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粥是世間第一補物 中醫(yī)師教你最補吃法 中華民族食粥的文化由來已久,自黃帝時代,即已「蒸穀為飯,烹穀為粥」。古人常稱讚粥飯為「世間第一補人之物」,無論是病後調(diào)養(yǎng),或是平時保健,任何人都可以透過這一簡單、便宜的食療來補養(yǎng)身體。 然而現(xiàn)代人談到食粥頗為卻步,視粥或白米飯為毒物一般,説是粥或白米飯僅含澱粉,沒有太多營養(yǎng)價值,而且會快速地增加血糖,造成糖尿病。 其實這些錯誤的觀念反倒危險,因為它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正確的飲食觀,反讓我們的身體變差。例如許多糖尿病患者怕食用白米會造成血糖升高,因而長期以糙米為主食,甚至不吃米飯,結(jié)果血糖反而控制的不理想,身體越來越虛弱。殊不知,長期食用糙米有一個很嚴重、但是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的問題,就是會造成「氣虛無力」。 建議糖尿病患者以白米及小米各一半為主食,遵循肉 → 菜 → 飯的食用順序,血糖反而下降並得到控制。所以吃白米飯對人體的健康是很重要的。以下介紹古人對白米及粥的食療養(yǎng)生觀,重拾古人食粥的養(yǎng)生智慧。 五穀能養(yǎng)命 又以粳米最好 食米粥最常用的穀物即白米。常聽到現(xiàn)代的人根據(jù)自己的猜想,認為古代人的碾米技術(shù)不發(fā)達,主食一定是吃糙米,只有有錢人才會吃白米。但是我們從中醫(yī)的古籍來看,至少到漢朝的張仲景時代,一般人都是有能力而且大部分的人都是食用白米為主食,而不是以糙米為主食。 《黃帝內(nèi)經(jīng)》對於飲食養(yǎng)生的原則,概括地總結(jié)了一句話:「五穀為養(yǎng),五果為助,五菜為充,五畜為益?!刮宸Y包括「稻、黍、稷、麥、菽」,即米、小米、豆、麥、高粱。五穀對人體最為重要,因為五穀主要是用來養(yǎng)命的,任何長期偏離食用五穀為主食的人,身體遲早都要出現(xiàn)問題。所以《本草綱目》提到:「天生五穀,所以養(yǎng)人,得之則生,不得則死?!?/span> 而《本草綱目》又說,「惟此穀(粳米)得天地中和之氣,同造化生育之功,故非他物可比。」五穀之中,又以粳米最好,因為它性平,且得天地中和之氣,最為中庸。任何人無論身體處在健康或生病狀態(tài),食之皆能養(yǎng)命,沒有副作用,而且能中和其它食物的偏性,使人體容易消化吸收其它食物的營養(yǎng)。 白米分為粳米、秈米 熬粥宜用粳米 以我們一般經(jīng)常食用的稻米(大米)來説,由於各地風(fēng)土民情的不同,所食用的米類會有些許差異??偟膩碚f,稻米可以用軟或硬,黏性高或低來做一個大的分類。以黏性高低來分,黏性高的為糯米,黏性低的為粳米及秈米。 我們平常食用的白米,主要為粳米及秈米。 粳米即「秔米」,近水黏土之地宜種,其性較黏;近山砂土之地宜種「秈米」,其性少黏。故秔字從亢,亢者地勢較卑也;秈字從山,山者地勢較高。漢代醫(yī)聖張仲景的白虎湯、桃花湯、竹葉石膏湯,皆用粳米(秔米),為米類入藥之最早記錄。從外觀來看,粳米米粒較為圓、短,秈米則較為細、長,此亦是一簡單的分類法。 以粳米及秈米來相互比較,秈米較耐飢餓,宜煮飯食用;粳米宜煮粥食用,但亦可當(dāng)飯食用。另外,由於秈米黏性差,飯性偏硬,故胃病者(如胃潰瘍)應(yīng)少食秈米,宜以粳米為主食。病後及產(chǎn)後體虛等虛證,建議食用粳米較為適宜,若能用粳米熬粥食用,更能加速身體的康復(fù)。 糯米由於性質(zhì)較黏滯難以消化,小兒及病人,應(yīng)當(dāng)忌之。但糯米有暖脾胃,止虛寒泄痢,縮小便,收自汗,發(fā)痘瘡等效果,民間治療老人腸胃虛弱之無細菌感染的冷泄,以糯米煮粥食之效果極佳。對於老人氣虛不攝的夜尿頻數(shù),不必另服藥劑,但以蓮子糯米紅棗熬煮粥食,便可治癒。另外,像病後的自汗癥,或者平人動輙出汗的癥候,亦可單吃糯米粥而治癒。胃病欲食糯米者,宜食粳糯米,因為相對於秈糯米,粳糯米較軟,較易消化,比較不會有胃腸脹氣的情形。 吃粳米粥養(yǎng)脾胃、補體虛 好處說不完 有如下益處: ● 養(yǎng)脾胃、補胃氣 ● 養(yǎng)陰生津、濡養(yǎng)五臟六腑 ● 促進身體發(fā)汗排毒 ● 利水、消脹氣 ● 幫助藥物達到藥效 李時珍說,粳米和芡實一起煮粥,能夠益精強志,聰耳明目,通血脈,和五臟,並且讓氣色變好。 清代醫(yī)學(xué)家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寫道,貧窮的人,如果患上虛癥,可以用濃米粥上層的湯,代替人參湯來服用,每每都有奇效。 人口多的人家,常用大鍋熬粥。熬煮時,待米粥的表面滾起沬團,濃滑如膏,這就是「米油」(粥油)了。把這一層米油撇到碗中,直接飲用,或者加一點鹽來吃,能補液填精,對於身體虛弱的老人非常滋補。無論病人還是產(chǎn)婦,喝粥調(diào)養(yǎng)都最好不過了。 大醫(yī)家章穆則說,如果病人身體極為虛弱、久泄腸滑、吃了就泄出來,而且吃什麼藥都不能好轉(zhuǎn),這樣的人,喝粥就能治好。方法是:瓦罐中放入米和水熬粥,待米煮熟、粥汁出來後,撈去米,再放入新的米,煮到粥極稠時,盛出食用。兩次米汁俱在同一碗粥裡,能「回元氣於無有之鄉(xiāng)」。他說,此而不效,那就真的沒有辦法治了。 有些醫(yī)生,不讓病人喝粥。殊不知,生病的人,身體沒有生機,如果不能吃粥,吃乾飯又難以下嚥,就會胃氣空虛,病情加重。因為胃氣虛,藥物就不能通過胃氣到達體內(nèi)的病處、取得醫(yī)治的效果。 稠粥補力比稀粥更強 如何熬煮? 熬米食粥,要有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能煮出真正養(yǎng)生的好粥。熬粥的訣竅,清代袁枚《隨園食單》講得很清楚:「見水不見米,非粥也;見米不見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洽,柔膩如一,而後謂之粥?!刮覀兂Uh糜粥,就是要「煮米為糜,使糜爛也?!?/span> 熬粥,宜用粳米熬煮,熬出來的稀粥、稠粥,功效有別。簡單來説,稠粥的補力較強,脾胃虛寒較重者食用稠粥為宜;腹中氣脹,小便不利,體虛無法發(fā)汗者,食用稀粥為宜。 章穆甚至稱粥為「行氣通腸,利水消脹之第一物」。他強調(diào)「粥之愈疾,全在於熱」。也就是喝粥,切記要趁熱喝,不可冷著喝,否則反而會堵氣,不可不慎! 熬粥技巧: 熬粥時最好一次將水放足,掌握好水、米的比例,不要中途添水,否則粥會變稀,黏稠度和濃郁香味會大打折扣。一般情況下,稠粥的水與米比例為15:1(比如1碗粳米,加15碗水),稀粥的水與米比例為20:1。若熬煮的時間比較久(如2小時),則水:米=20:1(稠粥)/ 30:1(稀粥)。 煮粥時,用砂鍋、陶鍋、不銹鋼鍋、電鍋、壓力鍋等均可,不過還是建議用砂鍋來煮粥最為理想,因為砂鍋的保溫效果好,能使米粒持續(xù)、均勻地受熱,從而使粥香黏軟糯。 熬粥的時間,如果能熬到2小時最好,如此煮出來的米粒較能完全化開,成糜膏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