晚上吃飯時,要多吃豬腳之類的肥甘厚味的配菜,才能“暖肚”和保證有足夠的能量供應。所以,一到農(nóng)忙季節(jié),農(nóng)村的“豬腳”、“五花肉”、“豬筒骨”等這些多“油水”配菜的價格,會比平時高很多?!@種屬性甘寒的粥,必須這樣配菜,才能減輕對胃的傷害。 但是一些較貧困的家庭,如果沒有經(jīng)濟能力買這么“好油水”的配菜,一般的配菜就是捶打紫蘇葉 油煮酸辣椒(甚至就是生的酸辣椒) 鹽,這樣的吃法,就是所謂的“清粥寡水”,對胃的傷害特別大。那時候的農(nóng)村民眾,基本上都是“老胃病”(胃潰瘍),胃癌發(fā)生率也很高。 一些會保養(yǎng)身體的民眾,會在早上煮好這種粥的時候,單獨從鍋底“撈”上一大碗相對干水的粥米,拌上一瓦勺的豬油,趁熱吃了,很“暖”肚子,又能耐餓。這樣子做,也只是減輕了一些對胃的傷害而已,粥的本性還是“甘寒”的,還要再配上一些溫熱的、有油水的炒菜才行。 現(xiàn)在的廣西民眾,不論城市、農(nóng)村,還持著這樣煮粥的“好”習慣,雖然煮米的時候,米可以煮得很爛,或者加有紅糖、燕麥、大麥、糙米、八寶米等等這類很有“營養(yǎng)”、“纖維素”這樣的材料,但是水是水,米是米,還是分開。或者可以煮得很稠,但是小火快煮粥的方法,仍然改變不了這類粥水的甘寒屬性。 吃這些粥的人群,要么是家庭經(jīng)濟貧困,沒有辦法吃得上“有油水”配菜;要么就是專門為了減肥,刻意為之。這類人,很容易患上胃炎、胃潰瘍、膽汁胃-食管返流。“返酸水”、“燒心”、“飽脹”是最常見的癥狀。就算是長期服用質(zhì)子泵抑制劑(拉唑類)這么強力的抑制胃酸藥物,也不能使這些癥狀減輕(或經(jīng)常反復),更不要說治愈了。 那么,什么樣的粥,才是真正“養(yǎng)胃”的粥?就是十分費工費時的“粵系菜粥”。 很多人就會說了,哦,原來就是餐館那種煮得很綿爛的那種粥?。∧俏矣酶邏哄?,壓煮一下,就好了嘛。六氣阿展說,不是的,高壓鍋煮出來的粥,壓得再爛,哪怕是屬性還是寒涼的。區(qū)別在哪里? 先看一下“粵系菜粥”的做法和原理: 1、熱水泡米半小時——1小時。由于冷水泡米時,米粒表面成分的阻擋進水很少,堅實米粒的吸水效率低下。淀粉本來就是葡萄糖(單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多糖,水解到二糖階段成為麥芽糖,一般用40度到70度的熱水泡米,讓水分在一個合適的溫度下充分滲入米粒,可以促進淀粉分解的酶具有最好的活性,既是預吸水,也是提前分解糖分。 2、先將鍋里的水燒滾。冷水下米,又會將原來泡好的米粒表面成分變?yōu)閳詫?,阻擋水分進入米粒。所以要先將水燒滾,再下泡好水的米。 3、放入少許油,蓋上鍋蓋再小火煮10分鐘左右。放上油,一是可以防止米粥起泡沫溢出鍋外;二是油可以在煮粥的過程中,滲入米粒,讓粥水不再是“清粥寡水”。 4、讓甘寒屬性的水煮粥,變成溫熱屬性“養(yǎng)胃粥”的關(guān)鍵步驟。10分鐘后,這時候打開鍋蓋,看到粥中的米粒已經(jīng)開始開裂,費時費工的程序來了:粵系老人常說的“飯靠焗、粥靠撈”,將粥倒到大砂鍋里,加大火力,再加點油,手拿長勺,不停順時針、或逆時針轉(zhuǎn)圈的攪拌粥水,粥水一邊熱燙翻滾,手中又不停的攪拌。 這時候,鍋里的粥正在發(fā)生著奇妙的變化:砂鍋壁被加熱火紅,鍋里粥中的淀粉被水解的糖份,與火燙的砂鍋壁接觸(還記得《長壽食譜:“烤包配沙拉,餃子配辣椒”,你沒有看錯》里,說過的“烤、烘、焙、煎、炸”類食品,由于溫度很高,促進的“非酶棕色化反應”嗎),被煮爛攪拌磨成細微顆粒的淀粉和糖份,瞬間被焦化,,產(chǎn)生很多芳香類化合物,這也是一種“非酶棕色化反應”。 由于快速的攪拌,砂鍋里的粥水又不會被煮得焦黑,僅帶有一點象焦糖樣的微黃褐色。 由于在煮粥的過程中,使用了油脂,又能更好地使“非酶棕色化反應”這些芳香類化合物中的揮發(fā)油和香味物質(zhì)溶解出來,更進一步提升香味。 看到了吧?由于改進了水煮的方法,本來水煮屬性甘寒的粥,質(zhì)變?yōu)閷傩愿蕼氐摹梆B(yǎng)胃粥”。如果在飽含油水的粥中,再加入一些瘦肉、海鮮,或者就用熱的骨頭湯煮,更能提升粥的鮮香度,很是開胃啊。 所以,粥是靠“熬”出來的,而不是煮出來的。《說文解字》:“熬,干煎也”,說得真是不錯啊。這種“功夫粥”,也只有以自古以來商業(yè)發(fā)達,有“閑”人多了,才能想得出來,做得出來。 我們看一下“吃在廣州”的粵菜系,同樣是以蒸、煮類為主要烹調(diào)方法,配菜是“清鮮常新”,并沒有大量搭配厚味的姜、蔥、蒜、辣椒等材料,性質(zhì)偏涼;而且遍地分布茶樓,茶性本寒,按“道理”,一系列的寒涼屬性配食,也是吃飯吃粥的廣東人,為什么還那么容易上火?還發(fā)明了遍布全世界的“涼茶”?原來廣東人喝的粥,是甘溫熱性的。吃的米飯,“飯靠焗”,也是甘溫熱性的。加上溫熱帶氣候炎熱,所以,再稍微吃一點熱性配菜和甜點,不上火才怪! 現(xiàn)在馬路邊有很多號稱“廣州粥王”的粥店,先用高壓鍋壓爛米粒,再放到砂鍋象征性的燒一下,丟進一點所謂的什么什么“肉”,加上點味精調(diào)味,再加點醬油著色微黃褐色,看起來有模有樣,但是味道根本不是那個味,香也不是那個香,屬性還是傷胃的甘寒粥。粥店靠的是賣肉賺錢,而不是真正用心的去熬粥,偷工減料的奸商真是害人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