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這個營養(yǎng)素,看似人體需要量比較少,卻是新陳代謝和生長發(fā)育必需的營養(yǎng)素,合成甲狀腺激素主要靠它。七八十年代經常能看到的“大脖子病”,正是缺乏碘引起的。 5月15日是我國第24個“防治碘缺乏病日”,今年的主題是“每天一點碘,健康多一點”。南方醫(yī)科大學南方醫(yī)院營養(yǎng)科主管營養(yǎng)師許會舒指出,碘缺乏影響人體健康,除了甲亢等患者,其他人群還是要堅持吃碘鹽。 碘缺乏對成人、小孩都有影響 碘缺乏病是人體因碘攝入不足而發(fā)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其中常見的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克汀病等。 “如果懷孕、哺乳期間嚴重碘缺乏,導致寶寶嚴重缺碘,會引起小兒生長發(fā)育損傷,”許會舒指出,這種損傷尤其表現在神經與肌肉的損傷,導致寶寶認知能力低下,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呆小病。 如果是成人后碘缺乏,甲狀腺素合成、分泌不足,垂體促甲狀腺激素代償性分泌增多,刺激甲狀腺增生、肥大,出現甲狀腺腫,也就是俗稱的大脖子病。 所幸的是,我國自2000年基本實現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至今保持持續(xù)消除狀態(tài)。 食物、水就有足夠的碘?別天真 許多人認為,只要從飲水和食物中,就能獲取足夠多的碘。許會舒表示,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碘是必需微量元素,只能從自然界攝取。人體也會排出碘,90%通過尿液,少部分通過便便,還有極少數是從汗液、呼吸、母乳排出。 每天排出這么多,所以每天都需要保持一定的攝取量,不然就容易缺乏。 不僅如此,碘缺乏多數是因為環(huán)境缺碘引起的,而我國多數地區(qū)均屬于程度不同的缺碘地區(qū),從而導致食物與水中缺碘。 因此,缺碘地區(qū)人群、孕婦、乳母、嬰幼兒、不吃碘鹽的人容易缺碘,而孕婦、哺乳媽媽對碘的需要量明顯更大,都需要及時補充適量的碘。 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明,普通健康成年人每日碘的推薦攝入量是120微克,孕婦每天碘攝入推薦量230微克,人體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600微克。 目前,根據廣東省食鹽加碘標準推算,每一克食鹽中約含有18~33微克的碘,如果按照每日食鹽推薦量6克來計算,一個健康成人每日通過食鹽即可攝入108~198 微克。因此,在加碘食鹽總量適宜的條件下,很難發(fā)生碘攝入過量的情況。 雖然,海產品中海帶、紫菜、淡菜、蚶干、蛤干、干貝、海參、海蜇等都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碘,但除了海帶和紫菜的含碘量高,其他海產品含碘量都不是很高,且食用的普遍性和攝入量都不足以滿足人體對碘的需求,加碘鹽才是目前人群飲食中碘的主要來源。 許會舒提醒,除了長期生活在高碘地區(qū)的人群、患有甲狀腺疾?。ㄈ缂卓海┑娜巳哼x用無碘鹽外,其他人群還是要堅持食用碘鹽。 |
|