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湯,西漢武帝時人,起于書吏,曾為長安吏、茂陵尉、侍御史、廷尉、后升遷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倍受武帝寵信。后因御史中丞李文及丞相長史朱買臣的構陷,被強令自殺。死后家產(chǎn)不足五百金,皆得自俸祿及皇帝賞賜。張湯用法嚴酷,后人常以他作為酷吏的代表人物,但他為官清廉儉樸,又不失為古代廉吏。
五銖專題博客,為何要紀念張湯呢?且看《漢書·張湯傳》上的一段記載:“會渾邪等降,漢大興兵伐匈奴,山東水旱,貧民流徙,皆卬給縣官,縣官空虛。湯承上指,請造白金及五銖錢,籠天下鹽鐵,排富商大賈,出告緡令,鋤豪強并兼之家,舞文巧詆以輔法”。翻譯成白話就是:正巧匈奴渾邪王等人降漢,漢朝廷調(diào)動大軍討伐匈奴,崤山以東干旱,貧苦百姓流浪遷徙,都依靠官府供給食物,官府庫存空虛。張湯從而稟承武帝的旨意,請求制造白金貨幣及五銖錢,壟斷鹽鐵的生產(chǎn)和買賣,排擠富商大賈。還公布告緝令,剪除豪強兼并的家族,舞弄文辭,巧言詆毀以輔助法令的施行。
根據(jù)記載可以看出:鑄造五銖的目的是為了籌集軍費補充國庫,最早是由張湯提議,并得到武帝許可后開始鑄造的。具體鑄造時間是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由中央和郡國分鑄,一般被稱為郡國五銖,在五銖行用七百余年的歷史里,郡國五銖可謂五銖大家族里的老大,而按照中國各行的傳統(tǒng)說法,張湯應該算是“五銖行”的祖師爺了。
郡國五銖作為排行老大會在《五銖綱目》中占據(jù)一席之地,而本節(jié)的第二主角是赤仄五銖,下面就轉(zhuǎn)入正題說說赤仄五銖吧?!妒酚洝て綔蕰罚骸霸Χ辏ü?15年),郡國鑄錢,民多奸鑄,錢多輕,而公卿請令京師鑄鐘官赤仄,一當五,賦官用非赤仄不得行。是歲也,張湯死,而民不思?!背嘭莆邈彽降资鞘裁礃?,說它是個千古之謎一點也不夸張,從古到今,有關赤仄五銖的說法很多,卻沒有一個能令人信服的。而2002年在西安市的一個考古發(fā)現(xiàn)使得這個千古之謎得到了一個破解的契機。
2002年5月,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為配合西安市西部大學城建設,在長安區(qū)郭杜鎮(zhèn)西北政法學院南校區(qū)進行考古發(fā)掘。在考古清理該校體育辦公樓的基槽過程中,發(fā)掘了一座東西向,略偏西北方向的斜坡墓道土洞墓,出土兩枚雙面穿帶印,印主是張湯。此墓經(jīng)考古人員考證最終被確認為就是西漢御史大夫張湯墓。上面提到,張湯正是死于始鑄赤仄五銖那一年,也就是元鼎二年的冬十一月,而赤仄五銖本身就是虛值錢幣,因此很快在元鼎四年就被叫停,鑄幣權由中央統(tǒng)一收回,改由上林三官鑄造三官五銖。因此如果要找赤仄五銖實物,沒有比張湯墓更好的去處了!寫到這兒,我不禁要投筆長嘆:張湯真是和五銖有緣啊,活著的他創(chuàng)造了五銖,死去的他竟然在冥冥之中又為后人破解赤仄五銖之謎提供了幫助。
張湯墓中出土了8枚五銖(1枚有損),根據(jù)張湯生前的身份和他自殺的時間,我們完全可以確信這8枚五銖就是赤仄五銖,讓我們看看赤仄五銖的真面目吧:
圖1這枚為穿下半星,面背鎦金,顯然是賞賜錢性質(zhì),圖二的6枚就是真正的赤仄五銖,奇怪嗎,這幾枚普普通通的五銖就是所謂的赤仄五銖?關于赤仄五銖這半節(jié)的篇幅實在是說不清楚,我打算再用一節(jié)詳細描述,在這兒就不多說了。還是繼續(xù)說張湯吧。
《漢書·張湯傳》:湯死,家產(chǎn)直不過五百金,皆所得奉賜,無它贏。昆弟諸子欲厚葬湯,湯母曰:“湯為天子大臣,被惡言而死,何厚葬為!”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上聞之,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蹦吮M按誅三長史。丞相青翟自殺。
據(jù)考古報道:張湯墓為中等規(guī)模的斜坡墓道土洞墓,其平面略呈“甲”字形,由長斜坡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組成,封門不詳。此墓曾被盜擾,故出土物不多,主要是銅器、鐵器,其中大部分為小件生活用具,不見漢墓隨葬器物中常見的陶器等。銅器有小銅洗、星云紋鏡、銅印章、銅帶鉤、銅弩機、小銅鈴、銅車馬器和五銖銅錢。鐵器有鐵劍、鐵刀、鐵削和鐵鋪首等。。。。同時此墓中一道棺木灰痕跡表明為一棺葬,與《漢書·張湯傳》中“載以牛車,有棺而無槨”的記載相符。張湯墓中隨葬品不多,且多為日常生活中小件用具,不見漢墓中常見的陶器和其他珍貴的器物,為明顯的薄葬現(xiàn)象。這一點也與《漢書·張湯傳》中的記載相符。
寫到這兒不禁又要唏噓一番:張湯作為漢武帝身邊的一位重臣,處處為漢王朝的利益著想,用現(xiàn)在的話說,就是在立場上和漢武帝保持高度一致,也因此觸犯了很多藩王、權臣的利益,最終被誣陷身死。漢武帝自然是雄才大略,沒有張湯、衛(wèi)青、霍去病這些重臣的輔佐,又何來他那些文治武功呢。而張湯位至三公,卻一生清廉,在如今看來實在是難能可貴。
謹以此文紀念一代名臣張湯。
孫偉 2008年10月10日
寫于泉城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